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肌缺血预适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2.
分析急性前壁或前壁合并下壁,高侧壁心肌梗塞105例病人缺血预适应对心肌梗塞的影响。心肌梗塞前有预缺血者61例,无预缺血者44例。结果显示:B组患者心肌酶峰值,梗塞面积及左室功能,病死率明显高于A组,差别均有显著性,提示心肌梗塞前缺血对心肌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中药脑宁康(NNK)对脑缺血预适应(cerebral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CIPC)模型大鼠不同时刻ET-1、NO含量的影响,以观察中药对缺血脑组织的保护作用。方法:健康雄性成年Wistar大鼠114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FO)、脑缺血预适应(CIPC)模型组、缺血再灌注(ischemic reperfusion,IR)模型组、NNK-1组、NNK-2组、ASP(阿司匹林)-1组、ASP-2组。除FO组外,每组再分为缺血再灌注后8,24,72h3小组,总计19组,每组6只,复制CIPC模型和IR模型。观察在IR后不同时刻大鼠血及脑组织ET-1、NO含量的变化。结果:IR后8,24,72h各时刻血、脑组织ET-1及脑组织NO含量均有不同程度升高,血清NO含量均有不同程度下降;CIPD模型组血、脑组织的ET-1及脑组织的NO含量降低,血浆NO含量升高。结论:NNK通过调控血及脑组织的ET-1、NO而扮演药物预适应角色,具有模拟或强化CIPC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既往心绞痛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院内死亡率的影响。方法193例首次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既往有无心绞痛病史分为A(52例),B(141例)二组,比较二组间院内死亡率、死亡原因的差异。结果(1)B组院内死亡率显著低于A组(16.31%vs28.85%);(2)B组因充血性心力衰竭或心源性休克而死亡的比例显著低于A组(10.64%VS23.08%)。结论既往有心绞痛史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内死亡率相对较低,其原因可能与既往心绞痛促进冠脉侧枝循环形成及缺血预适应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缺血预适应对病人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04例45岁以下因第一次急性心肌梗塞住院病人,按照梗塞前是否发生心绞痛分为两 组,对基线指标、 院内治疗及短期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除死亡、梗塞延展及梗后心绞痛发生率无明显差异外,梗塞前有心绞痛组病人的其它预后均明显优于梗塞前无不稳定心绞痛组(P<0.05)。结论;缺血预适应可以显著改善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的院内预后。  相似文献   

6.
缺氧预适应对小鼠常压耐缺氧存活时间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林医学院学报》1999,19(1):37-37
  相似文献   

7.
我们对12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心肌缺血预适应对AMI临床的影响。1 对象与方法选择1994年以来资料完整的AMI患者120例,平均5815±1453(14~94)岁。男98例,平均5826±1343(25~82)岁,女22例,平均5777±1788(14~94)岁,均符合1979年WHO关于AMI的诊断标准。根据心肌梗死前有无心肌缺血心绞痛史,分为有缺血预适应组(IP组)和无缺血预适应组(P组)。其中IP组54例,平均5876±1228(41~94)岁;P组66例,平均5781±1614(14~82)岁,两组间年龄和性别分布无差异。仅统计48小时内入院病例的心肌酶峰值。统…  相似文献   

8.
阿魏酸钠与心肌保护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 缺血/再灌注(IR)对心肌的损伤 二十世纪六十代初Harary首先提出再注灌对缺血的心肌有害,能加重心肌缺血损伤.而心肌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lsion,IR)损伤是临床上心肌缺血性疾病及心脏外科手术,如冠状动脉再通疗法(溶栓术、冠状动脉成形术、搭桥术)中常见的一种病变损害.  相似文献   

9.
10.
心肌缺血预适应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对首次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生前24h、24 ̄48h、大于48h有无发作过心绞痛的病人的临床状况及近期预后进行评价。方法 158例AMI病人 分为缺血预适应组46例,其中24h内发生心绞痛11例,24 ̄48h内发生心绞痛6例,大于48h发生心绞痛29例;非预适应组112例;两组基本临床情况相似。结果 心肌皑 血预适应相比非缺血预适应组心肌梗死范围小(P〈0.01),血浆CPK、LDH、AS  相似文献   

