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 玉米的蛋白质含量比小麦低,又缺乏色氨酸,其含量不能满足人体合成尼克酸的需要。玉米中尼克酸含量也少,而且绝大部分为结合型,不能为人体所利用。因此,长期偏食玉米,缺乏肉食、豆类、蔬菜等副食品情况下,易发生癞皮病。为了纠正玉米中色氨酸含量低的缺陷,1964年Mertzet等发表了他们关于Opaque-2玉米的结果,引起了许多国家的广泛重视,纷纷探索对这种发现的利用。用其改良玉米的蛋白质品质,并用来治疗儿童蛋白质营养不良症获得良好效果。北京农业大  相似文献   

2.
癞皮病病因     
发现癞皮病虽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但是,直到1937年才证实主要是由于缺乏尼克酸所致。但是它的发病机理比较复杂,近年来在病因研究方面又有许多新进展。目前第三世界许多国家仍有癞皮病流行,我国某些局部地区也曾有报告,因此有必要把有关资料加以综述以供参考。一、癞皮病病因研究进展1.尼克酸与癞皮病:很早人们就注意到玉米与癞皮病的关系,但对其发病机理则有不同的看法,最早以为是由于玉米污染了细菌的毒素所引起,随后才证实是一种维生素-尼克酸缺乏病。后来的调查发现,即使吃大米或吃  相似文献   

3.
1753年法国与意大利是玉米丰收年,但农民中却流行起一种可怕的癞皮病。癞皮病又被称为“意大利麻风”。到1798年已遍及欧洲并在美洲蔓延。1907年美国将此病列为重点疾病。1914年,美国公共卫生事务总署组织以戈德伯格为首的最有实力的科学家  相似文献   

4.
以玉米为主食又缺乏适当副食品者,常易发生癞皮病,其发病的原因主要有二:(1)玉米所含尼克酸(抗癞皮病维生素)大部分是结合型式,未经分解不能为机体利用;(2)玉米蛋白质缺乏色氨酸,其量不能满足人体合成尼克酸的需要。玉米中结合尼克酸,通过适当地处理方法可以变成游离型式,仍能为机体利用。根据实验结果,玉米粉中加入0.6%的碳酸氢钠,煮熟以后,结合型尼克酸可以得到分解,并能为大白鼠所利用。  相似文献   

5.
1977年11月至1978年4月以莎车县第一公社与第四公社为试点,开展了综合预防措施与治疗试验,以及发病因素的研究。在每百斤玉米粉中加入小苏打(碳酸氢钠)0.6斤或石灰1斤,用以释放玉米中结合型尼克酸成为游离尼克酸,为人体所利用。同时又在每百斤玉米中加入麦麸或炒熟的黄豆10斤,混匀后磨面,成为营养良好的玉米粉供社员食用。对去年发生癞皮病患者则每人每日口服尼克醯胺50毫克来预防。在社员食用这种经处理的玉米3个月以后,各组收集20名左右尿样,测定其中尼克酸代谢物N’-甲基尼克醯胺(简称N’MN)含量。结果发现加小苏打、石灰、黄豆三组空腹2小时晨尿中N’MN含量分别为0.32,0.19与0.16毫克,比未经任何处理的对照组的0.12毫克为高。这表明这些措施可以提高膳食中尼克酸含量,达到预防癞皮病的目的。事实证明这两个公社的癞皮病发病人数都比去年大为降低,第一公社与第四公社分别由630人降至117人与由922人降至287人,降低80%与70%。防治效果表明南疆地区的癞皮病是可以预防的,社员的饮食习惯是可以改变的,关键的问题在于领导的重视。只要能落实各项预防措施,例如春播时套种好足够数量的豆类,夏天种够过冬食用的蔬菜,口粮中豆类、小麦和玉米有合理的搭配,过冬食用的玉米粉中确实能加入炒熟的黄豆与小苏打或石灰,对去年的患者做好预防服药工作等,就一定能够控制癞皮病的发生,达到保护劳动力,促进农业生产的目的。今年第一公社由于发病少,春耕任务比往年提前15天完成就是一个极好的例证。通过治疗试验与不同人群尿中各种维生素代谢物的测定,以及补充试验的结果,说明癞皮病的发病主要是由于尼克酸和色氨酸的缺乏;而核黄素与吡哆醇的不足可能也起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正> 我国新疆南疆农村地区的癞皮病(又称为“黑癣病”或“焦皮病”)是旧社会遗留下来的一种营养缺乏病,长期以来它严重地危害当地农民的身体健康。其发病的原因主要有三:(一)玉米所含尼克酸大部分为结合型,未经分解不能为人体所利用;(二)玉米蛋白质中缺乏色氨酸,其含量不能满足人体合成尼克酸的需要;(三)色氨酸在体内合成尼克酸的过程中需要吡哆醇(B_6),核黄素(B_2)和硫胺素(B_1)的参加,这些维生素的不足可以影  相似文献   

7.
癞皮病患者皮炎的生化改变至今很少报导。Vasautha曾指出癞皮病人真皮内胶原总量低于正常人。铜为胶原形成所必需,因此著者考虑到癞皮病人是否有铜代谢的改变。已知癞皮病流行地区膳食亮氨酸过量与发病有关,著者也进行了亮氨酸与铜代谢的初步探讨。对于18名,16~60岁地方性癞皮病人进行了铜代谢的某些方面的研究。患者经检查无引起铜代谢改变的疾病,入院后立即测血清总铜含量及铜蛋白酶(ceruloplasmin)活性,用菸酸治疗后再复测。还测定了6名病人发铜及24小时尿铜含量,  相似文献   

