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1 毫秒
1.
2.
目的:探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相关变数与前列腺癌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25例经穿刺活检病理证实为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探讨游离PSA(FPSA)、FPSA比率(F/TPSA)、PSA密度(PSAD)与Gleason评分及临床分期的关系。结果:FPSA与前列腺癌Gleason评分呈正相关(rS=0.499,P<0.001),与临床分期呈负相关(rS=-0.300,P<0.001);PSAD与前列腺癌Gleason评分呈正相关(rS=0.616,P<0.001),与临床分期无相关性(rS=-0.128,P=0.155);F/TPSA与前列腺癌Gleason评分呈弱相关(rS=0.182,P=0.042),与临床分期呈负相关(rS=-0.417,P<0.001)。结论:FPSA可作为前列腺癌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的参考指标;而PSAD可作为前列腺癌病理分级的参考指标,F/TPSA可作为前列腺癌临床分期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对临床低危前列腺癌(PCa)患者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RP)后Gleason评分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经首次前列腺活检(PB)确诊且行RP术的临床低危PCa患者的临床资料(PSA<10滋g/L,临床分期≤T2a,Gleason评分≤6分)。根据RP术后Gleason评分是否升高分为评分一致组48例与评分升高组5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绘制ROC曲线并计算AUC,以确定PSAD预测RP术后Gleason评分升高的效能。结果评分升高组PSAD为0.310(0.190,0.408)mg/L2,明显高于评分一致组的0.181(0.142,0.248)mg/L2(P<0.01);评分升高组PV为24.107(18.252,30.208)ml,明显小于评分一致组的30.129(22.617,40.538)ml(P<0.05);评分升高组病理分期、侵犯包膜阳性率均高于评分一致组(均P<0.01)。AUC为0.734(95%CI:0.636~0.832),PSAD预测首次PB时Gleason评分升高的截值为0.263mg/L2,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3.0%和85.4%。结论PB确诊为临床低危PCa患者中,PSAD对RP术后Gleason真实评分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4.
前列腺癌集团筛查的病理特征及与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目的 探讨人群中前列腺癌的活检病理学特征及与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PSA)的关系。方法 应用Elisa方法对长春市 12 0 2 7名男性血清PSA进行了检测及前列腺癌集团筛查 ,对血清PSA值 >4 0 μg/L和有尿路阻塞症状的男性经直肠超声引导下系统性行前列腺 6点穿刺活检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10 0进行病理分析。结果 12 0 2 7名对象对 15 8例进行了前列腺活检穿刺 ,其中 137例血清PSA值 >4 0 μg/L ,2 1例血清PSA值 <4 0 μg/L ,但是有尿道阻塞症状。在 15 8例活检组织中 ,有 2 5 9%为前列腺癌 ,其中中分化癌和低分化癌分别占 6 1%和 34%。 4 1例前列腺癌患者的血清PSA值与Gleason评分间存在明显的线性正相关关系 (r =0 32 9,P <0 0 5 ) ,前列腺癌患者血清PSA值与 6点活检标本前列腺癌阳性点数间存在明显的线性正相关关系 (r =0 4 2 5 ,P =0 0 0 6 )。结论 中分化癌是人群中前列腺癌的最常见类型。应用血清PSA进行前列腺癌集团筛查对前列腺癌早期发现具有重要意义。血清PSA值不仅和前列腺癌的病理分级而且和肿瘤的范围有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患者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otal prostatespecific antigen,t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ree prostate-specific antigen,fPSA)及其比值(percentage of fPSA to tPSA,f/tPSA)、结合前列腺特异性抗原(complexed prostate-specific antigen,cPSA)及其比值(percentage of cPSA to tPSA,c/tPSA)对Gleason评分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2月1日至2014年12月1日依病理报告确诊为PCa,且术前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specific antigen,PSA)检查满足tPSA<100 ng/mL的病例.将所纳入病例按照tPSA<10 ng/mL、10 ng/mL≤tPSA< 20 ng/mL及20 ng/mL≤tPSA< 100 ng/mL的标准分为3组.明确不同血清tPSA区间内,上述各项预测指标与Gleason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纳入214例PCa患者中,tPSA<10 ng/mL 69例(32.2%),10 ng/mL≤ tPSA <20 ng/mL 47例(22.0%),20 ng/mL≤ tPSA<100 ng/mL 98例(45.8%).