11.
12.
13.
缺血预适应对急性心肌梗死范围及近期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心肌梗死前24小时内的缺血预适应(IP)现象对急性心肌梗死(AMI)范围及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144例急性Q波心肌梗死的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心肌梗死前有无典型的心绞痛发作。结果 A组多为前壁梗死,心肌梗死面积、CK峰值、严重心衰重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住院病死率均显著低于B组(P〈0.05或P〈0.01)。结论 AMI前24小时内的IP现象可以缩小心肌梗死面积,改善心肌梗死的近期  相似文献   

14.
80年代提出的心肌缺血预适应现象 ,认为短暂的心肌缺血发作 ,可以使心肌在后续的持续性缺血中得到保护 ,从而延迟了致死性心肌损伤发生的时间 ,限制了心肌梗死的范围 ,减少了严重并发症的发生。作者对 12 0例首次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通过统计分析心梗前有无心绞痛对心梗近期预后的影响 ,从而了解心肌梗死中是否存在缺血预适应现象。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选自 1991年以来我院住院的首次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 ,共 12 0例 ,均符合WHO的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其中男 91例 ,女 2 9例 ,平均年龄 6 5 4岁。依…  相似文献   

15.
我们对85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按梗死前48小时内有无心绞痛分为2组,进行分析研究。对比两组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肌酶CK、CK-MB峰值及QT间期离散度(QTd),以探讨缺血预适应对AMI的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MN-SOD在大鼠心肌缺血预适应(ischemic precondition,IP)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Wistar 大鼠9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心肌梗塞组(B组)﹑IP 1~4循环组(C1~C4组).实验终点时间分别测定心肌梗塞的面积,血清MN-SOD含量和心肌梗塞部位MN-SOD表达.结果 ①IP可以降低心肌梗塞的面积,在C3组达到最高,C4组下降,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B组MN-SOD含量较A组升高.IP后亦有升高,随IP的增加而增加,高峰在C3组,C4组MN-SOD的含量反而稍有下降,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 B组MN-SOD表达较A组升高,IP以后亦升高,随着IP增加而增加,高峰在C4组,与B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IP对缺血及梗塞心肌具有保护作用,MN-SOD可能参与了心肌IP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阎承军 《医学综述》1998,4(2):95-96
<正>心肌缺血预适应对心脏的保护作用已在动物实验中得到证实,但其与急性心肌梗塞(AMI)之间有无内在联系,国内报道甚少。为此,对148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旨在从临床角度探讨心肌缺血预适应对AMI近期预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益母草与心肌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是目前基础医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预先短暂缺血后可减轻后续长时间缺血造成心肌损害的现象,称为缺血预适应,是预防心肌缺血/再灌注损害有效方法之一,缺血预适应目前已发展到药理性预适应阶段。近年研究发现,益母草对在体或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均有缺血预适应同等的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缺血预适应和后适应的触发因子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预适应和后适应是心肌保护领域的热点,预适应是在20年前被发现的,由于预适应在实际应用方面存在不足,最近几年人们开始关注后适应的研究。随着对预适应和后适应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渐发现,这两种适应存在许多共同的分子过程,特别是在早期触发分子方面,两者几乎完全一致,本文就心肌缺血预适应和后适应的触发因子做一简单回顾。  相似文献   

20.
陈红星  崔亮 《医学综述》2008,14(14):2133-2135
急性心肌缺血是危害人类生命的原因之一,尽快恢复血液供应是急性心肌缺血的根本治疗手段,但突然恢复血液灌注会出现再灌注损伤。大量的研究证实,心肌缺血预适应和后适应可以减轻再灌注损伤,但具体机制尚未阐明。研究过程中,动物种属、刺激方案、高血糖、高血脂等很多因素可能会干扰心肌缺血预适应和后适应的研究结果,撰文对这些影响因素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