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李慧芳 《大医生》2022,(7):118-121
目的 研究碱性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bFGF)与P16蛋白在乳腺癌组织表达中的临床意义,为乳腺癌的诊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6年4月至2021年4月江苏大学附属武进医院收治的84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乳腺癌和癌旁组织中bFGF和P16阳性表达率,比较不同病理特征患者bFGF和P16阳性率.比较b...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bFGF)、肝细胞生长因子(HGF)与多发性骨髓瘤(MM)的关系,探索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32例MM患者不同时期的VEGF、bFGF、HGF和白细胞介素6(IL-6)血清浓度,观察其与MM分期和治疗效果的关系;以正常人为对照组。结果 MM患者治疗前的VEGF、bFGF、HGF血清水平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IL-6血清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MI期、Ⅱ期的VEGF血清水平显著低于Ⅲ期,而Ⅰ、Ⅱ期之间的VEGF血清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MI期、Ⅱ期、Ⅲ期的bFGF及HGF血清水平依次增高,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期MM之问的IL-血清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M治疗有效者,其血清VEGF、bFGF、HGF水平比治疗前明显降低,而治疗无效者,其血清VEGF、bFGF、HGF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管生成调控因子VEGF、bFGF和HGF的血清水平与MM的严重程度及治疗效果相关,可以作为判断MM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纤维母细胞活化蛋白(FAP)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及淋巴结转移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FAP和TGFβ1在42例胃癌和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①正常胃组织中FAP(-);胃癌组织中FAP主要表达于肿瘤相关纤维母细胞胞质中,且弥漫型胃癌表达显著高于肠型胃癌(P<0.05),并与临床病理分期、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②正常胃组织中TGFβ1为(-)或弱(+);胃癌组织中TGFβ1主要表达于瘤细胞胞质,在肿瘤间质纤维母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偶有表达,且瘤细胞的表达强度与临床病理分期、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③ FAP在肿瘤相关纤维母细胞的表达与TGFβ1在肿瘤细胞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 从FAP表达与TGFβ1表达的正相关性,推测其可能是通过肿瘤-间质相互作用促进肿瘤演进.FAP特异性表达于胃癌间质纤维母细胞,与多项临床病理指标,尤其是淋巴结转移和肿瘤的病理分型有关,可以作为预测胃癌淋巴结转移和预后的免疫病理学指标,有望成为抗胃癌治疗的一个新的靶向分子.  相似文献   

4.
目的: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和VEGF-mRNA在局灶脑缺血不同时间和不同部位的表达和变化及他们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方法:SD大鼠48只。根据缺血时间和再灌时间分为9组,采用线栓并环扎的方法建立局灶脑缺血再灌模型,采用单片脑组织四氮唑(TTC)染色定位的方法确定中心区和边缘区。LASB法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缺血中心区和边缘区VEGF,bFGF免疫阳性表达。RT-PCR法检测VEGF-mRNA动态变化。结果:在缺血3~6h,缺血中心区与边缘区VEGF,bFGF免疫阳性反应同时达高峰。单纯缺血组6h中心区和边缘区VEGF-mRNA转录水平达高峰,分别为0.86&;#177;0.07,1.00&;#177;0.11,24h基本降至正常水平:而假手术组和24h组中心区分别为0.20&;#177;0.04,0.22&;#177;0.04。缺血再灌组6h中心区和边缘区也在6h达高峰,分别为0.60&;#177;0.02,0.62&;#177;0.07,24h基本降至正常水平。假手术组和24h组中心区分别为0.20&;#177;0.037,0.31&;#177;0.04。结论:VEGF,bFGF早期的高表达在缺血损伤中起重要的作用,可能与神经细胞和内皮细胞的自身保护作用有关,VEGF,bFGF有相互促进表达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7(FGF7)、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2(FGF2)和表皮生长因子(EGF)在不同发育阶段大鼠皮肤中的表达情况。方法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FGF7,FGF2和EGF在10例胎鼠、10例幼鼠和10例成鼠皮肤细胞中的阳性表达率。结果FGF7,FGF2和EGF在30例标本中均有表达。EGF、FGF2阳性指数在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FGF7在胎鼠皮肤中的阳性指数高于其在幼鼠和成鼠皮肤中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GF7在皮肤结构的维持和切口愈合中具有重要作用。它在不同发育阶段大鼠皮肤中的表达差异可能与胎儿皮肤伤口无瘢痕愈合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平阳霉素治疗增生期血管瘤的临床疗效及对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血清碱性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b FGF)的影响。方法将87例血管瘤且为增殖期患者分为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43例,治疗组患者采用注射平阳霉素联合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普萘洛尔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总优良率、VEGF及b FGF变化。结果治疗组总优良率为97.72%,对照组总优良率为81.39%,两组总优良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两组VEGF、b FGF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显著。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结论平阳霉素联合普萘洛尔治疗增殖期血管瘤疗效确切,能够下调VEGF、b FGF的表达水平,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背景:肌纤维母细胞从1971年被发现以来一直是一个充满争议的课题,近年的研究认识到,该细胞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目的:阐述肌纤维母细胞的生物学特征,以及肿瘤间质纤维母细胞在肿瘤的生长、侵袭方面的作用。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万方数据库及Pubmed数据库中1990-01/2010-01与肌纤维母细胞相关的文献,在标题和摘要中以"肌纤维母细胞;肿瘤;转化生长因子;侵袭性"或"myofibroblast;tumor;TGF-β;aggressiveness"为检索词进行检索。选择内容与肌纤维母细胞及肿瘤间质纤维母细胞相关的文章,同一领域文献则选择近期发表或发表在权威杂志文章。初检得到116篇文献,根据纳入标准选择41篇文章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肌纤维母细胞具有平滑肌和纤维母细胞的特征,肿瘤间质肌纤维母细胞是癌细胞衍生的细胞因子调控成纤维细胞转化而来,通过直接刺激癌细胞的增殖和生存来促进肿瘤生长,并通过水解细胞基质和刺激肿瘤细胞运动来发生侵袭。肌纤维母细胞的出现有助于肿瘤的早期诊断及探索肿瘤治疗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8.
