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陈叶芳  叶萍  孙彩琴 《江苏医药》2003,29(10):795-796
心电图Q-T间期离散度(QTd)指各导联间Q-T时限变异的程度,由心室复极化不一致所引起,是临床预测严重室性心律失常乃至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本回顾性分析158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急性期QTd变化,对比分析AMI不同部位、不同治疗方案及效果对QTd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QT间期离散度(QTd)在急性心肌梗塞后的动态演变过程。方法 取2003年10月至2005年10月间本科收住的确诊急性心肌梗塞病人31例,取入院后1小时内ECG同发病后2周、4周ECG分组对QTd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入院后1小时QTd同发病后2周QTd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入院后1小时QTd同发病后4周QTd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QTd在急性心梗4周后变化明显。  相似文献   

3.
我们测量228例门诊体检无器质性心脏病者的QTd ,旨在为以后的研究提供正常参照。1临床资料228例门诊体检者 ,平均年龄 (41±12)岁 ,男性122例 ,女性106例 ,均无高血压、冠心病、风心病、糖尿病等病史 ,X线胸片、体表心电图、血生化等检查均在正常范围。2测量方法应用日本产NEC3320K型心电图机 ,十二导联同步记录 ,纸速50mm/s,QT间期测量从QRS波开始到T波回到基线 ,除外T波终点不清的导联 ,如U波存在 ,以T波降支切线与等电位的交点为终点 ,每一导联连续3个心博 ,取平均值 ,最长QT间期 (QT…  相似文献   

4.
急性心肌梗塞心电图QT间期离散度的价值山西省心血管病研究所(030001)薛树仁孝义市兑镇医院李润连李有俊盂县人民医院阎志平体表心电图各导联间QT间期的差值即QT间期离散度,它是反映心室肌复极不同步的简易指标〔1〕,可用于预测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本文...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QT间期离散度 (QTd)及JT间期离散度 (JTd)在急性心肌梗塞溶栓治疗前后的变化。方法 :我们将64例施溶栓治疗的急性心肌梗塞 (AMI)病人分为2组 :再通组42例 ,未通组22例。测定和计算溶栓前及溶栓后2、8、24、48小时和1周的同步12导联心电图QTd及JTd并比较它们的变化。结果 :溶栓前再通组与未通组QTd、JTd相比无显著差异 (P>0 05)。溶栓后 ,再通组与未通组各对应时间相比 ,有显著差异 (P<0 01)。结论 :成功的溶栓治疗可使QTd、JTd明显缩短 ,QTd、JTd的变化可作为判断溶栓成功的无创性指标  相似文献   

6.
袁美中 《河北医药》2001,23(9):674-675
目的:探讨心电图(ECG)急性心肌梗死(AMI)延展与QT离散度(QTd)之间的关系,早期为临床作出依据的诊断。方法:对AMI延展院内收治25例患者的心电图(ECG)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年龄>60岁者占88%,女性发生率高于男性,首次梗死者96%,下壁梗死菜为右室梗死者占88%,AMI延展前心电图QTd明显延长。所有AMI延展患者QTd延长均发生在AMI第1周内。结论:AMT早期对老年、女性、首次发生的、特别是下壁AMI,应在心电监护仪连续监测下,每0.5h人工采集ECG仔细测算QTd,并与前次ECG对照,作出及时的心电图诊断,以免误诊。  相似文献   

