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和工龄护士的职业紧张水平,为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整群抽样方法对安徽省、江苏省和上海市7家医院1 144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问卷和职业紧张问卷(OSI-R)。结果:在年龄方面,30~40岁年龄组护士,职业任务、任务过重、任务冲突得分均较高,个体紧张反应总均分及各子项(人际关系紧张反应除外)得分均较高,而个体应对资源总均分及娱乐休闲得分较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工龄方面,工作5~15年组护士,职业任务总均分及各子项(任务模糊和责任感除外)得分均较高,个体紧张反应总均分及业务紧张反应、心理紧张反应得分均较高,而个体应对资源总均分及娱乐休闲得分较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本调查结果显示,中青年护士职业紧张程度较高,应针对该群体护士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减少由于职业紧张对她们的身心健康和工作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科学研究人员职业紧张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职业紧张量表(OSI-R),对科学研究人员(研究组)235例,另外,随机抽取工厂、机关、服务和商业等行业的职工(对照组)319例,共计554例进行研究.结果①职业紧张总均分[(166.25±27.20)分,(139.16±17.19)分]及各子项得分(除工作环境子项外),紧张反应总均分[(91.15±18.11)分,(82.25±17.48)分]及业务紧张反应、人际关系紧张反应子项得分,应对资源总均分[(131.81±17.12)分,(126.93±19.11)分]及自我保健子项,科学研究人员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P<0.05).②紧张反应与职业任务呈明显正相关(r=0.726,P<0.01),与应对资源呈明显负相关(r=-0.331,P<0.01).③个体紧张反应、躯体紧张反应、人际关系紧张反应(除自我保健外)的主要影响因素:职业任务、任务冲突、理性处事、自我保健;业务紧张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职业任务、任务过重、文化程度、理性处事、工作环境、责任感;心理紧张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职业任务、任务冲突、个体应对资源、任务模糊.结论将已提出并验证过的职业紧张的模式结合已制定的科学研究人员职业紧张常模及应用表、图,针对科学研究人员的主要紧张源,紧张反应及其影响因素,可对科学研究人员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组织、个体)措施,以达到降低科学研究人员的职业紧张程度,保护和促进工作能力.  相似文献   

3.
科学研究人员职业紧张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科学研究人员职业紧张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职业紧张量表(OSI-R),对科学研究人员(研究组)235例,另外,随机抽取工厂、机关、服务和商业等行业的职工(对照组)319例,共计554例进行研究。结果①职业紧张总均分[(166.25±27.20)分,(139.16±17.19)分]及各子项得分(除工作环境子项外),紧张反应总均分[(91.15±18.11)分,(82.25±17.48)分]及业务紧张反应、人际关系紧张反应子项得分,应对资源总均分[(131.81±17.12)分,(126.93±19.11)分]及自我保健子项,科学研究人员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P<0.05)。②紧张反应与职业任务呈明显正相关(r=0.726,P<0.01),与应对资源呈明显负相关(r=-0.331,P<0.01)。③个体紧张反应、躯体紧张反应、人际关系紧张反应(除自我保健外)的主要影响因素:职业任务、任务冲突、理性处事、自我保健;业务紧张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职业任务、任务过重、文化程度、理性处事、工作环境、责任感;心理紧张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职业任务、任务冲突、个体应对资源、任务模糊。结论将已提出并验证过的职业紧张的模式结合已制定的科学研究人员职业紧张常模及应用表、图,针对科学研究人员的主要紧张源,紧张反应及其影响因素,可对科学研究人员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组织、个体)措施,以达到降低科学研究人员的职业紧张程度,保护和促进工作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职业紧张的行为干预作用.方法采用职业紧张量表(OSI-R),对中高层管理人员(11人)、一般管理人员(15人)、技术人员(19人)、专业人员(36人)共计81例进行职业紧张干预研究.结果①在T分≥60组,任务不适、任务模糊这两个职业任务子项所占的比重大(分别为28.40%、26.85%);业务紧张反应子项所占的比重大(43.31%).②中高层管理人员,任务不适、任务模糊和工作环境子项;业务紧张反应、人际关系紧张反应子项;干预后较干预前得分显著下降(P<0.05).③技术人员,任务过重、任务不适、任务模糊子项;业务紧张反应、心理紧张反应、人际关系紧张反应子项;干预后较干预前得分显著下降(P<0.01).