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脐血血气分析、胎心监护及Apgar评分的相关性,为预测和诊断新生儿窒息及减低新生儿窒息发生提供重要依据.方法 对我院205例新生儿出生后立即采集脐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结合产前胎心监护及Apgar评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Apgar评分≤7分的新生儿与评分≥8分新生儿在血气分析结果中pH值、PaCO2、PaO2、BE值及HCO3-均有显著性差异,(<0.05~0.01).2.随着pH值下降,Apgar低评分增多,产前胎心电子监护异常发生率也随之增加,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增高.结论 联合监测脐血血气分析、胎心监护及Apgar评分可提高新生儿窒息诊断的正确性,降低围产儿患病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脐动脉血流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流速(S/D)值测定结合胎心监护在诊断胎儿宫内窘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11月于我院住院分娩的60例孕妇的临床资料,均经脐动脉血流S/D值测定及胎心监护,根据检测结果分为两者均异常组(13例)、S/D值异常组(9例)、胎心监护异常组(6例)、均正常组(32例)。比较四组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及妊娠结局情况;与临床病理结果比较,分析脐动脉血流S/D值测定结合胎心监护对胎儿宫内窘迫的诊断价值。结果四组间胎儿宫内窘迫、羊水污染、剖宫产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有明显差异,其中脐动脉血流S/D值及胎心监护均异常组上述指标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另外三组(均P 0.05)。脐动脉血流S/D值联合胎心监护诊断胎儿宫内窘迫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性均高于单一的脐动脉血流S/D值测定和胎心监护。结论脐动脉血流S/D值测定结合胎心监护对胎儿宫内窘迫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对防止不良妊娠结局、改善围产儿预后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脐动脉血气分析与新生儿窒息的临床相关性,探讨脐动脉血气分析在新生儿窒息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7月~2012年9月,在我院分娩的单胎足月新生儿150例,以上入选新生儿均进行脐动脉血气分析与出生后1min Apgar评分,分析新生儿脐动脉血气分析结果与出生后1min Apgar评分的相关性,并探讨其在新生儿窒息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新生儿脐动脉血PO2、pH值、BE值与新生儿Apgar评分,呈正相关性(P<0.05);脐动脉血PO2与新生儿Apgar评分,呈负相关性(P<0.05);重度窒息组与轻度窒息组和正常组的脐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差异均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5,P<0.01);重度窒息组分别与轻度窒息组和正常组的pH值<7.20与pH值>7.25患儿例数比较,差异均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在新生儿窒息的临床诊断中,脐动脉血气分析能够弥补传统Apgar评分的不足,对新生儿窒息的早期诊断与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胎儿脐血流S/D比值测定联合胎心监护预测高危妊娠新生儿出生状况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进行监护且分娩的高危妊娠孕妇88例,对高危孕妇实施胎心监护和脐动脉血流S/D比值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将孕妇分为四组,分别为A组(胎心与脐动脉血流比值均正常)、B组(胎心异常,脐动脉血流比值正常)、C组(胎心正常,脐动脉血流比值异常)、D组(胎心与脐动脉血流比值均异常),对四组新生儿的出生状况、羊水污染程度及剖宫产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经过对新生儿实施Apgar评分,A组新生儿的评分明显优于B、C和D组,P 0.05;A组产妇羊水污染程度明显低于B、C和D组,P 0.05;A组剖宫产率明显低于B、C、D组,D组剖宫产率最高。结论对高危妊娠孕妇待产过程中实施脐动脉血流S/D比值测定和胎心监护,可以有效了解胎儿宫内储备功能,预测妊娠结局及新生儿出生状况,可作为指导临床选择分娩方式,降低围生儿窒息率及死亡率的敏感指标。当胎心监护异常及脐动脉血流比值升高时,可能存在或潜在胎儿窘迫及新生儿不良出生状况,需及时手术终止分娩,预防不良出生结局。这一方法实用性强,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吴艳  丛林  张斌 《安徽医药》2008,12(10):923-924
目的通过脐动脉血流测定联合胎心监护对足月妊娠胎儿窘迫进行预测,以寻求更为准确可靠的诊断方法。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三组,联合组即脐动脉血流测定S/D值≥2.5且NST无反应型组;脐血流组即单纯行脐动脉血流测定S/D值≥2.5组和NST组即单纯行胎心监护NST无反应型组;分别了解分娩结局:记录羊水污染,新生儿Apgar评分等指标。结果联合组的羊水污染率,胎儿窘迫率,新生儿窒息率明显高于脐血流组以及NST组。结论胎儿脐血流监护与胎心监护联合应用,可及早发现胎儿窘迫,及时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改善胎儿的预后,减少围产儿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6.
