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诊绿色通道一体化模式下严重创伤患者的救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2010年245例严重创伤患者院内救治各环节时间、效果等资料。结果伤后至急诊抢救时间平均为78.56 min,到手术室时间为64.84 min;抢救成功率为86.35%。结论创伤院内急救一体化,开通绿色通道,各环节密切配合,争取了救命的黄金时间,提高了严重创伤的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谢彦 《中国医药指南》2014,(10):242-243
目的观察和分析严重创伤急救绿色通道运行中的护理对策以及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接收治疗的120例严重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0例使用急救绿色通道的患者作为观察组,60例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救治成功率为96%,对照组患者的救治成功率为82%,两组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有效措施对严重创伤患者进行绿色通道运行效果显著,对患者进行及时抢救,能为患者的生命抢救争取时间,有效缓解患者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临床护理中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严重创伤患者应用急救护理路径对绿色通道停留时间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的严重创伤患者105例,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52例采用常规急救护理,观察组53例采用急救护理路径实施急救,记录患者绿色通道停留时间与相关辅助检查时间及其达标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早期病死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在绿色通道停留与辅助检查时间均少于对照组,观察组达标时间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9.2%,对照组为7.5%,观察组早期病死率为13.5%,对照组为3.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严重创伤患者实施急救护理路径救治能明显缩短绿色通道停留时间,使患者在最短的时间得到救治,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早期病死率。  相似文献   

4.
文涓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8):188-189
目的探讨严重创伤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急救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中心2009-2011年救治的106例严重创伤患者临床资料,分析伤情和救治经过。结果抢救成功93例,抢救成功率为87.7%,共死亡13例,死亡率为12.3%。结论院前急救是创伤急救的开始,准确的伤情判断,积极有效的救治,合理转运,可挽救更多严重创伤患者的生命。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对严重创伤患者采用创伤评分系统进行伤情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80例严重创伤患者均通过创伤评分系统对伤情进行评估,以救治结果为依据将所选患者分成两组,其中死亡组3例,存活组77例,对两组创伤评分差异及各项相关指标差异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存活组新损伤严重度积分、急性生理及慢性健康评分、损伤严重度评分、全身严重反应综合征评分均低于死亡组,创伤与损伤严重程度评分、创伤严重度特征评分均高于死亡组,两组手术次数、收缩压、脉搏、输血量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严重创伤患者来说,通过创伤评分系统对伤情进行评估,可以将病情严重程度显示出来,为预后判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利用先进的医学技术与医疗设备对严重多发性创伤在急诊科的紧急救治措施的效果进行观察。方法从医院收治的严重多发性创伤的患者中选取100例患者,对致伤原因与治疗方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利用先进的医疗仪器对患者的致伤原因与创伤面进行科学划分,并采取相应的紧急救治措施进行治疗。但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有20例患者在送到急诊科的途中已经死亡,有21例患者在急诊科进行治疗的过程中死亡18例,还有11例患者在术后死亡。结论医院急诊科的医生在救治严重多发性创伤的患者时,要正确判断患者的伤情,并采取正确的救治方案。  相似文献   

7.
急诊外科以患者急、重为特点,而严重创伤的患者占很大比例。近年来,我院急诊外科共抢救危重患者485例,其中严重创伤62例。由于我们重视创伤患者的抢救工作,为救治患者赢得时间,提高了重伤救治效率和抢救成功率。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严重创伤救治模式,提高创伤救治成功率。方法从本院2007年2011年符合严重创伤诊断标准患者中随机抽样100例作为对照组,2012年2011年符合严重创伤诊断标准患者中随机抽样100例作为对照组,2012年2013年本院严重创伤患者100例作为研究组,比较和分析两组的救治结果。结果研究组急救人员到达现场时间、入院至急诊手术时间较对照组缩短20%,MODS发生率降低18%,致残率降低15%,病死率降低16%,抢救成功率提高16%。结论基层医院实行院前急救与院内急救一体化和院内救治多学科一体化,应用创伤控制技术(DCS)及早期目标导向性液体治疗(EGDT)理论,形成程序化、规范化救治,可有效提高严重创伤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严重创伤患者的急救方法,进一步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对急诊收治的98例严重创伤患者的急救和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采取积极、有效的急救护理措施,抢救成功率为92.77%。结论护士应准确评估病情,早期实施及时有效的救治措施是治疗严重创伤患者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分析严重创伤的急救与护理体会。方法对2009年10月~2010年10月笔者所在科室诊治的253例严重创伤患者的急救与护理经验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253例严重创伤患者中抢救脱险228例,抢救成功率为90.1%;死亡25例,病死率为9.9%,死亡原因为严重复合伤。结论急诊科进行的严重创伤的抢救与护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护士应具有高度的责任心,掌握熟练的抢救及护理技术,才能提高护理质量和救治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整体救治方法对严重创伤急救疗效的影响。方法:研究以2012年1月~2014年1月之间收治的130例严重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急诊救治,实验组接受整体救治,回顾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观察对象手术时间、确诊时间和救治时间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研究结果证实,整体救治是一种较为有效的严重创伤急诊治疗方法,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60例严重交通伤的急救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早期救治严重交通伤患者的规范医疗行为。方法对公主岭市中心医院急诊科收治的60例严重交通伤患者早期急救措施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 60例患者经过正确规范的急救治疗,救治成功率达76.7%。结论①基层医院是交通伤患者的一线救治阵地,早期正确、及时、规范、有序的急救措施,能显着降低严重交通伤患者的病死率,并减少漏诊和误诊的发生,为后续救治提供有利的条件。②全面训练创伤专业化急救人才是创伤急救和治疗模式改革的关键所在,也是提高救治成功率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并探讨合并腹部脏器损伤的严重多发性创伤急诊救治效果。方法:选取某院在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80例合并腹部脏器损伤的严重多发性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分析急诊救治方法,对其急救效果进行判断,以归纳总结严重多发性创伤合并腹部脏器损伤的急诊救治经验。结果:经液体复苏、手术及非手术等综合救治措施,80例患者共有77例抢救成功,其抢救成功率为96.25%;3例患者分别因严重失血性休克、严重颅脑损伤而致死亡,死亡率为3.75%。手术治疗患者的住院时间、死亡率与保守治疗患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合并腹部脏器损伤的严重多发性创伤患者的伤情相对较为复杂,急诊救治时需明确患者腹部脏器损伤情况,及早实施治疗,合理选择治疗方案,贯彻损伤控制原则,以尽可能提高抢救效率,减少死亡。  相似文献   

