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分析植骨和修复体对种植修复体内部结构及周围骨组织应力分布的影响。方法建立由两种唇侧骨质牙槽骨模型支持且分别为钴铬合金烤瓷冠与二氧化锆全瓷冠修复的上颌中切牙种植修复体模型,对其进行力学加载,分析植骨与修复体对植体内部各结构与植体-骨界面应力分布的影响。结果植骨组中固位螺丝唇侧体部处及种植体唇侧骨组织中应力远低于非植骨组,但植骨组种植体颈部处的应力则高于非植骨组。相同骨质条件下,二氧化锆全瓷冠组在固位螺丝唇侧体部处的应力大于钴铬合金烤瓷冠组。结论修复体对种植修复体内部结构及周围骨组织应力分布的影响不大,但植骨影响的唇侧骨质差异可影响固位螺丝体部及植体-骨界面处的应力集中状况。  相似文献   

2.
背景:在口腔种植修复中,上颌前牙区单颗缺失的患者缺牙区常因不同原因导致牙槽骨吸收、缺损,为了避免植骨的风险,往往采用倾斜植入种植体的方式避开牙槽骨吸收区域,并使用角度基台恢复患者正常覆合覆盖关系,不同的基台材料传递咬合力时影响力在种植体及周围骨的大小及分布。目的:比较模拟动态加载下使用3种基台材料的种植修复体在3种植入条件下对周围骨应力峰值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影响。方法:选取1例行上颌中切牙区种植修复患者的锥形束CT资料,运用Minics软件对颌骨进行切割,运用Solidworks 2018建立种植体、颌骨、角度基台(角度分别为0°,15°,25°,基台材料分别为纯钛、氧化锆、氧化铝)、中央螺丝、二氧化锆全瓷冠等模型,装配完成,以原上颌中切牙牙根方向为植入0°角,然后分别模拟腭向倾斜15°,25°植入,种植体螺纹均无暴露,按照不同植入角度分为0°组、15°组、25°组,分别进行动态加载,加载时间为0.2 s,得出各组各材料基台种植修复体周围骨等效应力峰值随时间变化的关系。结果与结论:①所有基台种植修复体在受咬合力时周围骨应力峰值分布一致,均位于种植体颈部骨皮质,各材料基台种植修复体周围骨应力上升幅度最快时间段均为0.025-0.05 s内,15°组骨皮质高应力值范围较0°组更大,25°组种植体骨皮质初始应力值明显高于其余两组,且加载结束后骨皮质残留较高应力值;钛基台种植修复体周围骨应力上升幅度最大,高应力值范围较为集中;②在15°组中,3种材料基台种植修复体周围骨应力峰值均位于种植体颈部,应力上升幅度钛基台种植修复体周围骨应力上升幅度较大但并不明显,高应力分布范围较为一致;25°组相较于其余两组应力高值较为集中,应力起始值高且变化幅度更大,其中氧化铝基台种植修复体周围骨应力在0-0.1 s内上升幅度最大,在0.2 s时氧化锆基台种植修复体骨等效应力峰值降为0,其余两种材料基台种植修复体周围骨内均残留较高应力;③结果提示,植入角度及基台材料的不同影响应力在种植体骨界面的分布,采用氧化锆材料基台的种植修复体各时间点骨应力均较为稳定。  相似文献   

3.
背景:在超短种植体修复过程中,不同的修复方式与不同方向的咬合受力等因素影响着种植体内部结构及植体-骨界面处应力的分布,其决定着种植体存留时间及周围骨质水平的稳定性。目的:分析超短种植体植入牙槽骨严重吸收(距下颌神经距离不足)的第一、二磨牙区后,不同修复方式对种植体及周围骨组织应力的影响。方法:从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口腔科选取一名患者的锥形束CT影像资料,该患者下颌第一、二磨牙区需行种植修复,并且满足颌骨骨质分类中的Ⅱ类骨质,种植体选用超短种植体2枚(Φ5 mm×5 mm)。依据锥形束CT影像资料,建立下颌骨三维模型,随后构建下第一、二磨牙区种植体联冠修复体模型或2颗单冠修复体模型,在第一、二磨牙区施加垂直于牙体长轴与牙体长轴呈45°斜向的力(作用点分别位于牙合面窝沟与颊侧牙合1/2面上,第一、二磨牙的作用点上各施加150 N)。应用有限元软件分析种植体内部各个结构与骨组织的应力分布。结果与结论:(1)施加垂直载荷时,采用单冠修复时,牙冠的应力集中均位于冠的内侧壁与基台连接处,各组件应力峰值集中于中央螺丝上;采用联冠修复时,牙冠的应力峰值集中于联冠连接体靠近龈缘处,各部件应力峰值集中...  相似文献   

