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尿毒症患者和肾移植受者外周血CD4^+CD127^-调节性T细胞(CD4^+CD127^- Treg)的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13例尿毒症患者(尿毒症组)、13例肾移植受者(肾移植组)和2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外周血CD4^+CD127^- Treg和CD4^+CD25^+CD127^- Treg占CD4^+T细胞的比例。结果尿毒症组和肾移植组CD4^+细胞中CD4^+CD127^- Treg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0.01);肾移植组CD4^+CD25^+CD127^- Treg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尿毒症患者外周血CD4^+CD127^- Treg数量降低,免疫功能紊乱。肾移植受者外周血CD4^+CD127^- Treg和CD4^+CD25^+CD127^-Treg数量降低,免疫反应性增强。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肾移植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水平的变化,探讨其在诊断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26例肾移植患者及30例正常对照组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水平。结果①慢性肾衰竭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非排斥组移植后1、2、4、8周CD4^+CD25^+调节性T细胞水平明显高于移植前(P〈0.01)。③急性排斥组排斥反应主要发生在术后第7~21d,其CD4^+CD25^+调节性T细胞水平明显低于同期的非排斥组(P〈0.01)。结论CD4^+CD25^+调节性T细胞水平的测定可以作为肾移植患者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诊断和预测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结肠癌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对51例结肠癌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淋巴细胞CD4及CD25进行了检测。结果(1)结肠癌组CD4^+CD25^+细胞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CD4^+CD25^+细胞则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2)结肠癌组手术后患者CD4^+CD25^+、CD4^-CD25^+细胞与手术前相比显著下降(P〈0.05);(3)结肠癌组淋巴结转移患者CD4^+CD25^+细胞明显高于未转移组(P〈0.001)。结论CD4^+CD25^+调节性T细胞数可以反映肿瘤患者免疫系统存在抑制状态,且可能与肿瘤的免疫耐受有关,并可反映肿瘤淋巴结转移状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明确肾移植术后因供肾、受肾性别差异而排斥反应发生率不同,移植肾存活率不同而进行性激素水平的研究,明确性激素与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4~+CD25~+Treg)的相关性及在肾移植免疫耐受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正常对照组、肾移植组患者各20例,用ELISA法测定外周血性激素睾酮(T)、雌二醇(E_2)水平,用流式细胞术(FCM)测定CD4~+CD25~+Treg占CD~+T细胞比值。结果:肾移植术后女性E_2水平逐渐由高变低,男性T水平逐渐由低变高,CD~+CD25~+Treg水平也随时间相关性而逐渐升高,以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E_2水平平稳期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T平稳期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肾移植男性受者早期2周内调节T细胞水平与正常值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门诊随访肾移植达2年患者其调节t细胞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T与CD4~+CD25~+Treg术后均依时间相关性而逐渐上升,以直线相关性分析发现两者有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肾移植术后随着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恢复,患者性激素水平及CD4~+CD25~+Treg水平均逐渐恢复正常。排除体重、年龄、透析时间、HLA配型、缺血时间、术后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治疗方式等因素的影响,T与CD4~+CD25~+Treg有明显相关性,男性在肾移植术后不仅可以通过雄激素直接抑制效应T细胞发挥主要免疫抑制作用,还可以通过增加CD4~+CD25~+Treg水平来发挥次要免疫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肺炎伴肾功能异常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早期巨细胞病毒(CMV)肺炎患者停用免疫抑制剂期间肾功能异常的原因。方法:2001年1月~2006年12月期间,肾移植术后CMV肺炎37例,在停用免疫抑制剂期间9例出现肾功能异常(肾功异常组),28例肾功能保持正常(肾功正常组)。检测CMV肺炎发病后外周血CD4^+细胞计数和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选择同期术后3月无感染受者18例为对照(对照组),对4例肾功能异常患者行肾穿刺活检。结果:9例患者均伴有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需呼吸机辅助治疗。