巫可珍  周小钰 《江苏医药》2012,38(20):2426-2427
目的 探讨B超脐血流联合胎心监护预测围产儿结局的价值.方法 对我院门诊产检并住院分娩的单胎妊娠妇女286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不同脐动脉血流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与舒张末期血流速度的比值(S/D)(<3和≥3)和胎心监测结果(正常和异常)孕妇的围产儿结局:胎儿娩出后1-min Apgar评分、羊水污染情况和剖宫产率.结果 286例中,S/D值<3者240例(212例胎心正常,28例胎心异常),S/D≥3者46例(25例胎心正常,21例胎心异常).与S/D值<3、胎心监护正常比较,S/D值≥3,尤其是合并胎心异常的围产儿,1-min Apgar评分≤7发生率增高(19.1% vs.0),羊水污染率(61.9%vs.1.4%)和剖宫产率也明显增高(81.0% vs.37.3%)(P<0.05或P<0.01).结论 B超脐血流S/D值测定联合胎心监护是临床预测围产儿结局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动态监测脐动脉血流及胎心监护在高危孕妇的胎儿窘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7月~2017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高危孕妇150例,均接受动态监测脐动脉血流及胎心监护,按照脐动脉血流正常及胎心率正常、脐动脉血流正常及胎心率异常、脐动脉血流异常及胎心率正常、脐动脉血流及胎心率均异常,分为A组(88例)、B组(15例)、C组(20例)、D组(27例),共四组,分析羊水、胎儿窘迫及新生儿情况。结果 D组羊水过少率、胎儿窘迫率、新生儿Apgar评分均高于A组(P0.05);D组胎儿脐带绕颈率高于A组(P0.05);B组羊水过少、胎儿窘迫及羊水污染发生率均高于A组,剖宫产率也高于A组(P0.05);B组胎儿脐带绕颈率低于A组(P0.05);B组剖宫产率高于C组(P0.05)。结论单独或联合使用动态监测脐动脉血流及胎心监护均能够及时发现胎儿窘迫情况,有利于改善新生儿预后,临床实践中建议联合使用,从而提高胎儿窘迫阳光检出率。  相似文献   

8.
牛秀敏  马妤 《天津医药》1991,19(3):144-146
本文测定临床诊断胎儿窘迫48例及正常45例新生儿的脐静脉血气值及新生儿Apgar 评分,并将两组进行比较。结果:正常组 pH 均值7.34、PCO_2 39.17、PO_2 28.48、HCO_(?)22.85;胎儿窘迫组 pH 7.27、PCO_2 47.57、PO_2 20.16、HCO_3~-20.04(P 均<0.01)。93例新生儿中1分钟 Apgar 评分≥8者共69例,其中59例 pH≥7.27,24例1分钟 Apgar 评分<8者中有10例的 pH<7.27。5分钟 Apgar 评份<8者仅10例,其中7例 pH<7.27。27例电子胎心监护异常,其中 pH<7.27,Apgar 评分<8者仅2例。一般认为估价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要综合临床诊断,电子胎心监护、羊水情况、胎心音听诊,脐静脉血气分析及 Apgar 评分等方法才能正确判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脐动脉血气检查对于新生儿窒息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出生的新生儿120例,出生后行脐动脉血气分析并进行Apgar评分。结果 Apgar评分与血气分析pH值、PO2、BE呈正相关,而与血气分析PCO2呈负相关,重度窒息患儿pH≤7.20病例明显高于轻度窒息组和正常组。结论脐动脉血气分析可以客观准确地评价诊断新生儿窒息,有助于提高新生儿窒息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研究脐动脉血pH值对评价新生儿窒息的应用价值。方法从2011年6月-2012年12月于本院阴道分娩的新生儿中随机抽取480例新生儿,将其依据新生儿Apgar评分分为正常组(Apgar评分〉7分)和窒息组(Apgar评分≤7分),对新生儿的脐动脉血pH值进行监测,分析研究其与Apgar评分间的关系。