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导纳微分环的临床应用价值(附204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导纳微分环是在心阻抗图原理的基础上,将导纳阻抗(△Y)及微分导纳阻抗(dy/dt)信号同时显示在X、Y轴上获得的平面图形,简称为IDL(Impedance Differential Loop),1983年Palko等在第六届生物阻抗国际会议上报告了心阻抗微分环方法的资料,它对冠心病、心肌病、高血压性心脏病、病窦综合征及肺心病等疾病有诊断意义。为了探讨IDL的临床应用价值,我们检查了正常人及有关病人共204名,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心导纳微分环是在心阻抗图原理的基础上,将导纳阻抗(△Y)及微分导纳阻抗(dy/dt)信号同时显示在X、Y轴上获得的平面图形,简称为IDL(Impedance Differential LooP)。常规心阻抗图及微分图对测定心输出量及监测心脏的泵功能,已为广泛采用的无创性方法之一。IDL能同时反映搏动血量与流速两个参数的瞬时值及其相关函数,克服了心阻抗图单一指标的局限性,因而较之常规的心阻抗图更为准确和直观。飞行人员的IDL尚未见报道,兹将我们检测的50名飞行人员的IDL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心导纳微分环(IDL)是在心阻抗图原理的基础上,将导纳阻抗(△Y)及微分导纳阻抗(dy/dt)信号同时显示在X、Y轴上获得的平面图形。它能同时反-岳搏动血量与流速两个参数的瞬时值及其相关函数,克服了心阻抗图单一指标的局限性,因而较之常规的心阻抗图更为准确和直观。现将我们检测的50名飞行人员的IDL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心导纳图是一种无创性检测左心功能的方法,它能反映心血管中的瞬时血流量变化,对于了解血流动力学的动态和心脏血管的循环功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1985年以来,我院已检测3000多名。本文统计分析>45岁健康人及冠心病病人二组人员的心导纳图及其对比分析结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采用心导纳微分图对老年与老年前期健康人各60例的心脏功能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老年组较老年前期组总外周阻力(TPR)增加及血管顺应性(C)减退明显(P<0.01);心肌收缩力减弱(P<0.05)、心搏出量减少(P<0.05).根据老年人心功能降低演变缓慢及临床表现不典型的特点,作者提出老年人量化六级心功能分级评分标准,采取计算积分及心功能级指数(CFGI)方法,为判断病情及估计预后提供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6.
用收缩时间间期(STI)划分心疾患者的心脏功能的级别,目前研究尚少。为了探讨这一问题以及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脏形态学改变与心脏功能改变的关系,我们应用同步描记心电图,心音图、颈动脉搏动图、心尖搏动图(ACG)和超声心动图对60名健康人,40例扩张型心肌病(DCM)进行了检查。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心功分级方法是以患者的体力负荷后感受为依据的,其分级标准常受个体耐受性差异左右,为找到一种客观评价心功的指标,本文对154例心功不全患者进行了心阻抗微分图无创性心功检测,并与52例心功正常者进行了对比分析,从中筛选出评定心功分级的客观指标,现将检测结果及分级建议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常驻西宁人员的心功能及心脏结构变化.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73例常驻西宁5年以上人员的心功能、心脏结构变化,并与平原地区健康体检人员进行比较.结果 常驻西宁人员的右心腔增大、肺动脉增宽发生率明显高于平原对照组(P<0.05),但心功能参数无明显减低(P>0.05).结论 长期轻度缺氧可影响心脏结构,主要以右心腔增大、肺动脉增宽为特征,但对心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100例COPD病人与15例正常人经微导管同步记录心电图及肺动脉压力曲线,测量RPEP/RVET比值,通过肺动脉平均压与RPEP/RVET比值对比,提出了RPEP/RVET比值>0.42为右心室受损,此比值在0.42~0.45为可疑肺心病,>0.45为肺心病的诊断标准。通过同步记录EKG、PCG、右心各腔室压力曲线、肺阻抗图及其微分图及右心室心尖搏动图,提出肺阻抗图及其微分图应分为4个时相,即房波、右心室等容收缩波、右心室射血波及舒张波。提出了在肺阻抗微分图中右心室射血点及射血终止点的定点,及测量RPEP/RVET比值的方法,用以评定右心室功能及诊断慢性肺心病。并认为C波峰-P_2音间期可能对肺动脉高压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本文测定资料表明,心、肺阻抗血流图及其微分图可作为运动员心肺功能动态观察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1.
右室后负荷急性增加对少年游泳运动员左心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39例少年游泳运动员右室负荷试验前后的心阻抗血流图。结果显示:当肺泡内压增高造成右室后负荷急性增加时,少年运动员的SV下降31%,Co下降18%,STI亦发生明显的改变。文中对上述左心功能变化的机制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本文探讨了人体在下体负压应激下心脏收缩间期和其它心血管功能的变化。观察对象为43名健康学员,平均年龄为21.5岁。受试者分为两组,第一组的负压制度为-20和-40mmHg,各暴露8分钟;第二组的负压制度为-50mmHg,暴露14分钟。两组在除负压后各观察10分钟。实验前、中、后同步记录心阻抗图、阻抗微分图、心电图、心音图,然后分析心脏收缩间期各时相、心输出量以及心率、血压等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下体负压作用下心脏收缩间期的主要参数都有明显的改变(P<0.001),如射血前期率串校正指数延长、左室射血期心串校正指数缩短、射血前期/左室射血期增大,而总电机械收缩期心率校正指数却保持不变。其它心血管功能参数也有明显变化,如在-40mmHg作用6~8分钟时,心搏量减少42.5%,每分输出量减少26.9%。  相似文献   

