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刘振华 《抗感染药学》2020,17(2):183-186
目的:分析急性腹泻患者粪便标本中细菌培养结果及主要致病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选取医院2018年12月—2019年11月间诊治的急性腹泻患者126例资料,统计其患者粪便标本中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分析其病原菌的分布情况及耐药性。结果:126例急性腹泻患者粪便标本中,检出病原菌株99株,其检出率为78.57%,其中肠球菌属37株占29.37%、志贺菌属26株占20.63%;肠球菌属菌株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的耐药性较低,而志贺菌属、克雷伯菌属、沙门菌属菌株对氨苄西林的耐药性较高。结论:急性腹泻患者粪便标本中致病菌主要为肠球菌属菌株,其次为志贺菌属;对于部分抗菌药物具有较高的耐药性,临床应在治疗前明确病原菌类型及其耐药性,以确保抗菌药物治疗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医院2019年—2021年急性感染性腹泻患儿粪便标本检出沙门菌的流行病学特征与血清学分型及其耐药情况。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郑州人民医院收治的758例急性感染性腹泻患儿为研究对象,分析3年间不同性别、年龄患儿标本的沙门菌检出情况、检出沙门菌的血清学分型及其耐药情况。结果:3年间,758例急性感染性腹泻患儿的758份粪便标本中共分离出72株沙门菌,总检出率为9.50%;其中男、女性患儿检出率分别为10.34%、8.63%,以0~2岁患儿检出率较高达14.40%;患儿粪便标本检出的72株沙门菌共鉴定出12个血清型,2019年、2020年和2021年分别有9种、8种和9种血清型,其中鼠伤寒沙门菌为优势血清型(占36.11%),其次为肠炎沙门菌(占26.39%);患儿粪便标本检出的沙门菌对10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各异,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占77.78%)最高,其次为四环素(占65.28%)、氯霉素(占33.33%)。结论:2019年—2021年医院0~2岁急性感染性腹泻患儿粪便标本的沙门菌检出率最高,主要血清型为鼠伤寒沙门菌,患儿粪便标本检出沙门菌对氨苄西林等...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感染性腹泻标本中沙门菌和志贺菌的检验结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000例感染性腹泻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收集粪便和肛拭子标本共1000份,对所有标本均进行沙门菌和志贺菌检测和鉴定,同时进行血清分型及药敏试验,统计病原菌检出情况、细菌分布情况,分析沙门菌与志贺菌的耐药结果.结果 1000份标本中检测出沙门菌32...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青岛市2013年儿童感染性腹泻的病原菌的分布、流行病学特征及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情况,为临床预防以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13年1月~2013年12月临床初步诊断为感染性腹泻患儿的新鲜粪便标本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和血清分型鉴定,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并以免疫层析双抗体夹心法定性检测A群轮状病毒抗原。结果526份粪便培养共检出病原菌6种80株,检出率为15.2%(80/526)。检出沙门菌38株(47.5%),志贺菌8株(10.0%),致泻性大肠杆菌8株(10.0%),金黄色葡萄球菌4株(5.0%),铜绿假单胞菌19株(23.7%),白假丝酵母菌3株(3.75%)。8株志贺菌7株为福氏志贺菌,1株鲍氏志贺菌。沙门菌和志贺菌的耐药率分别为氨苄西林(68.7%、76.9%)、复方新诺明(21.1%、38.5%)、环丙沙星(15.8%、15.4%)、头孢曲松(6.25%、15.3%)。526份标本中A群轮状病毒阳性107份。结论2013年青岛市儿童细菌性腹泻的病原菌以沙门菌为主,易感人群以2岁以下婴幼儿为主;而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以1岁以下婴儿为主;铜绿假单胞菌和白假丝酵母菌引起的腹泻主要是由于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使肠道菌群失调所导致;A群轮状病毒是引起婴幼儿秋冬季腹泻的主要病原。应规范临床用药,加强细菌耐药监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感染性腹泻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方法我院急性感染性腹泻患者的大便标本,分离、培养致病菌种群,并进行药敏试验,分析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结果 400份大便标本中,检出160株致病菌,分离率为40.00%,其中志贺菌属54株、产肠毒素大肠杆菌24株、假单胞菌20株、弗劳地枸橼酸杆菌16株,气单胞菌属、沙门菌属、类志贺邻单胞菌各9株,变形杆菌、产气杆菌、臭鼻克雷伯杆菌各6株,以及枸橼酸杆菌1株。多数致病菌对亚胺培南和喹诺酮类抗生素较为敏感,对氨苄西林、羧苄西林、呋喃唑酮、氯霉素、复方磺胺甲嘿唑等存在耐药性。结论志贺菌属、产肠毒素大肠杆菌是急性感染性腹泻的主要病原菌,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是治疗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本院儿童细菌感染性腹泻的病原构成及其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实验室依据,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研究对象是2010-01~2011-12本院门诊或住院部就诊的腹泻患儿,采集这些患儿的大便标本进行常规病原菌的分离培养,并统计分析病原菌的种类分布和耐药状况。