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蒋燕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0,16(23):2830-2832
目的 探讨亚甲蓝光化学法血浆病毒灭活对血浆有效成分的影响.方法 使用血凝仪对血浆进行Ⅷ活性和纤维蛋白原含量检测 使用分光光度计测定血浆总蛋白浓度的变化.结果 新鲜冰冻血浆经MB-P病毒灭活后血浆Ⅷ因子活性为(0.66±0.06)IU/ml,比灭活前(0.75±0.07)IU/ml降低,纤维蛋白原含量为(1.31±0.1)mg/ml,比灭活前(2.19±0.2)mg/ml减少,两者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总蛋白含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在制备冷沉淀时,可考虑先将新鲜冰冻血浆制备冷沉淀后再将血浆进行病毒灭活.灭活后血浆对于临床需要补充血浆蛋白的患者影响不大 对于需要输注Ⅷ因子、纤维蛋白原的患者则会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灭活温度、时间对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核酸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收集笔者医院15份SARS-CoV-2 qPCR核酸检测阳性咽拭子标本,分别采用不同温度、时间的灭活方式,进行核酸的提取和扩增,比较不同灭活条件的核酸检测平均循环阈值(cycling threshold,CT)。结果与56℃30 min灭活处理相比较,56℃60 min/90 min、65℃30 min/60 min/90 min、75℃15 min/30 min灭活后,qPCR扩增平均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95℃5 min/10 min/15 min/30 min灭活后的标本qPCR检测未见明显扩增。结论延长灭活时间、升高灭活温度最高到65℃90 min、75℃30 min对SARS-CoV-2病毒qPCR检测无明显影响。95℃灭活不适用于SARS-CoV-2病毒qPCR核酸检测。  相似文献   

3.
 目的  验证4%甲醛溶液使Sabin株Ⅰ、Ⅱ、Ⅲ型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达到预期灭活效果所需要的时间。方法  用4%甲醛溶液对15批Sabin株Ⅰ、Ⅱ、Ⅲ型脊灰病毒在(36.5±1) ℃ 环境进行灭活,同时以15批未加入4%甲醛溶液的病毒纯化液作为对照组,按照企业注册标准采用微量细胞病变法测定病毒滴度。为了消除4%甲醛溶液对Hep-2细胞的影响,取4%甲醛溶液接种Hep-2细胞作为实验组,同时设置Hep-2细胞为对照组,每天观察对比两组细胞形态。对同一个Hep-2细胞悬液的总细胞数和活细胞数采用传统手工计数和全自动细胞计数仪计数,并比较分析结果。结果  实验组随着灭活时间的延长病毒滴度呈下降趋势,在灭活到第4天起,3个型别样品均检测不到病毒滴度;对照组病毒滴度在每毫升9.1~10.6 lg半数细胞培养物感染量范围内,符合企业注册标准的要求。4%甲醛溶液对Hep-2细胞生长有抑制作用,在培养观察到第3天时细胞全部失去活力死亡;对照组细胞形态良好呈多边形长成致密单层,活细胞组t值为18.098,总细胞组t值为4.005,P值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脊灰病毒在第4天能被彻底灭活,在进行此实验时应先消除甲醛对细胞培养的影响,避免结果出现假病变现象,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应用全自动细胞计数能提高计数结果的精确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乙醇工艺对同种异体肌腱的病毒灭活效果.方法:选择伪狂犬病毒(PRV)、猪细小病毒(PPV)、牛腹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为指示病毒,将同种异体肌腱(3个批号)分别负载指示病毒后,用75%乙醇浸泡灭活处理;分别在不同时间点取样,用96孔板的细胞病变法和Karber法测定,计算乙...  相似文献   

5.
6.
7.
目的评价两种消化内镜高水平消毒对乙型肝炎病毒灭活的效果,用于指导临床选择最佳的消化内镜消毒方法。方法研究对象为160条HBV污染的消化胃镜,按照入组先后顺序分为两组,甲组80条应用一般高水平消毒,乙组80条则采用高水平消毒处理,对比两组消毒前后生物学监测结果。结果两组消毒前HBV-DNA感染率、HBsAg水平以及HBV-DNA检出率对比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乙型肝炎患者应用胃镜HBV不会造成严重污染,两种高水平消毒均可有效杀灭HBV,一般高水平消毒即可达到消毒效果,节约成本。  相似文献   