结果Ap.gar评分〉7分462例、Apgar评分≤7分18例;脐动脉血pH值检测:pH≥7.20共461例,pH〈7.20共19例;脐动脉血pH值与新生儿1min内Apgar评分呈正相关,并且正常组和窒息组pH值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脐动脉血pH值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0.0%、99.8%,Apgar评分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45.0%、9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H值异常与羊水污染度呈正相关,随着污染度加重发生率上升,差异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评价新生儿窒息,脐动脉血pH值比Apgar评分有更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能直接揭示窒息的病理生理本质和反映缺氧、酸中毒的严重程度,对及时采取措施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意义,应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索脐动脉血气分析在诊断新生儿窒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出生的138例活产新生儿,依据1 min Apgar评分结果将新生儿分为对照组(60例)、轻度窒息组(58例)以及重度窒息组(20例),比较3组脐动脉血气分析指标(pH值、PaCO2、乳酸、HCO3-、BE值)及脐动脉血pH值分布情况.结果 重度窒...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脐动脉血血气分析与产前高危因素及Apgar评分的相关性,为预测和诊断新生儿窒息及减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提供重要依据和帮助。方法 对1523例新生儿出生后立即采集脐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结合有无产前高危因素、Apgar评分进行分析。结果 显示1523例新生儿中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随pH值降低而升高,正常评分的发生率随pH值降低而减少,两者呈明显相关(r=0.166,r^2=0.027,P〈0.01),但两者不完全一致。有产前高危因素组1104例中,脐动脉血pH值〈7.20者192例,发生率17.39%;无产前高危因素组419例中,脐动脉血pH值〈7.20者18例,发生率4.30%,二者有显著性差异(X^2=43.816,P〈0.001)。特别是当脐动脉血pH值〈7.10时均为有产前高危因素者,但在相同的脐动脉血pH值组中,产前高危因素对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无显著性影响。结论 脐动脉血血气分析与Apgar评分互补,可提高新生儿窒息诊断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3.
吴艳  谢穗 《安徽医药》2011,15(2):206-208
目的通过脐动脉搏动指数(PI)测定联合胎心监护(NST)对高危妊娠胎儿预后进行评估,以寻求更为准确可靠的诊断方法。方法将1 531例孕妇中930例高危妊娠妇女分为3组:PI组即PI≥0.9;NST组即NST无反应型组;联合组即PI≥0.9且NST无反应型组进行比较;记录分娩方式和分娩结局即羊水污染,新生儿Apgar评分等指标。结果联合组的羊水污染率、新生儿窒息率及剖宫产率明显高于PI组以及NST组。当PI≥0.9时,胎儿预后不良发生率明显高于S/D及RI的发生率。结论在进行脐血流监测时,PI值优于S/D及RI值。PI值与胎心监护联合应用,为产科医师正确评估胎儿宫内状况,判断胎儿预后的估计提供可靠依据,不失为值得推广并加以重视的无创、简便、动态的胎儿监护方法。  相似文献   

14.