4.
背景:近年来,氧化锆基台的研制及临床应用成为众多学者的研究热点,氧化锆基台支持的氧化锆全瓷冠修复以其极佳的美学修复效果被临床医生及患者所认可,而基台与冠之间的适合性大小是种植修复的重要影响因素。 目的:研制氧化锆基台并研究其与氧化锆全瓷冠之间的适合性。 方法:选用纳米级氧化锆粉,采用注射成型工艺制作氧化锆基台。选取氧化锆基台和0sstem GSⅡ成品钛基台各5个,分为氧化锆基台-氧化锆全瓷冠组和钛基台-钴铬烤瓷冠组两组,氧化锆基台-氧化锆全瓷冠组采用CAD/CAM技术针对氧化锆基台制作氧化锆全瓷冠5个,钛基台-钴铬烤瓷冠组采用基台间隙帽铸造法在钛基台上制作钴铬合金烤瓷冠5个,分别将冠修复体就位与基台上,观察冠是否完全就位。然后采用硅橡胶印模法复制基台与冠之间的微间隙模型,将模型修整剖开,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并采集微间隙图片,使用Digora Optime牙片数字成像软件测量微间隙值。 结果与结论:两组冠回位率均为100%。氧化锆基台-氧化锆全瓷冠组的轴面微间隙值和颈部微间隙值均小于钛基台-钴铬烤瓷冠组(P < 0.05),提示氧化锆基台与氧化锆全瓷冠之间适合性良好,可以满足临床应用要求。   相似文献   

5.
背景:种植体上部结构牙冠材料的选择十分重要,其临床修复效果直接影响到种植体的寿命和患者的牙周健康状况。 目的:比较Lava氧化锆全瓷、金铂合金烤瓷与银钯合金烤瓷冠在后牙单颗缺失口腔种植修复中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60例120颗第一磨牙缺失病例,完成单颗牙缺失种植牙修复治疗,上部结构修复牙冠材料分别为Lava氧化锆全瓷冠、金铂合金烤瓷冠与银钯合金烤瓷冠,每种材料40颗,比较3种修复体的临床修复效果。 结果与结论:通过6-48个月的随访发现,Lava氧化锆全瓷冠组和金铂合金烤瓷冠组的牙龈边缘着色、龈缘密合度、修复体颜色优于银钯合金烤瓷冠组,Lava氧化锆全瓷冠组的牙龈边缘着色和修复体颜色优于金铂合金烤瓷冠组,金铂合金烤瓷冠组的龈缘密合度优于Lava氧化锆全瓷冠组;银钯合金烤瓷冠抗折程度最强,最具临床优越性,但其牙龈指数最高,牙龈健康程度最差,菌斑形成速度最快、程度最重。由此可见,在种植修复完成后需要选择较为适合的冠部修复体进行种植修复,Lava氧化锆全瓷冠具有卓越的生物相容性,而金铂合金烤瓷冠在边缘密合性方面更具优势,此两种修复体在临床治疗中具有一定的优势。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烤瓷材料对牙冠损伤的修复作用及对修复的满意度评价。方法选择解放军第三二三医院2012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128例牙冠损伤患者,其中男性71例,女性57例;年龄24~60岁。根据修复方法不同分为钴铬合金烤瓷冠修复组与全瓷冠修复组,每组64例。分别进行钴铬合金烤瓷冠修复与全瓷冠修复,治疗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对修复的牙体满意度、牙体颜色逼真率、正常咀嚼率、牙周正常率和邻接良好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全瓷冠修复组优良率(96.9%)比钴铬合金烤瓷冠修复组(79.7%)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28,P0.05)。全瓷冠修复组牙体颜色逼真率、正常咀嚼率、牙周正常率和邻接良好率明显优于钴铬合金烤瓷冠修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瓷冠修复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25%)明显低于钴铬合金烤瓷冠修复组(4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648,P0.05)。全瓷冠修复组满意度为96.9%,明显高于钴铬合金烤瓷冠修复组(7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28,P0.05)。结论采用全瓷冠对患者牙齿缺损进行修复,患者牙齿美观度高,术后不良反应率低,患者术后随访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7.
背景:在后牙固定桥材料的选择上尚存争议,氧化锆全瓷冠、金铂合金烤瓷冠与镍铬合金烤瓷冠各具优点与不足。 目的:比较Lava氧化锆全瓷、金铂合金烤瓷与镍铬合金烤瓷后牙固定桥辅以纤维桩、树脂核修复后牙牙列缺损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120例下颌第一磨牙缺失患者,分别应用Lava氧化锆全瓷后牙固定桥、金铂合金烤瓷与镍铬合金烤瓷后牙固定桥并辅以纤维桩、树脂核修复后牙牙列缺损,比较3种修复体的修复效果。 结果与结论:通过6-48个月的随访发现,在牙龈边缘着色、龈缘密合度、修复体颜色、修复体周围龋方面Lava氧化锆全瓷冠和金铂合金烤瓷冠的修复效果优于镍铬合金烤瓷冠,其中Lava氧化锆全瓷冠的牙龈边缘着色和修复体颜色优于金铂合金烤瓷冠,而金铂合金烤瓷冠的龈缘密合度好于Lava氧化锆全瓷冠。在修复体折裂程度方面镍铬合金烤瓷冠低于Lava氧化锆全瓷冠和金铂合金烤瓷冠,但镍铬合金烤瓷修复者牙龈指数和基牙松动程度最高,牙龈健康程度最差,Lava氧化锆全瓷冠和金铂合金烤瓷冠比较以上指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由此可见,在后牙固定桥修复体种类的选择上,Lava氧化锆全瓷冠和金铂合金烤瓷冠是较为理想的修复体;前者在生物相容性方面具有一定的优越性,而后者在边缘密合性方面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 采用三维有限元分析方法研究卡环、附着体以及颧种植体3种不同固位技术对上颌骨单侧缺损修复的生物力学影响。方法 利用医学图像处理软件Mimics重建单侧缺损上颌骨模型,采用镜像技术生成修复体模型,并建立使用不同固位技术修复的上颌骨有限元模型,模拟口腔咬合状态下上颌骨受力状态。结果 采用颧种植体固位修复的上颌骨健侧及修复侧上腭应力最大,分别为7.399、4.864 MPa;而且采用颧种植固位使得健侧及修复侧上颌骨应力最小,分别为10.46和10.86 MPa;颧种植体自身应力也最小,为15.25 MPa。结论 不同固位技术修复对单侧上颌骨缺损修复效果影响较大。卡环固位及附着体固位由于带有支架可用于分担作用上腭的力,颧种植体固位可通过传递力至颧骨,故可分担作用于上颌骨的力。  相似文献   

