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调查某部新兵下肢军事训练伤伤情分布情况,探讨致伤因素并制定防治措施.方法 对2009年度某部572例参训新兵进行下肢训练伤伤情调查,分析训练伤类型分布、致伤时间段分布、致伤科目分布、致伤人群分布,探讨致伤原因.结果 572名新兵中,共发生下肢军事训练伤127例,总发生率为22.2%,主要为急性创伤性损伤,占...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某军区下属医院2013、2014年收治军事训练伤患者的发生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2014年度因军事训练伤住院的战士及团以下干部基本信息,采用卡方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因军事训练伤入院者8678人次,占军人住院总人次的16.9%,与2013年相比,2014年军事训练伤患者(P<0.001)、手术比例(P=0.035)明显升高.2014年军事训练伤患者住院天数明显降低,军训伤员入院时间呈双高峰分布.身份、人员类别构成、骨关节损伤、软组织损伤和脏器损伤等构成比无显著差异.结论 2013、2014年军事训练伤住院率呈上升态势.降低训练伤发生率是一个系统工程.官兵个人思想重视,科学施训;加强对基层的军训伤诊疗技术指导和设备支持,可有效降低军训伤对官兵健康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武警某部官兵军事训练伤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了解武警官兵训练伤发生的现状及其相关因素,筛选训练伤发生的高危人群。方法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依据《军事训练伤诊断分类标准》进行分类,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对武警某部963名官兵现场调查。结果(1)某部训练伤发生率为10.8%,其中入伍1年以内者占受伤者的38.5%;全训部队训练伤发生率为15.7%,明显高于非全训部队的7.6%(P〈0.01)。(2)训练伤中骨关节伤占52.9%,软组织伤占22.1%,炎症和非特指类伤各占9.6%,下腰部伤占5.8%。受伤部位以下肢最多。(3)对训练伤发生的相关因素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引入模型的变量有值勤特点、既往外伤史、慢性病史、自觉健康状况评价、来自城乡。结论1年以内兵和全训部队人员是训练伤防护重点,科目训练中要注意对四肢的保护。来自农村、有既往外伤史、有慢性病史、自我健康状况评价差和全训部队人员是训练伤发生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亚热带地区某部步兵踝关节军事训练伤发生情况及流行病学特点,为预防和减少踝关节军事训练伤提供参考。方法调查亚热带地区陆军某部山地旅步兵营1148名官兵在2013年1-12月期间踝关节训练伤情况,分析受伤的时间分布、科目分布、部位分布及训练地形分布。结果踝关节训练伤发生率为16.99%,其中骨折占4.10%,软组织损伤占95.90%。6-8月及10-11月为训练伤高发时间;受伤科目主要以障碍训练、5 km越野所占比例较高;外踝损伤发生率(12.89%)明显高于内踝损伤(4.10%),软组织损伤发生率(16.29%)明显高于骨折(0.70%);发生训练伤的地形以平地、凹凸不平地所占比例较高。结论踝关节军事训练伤发生率较高,且以软组织伤、外踝损伤多见。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华北某部军事训练伤的发生特点及危险因素,为提高训练质量和预防军事训练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华北4个部队9856名战士,收集12个月内发生的训练伤信息,对兵龄、伤类、训练科目、危险因素4个方面与训练伤的关系进行调查,采用单因素相关分析军事训练伤的危险因素。结果 4个部队12个月内共发生训练伤868例次,年发生率为8.8%。受伤战士中以第1年度兵最多(40.5%),新兵次之(33.3%),二者合计占总数的73.8%;伤类以骨折、关节损伤为多(55.5%);致伤科目以400 m障碍为多(42.5%),其次是器械及拉练、演习、专业训练等。结论训练伤的高发人群主要是第1年度兵和新兵,高发训练科目是400 m障碍、器械及其他训练科目(拉练、演习、专业训练)等,影响因素是强化训练、动作要领未掌握、训前未热身、心理紧张、用力过度、保护不当等,应将其作为训练伤预防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西南某部军事训练伤情况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研究部队训练伤发生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利用军队军事训练伤监测信息系统资料,使用统计软件对该部队驻高原和内地部队训练伤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014年度该部共报告训练伤1 671例,其中驻高原部队359例,驻内地部队1 312例,士兵为训练伤主要人群。