14.
吴群召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8):2793-2793
目的:探讨严重创伤的救治方法,提高基层医院创伤救治的成功率。方法:对156例严重创伤救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6例创伤病人严重程度评分(ISS评分):16~25分102例,死亡5例,死亡率4.90%;>25分54例,死亡33例,死亡率61.11%;ISS平均评分(18.74±12.03)分,总死亡率24.36%,抢救成功率75.64%。结论:对严重创伤病人,加强呼吸道管理、监测生命体征、保证有效循环、及时控制出血和手术、做好抢救组织和协调工作,可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修正创伤指数在基层医院严重多发伤救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孙卫海  程二锁 《河北医药》2000,22(4):272-274
目的 探讨修正的创伤指数 (RTI)在基层医院多发伤救治中的指导作用以及严重多发伤的特点。方法 应用RTI的评分方法 ,评分大于 17分者共 12 7例进行总结 ,比较不同分数的伤员的预后 ,归纳严重多发伤的特点。结果  12 7例伤员中男性伤员为女性的 4倍 ,18~ 5 0岁占总数的 73 .1%。致伤原因均为高能量创伤与交通及生产有直接关系。RTI分值越高伤情越重 ,3 5分以上者全部死亡 ,死亡的主要原因为MOSF。严重多发伤患者伤情重 ,多需进行紧急抢救 ,抢救成活率为 80 .2 %。容易漏诊 ,12 7例伤员中有 19例漏诊共 2 6处。“九字母法”及辅助检查对发现漏诊隐患者有很大帮助。多发伤患者并发症高 ,基层医院很有必要建立一支急救队伍。加强后继处理与监护 ,使之与早期急救治疗紧密联系。结论 修正的创伤指数 (RTI)对伤情判断与急救有重要作用。严重多发伤患者伤情重 ,需加强早期急救与后继治疗和监护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胸腹严重多发创伤临床救治策略及效果。方法对2009年5月至2011年4月我院ICU收治的114例胸腹严重多发创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取X线、B超、诊断性腹腔穿刺和腹腔灌洗等措施进行早期诊断,并实施针对性的手术外科抢救措施。评价抢救效果。结果 114例患者治愈98例,治愈率85.96%,死亡16例,病死率14.04%,并发症9例,占总例数的7.89%。主要原因为前期的呼吸功能衰竭和后期的脏器功能衰竭。结论对以严重胸腹伤为主的多发伤患者达到救治,应坚持先抢救后诊治原则,迅速处理严重多发伤的外科情况,保护患者脏器功能,尽可能减少严重并发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在外科严重创伤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从我院2016年2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外科严重创伤急救患者中抽取80例进行回顾分析,依据其急救模式分组,40例对照组接受传统急救模式干预,40例研究组接受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干预,统计比较两组患者救治成功率、急救时间、住院时间、救治满意度等指标。结果研究组抢救成功率77.50%高于对照组37.50%,死亡率5%、致残率17.50%低于对照组22.50%、4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有效救治时间、急诊至手术时间、多科会诊时间、辅助检查时间、急诊抢救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建议临床抢救外科严重创伤患者采用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此模式可显著缩短患者急救时间、住院时间,提升救治成功率,改善护患关系,有利作用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郑华  王韧  胡浔科 《江西医药》2011,46(7):612-613
目的探讨严重胸部创伤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胸外科2000年4月-2O10年4月救治的116例严重胸部创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治愈或基本治愈110例(94.8%),死亡6例(5.2%)。结论严重胸部创伤表现复杂,伤情重,早期死亡原因主要是失血性休克及呼吸衰竭;CT可提高早期诊断水平;早期及时手术和后期积极的复苏与并发症处理是提高救治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林翔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1):11-12
目的分析总结多发性创伤患者的抢救方法。方法对2006年12月至2010年12月我院急诊科收住的50例多发性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多发性创伤患者治愈41例,死亡9例,治愈率为82%。结论多发性创伤患者的病死率极高,需要一个较高素质的医护集体,开通绿色通道,多科配合,重视每一个救治环节,最大限度减少多发性创伤患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急诊绿色通道对创伤休克患者救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54例创伤休克患者,运用数字随机法平均分配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27例患者采取急诊绿色通道手术治疗,对照组27例患者运用常规手术与急诊科室检查方式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经不同治疗方式后的抢救准备时间、科室人员准备时间、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54例患者的抢救准备时间及相关科室人员的准备时间均比对照组患者明显缩短,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诊绿色通道对救治创伤休克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能有效减少抢救准备时间,更快让患者接受有效治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