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肾癌是泌尿外科常见肿瘤,具有遗传性和散发性两种发病形式,遗传性肾癌的基因研究对阐明肾癌的发生机制有重要的意义。不同病理类型的遗传性肾癌具有各自的临床特点,其发病涉及不同的基因。透明细胞癌涉及VHL基因,I型乳头状肾癌涉及Met基因,Ⅱ型乳头状肾癌涉及FH基因,嫌色细胞癌涉及BHD基因。加强对各类遗传性肾癌基因的认识,对肾癌的早期诊断,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肾细胞癌是一类多基因相关的肿瘤,不同组织学类型的肾癌有不同的基因改变,它们的临床特征,对治疗的反应也不尽相同。因此,对肾癌相关基因的研究不仅加深了人们对肾癌发病机制的了解,而且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总结了VHL、PBRM1、MET、FH及BHD等肾癌关键基因,分析其在肾癌诊断治疗方面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青少年肾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遗传学改变、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 对46例青少年肾细胞癌进行光镜观察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随访并复习相关文献.对46例肿瘤进行von Hippel-Lindau(VHL)基因区域杂合性缺失(LOH)及VHL基因突变筛查.结果 共诊断19例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Xp11 RCC)、9例透明细胞癌、17例乳头状肾细胞癌(PRCC)和1例不能分类肾细胞癌.19例Xp11 RCC均TFE3阳性,而TFEB阴性.8例肿瘤具有巢状和乳头状结构形态类似t(X;17)ASPL-TFE3型肾癌,6例肿瘤组织学类似t(X;1)PRCC-TFE3型肾癌,4例肿瘤形态像透明细胞癌,1例肿瘤组织学形态文献中未被检索到,表现为细胞核呈毛玻璃样,核仁不明显,可见核沟,肿瘤间质见大量黏液.LOH及VHL突变检测结果显示,仅1例透明细胞癌和1例2型PRCC存在LOH,并且该2型PRCC的VHL基因的一个剪切位点存在胚系突变,553+5 G→C.其余45例均未检测出VHL突变.统计学分析表明TFE3阳性肾细胞癌比TFE3阴性肾细胞癌更倾向于高病理分期(pT3/pT4),并且预后较差(P=0.035).结论 青少年肾细胞癌表现出不同的组织学形态以及分子遗传学背景.其中Xp11 RCC为最常见的肾癌亚型.TFE3阳性肾细胞癌的预后要差于TFE3阴性肾细胞癌.  相似文献   

4.
肾损伤因子-1在肾上皮性肿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明细胞癌、乳头状肾细胞癌、肾嫌色细胞癌、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和转移性透明细胞癌中的表达率分别是77.8%(49/63)、90.9%(20/22)、1/13、7/7和87.5%(21/24),7例嗜酸细胞腺瘤均阴性.在原发性肾透明细胞癌中,KIM-1弥漫阳性表达更易发生于Furhman细胞核Ⅲ/Ⅳ级的病例(P=0.010).肾特异性钙黏蛋白主要表达于嫌色细胞癌和嗜酸细胞腺瘤.结论 KIM-1仅表达于损伤的近曲小管和由其起源的肿瘤,对原发性和转移性肾透明细胞癌、乳头状肾细胞癌及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与肾特异性钙黏蛋白合用可以提高原发性肾脏上皮性肿瘤组织学分类的准确性和转移性肾透明细胞癌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5.