5 km越野、3 000m跑和超越障碍等共同训练科目为主要致伤科目,训练伤受伤部位构成由高到低为下肢、上肢、腹(腰)部及骨盆(会阴)、头面部,其中损伤类别以关节扭伤、急性骨折和挫伤为主。客观训练环境及条件对高原部队训练伤的发生影响较大,而对内地部队训练伤影响较大的因素更多在于参训者身心素质、技术动作掌握程度、防护措施等主观环节上。结论做好军事训练伤防控工作,要增强防护意识,严格按照《军事训练健康保护规定》要求落实科学组训,同时各组训单位要完善训练环境条件,加强训练伤监测和训练伴随卫生保障。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2019-2020年海军某特战部队训练伤的发生情况及特点, 分析新军事训练大纲施训后该部队训练伤的伤情特点及诱因规律。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该部队2019-2020年训练伤的发生情况, 并对训练伤损伤部位、损伤类型、预后、对训练的影响、训练伤与作训科目的关系及训练伤的诱因等内容进行分析。结果 2019及2020年该部队官兵训练伤四肢损伤依然高发, 2020年较2019年头颈部损伤发生率有所上升;训练伤类型以慢性劳损、拉伤扭伤为主;2年中均存在训练伤预后不良情况, 导致训练强度降低的比例有所增高;致伤风险科目主要为自主训练科目、器械训练和400 m障碍等;场地与技术方面的致伤诱因比例下降, 体能不足、负荷过大、心理恐惧等成为可能的高致伤诱因。结论海军某特战部队依照新军事训练大纲施训后, 2020年较2019年训练伤发生率虽无明显增高, 但呈现出一定的新变化特点, 训练伤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因此应根据训练伤新的变化特点及时加以调整, 科学制定训练方法, 利用新手段和新技术加强训练伤的预防及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武警部队新兵军事训练伤的发生情况,并探讨其危险因素,为部队开展新兵训练伤预防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7个省市武警总队2013年度参加训练的2090名新兵,收集新兵集训3个月内发生的伤害信息,采用单因素相关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法进行军事训练伤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7个总队2013年度新兵集训期伤害发生率为11.4%。训练伤中骨关节伤最多,接近50%。受伤部位以下肢最多。对训练伤发生的相关因素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引入模型的变量有训练前的热身。结论下肢是新兵训练伤的主要部位,其中训练前未进行热身是训练伤发生的危险因素,应将其作为预防训练伤发生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某部军事演习期间训练伤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了解军事演习部队训练伤的发生状况和特点,为提出针对性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调查参加军事演习某部官兵军事训练伤发生情况.结果 该部军事演习期间训练伤发生率为23.3%;训练伤发生率随官兵军龄的增加逐渐下降;训练伤中软组织损伤发生率最高(占63.7%),其次为骨关节损伤(占35.3%),器官损伤最低(占1.0%);不同演习阶段训练伤的发生率、性质不同(P<0.01);损伤部位以下肢为主(占66.7%);训练伤发生的影响因素为环境不良,官兵睡眠不足、疲劳,训练强度过大,心理、身体素质不适应,动作不熟练,缺乏防护知识,思想麻痹.结论 在军事演习过程中,要普及军事训练伤防护知识,建立军事训练伤监测系统,重视入伍1年以内新兵在演习准备、训练阶段下肢急性软组织损伤的预防,特别要注意防止骨折、脏器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某部新兵军事训练伤原因调查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某部新兵基础训练期间军事训练伤的发生规律及影响因素,为科学施训和减少军事训练伤的发生提供预防对策。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和医学鉴定相结合的方法。收集训练伤登记数据,分析训练伤发生原因,提供预防策略。结果参加全训新兵1 250人,发生训练伤263人次,发生率为21.04%;训练伤发生部位主要包括踝关节、小腿、膝关节、上肢等,其中下肢训练伤发生较频繁,膝关节以下部位训练伤发生181人,占68.82%;在各种训练科目中,致伤课目分别为5 km越野、器械训练、投弹训练、体育锻炼等;在全训的第1-12周中,训练伤的发生高峰出现在第4-6周,共发生训练伤126人次。