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当tPSA<10 ng/mL时,tPSA(P <0.01)同次要组织Gleason评分(secondary organization gleason score,SGS)显著相关,fPSA(P <0.01) 、cPSA(P <0.01)同SGS和总Gleason评分(total gleason score,TGS)均显著相关;当20 ng/mL≤tPSA< 100 ng/mL时,tPSA(P<0.05)同主要组织Gleason评分(main organization gleason score,MGS)相关,fPSA(P <0.01)同MGS、SGS和TGS均显著相关,f/tPSA(P <0.01)和c/tPSA(P<0.01)同TGS显著相关.ROC曲线分析显示:当20 ng/mL≤tPSA<100 ng/mL时,tPSA[受试者工作曲线F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Auc∶0.622)]、fPSA(AUC∶0.639)及cPSA(AUC∶0.614)对判断TGS≥7具有预测价值.结论 当tPSA< 10 ng/mL或20 ng/mL≤tPSA< 100 ng/mL时,fPSA对MGS、SGS或TGS具有预测价值,且明显较其他指标与MGS、SGS或TGS的联系更加密切.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筛查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前列腺癌的早期筛查工作。然而,PSA筛查是否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是否利大于弊,仍然是很多学者争论的焦点。在前列腺癌的早期筛查中,PSA筛查是一个简便易行的筛查前列腺癌的方法,但是在应用中,要结合其他方法提高筛查的准确性。同时,PSA筛查造成的潜在伤害以及心理压力也不容忽视。近年来,PSA筛查的广泛应用影响了前列腺癌新增患者的分期,提高了治疗的生存率。与此同时,PSA在治疗前后的应用,起到了评估治疗效果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pAD)是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值除以前列腺体积所得的商数。自1989年Bens。n等[‘1首先报道这一概念后,国内外学者已将其作为前列腺癌早期筛选诊断的一项有效指标,认为它在区分前列腺良恶性病变时优于单独ffiA测定[‘、’1。我们检测了20例前列腺癌和62例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的PSA和ffiAD,旨在比较二者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意义。现将结果报告如下。l资料与方法l·l临床资料1.1.1前列腺癌组20例年龄50-75岁,平均64.3岁。均经穿刺或手术病理证实。按Jewette分期:A期3例,B期4例,C期8例… 相似文献
8.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自被发现以来,受到临床上高度重视,经深入研究,目前已被公认为诊断前列腺癌(prostatic cancer,PCa)极具临床价值的指标。但PSA仅对前列腺组织特异而非PCa特有,作为早期诊断PCa的指标还缺乏足够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特别是血清中PSA在(4~10)μg/L时,PCa与许多良性前列腺疾病(尤其是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lasia,BPH)其值重叠。近期研究发现血清中PSA以不同分子形式存在,其主要与α1-抗糜蛋白酶(α1-ACT)和α2-微球蛋白(α2-MG)结合形成复合物,另外存在少量的游离PSA(free 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f-PSA),正是f-PSA对区分BPH和PCa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此,本文对经临床医师行直肠指检(digital rectal examination,DRE)后疑有前列腺疾患病人100例作血清PSA,f-PSA检测,算出fPSA/PSA比值,探讨与PCa的关系,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前列腺癌是源自前列腺上皮细胞的男性最常见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前列腺癌的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持续增长趋势,给人类健康造成了巨大负担。GLOBOCAN 2020数据显示,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位居全球男性恶性肿瘤的第2位和第5位[1]。2019年,我国前列腺癌的年龄标准化发病率为17.3/10万,与1990年比较,增长了95.2%,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老年男性行前列腺癌健康筛查的临床意义。方法:对綦江区50岁及以上男性行前列腺癌健康筛查,将筛查后确诊的前列腺癌患者作为筛查组,另以同期因下尿路症状及血尿、尿潴留、骨痛等症状就诊而被确诊的前列腺癌患者作为临床组。比较2组患者的年龄、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前列腺体积、病理分级、前列腺癌临床分期和治疗方法。结果:筛查组患者平均年龄、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前列腺体积、病理级别和前列腺癌临床分期均低于临床组(P < 0.05~P < 0.01),而行前列腺癌根治性手术例数明显多于临床组(P<0.01)。结论:中老年男性行前列腺癌健康筛查,可以达到早期诊断前列腺癌的目的,有助于为前列腺癌患者提供更多治疗方案和更佳的治疗时机。