④一般管理人员,任务过重、任务不适、责任感子项;业务紧张反应、人际关系紧张反应子项;干预后较干预前得分显著下降(P<0.05).⑤专业人员,任务过重、任务不适、任务模糊子项;业务紧张反应、心理紧张反应、人际关系紧张反应、躯体紧张反应子项;干预后较干预前得分显著下降(P<0.01).结论对不同职业职工提出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组织、个体)同时结合心理学干预措施,对职业紧张者进行干预,对降低职业紧张确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中小学教师职业紧张和紧张反应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中小学教师职业紧张和紧张反应强度。方法 采用职业紧张量表 (OSI- R)对 1460例中小学教师和 319例非教师进行了测试。结果 我国中小学教师职业紧张表现在工作任务过重和不良的工作环境 ;教师职业紧张强度和紧张反应随年龄增长而增高 ,高低年龄段相比具有非常显著的差异 (P<0 .0 1) ;男教师职业紧张强度和紧张反应显著高于女教师 (P<0 .0 1) ;中学教师 ,尤其是男教师职业紧张程度又显著高于小学教师(P<0 .0 5 )。结论 改善中小学教师工作条件 ,减轻工作压力 ,保护和促进他们的健康 ,对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三甲医院医务人员职业紧张反应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随机整群抽取南充市三甲医院医务人员,采用职业紧张量表评价其职业紧张水平。结果:研究组个体紧张反应及各子项得分均显著高于卫生技术人员常模(P<0.01);个体紧张反应及各子项与职业任务及各子项间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P<0.05),与个体应对资源及各子项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三甲医院医务人员紧张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有任务冲突、任务不适、理性处事、工作环境和自我保健(P<0.05)。结论:三甲医院医务人员职业紧张反应水平较高,控制或消除工作中的紧张因素及增强个体应对资源是减少职业紧张危害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7.
行为干预对不同人群职业紧张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职业紧张的行为干预作用.方法采用职业紧张量表(OSI-R),对中高层管理人员(11人)、一般管理人员(15人)、技术人员(19人)、专业人员(36人)共计81例进行职业紧张干预研究.结果①在T分≥60组,任务不适、任务模糊这两个职业任务子项所占的比重大(分别为28.40%、26.85%);业务紧张反应子项所占的比重大(43.31%).②中高层管理人员,任务不适、任务模糊和工作环境子项;业务紧张反应、人际关系紧张反应子项;干预后较干预前得分显著下降(P<0.05).③技术人员,任务过重、任务不适、任务模糊子项;业务紧张反应、心理紧张反应、人际关系紧张反应子项;干预后较干预前得分显著下降(P<0.01).④一般管理人员,任务过重、任务不适、责任感子项;业务紧张反应、人际关系紧张反应子项;干预后较干预前得分显著下降(P<0.05).⑤专业人员,任务过重、任务不适、任务模糊子项;业务紧张反应、心理紧张反应、人际关系紧张反应、躯体紧张反应子项;干预后较干预前得分显著下降(P<0.01).结论对不同职业职工提出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组织、个体)同时结合心理学干预措施,对职业紧张者进行干预,对降低职业紧张确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医师工作倦怠与职业紧张和应对资源的关系评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医师工作倦怠与状及职业紧张、应对资源对医师工作倦怠的影响。方法从3所省市级医院随机抽取561名各科临床医师,采用MBI—GS和OSI—R对其工作倦怠、职业紧张和应对资源进行测量.结果外科、内科医师的工作倦怠高于其他临床科室(P〈0.05);0-40岁的医师衰竭得分最高(P〈005);业低效能感随年龄的增高而下降、随学历的增高而增高僻〈0.05);职业紧张和应对资源的性质不同对医师工作倦怠的影响也不同,衰竭的主要预测变量有任务过重、责任感、工作环境、娱乐休闲和自我保健等(P〈0.05),消极怠慢的主要预测变量有任务不适、任务过重和责任感等(P〈0.05),专业低效能感的主要预测变量为任务不适、社会支持和理性处事等(P〈0.05).结论降低或保持适度的职业任务量、职业责任感,明确职工工作要求和工作中的角色与职责,丰富其业余生活、提高其自我保健能力与理性处事能力是预防医师工作倦怠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某海上石油钻井平台作业工人职业紧张现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初步探讨海上石油钻井平台作业工人职业紧张的现况。方法:应用职业紧张量表对某油田的107名研究对象测定职业紧张水平。结果:个人工作环境得分研究组显著高于技术工人常模组(P<0.01);心理紧张反应得分研究组显著高于技术工人常模组(P<0.01);自我保健及休养得分研究组显著高于技术工人常模组(P<0.05);个体紧张反应及各子项与职业紧张任务成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与个人应对资源成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海上石油钻井平台作业工人的职业紧张因素主要来源于自然环境;该人群心理紧张反应突出;应对资源以自我保健和休养为主;职业紧张源增强紧张反应,应对资源降低紧张反应。  相似文献   

10.