结论军事训练伤的发生存在着主客观因素,某部训练伤的发生与个体因素、训练强度、训练环境以及训练管理等多种因素有关,建议部队预防训练伤在组织领导、科学训练、综合保障、健康教育等方面加强工作力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某部2015-2016年期间训练伤状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为科学组训和有效预防训练伤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收集训练伤登记数据,分析训练伤发生的影响因素并提出预防对策。结果共收集到训练伤病员404例;训练伤发生部位主要包括膝关节、踝关节、腰椎等处。膝关节训练伤发生159人,占39.4%;腰背部损伤121人,占30.0%。致伤科目主要为5 km、400 m障碍、专业训练与器械训练。训练伤的高发期在3月份与10月份。结论训练伤的发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与训练强度、个体因素、训练环境及施训科学性密切相关,建议从组织领导、组训计划、综合保障等方面入手更加科学地做好训练伤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某部秋季入伍新兵军事训练伤与冬季入伍新兵军事训练伤的对比研究,为减少新兵军事训练伤的发生提供建议和依据。方法用SPSS 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某部教导队2013-2014年秋季入伍新兵共1083名与2011-2012年冬季入伍新兵共1163名的军事训练伤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秋季、冬季入伍新兵军事训练伤发生率分别为28.56%、26.74%,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损伤部位和病因均有变化,秋季训练伤与冬季训练伤中的擦伤占比分别为19.42%、14.79%;挫伤分别为17.80%、22.83%;骨折分别为10.03%、7.07%,具有显著差别(P0.05)。结论秋季与冬季入住新兵军事训练伤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但气温因素的变化、训练着装的不同,使训练伤的伤型、发病部位的特点和规律有变化,据此针对性提出建议,将有效减少训练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探讨部队军事训练伤发生特点及规律,以提出预防和改进措施,减少部队军事训练伤的发生.方法 以2006-2010年度某部军事训练伤住院病例为研究对象.按ICD-9诊断标准和《军事训练伤诊断标准及防治原则》对出院第一诊断进行军事训练伤病例分类,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军事训练伤住院病例2 014人次,占该部军人住院总人次的8.71‰,其中2010年最高,为11.4‰.战士1 709人次,占军训伤人次构成的84.85%.军训伤住院病例中,骨折853人次,占军训伤住院人次的42.35%,居军训伤类别首位.关节扭伤与脱位、软组织损伤、器官损伤的构成比分别为26.07%、17.97%和12.26%.2009、2010年军事训练伤发生的高峰时间均呈三高峰期现象.结论 2009、2010年军事训练伤年度发生率呈明显上升态势.训练中应严格执行《军事训练健康保护规定》,加强军事训练伤防护,其中骨关节损伤应作为防治重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强军新形势下武警某部军事训练伤的变化特点,为提高防治军事训练伤能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参照《军事训练伤诊断标准及防治原则》将2013年1月—2015年12月武警辽宁省总队医院骨科收治的军事训练伤病例,按训练伤病种、损伤部位、骨折部位分类分析。指标采用构成比,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2013、2014、2015年度本院骨科收治训练伤总数分别为59、68、90例。按损伤病种分类,2013—2015年度训练伤均以骨折比例最高,其次是关节损伤。按损伤部位分类,最常见受伤部位均为下肢,构成比分别为44.1%、48.5%、68.9%。按骨折发生部位分类,最常见骨折部位为下肢。但损伤部位骨折比率上肢(88.9%)高于下肢(50%)。结论新形势下,随着改革强军重大战略的实施与推进,武警部队军事训练伤患者有增多趋势,并呈现出一定的变化特点。可以有针对性地制定防护措施,科学合理地调整及制定训练计划,减少军事训练伤的发生,避免因损伤导致的非战斗性减员,进一步提高部队战斗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调查和分析武警部队新兵军事训练伤情况、性质、原因、课目,为减少新兵军事训练伤的发生提供建议和依据。