肌纤维母细胞及在肿瘤间质中激活的纤维母细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以"肌纤维母细胞;肿瘤;转化生长因子;侵袭性"或"myofibroblast;tumor;TGF-β;aggressiveness"为检索词进行检索.选择内容与肌纤维母细胞及肿瘤间质纤维母细胞相关的文章,同一领域文献则选择近期发表或发表在权威杂志文章.初检得到116篇文献,根据纳入标准选择41篇文章进行综述.第一作者检索万方数据库及Pubmed数据库中1990-01/2010-01与肌纤维母细胞相关的文献,在标题和方法:由结果与结论:肌纤维母细胞具有平滑肌和纤维母细胞的特征,肿瘤间质肌纤维母细胞是癌细胞衍生的细胞因子调控成纤维细胞转化而来,通过直接刺激癌细胞的增殖和生存来促进肿瘤生长,并通过水解细胞基质和刺激肿瘤细胞运动来发生侵袭.肌纤维母细胞的出现有助于肿瘤的早期诊断及探索肿瘤治疗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对培养兔纤维软骨细胞增殖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培养1月龄新西兰兔半月板纤维软骨细胞,以1,10,100μg/L的bFGF作用细胞,以四氮甲基唑蓝(MTT)比色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情况,并在10μg/L bFGF作用下,采用流式细胞技术进行细胞周期亚时相分析。结果:在1~100μg/L范围内bFGF对培养纤维软骨细胞的增殖均有促进作用,10μg/L bFGF即可有显著效果。实验组细胞周期较对照组明显缩短,DNA合成前期(G1期),DNA合成期(S期)和分裂前期及分裂期(G2M)的时间分别为14.58,12.30,11.43h,对照组分别为22.77.17.90,20.62h。结论:bFGF对培养的半月板纤维软骨细胞增殖有促进作用,能缩短纤维软骨细胞DNA合成G1期及G2M期,从而缩短细胞周期、促进细胞分裂增殖。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兔脑梗死后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 (bFGF)对尿激酶 (UK)溶栓治疗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4 8只新西兰兔分为 4组 ,对照组 (A组 ,12只 ) :大脑中动脉栓塞 (MCAO) 3h后生理盐水治疗 ;UK3h组 (B组 ,12只 ) :MCAO 3h后颈总动脉灌注UK 85 0 0U/kg ;UK 6h (C组 ,12只 ) :MCAO 6h后颈总动脉灌注UK 85 0 0U/kg ;bFGF +UK组 (D组 ,12只 ) :血栓形成后即耳缘静脉给bFGF 4 5μg/kg·h× 3,MCAO 6h后颈总动脉灌注UK 85 0 0U/kg。A、B、C、D组溶栓前后分别行脑血管造影 ,2 4h后取脑TTC染色测定脑梗死体积。结果  ( 1)DSA结果 :A组无一例再通 ,B组再通率 10 0 % ,C组 83 3%( 10 /12 ) ,D组 91 7% ( 11/12 ) ;A、B组无出血性脑梗死 ,C组发生率 2 5 % ( 3/12 ) ,D组 8 3% ( 1/12 ) ;( 2 )脑梗死体积 ;A组梗死体积 ( 2 2 6 5± 4 4 1) % ,B组梗死体积 ( 15 5 1± 2 4 5 ) % ,C组梗死体积 ( 18 0 4± 1 81) % ,D组梗死体积 ( 15 73± 2 77) % (P <0 0 5 )。结论 UK溶栓治疗联合应用bFGF可加强脑梗死溶栓效果 ,能显著减少脑梗死体积 ,并可减少出血性脑梗死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bFGF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bFGF在肿瘤血管生成中的作用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0例结直肠腺癌组织、25例结直肠腺瘤组织和40例正常对照组织中bFGF、CD34的表达,以图象分析软件进行半定量测定。结果:以CD34标记的微血管密度在癌症组、腺瘤组、正常对照组间呈递减改变。bFGF在癌症组中阳性率为90%(36/40);在腺瘤组中阳性率为76%(19/25);在正常对照组中阳性率为7.5%(3/40)。CD34在三组中均100%表达阳性。bFGF的平均积分光密度癌症组比腺瘤组和正常对照组高(0.260 2±0.066 34vs0.163 5±0.045 76vs0.081 3±0.022 70,F=90.782, P<0.01),CD34的平均积分光密度癌症组比腺瘤组和正常对照组高(0.258 4±0.07325vs 0.164 8±0.048 33 vs 0.083 4±0.016 23,F=89.224, P<0.01),bFGF和CD34在癌症组织、腺瘤组织中均呈两两相关。bFGF和CD34的表达在癌症组、腺瘤组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41和0.840。结论:结直肠腺癌组织中bFGF表达增多对肿瘤血管生成起促进作用。