周婷 《首都医药》2022,(9):27-29
目的 探索脐动脉血气分析在新生儿窒息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回顾分析北京市昌平区医院2019年1月-2021年6月胎龄≥34周单胎新生儿共5472例.根据出生后1min Apgar评分分为低Apgar评分组(≤7分)28例和正常Apgar评分组5444例.根据脐动脉血气分析结果的pH值分为胎儿酸血症组(pH<7.00)30...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胎心宫缩监护(cardiotocography,CTG)计算机分析系统中短变异(short-term variation,STV)参数的临床界值及意义,评价其对胎儿窘迫的预测价值.方法2 003年1月~2005年1月对1 082例产妇进行产前或产时胎心率监护,计算机分析分娩前3787个CTG图形的STY值,并对其中280例取脐带血测定其脐动脉血气pH值,结合分娩时羊水性状和新生儿出生后1min Apgar评分情况进行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pH<7.20组其STV值为(2.72±1.69)ms,明显低于pH7.2 0~7.25组(3.64±1.02)ms和pH>7.25组(4.29±1.27)ms,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01).新生儿重度窒息组STV值为(1.80±0.34)ms,低于轻度窒息组(2.58±1.01)ms和正常组(3.92±1.37)ms,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P<0.001).STV值<3.0ms时发生新生儿窒息的例数占新生儿窒息总数的91.38%,提示临床需警惕新生儿窒息的发生.STV值<2.6ms时占60.35%,预示新生儿窒息即将发生或不可避免.当STV值<2.0ms时可能为终末期胎心图表现,预示胎儿即将死亡.结论STV值是一个判断胎儿宫内的敏感指标,与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脐带血气pH值有显著相关性;STV<3.0ms对胎儿窘迫有较高的临床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电子胎心率监护与脐动脉血流信号S/D值异常在检测临产时胎儿宫内异常因素,并尽早发现和解决胎儿宫内窘迫的临床意义。方法对电子胎心率监护同时伴有脐动脉血流信号S/D值异常的妊娠结局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电子胎心率监护同时伴有脐动脉血流信号S/D值异常的产妇剖宫产92例,阴道分娩49例,分娩异常高危因素(脐带过短、绕颈、真结,羊水污染、过少,胎儿生长受限,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等)128例,占90.8%。结论电子胎心率监护同时脐动脉血流信号S/D值异常在检测临产时胎儿宫内异常因素具有重大临床意义,能尽早发现宫内异常因素,指导分娩,提高新生儿优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胎儿脐带异常产前、产时的胎心监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于我院行B超和超声血流分析仪检查示脐带异常的孕妇549例为研究对象,给予产前、产时胎心监护。观察胎心监护图形变化,比较分娩方式、新生儿1min Apgar评分。结果 549例脐带异常患者中脐带绕颈524例,脐带绕身6例,脐带过短12例,隐性脱垂4例,扭转3例。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为16.58%。结论对产前诊断为胎儿脐带异常的孕妇进行产前、产时胎心监护,有助于及时发现胎儿窘迫情况并早期处理,有效地降低新生儿窒息率和围生儿病死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新生儿脐血血气分析与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观察新生儿脐动脉血气pH值与新生儿结局,探讨其与行为神经测定(NBNA)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05年9月至2006年9月分娩的100例足月新生儿进行研究,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52倒,观察组根据病情程度分为重度窒息组15例和轻度窒息组37例,进行新生儿脐动脉血气分析及NBNA评分.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新生儿脐动脉血pH值及BE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与观察组生后4~6 d NBNA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胎儿宫内窘迫时,脐动脉血气分析中的pH、BE值及NBNA评分存在一定相关性,是一项判断围生儿产时宫内酸碱代谢状况,评估新生儿近期预后的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胎心监护与脐动脉血流S/D测定对于高危妊娠新生儿结局的预测效果。方法足月单胎高危妊娠孕妇102例,于入院时进行常规胎心监护以及脐动脉血流S/D监测,据此分为A组(胎心及S/D均正常)、B组(胎心异常而S/D正常)、C组(胎心正常而S/D异常)和D组(胎心及S/D均异常),对比分析四组新生儿预后。结果 A组Ⅱ~Ⅲ度羊水污染3例(4.11%)、低体重儿3例(4.11%)、Apgar评分≤7分2例(2.74%),D组依次为2例(40.00%)、1例(20.00%)、2例(40.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危妊娠孕妇以胎心监护联合脐血流S/D监测,能够预测胎儿的宫内状况,指导临床及时终止妊娠,有利于提高人口出生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产时胎儿脐血流测定与胎心监护联合应用,及时了解脐带绕颈胎儿宫内安危,早期发现胎儿宫内缺氧,选择最佳分娩方式,降低脐带绕颈围产儿死亡率。方法对178例单胎头位孕足月B超提示脐带绕颈孕妇产时进行脐血流检测,把脐动脉血流S/D≥3设为观察组,S/D<3设为对照组,然后用胎心监护仪作胎心监护,比较两组产妇产时的催产素激惹实验(OCT)或CST实验的异常率、产时胎儿宫内窘迫率、剖宫产率、新生儿窒息率及脐带绕颈周数。结果观察组胎心监护异常率、产时胎儿宫内窘迫率、剖宫产率、新生儿窒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产时胎儿脐血流测定,可及早发现脐带绕颈胎儿宫内缺氧,结合胎心监护,及时采取适当的分娩方式,以改善胎儿的预后,减少围产儿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