遗传性平滑肌瘤病和肾细胞癌( HLRCC)综合征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由于延胡索酸水解酶( FH)基因胚系突变,皮肤和子宫平滑肌瘤病和肾癌发生的风险增加。HLRCC相关性肾癌具有高度侵袭性,常表现为孤立的肿块。作者复习9例散发性肾肿瘤病例,后来证实具有FH基因胚系突变。组织学上,所有肿瘤呈混合性结构模式,明显乳头状结构仅占3例。除乳头状结构外,还含有管状、管状乳头状、实性和囊状成分。6/9例含集合管癌样区域,伴小管状、巢状或单个细胞的浸润,周围促结缔组织增生性间质。也有突出的管状囊性癌样成分和肉瘤样分化。尽管所有肿瘤呈HLRCC标志性特征(大的嗜酸性核仁,核周空晕),但是常不均匀地出现在整个病变中。先前研究显示延胡索酸在HLRCC肿瘤细胞内高水平累积,导致细胞蛋白琥珀酸盐异常,形成稳定的化学变异体S-半胱氨酸(2SC),后者通过免疫组化可以检测到。为此,作者探讨用免疫组化检测2SC在鉴别诊断HLRCC肿瘤和其它高级别肾细胞癌的实用性以及研究2SC染色和FH分子改变两者的关联。所有经证实的HLRCC肿瘤显示2SC核和胞质弥漫强阳性,而所有的透明细胞(100%,184/184)、多数高级别未分类的癌(96%,93/97)和大多数域型乳头状肾细胞癌(78%,35/45)显示无2SC免疫反应。少部分乳头状癌(22%)和罕见的未分类的癌(4%)瘤细胞显示斑片状或弥漫胞质着色,而非核阳性,与明确的HLRCC肿瘤所见结构不同。尽管这些肿瘤具有HL-RCC样形态学特征,但是测序显示14例肿瘤没有胚系或散发FH改变,仅胞质显示2SC着色(5例)或阴性(9例)。作者的结果强调病理检查在HLRCC患者诊断中的枢纽作用,并提示2SC免疫组化检测是区分HLRCC肾肿瘤和其它高级别肾细胞癌的一种有用的辅助工具。  相似文献   

6.
尽管大多数肾癌通过组织学特征能够得到准确诊断,但是一些肾癌之间形态学的重叠使其亚型分类变得困难.虽然一些肾癌表现为乳头状结构,但是大部分由透明细胞组成,无法将他们分为透明细胞肾细胞癌还是乳头状肾细胞癌.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对比超声造影与增强CT在小肾癌中的诊断准确率及不同病理类型超声造影的表现,探讨超声对小肾癌及不同病理类型的诊断价值,提高小肾癌的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直径小于4 cm肾占位性病变患者的超声造影和增强CT检查资料,并根据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研究,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小肾癌的诊断准确率、灵敏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同时对比不同病理类型的小肾癌在超声造影下的灌注特点。结果 超声造影诊断准确率为96.67%,高于增强CT的95.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透明细胞癌主要以快进快退为主(42.86%),其次为快进慢退(36.73%)、等进等退(8.16%)和其他(8.16%)、慢进慢退(4.08%);乳头状肾细胞癌主要以慢进慢退(57.14%),其次为快进快退为主(42.86%);嫌色细胞癌均为快进快退(100.00%);错构瘤为慢进慢退(100.00%);嗜酸性粒细胞瘤为快进慢退(100.00%)。结论 肾癌的病理类型以透明细胞癌为主,透明细胞癌的超声造影表现主要以快进快退为主,乳头状肾细胞癌以慢进慢退为主,嫌色细胞癌以快进快退为主。通过超声造影提示基本可以评估小肾癌的病理类型,超声造影、增强CT对小肾癌的诊断都具有较高的价值,但增强CT可以为小肾癌精确定位诊断提供重要参考。若两者联合使用,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率,为临床的诊断及临床手术方案的拟定提供更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具有乳头状结构的透明细胞肾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对12例具有乳头状结构的透明细胞肾癌进行光镜及免疫组织化学观察。结果12例中男性11例,女性1例,平均53岁。