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6 毫秒
1.
构建组织工程骨骼肌的种子细胞有肌卫星细胞、成肌细胞、胚胎干细胞、间充质来源的干细胞(包括骨髓来源干细胞、羊水来源干细胞、脂肪来源干细胞等).不同来源的种子细胞在体内、外均能向肌细胞系分化,或与肌源系细胞融合,表达肌源系细胞表面抗原,参与肌纤维的修复.这些种子细胞均有望构建组织工程化骨骼肌.对目前骨骼肌组织工程种子细胞来源进行综述. Abstract: Different cells could be utilized as seed cell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issue-engineered skelet al muscle, which include satellite stem cells, myohlasts, embryonic stem cells an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includ-ing bone marrow-derived stem cells, amniotic fluid-derived stem cells, and adipose tissue-derived stem cells. Seed cells from different origins are capable of trans-differentiating into myogenic cells or fusing with myogenic cells, expressing the surface antigen of sarcogenic cells, and participating in the regeneration of muscle fiber, both in vivo and ex vivo. This review gives a summarization of the recent progress in the research on seed cell source in skelet al muscle tissue engineering.  相似文献   

2.
背景:近年来,随着生物工程技术以及组织工程化神经的发展给周围神经缺损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已逐渐成为研究的焦点。 目的:从种子细胞、生物材料以及构建周围神经组织技术3个方面综述组织工程方法修复周围神经损伤的新进展。 方法:由第一作者在2013年7月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 数据库及CNKI 数据库,英文关键词为“tissue engineering,peripheral nerves,nerve injuries,stem cells,schwann cells,scaffold,growth factor”,中文关键词为“组织工程,周围神经,神经损伤,干细胞,许旺细胞,支架,生长因子”。选择内容与神经组织工程、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相关的文章,同一领域文献则选择近期发表或发表在权威杂志文章,共纳入63篇文献。 结果与结论:现阶段组织工程方法修复周围神经损伤的研究虽已取得很大进展,但大多停留于实验探索阶段。将组织工程神经应用于临床尚存下列问题亟待解决:①种子细胞来源及伦理。②细胞扩增后移植的免疫排斥。③移植细胞稳定性问题及致瘤性。④神经支架材料的降解速度、最佳孔隙率、导管厚度、形状等。⑤体外神经构建后移植修复时机。⑥各种神经生物因子的局部释放与调控等等。随着科技的发展,期待上述问题的解决,从而使得众多临床神经损伤患者受益。  相似文献   

3.
背景:组织工程的发展为神经缺损的修复提供了可能,种子细胞与导管支架制成的复合体是构建组织工程神经的核心。 目的:从干细胞的组织工程应用及构建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导管支架材料角度,探索如何更好的修复神经损伤。 方法:以“干细胞,神经损伤,修复,神经导管,神经支架材料”为中文关键词,以“stem cells,nerve damage,repair,nerve guide conduit material,scaffold materials,nerve tissue engineering”为英文关键词,采用计算机检索CNKI和Medline数据库1996-01/2011-01有关不同来源干细胞和导管支架材料修复神经缺损的相关文章,排除重复研究或Meta分析类文章,筛选纳入30篇文献进行评价。 结果与结论:移植神经干细胞可以在神经系统存活、增殖、迁移,在不同部位分化为相应的细胞,因此给神经修复领域带来新的希望。另外,随着生物材料的发展,神经导管材料修复神经缺损也取得了优良的效果,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将神经干细胞复合导管可降解生物材料有望能更好的满足神经支架的要求,达到修复和重建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背景:脐带血干细胞富含多种干/祖细胞,其各种干/祖细胞移植治疗和作为种子细胞在组织工程领域的研究成为当前的热点。目的:综述脐带血干细胞中存在的多种干/祖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在心脏疾病的实验应用和脐带血干细胞在心脏疾病的实验应用。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1999-01/2009-10中国数字图书馆、维普期刊数据库相关文章,检索词为"脐带血干细胞,造血干/祖细胞,间充质干细胞,内皮祖细胞,内皮细胞,心肌细胞,组织工程,种子细胞",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同时计算机检索1999-01/2009-10PubMed数据库相关文章,检索词为"umbilical cord blood stem cells,hematopoietic progenitor cells/hematopoietic stem cells,mesenchymal stem cells,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ndothelial cells,myocardial cells,tissue engineering,seeded cells",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手工检索《干细胞生物学》专著,共检索到文献95篇。根据纳入标准最终纳入文献30篇。结果与结论:脐带血干细胞是一种成体多能干细胞,富含造血干/祖细胞、间充质干细胞、内皮祖细胞、非限制性体干细胞等。相对于骨髓干细胞和外周血干细胞,脐带血干细胞来源丰富,获得更为容易,更为原始,分化增殖能力更强,排斥反应小,在体外可以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心肌细胞等多种细胞。基于脐带血干细胞独特的生物特性、资源优势及在冠心病和缺血性心肌病的治疗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为构建组织工程人工心脏的种子细胞来源提供可能,在心脏再生和组织工程人工心脏方面的应用展示了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5.