13.
哌唑嗪为有效的口服血管扩张剂,在治疗心力衰竭上,它比需静脉给药的硝普钠等更便于使用。我院应用哌唑嗪治疗心力衰竭16例,其中部分病例经阻抗微分图或Swan-Ganz漂浮导管检查,从而探讨其在治疗心力衰竭时的血液动力学影响。  相似文献   

14.
对心阻抗图检测高血压病患者心功能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收缩时间间期、心输出量、外周阻力、血管顺应性等参数为主要指标,分析评价心阻抗图检测高血压病患者的心脏功能。 对象与方法 对照组80名。为门诊健康检查者。男66名,女14名,年龄22-73岁,平均51.3岁。一般情况良好,并除外心瓣膜病、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病、肝肾疾患、内分泌疾患及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 高血压病组100例。均为已除外合并冠心病、糖尿病、肝肾疾患、内分泌疾患及阻塞性肺部疾患的住院患者。男63例,女37例,年龄20~70岁,平均49.5岁。按1970年标准,即收缩压≥160或舒张压≥95确诊为高血压病。根据“血压严重程度的分期”法[1],Ⅰ期13例,Ⅱ期54例,Ⅲ期25例,Ⅳ期8例。 方法。测量仪器为上海ZX-2阻抗图仪,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关于血液流变学对慢性肺心病判断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的临床意义已被人们重视。我们自1983年起进行了肺心病人血液流变学与肺阻抗血流图的变化关系的观察,通过肺心病血液流变学及肺血流图的测定,试图探讨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现将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对象和方法 一、病例选择: 1.正常组:受检者为西宁地区(海拔2.260m)机关干部和本院工作人员,共60例。男性42例,女性18例,年龄25~55岁,平均45.6岁。经询问病史、体检、X线和心电图检查排除心肺疾病。 2.肺心病组,均系我院住院的肺心病人,共53例,男性45例,女性8例,年龄48~72岁,平均58.1岁,诊断标准同另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Tei指数评价高海拔地区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心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对西宁地区48例肺动脉高压患者和33例正常人,行超声检查,测量右房横径、右室横径、右室前壁厚度、肺动脉主干内径根据三尖瓣返流和肺动脉瓣返流估测肺动脉收缩压、肺动脉舒张压、肺动脉平均压,并计算右心Tei指数。结果:肺动脉高压患者与对照组右心Tei指数有显著统计学差异,不同肺动脉压力组之间右心Tei也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右心Tei指数是反映右心整体功能较敏感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长期太极拳运动中的老年人心血管功能的改变。方法:对西宁地区老年人练习太极拳者进行心血管功能参数的测定。结果:数据显示太极拳练习后老年人心功能优于练习前,西宁地区练习和不练习者相比,长期太极拳练习能提高老年人心功能。结论:太极拳运动对心功能产生积极的影响,特别对西宁地区的老年人具有抗早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为了适应高原缺氧环境,除了心率增加、呼吸加深加快、肺通气量增加等适应性改变外,肺血流量有哪些改变,特别是在快速进入高原时有哪些改变,这是本文探索的内容。 检测对象 1981年11月应征入伍青年52名,均系男性,年龄为18~19岁,都是第一次进入高原。由甘肃礼县(1,400M)出发,路经西宁(2,260M)休息3天后,乘汽车于第3天达青海大武地区(3,740M)全程用时1周。三处分别用阻抗法(四极法)测定右肺阻抗微分波。并对大武地区驻军178人也进行了同项目观察,以资对照。  相似文献   

19.
心尖搏动图(Apex cardiogram,ACG)是心机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无创性心功能检查的重要方法。通常用于测量心动周期时相,借以评价左心功能,特别是左心室舒张末期功能。ACG检查时,记录的图形受传感器位置、呼吸等因素影响。为保证检查结果准确,我们系统地进行了ACG的重复性试验。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被检者16名,男性14名,女性2名,年龄19~61岁。其中有2名已确诊为冠心  相似文献   

20.
采用心阻抗图波形指数六项指标和常规检测指标CI值,对76例原发性高血压及60例健康人进行检测。表明高血压组波形指数明显高于健康组,这种异常变化在Ⅰ、Ⅱ期高血压中即已存在,且随高血压分期增大而增高。而CI值只在Ⅲ期高血压中才见明显下降,其异常变化不及波形指数早而敏感。波形指数六项指标可作为高血压分期参考指标,并可用以评价高血压左心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