10例发生于右侧肾脏,2例发生于左侧肾脏,主要症状为血尿、腰腹痛或无明显症状仅体检发现。12例肿瘤组织形态学上都具有乳头状结构区域,占整体肿瘤的10%~30%,其他区域为经典型透明细胞癌排列区,乳头结构为原发性簇状微乳头、小管乳头或纤维血管轴心乳头及继发性囊性变形成、坏死形成或人工因素形成的乳头;免疫组化:CK(12/12)、CD10(9/12)、vimentin(11/12)、CK7(5/12)、AMACR(3/12)阳性,CD117和TFE3阴性。9例患者随访2至66个月,5例无瘤生存,3例复发,其中2例死亡。结论具有乳头状结构的透明细胞肾细胞癌属于透明细胞肾细胞癌范畴,以形态学上具有乳头状结构为特点,免疫表型与经典型透明细胞肾癌基本一致并具有一定的差异,这些特点对临床病理诊断具有很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甲状腺乳头状癌中ret癌基因的表达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观察人甲状腺乳头状癌中ret癌基因的表达。方法:应用RT-PCR技术研究甲状腺乳头状癌新鲜组织中ret癌基因活化形式PTC基因的表达。结果:25例甲状腺乳头状癌中有6例(24%)PTC基因表达阳性,主要分布于Ⅱ级以上肿瘤中;而甲状腺滤泡型癌、甲状腺瘤和正常甲状腺组织吕PTC均为阴性。结论:PTC基因是ret癌基因新的活化形式,ret基因的活化仅限于甲状腺头状癌类型中,可能是乳头状癌的特殊遗传事件,而无PTC基因表达的乳头状癌,其分子发生机制可能与其他基因的遗传性改变有关。因此检测PTC基因可作为判断甲状腺乳头状癌生物学行为的有效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SRY盒转录因子7( SOX7)基因甲基化在肾癌中的临床价值及对肾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 方法:选择80例肾癌患者(肾癌组)及50例肾脏良性疾病患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设计合成寡核苷酸序列(MON、UMON和CON)并转染至肾癌细胞A498。采用甲基特异性PCR检测肾癌患者(肿瘤组织、癌旁组织)和对照组肾脏组织中 SOX7基因甲基化状态,分析 SOX7基因甲基化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MTT法检测 SOX7基因甲基化对肾癌细胞增殖的影响,Transwell小室法检测 SOX7基因甲基化对肾癌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 结果:肾癌组患者肿瘤组织 SOX7基因甲基化率高于癌旁组织和对照组肾脏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522, P<0.05)。肾癌细胞Caki-1、786-O、769-P中 SOX7基因呈甲基化状态,而在A498细胞中呈未甲基化状态。肾癌组患者肿瘤组织 SOX7基因甲基化率在性别、年龄及病理类型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在分化程度、肿瘤最大径、淋巴结转移、肿瘤数量及肿瘤分期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转染MON后可成功诱导A498细胞 SOX7基因甲基化,MON组A498细胞第1~7天细胞活力高于UMON组和CON组( P<0.05)。 结论:SOX7基因甲基化可促进肾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在肾癌的病情及预后评估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肾细胞癌的临床病理与免疫表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肾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预后及免疫表型特点.方法 复习114例肾细胞癌的临床病理资料、HE切片,按2004年WHO肾肿瘤分类标准重新分类、随访并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114例.