8.
血液制品灭活及去除病毒工艺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介绍了血液制品可传播病毒的性质及其灭活、去除工艺方法 ,提出灭活、去除病毒是提高血液制品安全性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9.
人凝血因子Ⅷ(humancoagulationfactorⅧ,FⅧ)等血液制品在和平/战争时期的急创伤救治及特定疾病防治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其病毒安全性不容忽视,对血液制品进行有效的病毒灭活可明显降低因输注血液制品而传播病毒性疾病的风险,并保证血液制品的病毒安全性。为尽可能降低血液制品的病毒传播风险,国内、外颁布了相关指导原则,对制品的病毒灭活/去除作出了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10.
2000年7月9-14日在奥地利维也纳召开了国际输血学会第26次会议,会议介绍了血浆蛋白分离及病毒灭活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建立一种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康复者恢复期血浆为原料制备抗新型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2019-nCoV)灭活血浆的工艺及其质量标准。方法  采集2020年1—3月期间中国武汉441人份COVID-19康复者捐献的恢复期血浆,开展2019-nCoV、HIV和梅毒螺旋体等病原体的筛查,进行亚甲蓝光照灭活,并通过检测蛋白含量、抗2019-nCoV抗体、凝血因子Ⅷ活性等,判断亚甲蓝光照灭活对血浆的影响并建立质量标准。结果   亚甲蓝光照灭活前后灭活血浆的蛋白含量没有发生明显变化,血浆的凝血因子Ⅷ含量≥0.50 IU/ml,抗体滴度未出现明显下降,各项检测结果均符合质量要求。结论  确立了以COVID-19康复者恢复期血浆制备抗2019-nCoV灭活血浆的关键质量控制及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血浆输注的风险分析,提出对血浆病毒灭活的临床意义与必要性。  相似文献   

13.
亚甲蓝光化学法血浆病毒灭活对凝血因子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房景霞  刘鑫  孙绍秋  李玉梅  房辉 《河北医药》2010,32(15):2108-2109
输注病毒灭活血浆成为目前国内外预防输注血浆制品传播传染病的有效措施。亚甲蓝光化学法灭活病毒是最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新技术,该法灭活血浆中病毒的效果已被证实,我国部分地区血站已广泛推广应用。亚甲蓝是一种染料,属于吩噻嗪类药物,是临床上常用的解毒剂,  相似文献   

14.
人血浆是各种治疗性蛋白的来源,但也是病毒污染的潜在来源。美国Research Triangle Park公司Remington等旨在通过采用各种处理方法灭活血浆制品中的西尼罗病毒(WNV)、痘苗病毒(VV)及病毒模型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检测制备前及制备过程中各种病毒的感染性,从而评估各种病毒灭活方法的有效性,并验证应用病毒模型能否预测相似致病性病毒的灭活。  相似文献   

15.
光化学病毒灭活法目前被用于血液产品病毒灭活处理, 其中亚甲蓝 (MB) 光化学法能够有效地进行血细胞制品病毒灭活。以MB为先导物, 设计合成了12个新结构的吩噻嗪类化合物, 并进行了初步病毒灭活、红细胞损伤等实验, 结果显示测试样品中化合物YWW-7在活性和可能的副作用等方面的表现均优于MB, 有希望开发成为全新的血液产品病毒灭活剂。  相似文献   