中小学教师职业紧张和紧张反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初步探讨中小学教师职业紧张和紧张反应的现况。方法:应用职业紧张量表(OSI-R),根据职业紧张任务问卷(ORQ)和个体紧张反应问卷(PSQ)进行职业紧张水平和紧张反应水平的评价。结果:①1460例中小学教师与319例非教师相比,职业紧张和职业紧张反应总体得分无差异,而任务过重(RO)和工作环境(PE)两项,教师组显著高于非教师组(p<0.01);②中学教师职业紧张水平和紧张反应水平均显著高于小学教师(p<0.05);③除C3外,教师组体液免疫功能均显著高于非教师组(p<0.01);而在细胞免疫功能方面,教师组的T细胞亚群CD4和CD8显著低于非教师组(p<0.01)。结论:中小学教师职业紧张水平增高,主要表现在工作任务过重和工作环境差;中学教师比小学教师更紧张;教师职业紧张对其免疫功能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1.
张丽  邹宗峰  刘茂玲 《甘肃医药》2010,29(2):139-141
目的:探讨广州某高校女教师职业紧张状况及其应对方式。方法:应用职业紧张量表(OSI—R),整群抽样调查广州某高校女教师共300名,请其白填调查表,回收合格调查表246份。结果:不同学历高校女教师在职业任务、任务冲突、责任感和娱乐休闲差别性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教龄高校女教师在业务技术和人际关系紧张反应及躯体紧张反应和理性处事得分间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职称高校女教师在个人紧张及个人应对资源间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校女教师职业紧张与学历、教龄、职称等相关,应减少高校教师的职业紧张源,减少由于紧张对他们的工作和年活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中小学教师职业紧张和紧张反应评价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评价中小学教师职业紧张和紧张反应程度。方法 采用职业紧张量表(OSI-R)对1460例中小学教师和319例非教师进行了测试。结果 我国中小学教师职业紧张表现在工作任务过重和不良的工作环境;教师职业紧张程度和紧张反应随年龄增长而增高,高低年龄段相比具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男教师以职业紧张强度和紧张反应显著高于女教师(P<0.01) ;中学教师,尤其是男教师职业紧张程度又显著高于小学教师(P<0.05)。结论 改善中小学教师工作条件,减轻工作压力,保护和促进他们的健康,对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高职教师的职业紧张状况,探讨职业紧张与高血压的关系.方法 整群抽取我市高职学校教师500人,采用职业紧张量表(OSI-R)评估职业紧张并进行血压检测.结果 男性教师的ORQ、PSQ高于女性,PRQ低于女性(P<0.01);30~岁年龄组和40~岁年龄组教师的ORQ及PSQ均高于50~岁年龄组,但30~岁年龄组教师的PRQ却低于其他年龄组(P<0.01);研究生学历组教师的ORQ和PSQ得分高于其他两组,而PRQ得分低于本科组(P<0.01);随着职业紧张水平的升高,高职教师高血压的患病率呈逐渐升高趋势(x2 =9.85,P=0.007).结论 高职教师职业紧张与高血压有关,应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缓解高职教师的职业紧张.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第一年住院医师岗位胜任力的现状,探讨以提高岗位胜任力为目标的规范化培训发展方向。方法随机抽取参加规范化培训的第一年住院医师20名、上级医师40名为研究对象,以问卷调查形式测评第一年住院医师基本能力、职业精神、沟通能力、医学知识、团队合作、公共卫生、信息与管理、学术研究8类岗位胜任力,采用住院医师自评和上级医师测评的方式分别匿名进行。将每一类能力所包含条目的成绩求和作为这一大类能力的总评分,计算住院医师群体和上级医师群体对每一类能力评分与8类能力总评分的平均值。采用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对住院医师自评和上级医师测评成绩行t检验。结果住院医师8类岗位胜任力的自评和他评成绩均明显低于满分标准。