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随着脑卒中发病率的增高,由此引起的常见并发症之一的脑卒中后情感障碍亦严重的影响着人类的健康。刘永珍[1]报道卒中后情感障碍可高达70%以上,严重妨碍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和认知功能的康复,影响卒中患者今后的生活质量。早期心  相似文献   

2.
心理治疗对卒中后抑郁患者肢体康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脑卒中是常见病、多发病.卒中后患者的情感发生障碍,生存质量下降,社会参与能力减少,降低了患者的生活信心与克服疾病的意志.有报道抑郁症的发生是脑卒中后常见的情感障碍.本研究对卒中后进行肢体康复的抑郁症患者进行康复心理治疗,并与单纯的肢体康复的抑郁症患者进行临床疗效观察与评估,结果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李锋  张琰  马琳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0):2371-2372
脑卒中患者除有各种功能障碍外,还常伴发情感障碍,其中以卒中后抑郁(PSD)最多见,是目前阻碍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重要因素,也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探讨脑卒中后抑郁状态(PSD)的相关因素,2008—05/2009—05笔者通过评估和治疗脑卒中的抑郁情绪,对出现卒中后抑郁患者资料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袁霞  董万利  方琪  孔岩 《临床荟萃》2004,19(5):271-272
脑卒中后抑郁障碍(PSD)是卒中常见的并发症,国内外学者报道其发病率占脑卒中患者的30%~60%[1,2].抑郁的出现不仅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也妨碍其神经功能障碍的恢复.本研究对60例PSD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康复及氟西汀(百忧解)的干预治疗作用作了初步研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脑卒中的临床表现除有各种躯体症状,还伴有情感障碍,其中以抑郁较多见,如症状持续2周以上称为脑卒中后抑郁症(PDS),PDS是脑卒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在有明显临床症状的卒中发病后出现的以情绪低落、情趣减退、睡眠障碍为特征的情绪障碍性疾病,是一种继发性抑郁[1]。近年来,对PDS研究较多,其发病率各学者报道不一,最高达97%[2,3]。为探讨护理干预措施在脑卒中后抑郁病人康复中的作用,我  相似文献   

6.
认知功能障碍主要包括记忆障碍、失语、失用、失认、失读、视空间障碍等。据相关调查显示:脑卒中后有50%-70%的患者有认知功能障碍,其中脑卒中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几率是未发生卒中患者的6 ~ 9 倍[1]。据冀战一研究显示脑卒中患者中有半数以上伴有认知功能障碍,近1/3发生痴呆,不同类型的脑卒中发生痴呆的发生率相近,脑梗死的痴呆发生率约30.1%,而脑出血的痴呆发生率约为27.5%,尤其是卒中后12个月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风险更大,而且可能持续到数年之后[2]。因此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是影响患者康复质量和导致血管性痴呆的重要原因,其对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甚至远远超过了躯体功能障碍的影响。认知功能障碍不但影响患者的社会适应能力,而且影响脑卒中的全面康复[3]。早期进行认知训练不仅能够改善脑卒中后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而且还能促进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 [4]。因此,针对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危害性及国内外早期康复锻炼模式进行综述,为下一步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卒中后患者认知功能障碍早期康复模式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干预脑卒中后情感障碍的临床疗效情况。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月本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201例,随机分成观察组(101例)与对照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干预,观察组给予中西医结合干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脑卒中后情感障碍情况。结果:对照组优5例,良51例,优良率为56.00%;观察组优35例,良61例,优良率为95.05%,观察组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干预可以有效降低脑卒中患者情感障碍,提高患者的治疗后生活水平,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正卒中后抑郁(post stroke depression,PSD)是发生在脑卒中后的一组较为复杂的情感障碍,主要表现为情绪和性格变化、睡眠不好、兴趣减退、身体不适、能力下降、悲观无价值感等,常在患病1年出现,持续2周以上,约有20%~50%的脑卒中患者病后会发生PSD[1]。PSD可增高患者病死率,研究表明,脑卒中后出现抑郁的患者病死率较未出现抑郁患者高出2.4倍[2];心境障碍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患者康复产生不利影响,甚至会引发自杀等严重后果[3]。PSD的发病机制可能与脑血管病变造成调节情感  相似文献   

9.
头针治疗预防卒中后抑郁的近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卒中后抑郁(post stroke depression,PSD)是脑卒中后情绪障碍的主要表现形式,对患者的功能恢复及生存质量的改善有负面影响,主要表现为躯体疾病症状的扩大和加重[1].本研究通过对卒中患者的早期头针治疗,探讨对卒中后抑郁发生的预防及对患者的功能康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后遗症,卒中后大约30%—66%患者出现上肢和手的运动功能障碍[1],严重影响日常社会生活活动。早期的康复训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上肢和手的运动功能,然而对于恢复期遗留的上肢和手运  相似文献   