9.
背景:口腔种植修复中,种植体中基台角度的优化设计对骨吸收有重要影响,同时患者的高用力也对骨质的吸收重建有着重要影响。 目的:利用Ansys Workbench 13.0软件对上颌骨前牙区进行优化设计模型,探讨中切牙角度基台不同载荷对皮质骨和松质骨应力大小的影响。 方法:建立圆柱状V形螺纹种植体的上颌骨骨块三维有限元模型,设定基台角度为0°,5°,10°,15°,20°、25°,30°,设定加载应力为90,105,120,135,150,165,180,195,210 N。在种植体上模拟中切牙咬合,在修复体正中进行颊舌向力学加载,观察基台角度和加载应力变化对颌骨Von Mises应力峰值的影响。 结果与结论:单因素影响下,以基台角度为变量逐渐增加时,在唇腭侧向加载中皮质骨和松质骨的Von Mises应力峰值增幅分别为60.63%和69.30%;以加载应力为变量逐渐增加时,在颊舌向加载中皮质骨和松质骨的Von Mises应力峰值增幅分别为68.74%和69.30%。在基台角度和加载应力交互作用下,当加载应力小于  150 N,同时基台角度小于25°时,对颌骨Von Mises应力峰值响应曲线的切线斜率位于-1至0之间。所以从力学分析看来,松质骨的应力大小更易受到基台角度和加载应力的影响,螺纹种植体最佳的基台角度设计应小于25°,咬合力应小于150 N。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0.
背景:为了尽量避免种植义齿修复时出现种植体周围骨组织应力集中。以往有研究应用增大种植体与骨界面的结合面积、增加直径、增加长度等方法以期使种植体骨界面应力分布更趋均匀,以提供更大的支持力,但观察时间较短,且临床报告并不一致。 目的:设计不同冠根比种植修复体,采用三维有限元法,对轴向加载和颊舌向加载下的不同冠根比种植修复体周围骨组织应力分布进行分析,以求找到适合临床种植修复的冠根比范围。 方法:应用CT断层扫描技术得到下颌骨和下颌牙列的大致轮廓,通过交互式的医学影像控制系统对图形特征进行整体图像拟合,再以计算机软件生成云图,根据云图的数据进行三维重建,从而得到包括下颌骨和下颌牙列的三维有限元模型;运用几何模型方法建立不同冠根比种植修复下颌第一磨牙的三维模型。运用Hyperwork 8.0及Ansys 11.0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下颌不同冠根比的种植修复体模型,并完成牙冠的修复。在模拟牙合向载荷的基础上,比较不同冠根比种植修复体周围骨组织应力分布状况。 结果与结论:获得了下颌骨及下颌牙列的三维有限元模型,以及下颌不同冠根比种植修复体的有限元模型。通过对不同冠根比种植体施加轴向100 N及颊舌向50 N的力,种植体周围骨组织产生的应力分布状况比较发现,颊舌向受力下种植体颈部及周围骨皮质为应力集中区;轴向施力时种植体颈部、根尖部周围的骨组织为应力集中区。  相似文献   

