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急性心肌梗死延迟PTCA对心肌灌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延迟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及支架植入对心肌灌注的影响。方法:56例初次争民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PTCA及支架植入组(治疗组,30例)和常规药物治疗组(对照组,26例),治疗组在急性心肌梗死后15-30d行延迟PTCA及支架植入治疗,治疗组于术前1-3d,对照组于急性心肌梗死后15-30d行SPECT心肌灌注显像,1和6个月各复查SPECT检查1次。结果:治疗组术后1和6个月梗死区缺血程度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术后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照组第2、3次检查示心肌缺血均较第1次稍有改善,但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对照组心肌缺血明显改善(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延迟PTCA及支架植入能使梗死相关血管再通,血运重建,改善心肌缺血程度。  相似文献   

2.
郭晓敏 《航空航天医药》2011,22(7):811-812,814
目的:分析在急诊科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老年患者静脉溶栓成功后应用补救性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01~2010-12治疗的90例急性STEMI患者,均在静脉溶栓后予以补救性PCI治疗,按年龄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45例,年龄〉70岁;对照组,45例,年龄〈70岁。比较两组在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差异。结果:与观察组患者比较,研究组患者在住院死亡、LVEF和WMSI上存在明显差异(P〈0.05);而在平均住院时间、再次梗死率和LVd指标上未见明显差异(P〉0.05);而在PCI术后颅内出血、消化道出血、血尿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上,两组未见差异(P〉0.05)。结论:静脉溶栓成功后应用补救性PCI在对于老年STEMI患者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和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用^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静息门控心肌灌注显像的方法,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自体骨髓间质干细胞(MSC)移植术治疗的疗效。方法AMI患者31例,均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其中18例患者作为试验组,于PCI术后行自体MSC移植术治疗,PCI术后拒绝行细胞移植治疗的13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于PCI术前,术后1,3和6个月进行^99Tc^m-MIBI静息门控心肌灌注断层显像,评价心肌血流灌注及心功能改善程度。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1.0软件,行t检验。结果所有患者术后1个月放射性稀疏节段数明显减少,术后3个月和6个月放射性缺损节段数试验组(2.37±1.09和2.21±0.93)较对照组(3.24±0.93和3.21±1.05)明显减少(t=2.32,2.79,P均〈0.05);与术前[(35.4±16.7)%和(32.8±15.9)%]相比,术后6个月试验组[(57.2±14.3)%]和对照组[(44.8±11.7)%]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均显著升高(t=4.27,2.18,P均〈0.05),试验组患者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t=2.58,P〈0.05)。结论心肌梗死患者自体MSC移植术后,应用^99Tc^m-MIBI静息门控心肌灌注显像随访和评价疗效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袁红梅  温宁笑  徐劲松 《武警医学》2014,(6):582-584,587
目的比较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Non-ST-segment elevation acute coronarysyndrome,NSTE—ACS)患者在不同时间窗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对左室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NSTE.ACS入院且符合条件入组的患者101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早期(24—48h)介入治疗组(49例)和延迟(≥48h)介入治疗组(52例)。比较患者的基本临床特点、冠脉病变情况、治疗经过及结果,术前左室舒张末径(left ventn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LVDd)、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来评价不同的介入治疗时间窗对术后生活质量、患者心功能及心肌重构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冠脉病变特点、LVDd、LVEF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80d早期介入治疗组与延迟介入治疗组LVDd[(50.83±5.02)vs(52.15±4.79)]、LVEF[(60.98±7.06)vs(57.24±7.08)]相比,早期介入治疗组明显优于延迟介入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延迟介入治疗相比,早期介入治疗有利于急性NSTE-ACS的左室功能恢复,且随着随访时间延长,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 STI)检测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前后不同时期左心室收缩及舒张功能的变化,探讨斑点追踪显像技术对定量评价再灌注后心肌功能恢复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成功行PCI术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5例,分别于PCI术前、术后7天及术后2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及相关参数采集,并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32例作为对照组进行相同检查及图像采集分析。