关键词:bFGF、CD34;结直肠腺癌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上皮钙粘蛋白(E—cad)与肺癌及其病理类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技术(Westernblot)检测30例肺癌患者的癌、癌旁和远癌肺组织及5例肺良性对照标本中E—cad的表达,并对部分表达阴性的标本用免疫组化方法进行验证。结果癌组织、癌旁组织、远癌组织E-cad的阳性率分别为36.7%、70.0%、96.7%。癌组织E—cad阳性率明显低于癌旁组织(P〈0.017),也明显低于远癌组织(P〈0.017);癌旁组织E—cad阳性率明显低于远癌组织(P〈0.017)。在30例肺癌患者鳞癌、腺癌及腺鳞癌的癌组织中E—cad阳性率分别为33.3%、40.0%、33.3%;鳞癌、腺癌及腺鳞癌的癌旁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66.7%、73.3%、66.7%;鳞癌、腺癌及腺鳞癌的远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91.7%、100.0%、100.0%。癌、癌旁和远癌组织中E—cad的表达与肺癌组织学类型无关(P〉0.05)。结论E—cad蛋白表达减少或缺失与肺癌有相关性,与肺癌的组织类型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上皮钙粘蛋白(E-cad)与肺癌及其病理类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技术(W estern b lot)检测30例肺癌患者的癌、癌旁和远癌肺组织及5例肺良性对照标本中E-cad的表达,并对部分表达阴性的标本用免疫组化方法进行验证。结果癌组织、癌旁组织、远癌组织E-cad的阳性率分别为36.7%、70.0%、96.7%。癌组织E-cad阳性率明显低于癌旁组织(P<0.017),也明显低于远癌组织(P<0.017);癌旁组织E-cad阳性率明显低于远癌组织(P<0.017)。在30例肺癌患者鳞癌、腺癌及腺鳞癌的癌组织中E-cad阳性率分别为33.3%、40.0%、33.3%;鳞癌、腺癌及腺鳞癌的癌旁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66.7%、73.3%、66.7%;鳞癌、腺癌及腺鳞癌的远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91.7%、100.0%、100.0%。癌、癌旁和远癌组织中E-cad的表达与肺癌组织学类型无关(P>0.05)。结论E-cad蛋白表达减少或缺失与肺癌有相关性,与肺癌的组织类型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已有研究证实,活血化瘀中药可对抗激素的作用,对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早期有明显的防治作用。观察桃红四物汤对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进一步阐明活血化瘀法防治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机制。方法:实验于2005-04/2006-10在福建中医学院中心实验室完成。①实验材料: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60只,雌雄各半,体质量1.8~2.2kg,清洁级,由福建中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购自上海市松江区松联实验动物场。桃红四物汤的组成成分为:桃仁、红花、熟地、当归、白芍、川芎。②实验方法:60只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正常组6只和实验组54只。实验组采用贺氏造模法建立股骨头缺血坏死模型,6周后处死正常组和实验组各6只,确定造模成功。将造模剩余动物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和激素对照组,每组21只:中药治疗组以桃红四物汤7mL/kg(浓度为0.75g/mL)灌胃治疗,1次/d,激素对照组以生理盐水7mL/kg灌胃治疗,1次/d。③实验评估:于治疗后1,2,4周进行股骨头组织病理学观察,并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含量变化。结果:纳入新西兰大白兔60只,实验过程中因心脏、脑血管梗死死亡18只,进入结果分析42只。桃红四物汤灌胃治疗1,2,4周后,中药治疗组股骨头局部空骨陷窝数明显减少,与激素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中药治疗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表达增强,与激素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桃红四物汤能促进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模型兔体内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明显减少股骨头局部空骨陷窝数,促进坏死股骨头的修复,这可能是活血化瘀法防治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体外培养的新生Wistar大鼠骨骼肌细胞存活、分化及促增殖分裂影响。