结果从6 279份标本中检出348株病原菌,检出率5.54%。其主要病原菌有沙门菌191株,致病性大肠埃希菌118株。2种主要致病菌(沙门菌和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和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仍高(>70%),对第三代头孢菌素和加酶抑制剂的复方抗菌药物耐药率为13%左右,对亚胺培南无耐药性。结论肠道病原菌检出数量大幅上升,沙门菌检出量最多;第三代头孢菌素和加酶抑制剂的复方抗菌药物是治疗细菌感染性腹泻的有效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儿童细菌性腹泻的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探讨,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儿童细菌性腹泻患儿80例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收治时间在2013年2月1日至2014年2月1日,对所有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和系统性的分析,并对其粪便标本进行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本研究统计结果表明,80例细菌性腹泻患儿中共检出70株病原菌,其中志贺菌所占的比例最高,共38株,占总比的54.29%,弧菌属、气单胞菌次之,分别占总比的31.43%(22/70)和14.29%(10/70);药敏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志贺菌、弧菌属、气单胞菌等病原菌对头孢哌酮、氨苄西林、头孢噻肟等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具有耐药性。结论志贺菌是儿童细菌性腹泻的常见病原菌,且具有较强的耐药性,故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应该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合理的抗菌药物,以减少临床耐药情况,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进一步改善其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8.
刘绍辉 《抗感染药学》2021,18(5):689-691
目的:探究医院急性感染性腹泻患儿粪便标本主要致病菌分布及其耐药情况,旨在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高腹泻的防治效果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医院2018年7月-2020年7月收治232例急性感染性腹泻患儿资料,统计其粪便标本细菌培养、药敏试验结果,分析主要致病菌的分布于耐药情况.结果:232例患儿粪便标本检出184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115株(62.50%)、革兰阳性菌53株(28.80%)和真菌16株(8.70%);主要革兰阴性菌植生克雷伯菌、B群福氏志贺菌、鼠伤寒沙门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高达100.00%,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较低;而主要革兰阳性菌屎肠球菌对氨苄西林、青霉素、罗米沙星、庆大霉素、利福平、氯霉素、环丙沙星、红霉素的耐药率>60.00%,粪肠球菌对红霉素的耐药率可达86.67%,但二者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的耐药率均较低.结论:急性感染性腹泻患儿粪便中分布多种致病菌,不同致病菌的耐药率有明显差异,早期明确致病菌构成及其耐药率,可为临床疾病防治工作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新疆乌鲁木齐地区急性感染性腹泻人员的常见病原菌类型,探讨其耐药性。方法收集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乌鲁木齐地区的1200例急性感染性腹泻患者的粪便,进行常见病原菌的生化检测及血清学分型,进行菌株鉴定。使用法国梅里埃全自动细菌药敏仪进行药物敏感性检测。结果共检出腹泻病原菌1448株,其中副溶血性弧菌、沙门菌、志贺菌、致泻性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霍乱弧菌、其他(气单胞菌和邻单胞菌)占比分别为7.87%、44.3%、30.5%、8.70%、6.98%、1.17%、0.48%。中国患者上述病原菌的构成比均高于外籍患者;不同年龄组的病原菌组成有差异;药敏结果中副溶血性弧菌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头孢吡肟、头孢西丁、环丙沙星、亚胺培南、四环素敏感性为100%,沙门菌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以及志贺菌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头孢西丁和亚胺培南的敏感性为100%,致泻性大肠杆菌对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以及霍乱弧菌对环丙沙星、亚胺培南、哌拉西林的耐药率均为0。结论乌鲁木齐地区急性感染性腹泻人员病原菌类型多样,以沙门菌、志贺菌感染多见,不同年龄段和外籍患者病原菌感染风险有所差异,血清型也各有不同,需加强饮食及水源等卫生管理工作,根据不同感染菌的类型及药敏实验结果合理指导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10.