测量二尖瓣E峰和A峰,并计算出E/A值;用改良的Simpson′s公式测量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采用斑点追踪显像技术测量狭窄冠脉供血的缺血心肌和正常冠脉供血的非缺血心肌应变指标: LS、RSpeak、TP、SRe及SRa值。结果急性心肌梗死会导致心脏整体及局部的收缩及舒张功能改变,再灌注后,心肌舒张功能的恢复较收缩功能需更长时间;心脏整体功能恢复正常时,其局部心肌运动功能仍可存在异常。结论应用STI技术可以定量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PCI术治疗后左心室的整体及局部功能的恢复情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AMI)经皮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我院2009-05~2011-05住院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0例,年龄45~80(60.7±7.5)岁,均于发病12 h内行急诊PCI术,未溶栓。随机分为替罗非班治疗组(n=38)和对照组(n=32),两组在介入术前常规给予阿司匹林300 mg、氯吡格雷300 mg、阿托伐他汀80 mg;PCI术中均给予肝素8 000~10 000 U。替罗非班组PCI术前第10~30分静脉注射替罗非班(商品名欣维宁,武汉远大制药厂,每瓶5 mg/100 mL)10μg/kg(3 min注完),然后以0.15μg/(kg.min)静滴维持36 h~72 h。观察两组PCI术后即刻梗死相关血管(IRA)血流情况(TIMI分级),术后30 d内出血并发症及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的发生情况。结果:替罗非班组TIMI 3级血流94.7%(36/38),对照组75%(24/32)(P〈0.05);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替罗非班组5.3%(2/38),对照组25%(8/32)(P〈0.05);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应用盐酸替罗非班能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梗死相关血管的TIMI血流,减少PCI术后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择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STAMI)的疗效。方法:分析2007-06~2010-06期间收治的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接受静脉溶栓后再通的患者116例,其中接受择期PCI治疗者53例,未行PCI者65例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出院后均选用β受体阻滞剂氯吡格雷阿斯匹林、调脂类等药物,随访6个月,观察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接受PCI治疗组心血管事件明显减少,随访期间无心源性猝死及再梗发生,心绞痛的发生率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静脉溶栓冠脉完全再通率低,此类患者择期PCI术能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8.
牟英  罗彩东  刘云兵 《西南军医》2012,14(5):708-711
目的观察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PCI围手术期炎症反应和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将本院心内科2011年10月-2012年4月收治的ACS患者130例随机分为两组:强化治疗组65例于PCI术前2小时给予阿托伐他汀40mg口服,术后1个月内继续强化他汀治疗40mg/d,1个月后改为维持剂量20mg/d。标准治疗组65例PCI术前及术后均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d,晚饭后顿服。随访30天,所有患者于PCI术前、术后24小时测定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PCI术前及术后1、7、30天测定血清C反应蛋白(CRP)、谷丙转氨酶(ALT)、肌酸激酶(CK)水平,PCI术前及术后7、30天测定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PCI术后30天内心脏不良事件与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PCI术后24小时两组患者cTnI、CK-MB水平均较术前有明显增高(P〈0.05),但强化治疗组CK-MB、cTnI水平低于标准治疗组(P〈0.05)。术后第1天两组患者血中CRP均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强化治疗组血中CRP水平下降至术前水平(P〉0.05),标准治疗组中虽下降,但仍高于术前水平(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0天强化治疗组患者血中CRP水平明显低于术前(P〈0.05),而标准治疗组CRP水平与术前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用药前血脂无明显差异,用药后血脂均有所下降,且各时间点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0天,两组患者均无1例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15%、4.62%,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可减少ACS患者PCI围手术期炎症反应和心肌损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中出现无复流或慢复流时应用血栓抽吸导管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择行PCI时发生无复流或慢复流患者56例,随机分为抽吸组26例和对照组30例,抽吸组除常规处理外立即使用血栓抽吸导管,分析比较两组术后TIMI分级、TIMI心肌灌注(TMP)分级、心肌酶谱、ST-T改变、LVEF及随访30 d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in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MACE)发生率.结果 抽吸组TIMI及TMP分级,心肌酶谱及LVEF均优于对照组,出现缺血性ST段抬高的患者数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MACE在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PCI时出现无复流或慢复流时应用血栓抽吸导管有助于改善罪犯血管远端的心肌灌注及术后心功能,减轻慢复流或无复流对心肌的损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选择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NSTEMI)患者,研究使用曲美他嗪联合左卡尼汀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保护梗死心肌细胞的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6~12月住院NSTEMI患者5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抗血小板、抗凝、调脂、ACEI、β受体阻滞剂及曲美他嗪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上予曲美他嗪联合左卡尼汀(2.0g,qd,iv-drip)共2周。