11.
<正>脑卒中的发病率在我国呈逐年递增的趋势,研究表明55%—75%的存活者中遗留有功能障碍,85%的卒中患者在发病的开始就有上肢功能障碍[1],与下肢相比较,上肢的运动功能障碍更难恢复,而且会极大地影响日常生活,使卒中患者ADL能力低下。2015年,我科收治了53例脑卒中早期(病程均1个月)患者,通过采用任务导向性训练(task-oriented training,TOT)的方法对部分早期患者进行了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发生胃肠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本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卒中患者417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并发胃肠功能障碍分为病例组(胃肠功能障碍组)216例和对照组(无胃肠功能障碍组)201例,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17例患者中共出现胃肠功能障碍者216例,发生率为51. 8%,病例组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NIHSS)评分、C反应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基底节、丘脑、脑干、小脑卒中患者更易出现胃肠功能障碍,且其对患者营养状况影响较大。结论 NIHSS评分、卒中部位、C反应蛋白是急性脑卒中患者并发胃肠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病情况,分析影响脑卒中后认知功能的相关因素。方法我院收治的106例脑卒中患者,记录所有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病情况,对患者一般情况、年龄、文化程度、有无合并疾病、卒中类型、卒中次数、病变部位、斯堪的纳维亚卒中量表(SS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BI)、简易神经状态量表(MMSE)、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及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进行分析,比较不同认知功能的脑卒中患者上述资料差异,分析影响脑卒中后认知功能的相关因素。结果 106例患者脑卒中后无认知功能障碍50例(47.16%),MMSE评分≥27分,有认知功能障碍56例(52.83%),MMSE评分27分。无认知功能障碍患者SSS、MMSE、BI评分情况优于有认知功能障碍患者(P0.05);年龄45岁、文化程度小学或以下、合并疾病、多发、复发卒中、存在脑白质疏松以及病变部位为额叶的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明显较高(P0.05);合并疾病、多发性脑卒中、年龄45岁,脑白质疏松、病灶位置在额叶为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预测因素(P0.001)。结论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有较高的发病率,在临床上对于有合并疾病、多发性脑卒中、年龄在45岁以上,脑白质疏松、病灶位置在额叶的患者进行早期全面干预治疗,对改善患者预后情况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4.
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是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不仅影响患者的社会适应能力,而且影响患者的全面康复,给患者、家庭带来极大的精神痛苦和沉重的经济负担。因此,早期发现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判断影响其发生的可能因素,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通过观察脑卒中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尿酸(UA)水平,分析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与CRP、UA的相关性,探讨影响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和程度的相关因素,为早期预测和早期干预提供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15.
脑卒中常造成患者在言语、吞咽、肢体等方面的神经功能障碍,使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受到影响.伴随这一突发事件,常可发生心理、情感和行为障碍,其中以卒中后抑郁最常见.这种以情绪低落、兴趣减退为主要表现的心境障碍或情感障碍,可严重影响患者卒中后的神经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16.
正卒中后睡眠障碍(post-stroke sleep disorders,PSSD)是临床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可造成严重的神经功能受损、生活质量下降、肢体功能障碍,增加高血压和心血管病的风险,两者之间可能互相影响、相互促进使病情进一步发展~([1-2])。国外研究报道,大约有78%的卒中患者出现睡眠障碍~([3]),而国内报道脑卒中后将近95%的患者出现睡眠障碍~([4])。西医常运用镇静催眠药物来治疗患者的睡眠障碍,但西药大多有副作用同时改变了正常的睡眠结构,疗效的稳定性和长  相似文献   

17.
正脑卒中后抑郁(PSD)是急性脑卒中的常见并发症。据统计美国PSD的发病率占脑卒中患者的25%-79%[1]。研究显示,PSD患者的死亡风险较非PSD患者高3.5倍以上[2]。PSD会导致脑卒中患者在康复、运动及认知功能障碍恢复方面出现负面影响,继而增加患者复发神经血管事件及再次入院风险。我国卒中后3个月内的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的发病率为56.6%[3]。研究表明,糖尿病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首发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和抑郁状态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06例,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将其分为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组146例、非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组60例,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将其分为卒中后抑郁组52例、非卒中后抑郁组154例。收集患者的人口学特征及临床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组年龄、合并高血压比例、同型半胱氨酸(Hcy)、C反应蛋白(CRP)水平显著高于非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组,男性比例、文化程度、Barthel指数以及血红蛋白(Hb)、空腹血糖(GLU)、肌酐(Cre)水平显著低于非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组(P 0. 05或P 0. 01)。卒中后抑郁组男性比例、CRP水平显著低于非卒中后抑郁组(P 0. 05);卒中后抑郁组合并高血压、合并冠心病、前部病灶比例以及GLU、丙氨酸转氨酶(ALT)、Cre、Hcy水平均显著高于非卒中后抑郁组(P 0. 05或P 0. 01)。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文化程度、Hb、Hcy是首发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影响因素;性别、Hcy是首发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抑郁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Hcy水平是首发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和抑郁的共同影响因素,年龄、文化程度、Hb是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影响因素,性别是抑郁的独立影响因素,应在患者发病早期进行筛查和干预。  相似文献   

19.
脑卒中(stroke)可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具有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和复发率高等特点,严重威胁人类健康.而缺血性脑卒中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脑部血液供应障碍,使局部脑组织发生不可逆性损害,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出现一系列的急性临床症状,包括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本病占所有脑卒中的80%.目前有效的干预措施较少,故缺血性脑卒中的防治研究是我国脑卒中研究领域的重中之重.祖国的传统医学称脑卒中为中风,而中医药防治中风具有悠久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现将缺血性卒中中医药研究概况做一概述.  相似文献   

20.
卒中后情感障碍患者除了精神性焦虑,也会出现躯体性焦虑表现,如头晕头昏、不稳感、心悸、尿便障碍等。作为前庭症状,患者描述的昏沉、不稳感与焦虑抑郁状态可能具有共同的神经生物学基础和信号通路。由于两者部分接近的临床特征和可能重叠的神经生物学基础,推测卒中后情感障碍患者可能具有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PPPD)转化风险。本文对近年来卒中后情感障碍和PPPD的最新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