背景:各种生理或病理因素导致的牙槽骨的吸收、缺损是口腔临床医学中的常见问题,但目前较常用的修复缺损牙槽骨的方法不能完全满足临床需要。骨组织工程的出现成为修复骨缺损的研究热点。  目的:就脂肪干细胞的来源和应用价值、生物支架的种类及特性、生物支架对种子细胞的影响及脂肪干细胞复合支架用于动物实验的研究等方面作一总结。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CNKI和Pubmed数据库中1995年1月至2013年4月关于脂肪干细胞、生物支架及骨修复的文章,在标题和摘要中以“脂肪干细胞,分化、增殖和成骨生物支架,牙槽骨,骨组织工程”或“Adipose stem cells,Differentiation、proliferation and Osteogenesis,Biological scaffold,alveolar bone,bone tissue engineering”为检索词进行检索。选择文章内容与脂肪干细胞和生物支架应用于修复骨缺损有关者,同一领域文献则选择近期发表或发表在权威杂志文章。初检得到163篇文献,根据纳入标准选择关于脂肪干细胞和生物支架应用于修复骨缺损的40篇文献进行综述。 结果与结论:脂肪干细胞具有与骨髓基质干细胞相似的分化潜能,因其来源广、易采集、易培养低衰老,成骨分化好和风险小等特点被广泛关注,尤其和生物支架应用于骨修复表现出更好的成骨效果。随着有关各科学的发展牙槽骨缺损的修复有关问题都可以解决,脂肪干细胞和生物支架构建工程骨将是实现真正意义上牙槽骨再生的发展趋势且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6.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种非造血性成体干细胞,主要存在于骨髓,具有很强的增殖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临床应用前景广阔。 目的:对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软骨细胞分化的生长因子、生物支架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方法:以“cartilage defects,tissue engineering,biological scaffolds,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cytokines”和“软骨缺损,组织工程,生物支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因子 ”为检索词,由第一作者检索1990至2014年PubMed和中国知网数据库,查阅近年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软骨细胞分化的相关文献,最终保留51篇文献进行分析。 结果与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向软骨细胞分化的潜能,目前许多细胞因子可以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软骨细胞分化,很多生物支架可以作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软骨细胞分化的载体。但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软骨细胞分化的研究还在探索过程中,真正进入临床还有许多亟待解决和深入探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背景: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血管疾病表现出传统方法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但干细胞向心肌细胞自发分化的效率非常低,而且影响干细胞分化的因素很多。目的:阐明不同来源干细胞治疗心肌梗死的优缺点,探讨提高心肌细胞分化效率的方法,最佳诱导分化条件及运动促进干细胞动员、诱导内源性心肌细胞再生的机制。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1985至2015年PubMed数据库和中国知网收录的与干细胞治疗心肌梗死、干细胞向心肌细胞分化运动影响干细胞增殖及心肌细胞再生的相关文献。英文检索词为“stem cells,myocardial infarction,myocardial regeneration,cardiac cell,exercise”,中文检索词为“干细胞,心肌梗死,心肌再生,心肌细胞,运动”,共纳入54篇文章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为了提高心肌细胞分化率,近年来多种化学诱导剂和生物成分先后应用于干细胞向心肌细胞分化的研究,模拟心肌微环境和血管细胞生长因子的作用也是诱导心肌细胞分化的主要方法。通过有氧运动促进干细胞动员来诱导缺血心脏血管新生和上调各种血管生长因子表达,可促进心肌细胞增殖和修复。有关干细胞的获取、移植排斥反应、向心肌细胞定向分化的调控机制还需进行深入探讨。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8.