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PCa)患者年龄、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Gleason评分、临床分期、骨转移等临床因素与其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6月至2009年1月病检确诊为前列腺癌,有完整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及发射单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ECT)、CT/MRI、X线和B超检查资料,能够准确进行TNM分期及计算PSAD的57例患者。结果年龄与临床分期(T)呈正相关(r=0.287,P<0.01),PSAD与T呈正相关(r=0.321,P<0.01),并与Gleason评分也呈正相关(r=0.327,P<0.01),T与Gleason评分呈正相关(r=0.250,P<0.01)。而年龄与Gleason评分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与非死亡组比较,骨转移、T、PSAD及Gleason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leason评分大于7分组与小于或等于7分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SAD≤3 ng.mL-1.(cm3)-1组与大于3 ng.mL-1.(cm3)-1组累积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1、2、3、4年患者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6%、64%、54%、33%。中位生存时间为43.36个月。结论骨转移、临床分期、PSAD及Gleason评分与预后存在一定关联;骨转移、PSAD及临床分期是预后的危险因素。以PSAD=3 ng.mL-1.(cm3)-1为分界点,>3 ng.mL-1.(cm3)-1组累积生存率比小于或等于3 ng.mL-1.(cm3)-1组明显降低(P<0.05),PSAD对判断PCa患者预后可能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T-PSA、F-PSA、F-PSA/T-PSA比值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ECLIA)检测86例健康男性、46例前列腺增生和48例前列腺癌患者血清T-PSA和F-PSA,计算F-PSA/T-PSA比值,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前列腺癌患者血清T-PSA明显高于前列腺增生组及正常对照组(P〈0.01),F-PSA/T-PSA比值明显低于前列腺增生组及正常对照组(P〈0.01),T-PSA与前列腺癌分期存在正相关性(r=0.786,P〈0.001),Ⅲ-Ⅳ期患者的T-PSA明显高于Ⅰ-Ⅱ期,而F-PSA/T-PSA比值与前列腺癌分期无相关性(P〉0.05)。结论T-PSA和F-PSA对前列腺癌有较高的诊断价值,F-PSA/T-PSA比值可用于前列腺癌和前列腺增生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患者根治术后病理分期、Gleason评分与术前血清PSA的相关性。方法收集香港中文大学附属威尔斯亲王医院泌尿外科2008年1月至2010年9月采用4-臂daVinci S-HD机器人外科手术系统施行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术的100例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数据,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探讨根治术后病理分期、Gleason评分与术前血清PSA的相关性。结果患者PSA值与Gleason评分呈正相关(r=0.382,P<0.01),PSA值越高,Gleason评分值越高。PSA值与病理分期无明确的相关性(r=-0.073,P>0.05)。结论前列腺癌患者术前血清PSA与根治术后Gleason评分有关,与病理分期无明确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 density,PSAD,即血清总PSA与前列腺体积的比值)在F/TPSA位于0.16两侧时对灰区内前列腺癌的预测能力并制定合理的参考界值。方法:收集tPSA位于4~10ng/ml并行前列腺穿刺活检的患者135例,病理证实BPH112例,PCa23例,检测其tPSA、fPSA、F/TPSA及PSAD,分为两组,A组F/TPSA≤0.16,B组F/TPSA>0.16;绘制tPSA、PSAD的ROC曲线,计算并比较曲线下面积,分析PSAD在不同取值时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A组tPSA与PSAD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554、0.803(P<0.05);PSAD>0.18时敏感度(75%)和特异度(78.38%)均达到最大。B组tPSA、PSAD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549、0.862(P<0.05);PSAD>0.22时,敏感度(72.73%)和特异度(86.67%)均最大。结论:在灰区内tPSA对鉴别前列腺癌无明显价值。联合F/TPSA有助于提高诊断的特异性,当F/TPSA≤0.16时推荐PSAD参考界值为0.18,当F/TPSA>0.16时推荐为0.22。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和标化ADC值在诊断前列腺癌恶性程度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34例前列腺癌的弥散加权成像(DWI)扫描结果。测量患者49个癌灶及外周带正常区域的ADC值,计算癌灶标化 ADC值。根据病理Gleason评分,49个癌灶分为:≤6分(低危组)、7分(中危组)、≥8分(高危组)共3组。