蒋火刚  李树仁 《贵州医药》2007,31(6):561-562
自80年代以来,随着广谱抗菌药物在临床上大量使用,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率逐年增加。我们对贵州遵义地区1999年1月至2005年12月临床标本中分离的1 320株沙门菌及136株志贺菌进行了血清学分型及耐药性分析,为本地区流行病学研究及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1材料和方法1.1菌株来源1 320株沙门菌分离自我院1999年1月至2005年12月临床发热患者血液及骨髓标本,其中血液培养标本1 246份、骨髓标本74份;136株志贺菌分离自我院同一时期临床急性腹泻患者的粪便标本。1.2细菌分离培养按照全国临床实验室操作规程进行[1]。1.3血液及骨髓培养用ESP快速培养系统Ⅱ,培养瓶为ESP配套产品。1.4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常规分离培养的沙门菌、志贺菌用MicroScan Workaway40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分析仪及Microscan Neg Combo Panel Type21复合板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药敏试验结果以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LSI)2001年版为标准。1.5沙门菌属和志贺菌属诊断血清购自卫生部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1.6质控菌株大肠埃希菌ATCC25922。2结果2.1血清学分型1...  相似文献   

11.
罗艳星 《抗感染药学》2020,17(2):218-220
目的:分析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儿呼吸道深处痰液标本中细菌培养结果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抽取2019年1月—6月间医院收治的CAP患儿75例资料,统计其采集呼吸道深处痰液标本的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分析其病原菌的分布情况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75例CAP患儿中,痰液标本细菌培养结果为阳性的42例占56.00%,阳性标本中分离出病原菌53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占64.15%、革兰阳性菌占28.30%和真菌占7.55%;革兰阴性菌对氨苄西林-舒巴坦、氨苄西林、阿莫西林的耐药性较高,而其对亚胺培南、哌拉西林-克拉维酸、美罗培南、庆大霉素的耐药性较低;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红霉素、克林霉素、左氧氟沙星、苯唑西林、环丙沙星的耐药性较高,而其对万古霉素、氨苄西林-舒巴坦、利福平、复方磺胺甲噁唑、呋喃妥因的耐药性较低。结论:CAP患儿致病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少部分为真菌感染,不同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不同,临床应结合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治疗,以确保患儿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腹泻病人便中47株志贺菌分型及耐药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1997-1999年门诊及住院感染性腹泻病人大便标本528份,经细菌培养,共分离出病原菌51株,其中志贺菌属47株,沙门菌属4株。志贺菌属福氏2a型42株(占82.4%),福氏2b型3株(占5.9%),宋内氏2株(占3.9%),说明致腹泻的病菌已发生了重大变迁;福氏志贺2a是志贺菌属的主要致病血清型,该菌已呈现多重耐药,对青霉素类高度耐药,对喹诺酮类及庆大毒素耐药性有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3.