7.
冠心病160例QT间期离散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冠心病病人QT间期的变异程度及其临床意义,本文选择160例冠心病病人与150例同期住院的非冠心病老年人,描记常规心电图进行QT间期离散度(QTd)的对比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9.
急性心肌梗死QT间期离散度增加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薛文会  袁如玉 《天津医药》1997,25(9):540-542
对98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发病24小时内首次心电图(ECG)的QT间期离散度(QTd)进行测定分析,探讨其对AMI预后判断的意义,结果表明:室性心动过速(VT),心室颤动(Vf)及猝死者的QTd显著延长于VT,Vf及非猝死者(P〈0.01)。前壁心肌梗死组长于下壁心肌梗死组(P〈0.01),认为QTd可作为早期评价AMI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静脉溶栓对QT间期及QT间期离散度(QTd)的影响.方法 测定30例溶栓成功的AMI患者溶栓前后的QT间期及QTd.结果 AMI患者溶栓前QT间期为(407.50±45.87)ms,QTd为(60.00±21.28)ms,溶栓治疗再通后QT间期为(376.00±29.27)ms,QTd为(26.50±9.33)ms,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MI患者静脉溶栓再通后,随着心肌缺血改善,QT间期及QTd明显改善,有临床监测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QT离散度(QTd)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预后评估的相关性.方法 对确诊的110例AMI患者(治疗组),于人院第5-10天,行经皮冠状动脉介人治疗(PCI);并与100例同期冠状动脉造影术(CAG)结果正常者(对照组)进行比较,对照分析术前1天和术后1天的标准十八导联同步心电图QTd及随访发病30天内的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PCI前,QTd明显延长;发病30天内,MACE发生率增加(P<0.05).经PCI治疗,AMI患者较术前QTd缩短(P<0.05).AMI患者中,MACE发生组与未发生MACE组相比,术后较术前QTd降低幅度较小(P<0.05).结论 AMI患者QTd明显高于正常人,成功的PCI,能显著减小AMI患者QTd; QTd及其变化程度,可作为评价心肌灌注及近期预后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2.
李婧  陈文强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0):1471-1472
目的:探讨QT离散度(QTd)与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室壁瘤的关系.方法:按世界卫生组织(WHO)诊断标准,将我院2003~2006年收治的AMI患者6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生室壁瘤29例,未发生室壁瘤31例,比较两组体表12导联心电图的QTd.两组QT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AMI患者QTd增加时易发生室壁瘤,提示QTd是预测AMI患者发生室壁瘤的一种简单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为探讨 QT离散度 (QTd)的临床意义 ,进一步评价其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合并室性心律失常 (VA)的诊断价值。方法 观察了 132例急性心肌梗死 (AMI组 )及 45名正常人 (对照组 )的最长 QT间期(QTm ax)、校正 QTmax(QTcmax)、最小 QT间期 (QTmin)、校正 QTm in(QTcmin)、QT离散度 (QTd)及心率校正 QTd(QTcd)的变化。结果  1AMI组 ,QTmax、QTcmax、QTd及 QTcd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 .0 1。2 AMI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组 (VA组 ) ,QTmax、QTcm ax、QTd及 QTcd均显著高于无室性心律失常组 (NVA组 ) ,P<0 .0 1。3AMI患者 QTcd≥ 6 0 ms者 ,其 VA发生率显著高于 QTcd<6 0 ms者 ,P<0 .0 1。4AMI死亡组 QTmax、QTcm ax、QTd均显著高于存活组 ,P<0 .0 1,死亡组 QTcd高于存活组 ,P<0 .0 5。5 AMI患者 QTcd≥ 80 ms者其室颤 (VF)发生率显著高于 QTcd<80 ms者 ,P<0 .0 1。结论  QTd或 QTcd可作为判断 AMI发生室性心律失常及近期预后的临床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后血浆中升高的microRNA-1(miR-1)与QT离散度(QTd)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53例[无室性心律失常(VA)者40例、有VA者13例],健康对照人群49例,对血浆中miR-1的表达含量进行绝对定量,并测定心电图QT间期计算出QTd及校正的QTcd,再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AMI患者血浆中miR-1的实际表达量和QTd及QTcd值均高于正常对照人群,而且有VA者的QTd及QTcd值均大于无VA者,QTd的延长与VA的发生密切相关,血浆中的miR-1表达水平与QTd呈正相关性。结论 AMI患者血浆中miR-1与QTd具有良好的正相关性,二者联合对AMI患者预警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近期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银杏达莫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冠状动脉再通治疗后QT离散度(QTd)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68例AMI成功接受溶栓或急诊PCI术患者完全随机分为银杏达莫干预组(34例)和常规治疗组(34例),分别在冠状动脉再通治疗前和再通治疗后1、5、10 d做12导联心电图描记,计算QTd.以同期体检健康者68人为正常对照组.结果 AMI患者QTd较正常对照者明显延长[ (76±8) ms比(36±5)ms,P<0.05].2组患者冠状动脉再通治疗后各时间点QTd较再通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常规治疗组再通治疗后1、5、10 d分别为(56±6)、(58±5)、(46±6)ms比(76±8)ms;银杏达莫干预组分别为(56±7)、(47±5)、(36±4) ms比(77±9 )ms,均P<0.05].常规治疗组再通治疗后10 d QTd明显低于再通治疗后1、5 d(均P <0.05).银杏达莫干预组再通治疗后5dQTd低于再通治疗后1d,再通治疗后10 d低于再通治疗后5d(均P<0.05).冠状动脉再通治疗后5、10 d,银杏达莫干预组QTd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结论 银杏达莫注射液可有效降低AMI患者冠状动脉再通治疗后的QTd,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艾司洛尔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术中心电图QT离散度(QTd)及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60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拟行急诊冠脉介入手术患者,采用前瞻、随机对照方法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即刻给予艾司洛尔静脉注射,继之静脉泵入;对照组即刻给予美托洛尔口服。比较两组治疗前后QTd及术中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QT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QTd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且治疗组QTd(39.0±15.5)ms低于对照组的(53.0±14.7)ms,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术中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10.0%低于对照组的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行冠脉介入治疗术时应用艾司洛尔静脉泵入更能有效降低QTd,减少术中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钙对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QT离散度及T峰末间期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到2011年12月陈旧性心肌梗死且连续服用阿托伦他汀钙的患者55例为观察组,连续口服阿托伐他汀钙20~40 mg/d≥3个月;同期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55例因各种原因未使用他汀类药物者为对照组;连续口服阿托伐他汀钙20~40 mg/d≥3个月的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30例为SAP组.所有患者在基线及服用他汀药物3个月后进行QT离散度及校正T峰末间期测量.结果 用药前,观察组和对照组校正T峰间期均明显长于SAP组[(100±6)、(98±6)ms比(86±6)ms,均P<0.05],QT离散度与SAP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7±9)、(48±9)ms比(38±6)ms,均P<0.05].用药后,观察组QT离散度[(33±9)ms]和校正T峰末间期[(79±6)ms]均明显短于用药前(均P<0.05),并明显短于对照组[分别为(46±8)、(97±6)ms,均P<0.05].SAP组QT离散度[(31±6)ms]和校正T峰间期[(78±5)ms]与用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QT离散度及T峰末间期延长,此类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钙可减少QT离散度及T峰末间期变化.  相似文献   