分析治疗前后脑纳肽(BNP)、超声心动图(UCG)参数中射血分数(LVEF)、每搏输出量(SV)、心输出量(CO)结果,比较二组参数间的差别。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接受左卡尼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后BNP值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每搏输出量(SV)、心输出量(CO)、射血分数(LVEF)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临床应用曲美他嗪联合左卡尼汀能够最大限度保护NSTEMI患者梗死心肌细胞以保存左室收缩功能,促进心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国产替罗非班在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STEMI)患者急诊介入治疗中应用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符合急性心肌梗死入选标准的患者83例,按时间顺序分为未应用替罗非班组(对照组37例)及急诊室应用替罗非班组(替罗非班组46例)。观察两组患者心电图变化以及出血并发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替罗非班组术后30分钟ST段回落明显增加(87.0% vs 64.9%,P〈0.05),出血并发症比对照组有增多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6.5% vs 0%,P〉0.05)。结论替罗非班应用于急诊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应用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以2010-02~2011-08间入院,诊断为急性STEMI直接PCI患者共36例,术中术后均使用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作为研究组。以2009-02~2010-01入院,诊断为急性STEMI并接受直接PCI的患者共48例,未使用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后即刻靶血管血流TIME分级情况心电ST段回落情况和严重心脏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以及术后1周的射血分数。结果:研究组较对照组血流TIME3级明显增加,ST段完全回落比例增加,术后心功能改善,术后严重心脏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减少。结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直接PCI中,应用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能有效降低血栓负荷,增加心肌的有效灌注,而且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早期脉搏血氧饱和度(pSO2)、平均动脉压(MAP)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择12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39例心源性休克患者未做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休克常规组),28例心源性休克患者选择了急诊PCI治疗(休克PCI组),61例无心衰及休克并发症患者同期接受了急诊PCI治疗(无休克PCI对照组).分别监测入院时、急诊PCI后、入院后第4天、第8天心肌梗死患者的pSO2 、MAP和LVEF的变化.统计发病后1周内的死亡病例数.结果 入院时,休克常规组和休克PCI组患者的pSO2、MAP、LVEF均低于无休克PCI对照组(P<0.01).急诊PCI治疗后,休克PCI组患者的pSO2 、MAP、LVEF有明显提高,入院后第4天、第8天休克PCI组患者的pSO2、MAP、LVEF仍低于无休克PCI对照组,但好于休克常规组(P<0.05).发病后24 h、72 h和1周内病死率分别是,休克常规组:48.7%(19/39)、56.4%(22/39)和61.5%(24/39);休克PCI组:17.9%(5/28)、28.6%(8/28)和42.9% (12/28);无休克PCI对照组:1.6%(1/61)、4.9%(3/61)和6.6% (4/61).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初期血氧饱和度、左室射血分数的下降是预后不良的最强信号,心源性休克与冠状动脉前向血流相关动脉受累程度和心肌梗死面积相关.急诊PCI能直接开放和恢复心肌血流再灌注,有效提高血氧饱和度、改善心源性休克患者的心肌顺应性和提高左室射血分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男女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特点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对比研究。方法:选择本院2005-09~2011-06因急性心肌梗死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417例,男234例,女183例,统计临床表现、冠状动脉病变累及支数、急诊PCI成功率,住院病死率。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的2种临床类型分布在男性与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以ST段抬高心肌梗死为主。冠状动脉造影男性与女性均以3支病变为主(63.0%7 vs 0.6%,P=0.160),单支病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性双支病变明显多于女性(24.3% vs 13.7%,P=0.0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累及部位、手术成功率和院内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高,通过探讨男女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特点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异同,有助于男女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现、诊断及治疗,有助于其心血管并发症的预防。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后血管内皮细胞(VEC)的改变及腺苷与硝酸甘油的保护作用.方法 对60例AMI行PCI的患者随机分成3组:腺苷组、硝酸甘油组和对照组.3组患者在行PCI罪犯血管开通后分别立即给予冠脉内注射:腺苷组:腺苷注射液240 μg +生理盐水10 ml.硝酸甘油组:硝酸甘油200 μg+生理盐水10 ml.