方法对北京、河南、湖北、江苏、山西、四川、浙江7个省市2013年度参加训练的2090名新兵进行调查,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发生军事训练伤239例,发生率为11.4%,其中以过劳性损伤多见,占70.3%。膝关节及以下部位的损伤最多,占伤者总数的89.1%。训练过多或负荷过大是发生损伤最主要的原因,另外热身不足和意外损伤也是重要原因之一。训练伤主要症状是训练时轻度疼痛。3000 m跑是最容易导致训练伤的科目,占到了所有训练科目训练伤的55.2%。结论训练伤发生与训练科目有密切联系,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驻疆某平原部队2013-2015年度训练伤发生的基本情况,查找致伤原因,提出防护措施,为该部队今后的训练伤预防工作提供指导,并为其他部队提供参考借鉴。方法由军区派出训练伤联合调查组,查阅该部队所辖单位卫生机构2013-2015年度的"门诊信息登记表",筛选其中的训练伤病例资料,并实施登统计分析;与基层部队军医、带兵干部、战士座谈了解致伤原因,征询改进措施。结果该部队从2013年至2015年上半年,训练伤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尤其是自2014年年底至2015年6月,训练伤发生例数增多明显。原因是按纲施训组织不科学、教育防护措施不到位、全程监督管理不规范、现场急救技术不过硬。结论及早发现并有效解决各部队训练中存在的问题,是降低训练伤发生率的得力举措,对维护官兵健康、提升战斗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调查特种部队某部官兵在特种技术科目训练中训练伤的发生情况及特点,探讨训练伤发生的相关因素,为预防特种技术科目所致训练伤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特种部队某部693名参训官兵进行训练伤情况调查.结果 特种部队某部官兵训练伤发生率为36.4%,发病率随官兵服役年限增加而降低;急慢性软组织损伤占训练伤的49....  相似文献   

18.
何毅  岑其 《现代保健》2010,(13):115-116
目的调查分析武警水电第一总队新兵军事训练伤的发生分布特点,为科学防护训练伤提供指导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度新兵基础训练期间训练伤门诊发病情况并进行统计调查分析。结果本组350名新兵中共发生不同程度、不同类别的军事训练伤165例,其发生率为47.1%,其中下肢训练伤发生率为83.6%、躯干训练伤发生率为7.2%、上肢训练伤发生率为6.7%。结论军事训练伤发生的时间有军训后第4~5周和第9~10周两个高峰期,其发生率、伤情类型、部位与训练时间、科目、强度等相关,损伤原因是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的结果,应从多方面进行防护。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探讨部队军事训练伤发生的特点规律,以提出预防措施,减少军事训练伤的发生。方法对2008-2012年某军区总医院收治的1284例军事训练伤病例进行研究。按照ICD-9分类诊断,病种分析,以出院第一诊断为入选病例标准,按照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训练伤诊断标准及防治原则》对入选的病例进行分类。结果军事训练伤住院1284例,占该院总军人住院人数的7.9%。干部占17.5%,战士占82.5%;男性占97.1%,女性占2.9%。军事训练伤类型由高到低排名依次是骨与关节损伤、扭伤与脱位、软组织损伤、器官损伤。结论 2008-2012年某军区总医院收治的军事训练伤病例呈现稳定趋势,各年度间发生军事训练伤病例数量无明显统计学差异。要通过综合手段、预防第一、多发并举才能有效降低军事训练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渡海登岛400m障碍训练伤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部队官兵渡海登岛400m障碍训练伤的流行病学特点,为研究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表,调查了参加渡海登岛400m障碍训练的808名官兵训练伤的发生情况。结果808名参训官兵的训练伤发生率为67.3%。其中上肢伤占总人数的54.0%,下肢伤占45.2%,躯干伤占3.0%。单人受伤部位1~9处不等,平均2处。各种训练伤中,皮肤破损占52.1%,关节扭伤占25.0%,软组织挫伤占13.6%,肌肉拉伤占8.7%,关节脱位占0.3%,骨折占0.31%。障碍物的难度系数与训练伤发生率成正相关(r=0.7491,P<0.01)。结论渡海登岛400m障碍训练难度大,训练伤发生率较高,部队对其训练伤的发生规律了解和掌握不够,亟待改进和完善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