BACKGROUND: In recent years, in-depth studies that single Chinese herbs or extracts, compoun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medicated serum are used to regulate the directional differentiation of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into myofibroblasts, chondrocytes, osteoblasts, myocardial cells and nerve cells, which have become a highlight in the tissue engineering research.OBJECTIVE: To review the latest progress in the directional differentiation of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induced by Chinese herbs or their extracts.METHODS: The first author searched the CNKI, Wanfang and PubMed databases using the keywords of “Chinese herb, directional differentiation, mesenchymal stem cells” in Chinese and English, respectively, to retrieve relevant articles published from January 2010 to January 2016. Repetitive articles or those with no originality were eliminated. Totally 99 articles were searched initially, and then 43 articles were included in result analysis.RESULTS AND CONCLUSION: As the strongest seed cells in the bone differentiation system,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have a wide range of directional differentiation potential, and highlight the important value in combination with Chinese herbs for clinical treatment of various refractory diseases, especially for treatment of metabolic bone diseases, bone defects, nonunion and delayed union, which is not only conducive to in-depth, multi-angle studies on effects and mechanisms of Chinese herbs, but also to clinical treatment of various refractory diseases using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9.
文题释义:外泌体:是一种直径为30-100 nm,由细胞内多泡体与细胞膜融合后释放到细胞外基质中的膜囊泡。外泌体存在于多种体液中,如血清、唾液、羊水、母乳和尿液,同时在细胞培养基中也有外泌体的释放。外泌体含有DNA片段、mRNA、小RNA、功能蛋白及转录因子等多种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其膜结构还表达多种抗原、抗体分子,能产生各种生物学效应,从而在临床治疗疾病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在心血管疾病方面的应用价值:干细胞来源外泌体有效地规避了干细胞移植带来的缺陷,如免疫排斥反应、致瘤性和输注毒性,这些局限性使干细胞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黯然失色。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可通过移植到受体心脏来调节各种细胞过程,如增殖、凋亡、应激反应以及分化和血管生成等。因此,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可以作为替代干细胞治疗心血管疾病安全有效的手段。 背景:外泌体含有DNA片段、mRNA、小RNA、功能蛋白及转录因子等多种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同时其膜结构还表达多种抗原、抗体分子,从而能产生各种生物学效应。近年来的研究结果表明其具有类似于干细胞移植的治疗作用,可用于代替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血管疾病。 目的:总结不同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为外泌体治疗心血管疾病提供参考及依据。 方法:通过检索 PubMed数据库2005至 2019年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exosomes,cardiovascular disease,embryonic stem cells,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mesenchymal stem cells”,同时检索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2014 至 2019年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外泌体,心血管疾病,胚胎干细胞,诱导多能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对文献资料及参考文献进行逐一查阅。 结果与结论:干细胞来源外泌体比干细胞移植更安全、有效,在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方面具有巨大潜力,但关于外泌体功能及用途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此外外泌体含量低,提取过程繁琐等问题限制了其临床应用。 ORCID: 0000-0001-8179-1040(刘卒)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0.
背景:股骨头坏死早期多采用植骨类保髋手术治疗,其中自体骨与异体骨是常用的植骨材料,但自体骨移植创伤性大且供骨来源有限,异体骨虽来源丰富,但存在严重的免疫排斥反应和吸收风险。近年来,以间充质干细胞为基础的组织工程技术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新方法,经过基础实验和临床应用的检验,正逐渐得到广泛应用。目的:综述组织工程技术在股骨头坏死治疗中的应用及前景,为临床治疗股骨头坏死提供新的选择。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2013-2023年的PubMed数据库和中国知网,英文检索词为“tissue engineering,mesenchymal stem cells,biological scaffolds,cytokines,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bone graft,hip preservation”,中文检索词为“组织工程,间充质干细胞,生物支架,细胞因子,股骨头坏死,植骨,保髋”,选择运用组织工程技术治疗股骨头坏死方面的文献,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对所有文章进行初筛后,共纳入55篇代表性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1)随着生物技术与材料学的不断发展,骨组织工程技...  相似文献   

11.
Tissue engineering: strategies, stem cells and scaffold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issue engineering scaffolds are designed to influence the physical, chemical and biological environment surrounding a cell population. In this review we focus on our own work and introduce a range of strategies and materials used for tissue engineering, including the sources of cells suitable for tissue engineering: embryonic stem cells, bone 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and cord-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Furthermore, we emphasize the developments in custom scaffold design and manufacture, highlighting laser sintering, 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 processing, growth factor incorporation and zoning, plasma modification of scaffold surfaces, and novel multi-use temperature-sensitive injectable materials.  相似文献   

12.