肾细胞癌包括5个类型,肾透明细胞癌77例(67.5%)、乳头状肾癌11例(9.6%)、肾嫌色细胞癌14例(12.3%)、Xp11.2易位_/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10例(8.8%)、未能分类肾肿瘤2例(1.8%).免疫组织化学结果,肾透明细胞癌主要表达CK(93.5%,72/77)、CD10(93.5%,72/77)、波形蛋白(75.3%,58/77),乳头状肾癌主要表达α-甲酰基辅酶A消旋酶(AMACR,11/11),肾嫌色细胞癌主要表达CD117(11/14),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TFE3、AMACR、CD10和CK的阳性率分别为10/10、10/10、9/10和7/10.结论 肾癌是一组形态学上各有特征的异质性肿瘤,在形态学基础上,CD10、波形蛋白、CD117、AMACR、CK7、TFE3有助于亚型的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16纯合性缺失与肾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用RT-PCR等方法检测24例肾细胞癌和10例对照组(非癌症肾组织)P16基因mRNA的表达。结果在24例肾癌中,P16基因表达缺失14例(58.3%),中等阳性表达6例(25%),弱阳性表达4例(16.7%)。而对照组均呈强阳性表达(100%)。P16基因与肾癌病理分级无相关性,与临床分期有显著相关(P<0.05)。结论抑癌基因P16在肾细胞癌的生长、浸润和转移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对肾脏恶性肿瘤的诊断、治疗和预后的判定,可能具有潜在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子研究c—erbB-2在肾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分期、病理分型、病理分级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用鼠抗人c-erbB-2胞内段单克隆抗体(CB11)和鼠抗人c-erbB-2胞外段单克隆抗体(9G6.10)检测77例肾细胞癌及相应癌旁肾组织c—erbB-2蛋白表达。应用RT-PCR方法检测10例新鲜肾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c—erbB-2 mRNA的表达。透明细胞癌、颗粒细胞癌及乳头状肾细胞癌c—erbB-2的表达分别为68.2%、93.1%及75.0%。结果 77例肾癌组织CB11和9G6.10的阳性率分别为61%(47/77)和45.5%(35/77);二者联合检测总阳性率为77.9%(60/77)。透明细胞癌、颗粒细胞癌及乳头状肾细胞癌c—erbB-2的表达分别为68.9%、92.9%及75%。RT-PCR检测新鲜肾癌组织c—erbB-2mRNA的阳性率为100%(10/10)。结论 肾癌中c—erbB-2蛋白及c—erbB-2mRNA均过表达。不同的肾癌病理类型c—erbB-2蛋白表达不同,颗粒细胞癌表达最高。c—erbB-2在肾癌的不同临床分期均过表达,说明可能在病变的早期c—erbB-2已经发生改变。c-erbB-2的表达与临床分期及肿瘤分级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甲状腺肿瘤中p53蛋白表达和DNA指数检测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常细胞转化成恶性细胞的整个演变过程中 ,均涉及到癌基因及相关基因的活化和抑癌基因的失活。因此 ,对肿瘤诊断将有可能从传统的显微镜形态学观察转向分子水平检测〔1〕。本研究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p5 3蛋白 ,并结合图像分析方法测量肿瘤细胞DNA指数在甲状腺良恶性肿瘤中的诊断意义。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 收集遵义医学院病理科甲状腺肿瘤石蜡标本73例 ,其中 15例乳头状癌、15例滤泡状癌、7例嗜酸性细胞癌、15例乳头状腺瘤、15例滤泡状腺瘤及 6例嗜酸性细胞腺瘤。p5 3(DO 7)单克隆抗体及EnVisionHRP标记的羊抗鼠I…  相似文献   

15.