16.
目的采用滤除白细胞与MB-P法病毒灭活两种方法处理血浆,探讨2种方法对血浆胆碱酯酶(CHE)的影响与变化规律。方法随机采集无偿献血合格者血液标本20份,每份400ml;将每份新鲜血浆在制备过程中平均分为滤白与病毒灭活组和对照组。所有标本同时进行血浆CHE的测定。结果经滤除白细胞及病毒灭活处理后,实验组CHE活力与对照组比较经方差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滤除白细胞与MB-P法病毒灭活处理后的血浆,其CHE活力影响小,可用于临床有机磷中毒的救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亚甲蓝光化学法(MB—P)病毒灭活血浆光照后延时过滤以及MB—P病毒灭活血浆留样后延时检测这两个因素对病毒灭活血浆亚甲蓝残留量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200ml/袋全血20袋,分离血浆后进行病毒灭活,在光照结束后0h、1h、2h、3h过滤留样,进行亚甲蓝残留量检测。随机抽取病毒灭活血浆20袋,留样后样本于室温下放置0h、3h、6h进行亚甲蓝残留量检测。均采用同相萃取法进行检测。结果光照结束后0h、1h、2h、3h过滤的样本亚甲蓝残留量分别为(0.178±0.041)μmol/L、(0.198±0.056)μmol/L、(0.238±0.047)μmol/L、(0.309±0.065)μmol/L,延时过滤2h以上亚甲蓝残留量与0h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留样后样本于室温下放置0h、3h、6h亚甲蓝残留量分别为(0.173±0.058)μmol/L、(0.128±0.049)μmol/L、(0.087±0.043)μmol/L,延时检测6h以上亚甲蓝残留量与0h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MB—P病毒灭活光照后延时过滤以及MB—P病毒灭活血浆留样后延时检测均对亚甲蓝残留量有影响,在工作中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8.
王慧茹  沈莉  李建民  张义兵  赵晓霞 《河北医药》2008,30(11):1806-1806
血浆病毒灭活成分制品是血浆制品的替代产品,其目的是杜绝血浆输注后高风险的病毒传播。目前国内应用的亚甲蓝光化学方法处理血浆,旨在灭活血浆中的病毒,尤其是能有效灭活脂质包膜病毒,如HBV、HCV、HIV等卫生行政管理部门规定必须检测和控制的危害性大的病毒。鉴于目前国内用于  相似文献   

19.
摘要:目的:考察不同的新型冠状病毒灭活方式对替考拉宁血药浓度的影响,评价未经灭活操作与经灭活操作后替考拉宁血药浓度结果的一致性。方法:以替考拉宁质控对照品、质控血浆样品和临床实测样本作为考察对象,分别经56℃水浴加热30 min或经紫外照射60 min后,考察质控对照品和质控血浆样品的稳定性;并采用组内相关系数、Passing-Bablok回归法和Bland-Altman分析法,对灭活前后临床实测标本浓度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紫外灭活条件下,替考拉宁的质控对照品不稳定;湿热灭活法条件下,替考拉宁质控对照品和质控血浆样品均稳定。52例临床样本经湿热灭活与未灭活浓度结果的组内相关系数为0.994(P<0.001);Passing-Bablok回归方程为Y=0.9994X-0.214 2(R2=0.996,n=52);96.15%(50/52)的检测数据在95%一致性界限内。3种统计结果均表明未经灭活操作与经湿热灭活法操作后,两者血药浓度结果的相关性与一致性良好。结论:替考拉宁的临床血药浓度检测标本可采用湿热病毒灭活法进行预处理,以减少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病毒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20.
尿胰蛋白酶抑制剂生产中病毒灭活工艺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验证尿胰蛋白酶抑制剂(UTI)生产工艺中采用的60℃水浴10 h和乙醇处理3 h的病毒灭活效果。方法将Sindbis病毒、伪狂犬病毒(PRV)和脊髓灰质炎病毒(PV1)3种指示病毒分别加入不同的UTI原料样品中,进行60℃水浴10 h和乙醇处理3 h,处理不同时间后分别取样,用微量细胞病变法检测不同时间段样品中的病毒残留滴度。结果60℃水浴10 h可灭活(6.503±0.102)LgTCID50/mL的Sindbis病毒,灭活(6.42±0.158)LgTCID50/mL的PRV以及(6.587±0.061)LgTCID50/mL的PV1。乙醇处理3 h后可灭活(5.88±0.204)LgTCID50/mL的Sindbis病毒,灭活(6.378±0.268)LgTCID50/mL的PRV以及(5.963±0.118)LgTCID50/mL的PV1。经两种方法处理后的样品加入细胞经3代盲传均未见细胞病变(CPE)出现。结论UTI生产工艺中采用的60℃水浴10 h和乙醇处理3 h均可灭活所验证的3种指示病毒,灭活效果>6.0 LgTCID50/m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