住院医师对基本能力、职业精神、团队合作的自评成绩(78.5分、87.4分、41.9分)高于上级医师的测评成绩(72.6分、80.5分、39.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20、0.013、0.045)。结论该调查在一定程度上证实当前住院医师岗位胜任力不足和自身认识欠缺,反映出当前培训模式与岗位需求之间的差距。今后应围绕岗位胜任力来设计住院医师培训体系和考查方法,如增加综合能力培训和全方位考查;研究建立成熟的人文教育体系,关注素质培养;设定客观、定量的自我测评指标,让住院医师提高对自身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视频显示终端(VDT)作业人员职业紧张、职业倦怠及其与工作能力的关系.方法 通过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银行职员、话务员、公务员及其他VDT作业人员1 100人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工作能力指数(WAI)量表、工作紧张测量问卷(JSS)和职业倦怠问卷(CMBI)衡量工作能力、职业紧张程度和职业倦怠水平,分析VDT作业人员不同工龄、不同职业紧张水平、不同职业倦怠水平的差异及其与工作能力的关系.结果 不同工龄VDT作业人员的工作能力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个不同职业紧张水平组作业人员的工作能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个不同职业倦怠水平组作业人员的工作能力状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工作能力指数与工作紧张指数、职业倦怠总分均呈负相关.结论 职业紧张和职业倦怠是影响VDT作业人员工作能力的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影响沈阳市医学院校教师生命质量现况和紧张反应状况因素。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应用职业紧张量表(occupational stress inventory-revised,OSI-R)和SF-36健康量表,评价沈阳市两所医学院校的教师个体紧张反应程度和生命质量水平。结果:35岁以下教师个体紧张程度较高年龄组强烈(P〈0.05);女教师个体紧张程度较男性强烈(P〈0.05);教师的职称和学历越高,个体紧张反应越强(P〈0.05);个体紧张反应与教师的生命质量显著相关(P〈0.01),紧张反应越强,生命质量越差,尤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更大。结论:个体紧张与医学校教师的生命质量密切相关,提高年轻教师的业务水平,降低教师的紧张程度,将有助于改善教师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士的工作绩效与工作沉浸、职业认同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手术室护士96例,采用工作绩效量表、护士工作沉浸体验问卷、护士职业认同量表评估手术室护士的工作绩效、工作沉浸和职业认同水平。结果手术室护士工作绩效、工作沉浸、职业认同水平分别为(73.68±9.43)分、(108.90±18.47)分、(96.37±14.42)分。年龄为30~39岁的手术室护士的工作绩效、职业认同评分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的手术室护士评分(P < 0.01)。学历、月收入越多,手术室护士的工作绩效、工作沉浸和职业认同评分越高(P < 0.01)。工龄为5~10年的手术室护士的工作绩效、工作沉浸和职业认同评分明显高于工龄 < 5年的手术室护士评分(P < 0.01)。每周夜班数越多,手术室护士的工作绩效、工作沉浸和职业认同评分越低(P < 0.01)。在编的手术室护士的工作绩效、工作沉浸和职业认同评分明显高于合同制手术室护士评分(P < 0.01)。工作绩效总分与激发自身动力、专注当前任务、行动与意识融合和工作沉浸总分呈正相关关系(P < 0.05),与职业认知评价、职业挫折应对、职业自我反思和职业认同总分呈正相关关系(P < 0.05)。结论手术室护士的工作绩效与工作沉浸、职业认同呈正相关关系,建议医院管理者通过针对性的计划提升手术室护士的工作沉浸和职业认同水平,以提高手术室护士的工作绩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