摘要 遗传性朊病毒病由编码PrP蛋白的PRNP基因突变引起,其中八肽重复区的插入或缺失突变与家族性克雅氏病(fCJD)、GSS综合症相关。PRNP基因八肽重复突变的细胞生物学、转基因动物研究对揭示遗传性朊病毒病发病机制,进而揭示朊病毒病的致病机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肾脏特异性钙黏蛋白(Ksp—cadherin)的新抗体在肾细胞癌和肾嗜酸细胞腺瘤中的表达意义。方法收集166例肾脏肿瘤标本,其中肾原发性透明细胞癌120例、乳头状肾细胞癌20例(I型乳头状肾细胞癌15例,Ⅱ型乳头状肾细胞癌5例)、嫌色细胞癌18例、嗜酸细胞腺瘤8例。使用Ksp—cadherin、CD10、波形蛋白、上皮细胞膜抗原(EMA)、CK7进行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染色。结果Ksp-cadherin的表达率分别是透明细胞癌23%(27/120),乳头状肾细胞癌20%(4/20),嫌色细胞癌18/18,嗜酸细胞腺瘤6/8。CD10、波形蛋白在透明细胞癌和乳头状肾细胞癌有高表达,CK7主要表达于嫌色细胞癌和乳头状肾细胞癌,EMA在这4种肿瘤均有高表达。此外,CDl0在肾嫌色细胞癌中也有表达,但其表达于胞质,而在其他肿瘤的表达在细胞膜。Ksp—cadherin在肾透明细胞癌的表达程度与其分期分级呈正相关。结论Ksp—cadherin局限表达于远端肾小管及其起源的肾脏肿瘤。在嫌色细胞癌和嗜酸细胞腺瘤中有高度的特异和敏感性,在透明细胞癌中的表达和分期分级有关,在肾脏常见的上皮性肿瘤中具有鉴别诊断和预后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胎盘型谷胱甘肽转移酶(GST-π)在喉息肉、鳞状上皮乳头状瘤、鳞状细胞癌的表达状况,探讨GST-π与上述病变之间的关系及意义。方法:常规病理诊断选择喉息肉10例、乳头状瘤10例、鳞状细胞癌20例,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GST-π,统计学处理。结果:GST-π表达在喉息肉及癌旁正常鳞状上皮均为阴性,不典型增生鳞状上皮GST-π呈阳性表达。GST-π阳性率在喉乳头状瘤和喉鳞状细胞癌分别为20%和85%,两者之间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GST-π在喉良恶性肿瘤检测、判断病变进展及转归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正乳头状肾细胞癌占肾细胞癌的10%~15%,1997年Delahunt与Eble将乳头状肾细胞癌分为Ⅰ、Ⅱ型。Ⅰ型细胞小,单层,胞质泛白;Ⅱ型假复层,胞质丰富、嗜酸,预后较Ⅰ型差。2005年首次描述的嗜酸性乳头状肾细胞癌以细胞大而嗜酸著称,预后良好。WHO(2016)将其归为伴大量颗粒状嗜酸性细胞质和单层低级别嗜酸细胞瘤样细胞核的乳头状肾细胞癌。  相似文献   

19.
正Xp11易位癌包括Xp11易位性肾细胞癌(RCC)、Xp11易位性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PEComa)以及色素性Xp11易位肾癌。在Xp11易位癌中,TFE3与一些不同基因伴侣的融合,从而激活TFE3致癌基因;然而不同的融合变异体对Xp11易位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影响尚不清楚。本文使用定制的细菌人工染色体探针来建立TFE3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各组织学类型中c-kit蛋白表达和DNA倍体分析的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 选取32例透明细胞肾细胞癌、26例乳头状肾细胞癌、20例嫌色细胞肾细胞癌和10例癌旁正常肾组织共88例蜡块组织标本作为实验对象。并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c-kit蛋白的表达,用流式细胞仪技术进行DNA倍体分析。结果 在透明细胞肾细胞癌中c-kit呈阴性,26例乳头状肾细胞癌和20例嫌色细胞肾细胞癌标本均呈c-kit强阳性表达;在乳头状肾细胞癌中,c-kit阳性信号主要存在于胞质;而在嫌色细胞肾细胞细胞癌中,c-kit阳性信号主要表达在细胞膜上;在癌旁正常肾组织中可见肾小管上皮细胞的阳性表达信号。c-kit蛋白表达与肾细胞癌的分级和分期无相关性。另外,DNA异倍体分析结果表明,43.8%的透明细胞肾细胞癌、46.2%的乳头状肾细胞癌和30.0%的嫌色细胞肾细胞癌存在DNA异倍体现象;而正常肾组织均为DNA二倍体。结论 c-kit蛋白表达检测可以作为肾细胞癌诊断和组织学分型的重要指标,同时,DNA倍体分析在肾细胞癌的诊断和预后判定中也有重要的辅助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