方法应用无血清培养技术,采用四唑盐(MTT)微量比色法,乳酸脱氢酶(LDH)活性、肌酸磷酸激酶(CK)活性测定及蛋白定量检测。结果bFGF干预组MTT微量比色的ΔOD值、LDH活性、CK活性及蛋白质合成均高于对照组。结论外源性bFGF明显促进细胞的存活、生长及增殖分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兔骨髓基质细胞(MSC)经不同剂量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刺激后,促血管内皮细胞增生的重要递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在MSC中的表达及分布情况,并与相应成骨情况做一对比,借以预测MSC经bFGF刺激后成骨效能与成血管效能的变化,探讨其对剂效关系。方法:取兔双侧股骨MSC,采用MSC体外培养技术,分别以不同剂量bFGF刺激细胞,并设立空白对照组。培养5d后,进行细胞形态(HE染色)、增殖情况(细胞记数法与MTT法)、碱性磷酸酶(改良钙钴法染色)、钙化结节(图像分析)、VEGF阳性细胞率(免疫组化染色)等项目的检测。结果:不同剂量组间在细胞记数法、MTT法检测、碱性磷酸酶活性、矿化面积百分率、VEGF阳性细胞率5项观测指标上F值分别为65.50,22.47,11.12,8.33和224.37,P<0.01,差别具有显著意义,结合各组均值来看,bFGF剂量为1200U/mL左右时效果最佳。结论:应用bFGF在促进MSC增殖的同时,还可促进促血管内皮细胞增生的重要递质-VEGF的表达,其应用剂量与效果之间存在明显相关关系。bFGF应用剂量为1200U/mL左右时,其促进MSC表达VEGF及促进细胞增殖作用同时达到最佳效果,超过此应用剂量,两者则有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成骨细胞和碱性成纤维因子(bFGF)于凝胶载体中植入促进骨再生的效果。方法将同种异体胎兔成骨细胞按不同浓度植入成年新西兰兔桡骨1cm缺损区域,观察骨缺损修复过程;结果植入但骨缺损桥接率随着植入浓度手术后时间的增加而上升。扫描电镜观察成骨细胞植入3周时有骨陷窝形成。植入5周时骨陷窝壁完全钙化。临床应用于10例骨不连患者,均愈合。结论成骨细胞于三维凝胶中植入的最佳细胞浓度为106/ml。胎儿成骨细胞和bFGF植入可临床应用于骨折、骨折延迟愈合、骨不连、骨坏死等的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体外培养新生牛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生长周期的影响。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bFGF 4ng/ml作用下。不同时间RPE细胞的细胞周期情况。结果bFGF组与对照组比较,两组细胞各周期比例随时问变化趋势相同且同步,但bFGF组的变化幅度均大于对照组。结论bFGF可以促进新生牛RPE细胞自G1期进入S期,从而促进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在视神经中的表达及在视神经损伤后的反应和作用。方法:健康Wistar大鼠20只,雌雄不拘,按处理方式随机分为3组,视神经钳夹伤8只(A组),假伤对照组8只(B组),正常对照4只(C组)。采用大鼠球后视神经钳夹伤模型,利用免疫组化法和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于术后1,3,7,14d检测视神经bFGF的表达。结果:损伤后胶质细胞排列紊乱,胞体增大。视神经损伤后(1,3,7,14d)bFGF阳性细胞表面积密度(%)分别为2.20±0.18,2.18±0.17,2.29±0.45,2.32±0.37,与假伤组(1.52±0.33,1.51±0.37,1.50±0.42,1.48±0.32)和对照组(1.49±0.29,1.50±0.30,1.49±0.35,1.51±0.29)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3.037~4.158,3.531~4.182,P<0.05)。结论:视神经损伤提高bFGF在视神经中的表达,对视神经损伤的修复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李志为  刘谆谆  张兰凤 《全科护理》2020,18(15):1827-1831
介绍疾病获益感在结直肠癌病人人群中的研究现状,为临床识别、预估结直肠癌病人积极心理水平、探讨有效提升病人疾病获益感水平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认为结直肠癌病人疾病获益感的研究仍不成熟,更多关于疾病获益感在结直肠癌病人中的作用机制及循证基础上干预方案的制定等研究有待进一步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