马慧 《抗感染药学》2020,17(2):215-217
目的:分析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伴肺部感染患者痰液标本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方法:抽取医院收治的老年AECOPD伴肺部感染患者118例资料,统计其呼吸道深处痰液标本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分析其病原菌的分布情况及其耐药性。结果:118例老年AECOPD伴肺部感染患者中,检出病原菌129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占61.24%、革兰阳性菌占29.46%和真菌占9.30%;革兰阴性菌中铜绿假单胞菌对氨苄西林-舒巴坦、氨苄西林、呋喃妥因、头孢呋辛酯、头孢曲松、头孢呋辛钠的耐药性较高,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性较高,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复方磺胺甲噁唑的耐药性较高;革兰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克林霉素、青霉素、红霉素的耐药性较高,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的耐药性较高。结论:老年AECOPD伴肺部感染患者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不同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不同,为保证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临床应依据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东莞部分地区引起感染性腹泻致原菌分布及耐药状况,为本地区流行病学研究及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01年1月至2009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东华医院住院部和门急诊的5939份腹泻患者的粪便标本进行微生物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并加以比较分析.结果 5939份粪便标本中,共检出致病菌369株,阳性分离率为6.2%,其中分离出志贺菌属118株(32.0%)、沙门菌属115株(31.2%),致病性大肠杆菌81株(21.9%)、弧菌属24株(6.5%)、单胞菌属19株(5.2%)、金黄色葡萄球菌10株(2.7%)及耶氏菌属2株(0.5%).挑选11种抗菌药物进行体外敏感试验,各菌属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有差异,对复方新诺明及氨苄西林耐药率较高,但对第三代头孢有较强的敏感性.结论 东莞地区感染性腹泻的致病菌种类多,且耐药性不同,主要以志贺菌属和沙门菌属为主,应根据微生物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以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儿童细菌性腹泻的病原微生物检验临床分析。方法:选取某院儿科2017年8月~2018年8月诊治的200例细菌性腹泻患儿为研究对象,收集粪便标本对其进行病原微生物检查,再进行药敏试验,分析各病原微生物的耐药性。结果:通过对粪便标本的病原微生物检验,发现共检出173株菌株,检出率为86.50%;主要病原微生物为志贺菌、大肠埃希菌、弧菌属、气单胞菌、其他病原菌菌属;主要对头孢哌酮、氨苄西林、头孢噻肟、阿莫西林和头孢三嗪的耐药性较大。结论:引起儿童细菌性腹泻的主要病原微生物为志贺菌、大肠埃希菌、弧菌属、气单胞菌,其均有较强的耐药性,在临床治疗中要选择合适的药物,从而起到治病的目的,保证儿童的健康。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104例鼠伤寒沙门菌肠炎患儿临床特点及粪便样本鼠伤寒沙门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 回顾性收集104例鼠伤寒沙门菌肠炎患儿临床及病原学资料。分析鼠伤寒沙门菌肠炎患儿临床信息、年龄统计、季节分布、药敏结果及多重耐药菌检出情况。结果 本试验入选104例鼠伤寒沙门菌肠炎患儿,患儿临床症状主要包括发热、腹泻、呕吐、呼吸道症状,年龄2个月~4岁,平均年龄(1.43±0.39)岁。104例鼠伤寒沙门菌肠炎患儿中<1岁占比最高,为48.08%,1~2岁占比28.84%,>2岁占比23.08%。鼠伤寒沙门菌肠炎患儿发病季节主要为夏季、秋季(32.69%、30.77%),春季、冬季发病率较低,均为18.27%。粪便样本鼠伤寒沙门菌耐药率≤10%抗菌药物为左氧氟沙星、厄他培南、亚胺培南。多重耐药鼠伤寒沙门菌检出率为5.77%。结论 鼠伤寒沙门菌肠炎患儿易感年龄为≤2岁,主要分布季节为夏季、秋季,鼠伤寒沙门菌对多种抗生素具有耐药性,多重耐药检出率为5.77%,抗菌药物治疗要结合药敏结果慎重选择。  相似文献   

17.