对照组:生理盐水10 ml.3组患者皆测定用药前后冠状动脉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一氧化氮(NO)含量,同时测定血管开通即刻和用药后5 min冠脉血流帧数.结果 3组患者vWF在术后均高于术前含量(P<0.05).但腺苷组和硝酸甘油组vWF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3组患者在术后NO血浆含量均明显低于术前(P<0.05),但术后腺苷组和硝酸甘油组NO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冠脉给药后5 min冠脉血流计帧数腺苷组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 PCI可造成血管内皮的功能损伤,PCI术后冠脉内应用腺苷与硝酸甘油对病变血管内皮功可能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内注射硝普钠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中无复流的疗效。方法将同期于我院行PCI且术中出现无复流的79例AMI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0例(硝普钠组)和对照组39例(硝酸甘油组),两组手术方法相同,出现无复流现象后分别经冠状动脉内注入硝普钠(每次用0.05-0.1mg)和硝酸甘油(每次用0.1-0.2mg),术中出现低血压给予阿拉明0.5~1mg。观察两组注射药物后首次和末次冠脉造影图像,分析其冠脉特征(TIMI血流分级、TIMI心肌灌注分级);观察两组冠脉内有创血压、心率变化及术后7d的射血分数;记录患者住院期间及随访80d内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MACE)。结果两组患者的一般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冠脉内注射药物后:实验组TIMI分级达到3级以上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77.5%vs46.2%,P=0.004),TMP分级达到3级以上的比例高于对照组(75.0%vs48.7%,P=0.016);两组冠脉内有创血压及心率变化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7dLVEF高于对照组(54.6%±9.2%,43.8%±5.9%);实验组住院期间MACE发生率低于对照组(5.0%vs20.5%,P=0.038);实验组在平均80d随访期间发生总的MACE事件比对照组相对有所减少(7.5%vs25.6%,P=0.030)。结论冠状动脉内注射硝普钠,可以改善AMI患者PCI术中发生无复流后冠状动脉血流和心肌组织灌注分级,同时改善患者心功能及预后,是治疗此类患者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介入治疗术临床疗效。方法:53例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LVEF〈50%)患者,介入组30例行冠脉内支架治疗,保守组23例行药物保守治疗。所有患者均于术前及术后6个月接受超声心动图检查,通过超声心动图观察两组的心功能变化。结果:与保守治疗组比较,介入治疗组在LVEF,缩小扩大的左心腔有明显的变化,术后运动耐量明显增加,生活质量明显改善。6min步行距离显著增加(P〈0.05)。结论: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于合并左心功能不全的冠心病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使患者心功能改善。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99Tcm--双(N-乙氧基,N-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酯)氮化锝(99Tcm-NOET)静息门控断层心肌灌注显像对冠心病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疑诊为冠心病的45例患者注射925MBq 99Tcm-NOET后1h用SPECT行静息门控心肌灌注显像,获得舒张未期容积(EDV)、收缩未期容积(ESV)、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心功能参数和舒张末期容积灌注、局部射血分数、局部室壁活动和室壁增厚度4个靶心图。所有患者在1周内行冠状动脉造影,将冠状动脉狭窄≥50%定为病变血管。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其分为心肌梗死组、心肌缺血组和对照组三组。结果99Tcm-NOET静息门控SPECT诊断冠心病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8.42%和83.33%。心肌梗死组的心功能参数[EDV=(129.32±9.14)ml,ESV=(80.97±9.49)ml,LVEF=(40.15±3.28)%】与对照组【EDV=(80.91±3.12)ml,ESV=(30.12±1.79)ml,LVEF=(63.51±1.04)%]相比,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EDV:F=22.103,ESV:F=32.277,LVEF:F=42.60:4,均为P〈0.01),心肌缺血组的心功能参数[(EDV=(70.83±3.46)ml,ESV=(25.13±2.85)ml,LVEF=(65.55±2.62)%1与对照组相比,统计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心肌梗死组左室心肌共分为460个节段,其中209个节段局部灌注、局部射血分数、局部室壁活动和室壁增厚度4个靶心图均异常。局部灌注异常的节段共328个节段,伴有局部射血分数、局部室壁活动和室壁增厚度异常分别有250个、240个和276个节段。局部灌注异常的节段与局部射血分数、局部室壁活动和室壁增厚度异常的节段不完全匹配。结论99Tcm-NOET静息门控心肌灌注显像对冠心病的诊断有较大临床应用价值,所获得的整体心室功能参数在心肌梗死的评价中有优越性,但对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不大。心肌梗死中存在有不少的局部灌注与心肌?  相似文献   

19.
目的:应用血流向量成像(VFM)技术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前、术后左心室收缩期涡流状态变化。方法:选择健康检查者25例(正常对照组)和AMI患者30例(AMI组),分别对健康检查者和AMI患者PCI术前、术后1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采集连续三个心动周期标准三切面彩色血流动态图,分析左心室收缩期涡流横径、纵径、横向、纵向位置及最大向量速度,比较涡流在正常对照组、AMI组术前、术后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MI组术前左心室收缩早期涡流纵径增大[分别为(27.08±4.37)和(21.64±5.41)min,P〈0.05],最大向量速度减小[分别为(25.23±8.42)和(32.83±12.23)cm/s,P〈0.05]。术后1个月AMI组涡流流量、强度、最大向量速度较术前增加(P〈0.05)。结论:健康成人左心室收缩期涡流遵循一定的规律,AMI患者左室收缩期涡流不规则,导致能量的损耗,PCI术后患者的涡流状态有所改善。VFM技术为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及PCI术前、术后心腔内血流变化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