11.
目的运用三维有限元法分析CAD/CAM全瓷冠受载的应力分布规律,为指导CAD/CAM全瓷冠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建立下颌第一磨牙MC陶瓷全瓷冠三维有限元模型,全瓷冠设计为单层结构和底层-饰瓷复层结构两种形式,垂直面加载600N,分析不同模型的应力分布。结果全瓷冠在受载时的应力分布形式基本相同,最大应力都在修复体加载点周围,位于面加载点下方,从加载点向周围逐步递减,牙本质内应力较低,分布较均匀,全冠内应力相对较高;两种形式的全瓷冠应力分布无明显差别。结论单层和底层-饰瓷复层两种形式对MC全瓷冠应力分布无明显影响,全瓷冠的面接触点和边缘的强度对其长期应用的完整性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2.
BACKGROUND: The strength of all-ceramic crowns is affected by many factors. At present there are many studies concerning the neck edge shape, cutting thickness, binder and convergence angle, but little has been reported on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occlusions on all-ceramic crowns.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maxillary central incisor all-ceramic crowns in different occlusal states by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METHODS: Three-dimensional finite element models of the maxillary central incisor all-ceramic crowns were established. Empress II and In-Ceram Zirconia were selected. The normal overbite position and deep overbite position were applied to force a load of 230 N, with the long axis of the tooth at a 45° angle. Distribution of inner stress and edge stress was analyzed at different occlusal states. RESULTS AND CONCLUSION: (1) The stress distribution of all-ceramic crowns under different occlusion relationship was different. The stress peaks of cementum, alveolar bone and periodontium in the deep overbite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normal overbite. The stress peaks of all-ceramic crowns and binder were higher than in the deep overbite than the normal overbite. The stress peak of the dentin in the Empress II group was higher in the deep overbite than in the normal overbite. The stress peak of the dentin in the In-Ceram Zirconia group was lower in the deep overbite than in the normal overbite. Different all-ceramic crowns had no influence on the stress distribution, but in the deep overbite, the stress was mainly concentrated in the occlusal contact area, and in the normal overbite, the stress was mainly concentrated in the occlusal contact area and at the labial cervical margin. (2) The stress distribution of different all-ceramic crowns under the same occlusal state was different. In the normal overbite, different all-ceramic crowns had no evident influence on the stress peak, and in the deep overbite, there was a certain effect of different all-ceramic crowns on the stress peak, bu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The stress peaks of blinder and dentin were obviously affected by all-ceramic crowns. The stress peaks of blinder and dentin in Empress II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In-Ceram Zirconia group.   相似文献   

13.
作者采用有限元法对套筒冠,近中合支托,远中合支托固位体可摘局部义睡列末端游离缺损后支持组织应力分布进行测试,结果显示:套筒冠固位体义齿比其它两种固位体义齿在受力时,基牙及基托下支持组织的应力分布均匀,不会对口腔软硬组织产生创伤。  相似文献   