门诊感染性腹泻患者病原菌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分析门诊腹泻患者病原菌分布及对临床常用抗生素敏感状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共计1280例。留取粪便标本进行检测,经培养后应用细菌鉴定仪进行细菌鉴定及判定。结果 1280份粪便标本中共检出病原菌548株,阳性检出率42.8%。其分布以志贺氏菌属为主(49.09%),其他分别为肠球菌属(16.79%)、克雷伯菌属(7.30%)、致病性大肠埃希菌(7.12%)、沙门菌属(5.84%)等。有明显的季节、年龄分布特点,各菌属、菌种的耐药性有较大差别。结论检测腹泻患者病原菌及药敏试验,对指导临床用药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细菌培养与药敏试验结果对呼吸内科肺部感染患者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6月间呼吸内科肺部感染患者775例资料,统计其患者痰液标本中细菌培养、分离及其药敏实验结果,分析致病菌对不同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775例肺部感染患者中,分离出病原菌405株其检出率为52.26%,其中排前5位的致病菌如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奇异变形杆菌的检出率依次为28.89%、12.84%、8.89%、7.16%和4.94%;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奇异变形杆菌对西林类、头孢类、沙星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相对较高,而铜绿假单胞菌对替卡西林的耐药性较高,对所检测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较低。结论:肺部感染患者致病菌对多数抗菌药物均具有多重耐药性,临床应尽早检测明确致病菌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以确保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高其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陈苏巧 《抗感染药学》2021,18(3):401-403
目的:分析食源性腹泻婴幼儿粪便与肛拭子标本中病原菌培养及主要致病菌构成情况与防治对策.方法:选取医院诊疗的食源性腹泻婴幼儿(2016年4月-2020年2月)628例临床资料,分析其粪便与肛拭子标本中病原菌培养结果及其主要致病菌构成情况,并提出干预措施.结果:628例患者标本中,经细菌培养结果显示阳性301例(检出病原菌301株),其阳性率为47.93%;食源性腹泻婴幼儿感染致病菌主要为沙门菌属占41.86%;对沙门菌属分布情况分析发现,其中肠炎沙门菌、鼠伤寒沙门菌、斯坦利沙门菌为主要致病菌.结论:食源性腹泻婴幼儿感染病原菌主要为沙门菌属、副溶血弧菌、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志贺菌属;而肠炎沙门菌、鼠伤寒沙门菌、斯坦利沙门菌为沙门菌属中主要致病菌,临床治疗过程中应加强对目标病原菌的监测,积极做好干预措施,以提高其治疗效果与遏制其传播.  相似文献   

20.
陈苏巧 《抗感染药学》2021,18(3):401-403
目的:分析食源性腹泻婴幼儿粪便与肛拭子标本中病原菌培养及主要致病菌构成情况与防治对策.方法:选取医院诊疗的食源性腹泻婴幼儿(2016年4月-2020年2月)628例临床资料,分析其粪便与肛拭子标本中病原菌培养结果及其主要致病菌构成情况,并提出干预措施.结果:628例患者标本中,经细菌培养结果显示阳性301例(检出病原菌301株),其阳性率为47.93%;食源性腹泻婴幼儿感染致病菌主要为沙门菌属占41.86%;对沙门菌属分布情况分析发现,其中肠炎沙门菌、鼠伤寒沙门菌、斯坦利沙门菌为主要致病菌.结论:食源性腹泻婴幼儿感染病原菌主要为沙门菌属、副溶血弧菌、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志贺菌属;而肠炎沙门菌、鼠伤寒沙门菌、斯坦利沙门菌为沙门菌属中主要致病菌,临床治疗过程中应加强对目标病原菌的监测,积极做好干预措施,以提高其治疗效果与遏制其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