背景:组织工程支架是模仿细胞赖以生长代谢的细胞外基质而构建的支架和环境,其选择、制备以及种子细胞的选择是骨组织工程领域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课题。 目的:利用几丁质凝胶/异种骨构建脂肪干细胞三维生长环境,并对其相容性进行研究。 方法:从出生8 d新西兰大白兔腹股沟获取脂肪组织,提取脂肪干细胞。脂肪干细胞经过体外成骨诱导分化后,种植于几丁质凝胶/异种骨,构建新型骨组织工程复合体,并将其设为细胞/几丁质凝胶/异种骨组;将脂肪干细胞直接种植于异种骨,构成脂肪干细胞/异种骨复合体作为细胞/异种骨组,单独异种骨为空白组。体外诱导2周后进行电镜扫描,观察细胞与支架的复合情况。 结果与结论:镜扫描观察显示几丁质凝胶充分渗透于支架的空隙内,形成一个细胞的三维生长环境,使原本只能在材料上贴壁生长的脂肪干细胞能够在三维的环境中生长,为细胞外基质的再生提供足够的空间。几丁质凝胶/异种骨悬浮诱导后的脂肪干细胞,承载了更多的细胞,减少了细胞在载体中的流失,是一种较好的骨组织工程载体。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13.
文题释义: 生物相容性:是指生命体组织对非活性材料产生的一种性能,一般是指材料与宿主之间的相容性,包括组织相容性和血液相容性。 检测相容性的方法:是将支架材料与种子细胞在体外共培养,检测支架毒性、细胞活性、细胞增殖及细胞与支架的黏附情况等指标,该方法具有客观性强、可重复性强、影响因素相对简单及敏感性高等特点。 背景:课题组前期的研究中发现,丝素蛋白-壳聚糖支架材料复合诱导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兔体内能修复缺损的软骨组织,但对于该组织工程化软骨组织的生物相容性还未进一步研究。 目的:研究丝素蛋白-壳聚糖支架材料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内构建组织工程化软骨的生物相容性。 方法:使用丝素蛋白-壳聚糖按1∶1比例混合制备三维支架材料,提取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将诱导后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丝素蛋白-壳聚糖支架构建修复体,再将修复体移植到兔关节软骨缺损模型中修复软骨组织。实验分为3组,实验组植入诱导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丝素蛋白-壳聚糖支架,对照组植入丝素蛋白-壳聚糖支架干预,空白组未植入修复体。 结果与结论:①实验成功制备丝素蛋白-壳聚糖三维支架材料及提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构建软骨缺损的修复体,将修复体植入兔体内能成功修复缺损的软骨组织;②建模后2,4,8,12周,3组血常规、降钙素原、血沉、C-反应蛋白结果提示无明显的全身感染征象,3组血常规及肝肾功能各时间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③一般观察、苏木精-伊红染色及扫描电镜观察:建模后12周,相比其他两组,实验组软骨缺损已修复,支架材料已吸收,修复组织周围未见炎性细胞,修复组织已正常组织整合良好;④结果证实,丝素蛋白-壳聚糖支架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内构建的组织工程化软骨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ORCID: 0000-0002-8139-1175(佘荣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4.
背景:糖尿病肾病所致的终末期肾病已成为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传统的血液透析和肾脏移植已无法满足临床治疗的需求,以干细胞为基础的再生医学研究有可能为糖尿病肾病的治疗带来新的希望。 目的:综合分析不同来源干细胞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机制及临床研究进展。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CNKI和PubMed数据库中2006年1月至2011年8月关于干细胞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文章,在标题和摘要中以“胚胎干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性多能干细胞;糖尿病肾病”或Embryonic stem cells;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induced poluripotent stem cells;induced multipotent stem cells; diabetic nephropathy”为检索词进行检索。最终选择26篇文章进行综述。 结果与结论:胚胎干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性多能干细胞均具有向肾脏组织细胞分化的潜能,大量研究表明干细胞移植对肾脏损伤和修复具有积极的作用。通过对干细胞相关特性的描述和相关机制的研究,干细胞移植有可能为糖尿病肾病提供一种新型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5.