8.
人的一生有1/3是在床上度过的,就是说一生中1/3的时间人要接触枕头。据专家研究表明,用过一年的枕头上所沾有的蠕丝螨和细菌,对皮肤健康影响极大。当人们睡熟后,蠕形螨在人的面部皮脂腺和毛囊内外进进出出孳生繁殖,虫体表面附有很多细菌、病毒带入皮肤内,造成以继发感染为主的皮肤炎症,使人的鼻头发红,脸皮粗糙,破坏人的容  相似文献   

9.
《家庭医生》2010,(20):40-40
柯大夫: 热牛奶和热豆浆放凉之后,表面会有一层薄薄的膜。请问这是怎样形成的?这层膜营养价值高不高?这和双皮奶的奶皮以及腐竹有雷同之处吗?  相似文献   

10.
色素性紫癜性皮病是一组原因不明的以紫癜样丘疹及含铁血黄素沉着为主的毛细血管炎性疾病,包括进行性色素性紫癜性皮病、色素性紫癜性苔藓样皮炎和毛细血管扩张性环状紫癜。上述各病,在组织病理和临床表现上有许多相似之处,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Nutrition reviews》1965,23(11):336-337
The endosperms of maize homozygous for the opaque-2 mutant gene have a higher lysine content than normal maize kernels. Rats fed a diet containing the mutant maize gained more weight than those on a diet of normal maize.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自体动静脉内瘘早期阻塞的防治和护理对策。方法对54例动静脉内瘘术后早期应用低分子肝素钠、喜疗妥软膏外涂,改善病人营养状况,避免低血压的发生以及做好内瘘术前、术后护理,预防内瘘阻塞的发生。结果54例自体动静脉内瘘中发生血管内瘘阻塞5例,发生率9.26%。结论在内瘘使用早期应用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喜疗妥软膏外涂,改善病人营养状况,避免低血压的发生以及正确的护理和健康宣教,都是预防内瘘发生阻塞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的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糖尿病综合防治的效果。方法:对35例2型糖尿病患者开展综合防治,结果:干预前后患者血糖,腰围,臀围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宣传,合理膳食,适量运动在糖尿病的防治工作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杲粤兰  何琼娟 《现代医院》2005,5(12):121-122
本文通过对某三甲医院部分退休人员的调查和分析,对老人离退休综合征的产生、临床表现及其防治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刘翯  彭婕 《现代医院》2012,12(4):89-91
通过分析临床23例女性更年期抑郁症形成的心理机制,讨论女性更年期抑郁症产生的生理和心理及社会方面的原因。并结合分析结果提出如何对女性更年期抑郁症进行预防。  相似文献   

16.
徐红  陈曦  贺桂凤  杨超 《现代预防医学》2008,35(4):688-689,692
[目的]探讨交应原皮肤点剌试验对儿童变应性鼻炎及相关疾病的防治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2月~2007年2月间110例儿童变应性鼻炎患者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临床资料.[结果]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阳性率依次为屋尘螨69例(62.73%)、粉尘螨63例(57.27%)、热带螨38例(34.55%)、德国小蠊14例(12.73%)、狗毛10例(9.09%)、猫毛7例(6.36%)、霉菌Ⅰ组5例(4.55%)、花粉Ⅳ组5例(4.55%)、霉菌Ⅳ组2例(1.82%)、艾蒿1例(0.91%)、豚草1例(0.91%);其中变应性鼻炎伴支气管哮喘阳性率89.47%(17/19),变应性鼻炎伴气道高反应咳嗽阳性率84.00%(21/25),变应性鼻炎伴眼结膜炎阳性率77.78%(7/9).[结论]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安全可靠、迅速敏感,可为儿童交应性鼻炎及其相关疾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18.
19.
1.大肠癌的发病情况 根据全国肿瘤防治办公室对我国5大城市的登记、调查结果显示,近10年,城市大肠癌的年发病率均有明显上升;2003年我们统计19个省市大医院前后10年大肠癌的构成比,发现14个省市医院大肠癌的构成比有明显升高;我们曾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和2001年,分别对华北地区20万人群进行过三次普查.结果显示,大肠癌的患病率从24/10万上升到36.57/10万.从这几个数字可以说明,我国大肠癌患病人数确实有明显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20.
沈铀  吴维颖 《现代医院》2007,7(8):50-51
目的总结250例糖尿病并低血糖诊治及预防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50例糖尿病治疗过程中发生低血糖的临床资料。结果糖尿病并低血糖多发于老年人。低血糖发生时间最常发生在夜间及午餐前,临床表现多样。早期及非老年患者多有交感神经兴奋先兆,能及时得到诊治;部分老年人缺乏神经预警症状,而以心脑血管病为突出表现,易导致误诊漏诊。低血糖和相对低血糖,治疗及时正确可痊愈,且不留后遗症。结论临床医生要提高对低血糖临床表现的认识,合理用药,定期监测血糖,及时发现和正确处理低血糖反应。同时对患者加强健康教育,增强自我保护意识,预防低血糖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