18.
潘光秀  余强 《淮海医药》2001,19(2):94-95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塞 (AMI)患者溶栓治疗相关动脉再灌注对 QT离散度 (QTd)的影响。方法  6 2例 AMI患者分为溶栓再通组、未通组及非溶栓组 ,测量溶栓前后 QTd,并进行比较。结果  AMI溶栓前溶栓组 (6 5 .6± 13.9) ms与非溶栓组 (6 3.2± 18.2 ) m s QTd 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 ,溶栓治疗再通后 ,QTd明显减小。溶栓未通组及非溶栓组 (4 6 .7± 11.6 ) ms、(4 7.5± 13.2 ) ms,显著高于溶栓再通组 (31.4± 9.4) ms,(P<0 .0 1)。伴心室颤动者 QTd(70 .6± 16 .2 ) ms明显高于不伴心室颤动者 (4 7.9± 13.5 ) ms,(P<0 .0 1)。结论 急性心肌梗塞溶栓治疗相关动脉再灌注后 QTd 明显减小 ,心室颤动的发生率降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QT离散度(QTd)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各组患者中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2年1月—2007年8月住院的479例ACS患者为观察对象,测量每例患者入院后第一份同步12导联心电图的QT间期、QT离散度(QTd)及校正QT间期离散度(QTcd)。结果: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QT间期、QTd和QTcd显著大于不稳定性心绞痛(UA)组(P<0.01);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组的QT间期和QTcd显著大于UA组(P<0.05)。结论:QT间期、QTcd可作为ACS患者的高危预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0.
黄干  刘彪  罗会海 《安徽医药》2006,10(11):822-823
目的探讨β受体阻滞剂倍他乐克对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 I)QT离散度(QTd)的影响。方法将43例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3例)和对照组(20例),治疗组自入院时即给予倍他乐克治疗,在病人能够耐受的限度内逐渐加大剂量,从6.25 mg每日2次逐渐加大到50 mg每日2次,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分别观察入院当日及入院第4周时的QTd,QTcd,HR,QTm ax,QTm in。结果治疗组四周时的QTd、QTcd,HR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值分别是<0.05、<0.05、<0.01),QTm in明显延长(P<0.01),但QTm ax却保持不变(P>0.05)。结论倍他乐克可以使QTm in延长,使QTd,QTcd减小,缩小心肌复极化离散的程度,使心肌复极化趋向同步,有利于防止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