对各组ADC值之间和标化ADC值之间的差别及ADC值和标化ADC值与Gleason评分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前列腺癌 ADC值及标化ADC值3组整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两比较ADC值在中危组与高危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标化ADC值在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ADC值( r=-0.546,P=0.000)和标化 ADC 值( r=-0.575,P=0.000)与Gleason评分均呈负相关。在比较前列腺癌各组的ROC曲线下面积时,标化ADC值与ADC值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当特异性调整至100%时,标化ADC值在区别低危组与中危组、低危组与高危组时较ADC值具有更高的灵敏性(47.5% vs .5.6%、78.2% vs .50.9%)。结论 ADC值和标化ADC值与Gleason评分均呈负相关,但标化ADC值在诊断前列腺癌恶性程度方面可能具有更高的效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青蒿琥酯(artesunate,ART)对人前列腺癌细胞株PC-3分化及周期阻滞的影响。方法:培养人前列腺癌PC-3细胞至对数生长期,ART处理PC-3细胞48h后,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检测PC-3细胞的细胞周期分布状况,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含量.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ART高剂量组PC-3细胞G0/G1+S期比率减少明显(P〈0.05)。ART高剂量组和中剂量组PC-3细胞G2/M比例高于顺铂组和空白对照组(P〈0.05);ART各剂量组细胞上清液中PSA水平均低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透射电镜观察显示细胞胞浆内出现空泡,细胞极性增强,细胞核靠向细胞一侧,对侧的微绒毛明显增多。结论:青蒿琥酯有诱导人前列腺癌PC-3细胞周期阻滞的作用,并能一定程度地诱导前列腺癌PC-3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低龄青年乳腺癌与中老年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分子分型及预后情况。方法:收集18~30岁低龄青年乳腺癌56例(低龄青年组)和同期45~70岁中老年乳腺癌120例(中老年组)。比较2组的临床病理特征、分子分型及预后。结果:2组在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分子分型及肿瘤复发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低龄青年组更易出现三阴乳腺癌。结论:低龄青年乳腺癌临床症状隐蔽,预后不佳,与中老年乳腺癌有不同的临床病理特征、分子分型及预后,应重视早期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抗原(T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FPSA)检测及其比值(F/T)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方法检测在我院住院或门诊治疗的137例前列腺癌和前列腺增生患者的TPSA和F/TPSA比值。结果总体比较两组间TPSA及F/TPSA均有统计学意义,在诊断灰区(4ng/ml0.05),而F/T在两组间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灰区外低值区,TPSA、F/TPSA在两组间的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TPSA为前列腺癌的标志物,仍是前列腺癌的主要诊断手段,但F/TPSA值检测能更准确地鉴别位于灰区的前列腺病变性质,在灰区的诊断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及其相关指标在前列腺癌(PCa)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45例PCa患者作为观察组,50例前列腺良性增生(BPH)患者(BPH组)和45名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作为对照。血清总PSA(tPSA)和血清游离PSA(fPSA)采用酶放大化学发光仪进行测定,并计算fPSA/tPSA的比值。结果:观察组血清tPSA和fPSA水平均显著高于BPH组(P0.01),BPH组又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当tPSA的值4.0、4.0~10.0及10.0g/L时,BPH患者分别占64.0%、30.0%和4.0%,PCa患者分别占8.9%、22.2%和68.9%,正常对照组分别占97.8%、2.2%和0.0%,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fPSA/tPSA比值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和BPH组(P0.01),而BPH组亦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在4.0~10.0的灰色区域内,PCa和BPH患者在fPSA/tPSA临界值为0.16时,观察组中80.0%的患者fPSA/tPSA比值0.16,而BHP组中86.7%的患者fPSA/tPSA比值0.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结论:tPSA结合fPSA/tPSA可以作为临床上诊断PCa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