文题释义: 拓扑结构:泛指组织工程支架的一系列细微的结构差异,涵盖多方面因素,如支架质地、硬度等材料特性相关的属性;支架表面的光滑程度、支架内部的孔隙率等结构特性等;实验主要指静电纺丝纤维环支架中纤维排列方式。 差异分化:实验中用于描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不同条件下(主要指支架拓扑结构的不同),接受外界信息后发生一系列变化,通过细胞通路等机制的调节分化为不同细胞的现象,如实验中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不同支架中分别向成纤维细胞或成软骨细胞分化。对差异分化的机制进行研究,有助于今后通过改变条件诱导细胞向所需方向分化、发挥组织工程技术的优势更好修复组织的目的。 背景:以往研究表明多种材料可用于组织工程支架的构建,支架表面的拓扑结构特征对干细胞增殖、分化等生物学行为有调节作用,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目的: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纳米结构支架中定向分化过程中P38、AKT通路的作用。 方法:构建3种结构不同的纳米纤维支架,即取向纳米纤维支架AFS、取向纳米纱支架AYS、三维多孔纳米纤维支架3-DPS;将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别接种于3种纳米纤维支架表面,成软骨诱导培养后,分别进行细胞形态、黏附、增殖检测,利用qRT-PCR检测细胞关键表型分子(Ⅱ型胶原α1、Ⅰ型胶原α1、蛋白聚糖、Sox-9)mRNA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测定细胞内P38、AKT、ERK1/2、JNK的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与结论:①3-DPS支架组培养4,8 h的细胞黏附率高于其余两组支架(P < 0.05),培养7 d的细胞增殖快于其余两组支架(P < 0.05);②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3种材料表面均贴附牢固,生长状态良好,其中在AFS、AYS支架上呈类成纤维细胞样生长,在3-DPS支架上呈类软骨细胞样生长;③成软骨诱导3周后,3-DPS支架组Ⅱ型胶原α1、蛋白聚糖、Sox9 mRNA表达高于其余两组支架(P < 0.05),Ⅰ型胶原α1 mRNA表达低于其余两组支架(P < 0.05);AFS支架组、AYS支架组中Ⅱ型胶原α1、蛋白聚糖、Sox9 mRNA表达无明显差异(P > 0.05);④成软骨诱导3周后,3-DPS支架组p-AKT、p-P38蛋白相对表达量高于其余两组支架(P < 0.05),3组间AKT总蛋白表达量及ERK1/2、JNK、P38、p-ERK1/2、p-JNK、p-P38蛋白表达量比较均无显著性意义;⑤结果表明,不同结构支架形貌可通过Integrin-FAK信号通路下游的P38、AKT通路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的定向分化。 ORCID: 0000-0003-3571-8840(王爽)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6.
背景:传统的软骨缺损的修复方法都有其局限性,组织工程技术的出现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创伤修复创伤”的传统治疗模式。 目的:总结分析目前组织工程技术修复关节软骨的研究进展。 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1990年至2011年 PubMed数据及中国知网数据库有关应用组织工程技术修复关节软骨方面的文献。共检索中文187 篇,英文211 篇,最终保留49篇进入结果分析。 结果与结论:软骨组织工程的主要方法就是应用工程学和生命科学原理,在体外分离、培养、扩增所需要的种子细胞,然后将之种植于合适的生物支架材料上,将细胞支架复合体植入体内组织缺损部位,并加入一定的诱导条件,逐渐形成新的有功能的软骨组织。文章在种子细胞的选择方面重点叙述了自体软骨细胞、异体软骨细胞、胚胎干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研究进展;在细胞诱导及条件培养方面重点叙述了细胞因子、细胞条件培养、转基因技术的研究进展;并对生物支架材料的选择和研究进行了相关叙述。找到最理想的种子细胞,合理联合应用细胞因子,更加真实的模拟细胞生存的微环境,基因工程安全、高效、可控转染,构建理想的支架材料,将是今后组织工程研究的重点和热点。  相似文献   

17.
Cardiac tissue engineering is a promising technique to regenerate cardiac tissue and treat cardiovascular disease. Here we applied a modified method to generate ultrafine uniformly-aligned composite gelatin/polycaprolactone fibers that mimic functional heart tissue. We tested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se fibers and analyzed how these composite fibrous scaffolds affected growth and cardiac lineage differentiation in rat 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 (rADSCs). We found that uniformly aligned composite fiber scaffolds had an anisotropic arrangement, functional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strong hydrophilicity. The anisotropic scaffolds improved cell attachment, viability, and proliferative capacity of ADSCs over randomly-aligned scaffolds. Furthermore, uniformly aligned composite fiber scaffolds increased the efficiency of cardiomyogenic differentiation, but might reduce the efficiency of cardiac conduction system cell differentiation in ADSCs compared to randomly-oriented scaffolds and tissue culture polystyrene. However, the randomly-oriented composite scaffolds showed no obviously facilitated effects over tissue culture polystyrene on the two cells’ differentiation process. The abov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scaffold fiber alignment has a greater effect on cell differentiation than the composition of the scaffold. Together, the uniformly-aligned composite fibers displayed excellent physical and biocompatible properties, promoted ADSC proliferation, and played distinct roles in the differentiation of cardiomyogenic cells and cardiac conduction system cells from ADSCs. These results provide new insight for the application of anisotropic fibrous scaffolds in cardiac tissue engineering for both in vitro and in vivo researc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