14.
背景:相对于金属烤瓷冠而言,全瓷冠具有色泽稳定自然,导热低,不导电,耐磨损,生物相容性好,不透金属色,加工工艺相对简单等特点,越来越多的用于临床前牙美观修复。 目的:综述了不同材料全瓷冠的特点、制作方法及临床应用现状。 方法:由作者检索万方数据库、Medline数据库2001/2011有关不同材料全瓷冠的特点、制作方法、物理机械强度、化学生物相容性、审美以及临床应用等方面的文献。 结果与结论: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全瓷材料分为粉浆涂塑烤瓷、铸造陶瓷、热压铸造陶瓷、渗透陶瓷、致密氧化铝陶瓷、致密氧化锆陶瓷、纳米复合陶瓷等。各类全瓷材料的性能特点和临床适应证各不相同,必须根据临床具体情况加以选择使用。随着高强度陶瓷的研究不断发展,全瓷修复体的应用将日趋广泛,其中近远期效果均较好者是以In-ceram为代表的高铝瓷以及氧化锆金属,国外的临床应用已从前牙冠扩大到后牙冠和桥的应用。全瓷冠修复的出路在于克服修复体碎裂,主要通过修改组成成分,提高陶瓷材料的抗碎性能,以及一系列防碎研究和预防措施,以满足临床要求。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当单层全瓷冠修复体与胶层之间存在由于口腔水环境下造成的脱粘以及粘结缺陷时对修复体内部应力分布的影响。方法以二硅酸锂CAD/CAM单层冠为研究对象,进行三维有限元实体建模。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定义瓷冠内表面与胶层上表面的7个脱粘状态(状态1~7),以及2种界面缺陷的情形(情况I、II)。对所建9个模型底部进行完全约束,并在咬合面分别用直径5 mm半球形解析刚体施加600 N竖向载荷以对其进行应力计算。结果在竖向咬合力作用下,瓷冠内部和胶层上表面应力集中主要出现在脱胶边界处以及缺陷的周边。瓷冠内部的第1主应力没有超过其极限抗拉强度,但胶层中的最大拉应力超过粘结剂的极限抗拉强度,即胶层会发生内聚破坏。结论瓷冠内壁的粘结完整在维持瓷冠内部整体应力处于较低水平方面有重要作用,粘结界面处缺陷的存在对瓷冠承载力的影响比单纯脱粘面积的增加对瓷冠承载力造成的影响更加显著。为保障全瓷冠修复体的承载能力,在口腔修复临床实践中更应该注意避免引入粘结缺陷。  相似文献   

16.
背景:镍铬合金烤瓷牙可引起过敏反应,其对全身脏器和功能的影响引起学者们的关注,尤其是对于肾脏和免疫系统的影响。 目的:针对临床中发现的1例疑因镍铬合金烤瓷牙导致白细胞数降低,进行报告和分析,探讨镍铬合金烤瓷牙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方法:对临床发现的特殊病例,检查全身和口腔状况,拆除可能致病的修复体,进行相关治疗后行全瓷冠修复,1个月后复查并对比治疗前后的血象。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分析镍铬合金烤瓷牙引起白细胞数降低的可能性。 结果与结论:从镍铬合金烤瓷牙的拆除及全瓷冠修复后的白细胞数改变,验证了镍铬合金烤瓷牙致白细胞数降低的推测。资料也表明镍铬合金烤瓷牙可通过一定途径对免疫功能产生影响,这应当引起口腔工作者的注意,采取一定措施,避免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17.
背景:目前关于非贵金属烤瓷和贵金属烤瓷对牙龈、牙周组织健康影响的研究较多,纯钛与非贵金属、贵金属之间进行比较的研究较少。 目的:观察不同种类烤瓷金属材料修复后基牙龈沟液中龈沟液分泌量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6水平的变化。 方法:选择后牙区(前磨牙和磨牙)患者60例,共80颗受试牙,按烤瓷金属内冠材料不同分为3组,钴铬合金组28颗、纯钛烤瓷组32颗、金铂合金烤瓷组30颗。在修复1,3个月后检测龈沟液的分泌量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6水平。 结果与结论:修复后1,3个月钴铬合金组龈沟液分泌量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6水平明显高于修复前(P < 0.05)。修复后1,3个月纯钛组的龈沟液分泌量,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高于修复前(P < 0.05),而白细胞介素6水平与修复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修复后1,3个月金铂合金组的各项指标与修复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钴铬合金组龈沟液分泌量、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6水平高于纯钛组、金铂合金组(P < 0.05)。纯钛组龈沟液分泌量、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高于金铂合金组(P < 0.05)。  相似文献   

18.
Short dental implants have been used as an attempt to avoid bone grafts surgery, however there are few literature reports that evaluate changes to their design. Therefore,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assess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short implant design on stress distribution through photoelastic analysis. Six external hexagon (5?×?5?mm) short dental implants with different design were used. Each group was treated with a single crown and a three element fixed partial dental prosthesis, resulting in a total of 12 photoelastic models. The assembling photoelastic model-implant-prosthesis was set in a circular polariscope where loads of 100N were applied on the occlusal surface with a Universal Test Machine (UTM). The tension fringes were photographed and later assessed qualitatively by a graphic software (Adobe Photoshop). Less high-intensity fringes were observed on the short implants with triangular threads, short external hexagon and flat apical profile. In conclusion, the macrodesign influenced the amount of stress distributed to the bone when short dental implants are plac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