肾功能异常发生在停用免疫抑制剂后(8.9±3.3)d,停药的时间为(21.9±6.2)d,感染发病第7天两组外周血CD4^+细胞计数明显较对照组低,血清TNF-α水平明显较对照组高,而肾功异常组TNF-α水平显著高于肾功正常组,组织病理学以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坏死、脱落为主要特征。结论:肾移植术后CMV肺炎患者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停用免疫抑制剂是安全的,不会诱发急性排斥反应,炎症反应可能是移植肾功能损害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肾移植受者(Wistar大鼠)应用供者(SD大鼠)抗原特异性CD4^+CD25^+免疫调节性T细胞(CD4^+CD25^+Treg细胞)对移植肾存活时间的影响,为CD4^+CD25^+Treg细胞在体内应用提供定量分析依据。方法SD大鼠为供者,Wistar大鼠为受者,建立同种肾移植动物模型;免疫磁珠(MACS)法分选Wistar大鼠脾脏CD4^+CD25^+T细胞,检测CD4^+CD25^+Foxp3^+T细胞的纯度,并诱导其对SD大鼠供者抗原的特异性表型;根据在肾移植术中经受者尾静脉注射不同数量(2×10^5、5×10^5、1×10^6、2×10^6)的供者抗原特异性CD4^+CD25^+T细胞分为:实验Ⅰ、Ⅱ、Ⅲ、Ⅳ组,并以未注射组作为对照。术后观察移植肾的存活时间;监测血肌酐(cr)的水平;按照BanffSchema标准进行移植肾病理诊断,并根据Watanabe的方法进行半定量评分。结果肾移植术后实验Ⅲ组平均存活时间最长,为(31.4±4.6)d,对照组平均存活时间最短,为(11.7±6.2)d;各实验组与对照组间血Cr检测结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Ⅲ组和Ⅳ组不同时段的移植肾病理检查半定量评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步证实在受者体内应用适当数量的供者抗原特异性CD4^+CD25^+Treg细胞,能够改善移植肾的功能,有效延长大鼠肾移植术后的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对树突状细胞(DCs)免疫功能的抑制作用,探讨治疗CHB的新方法。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得CHB患者和健康对照组(NC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部分PBMC体外诱导培养获得DCs,部分PBMCs用特异性免疫磁珠分选获得CD4+CD25+Treg和CD4+CD25-T细胞;不同来源的DCs和正常对照组CD4+CD25-T细胞混合为反应细胞,将不同来源和不同比例的Treg分别加入到反应细胞中培养3 d,MTT法检测Treg抑制DCs的抑制指数(SI),并在培养DCs的不同时间加入Treg,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DCs表面共刺激分子CD80和HLA-DR的表达。结果来源于CHB患者及NC组的Treg均可抑制DCs的免疫作用,来源于CHB患者Treg抑制DCs能力显著高于NC,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不同比例的Treg均可抑制DCs的免疫功能,随着Treg比例的增高抑制作用也越明显,抑制指数亦越高。在DCs培养的不同时间加入相同比例的Treg,发现Treg对DCs表面分子CD80、HLA-DR的表达均有抑制作用,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发现加入Treg的时间越早,DCs表面分子表达降低越明显。结论 CHB患者Treg可显著抑制DCs免疫功能且呈时间和量的依赖,抑制DCs表面分子CD80和HLA-DR表达,可能是Treg抑制DC免疫功能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37(IL-37)在健康人外周血 CD4+CD25+调节性 T细胞(Treg)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免疫磁性分离法分离人外周血 CD4+CD25+Treg,流式细胞技术分析其分离纯度,观察刺激剂组(每1×105个 CD4+CD25+Treg细胞加入20μl Dynabeads(R) Human Treg Expander)、非刺激剂组、空白对照组(单纯10%FCS-RPMI 1640培养)CD4+CD25+Treg细胞增殖活性及其差异。分别采用 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共聚焦技术检测 IL-37的表达水平与定位改变。结果:MACS分离人外周血 CD4+CD25+Treg 细胞纯度为93%,台盼蓝染色细胞活性为98%。与非刺激剂组和空白对照组相比,刺激剂组 CD4+CD25+Treg 增殖活性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加;非刺激剂组与空白对照组其增殖活性差异无显著性。Western blot 结果显示,正常CD4+CD25+Treg细胞表达 IL-37,在刺激剂作用下随作用时间延长 IL-37表达量增加。免疫荧光显微镜和免疫荧光共聚焦图像显示,刺激72 h后 IL-37在 CD4+CD25+Treg细胞内明显表达,并且在细胞质中表达丰富,近胞膜处表达密度较高。结论:IL-37在健康人外周血 CD4+CD25+Treg 细胞中表达,当受到有效刺激后 IL-37表达明显上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不同免疫状态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及抗病毒治疗后外周血CD4^+T、CD8^+T细胞比例、CD4^+/CD8^+比值及血清中细胞因子IL-6、IL-10、TNF-α和IFN-γ水平的变化特点及与HBeAg血清学转换的相关性。方法纳入79例处于不同免疫状态的慢性HBV感染者(其中非活动性HBV携带期15例、免疫耐受期20例、免疫活化期44例)及21例健康对照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外周血CD4^+T、CD8^+T细胞比例。对其中33例免疫活化期患者进行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并随访至48周。分别于治疗前(T0期)及治疗后4周(T1期)、8周(T2期)、12周(T3期)、24周(T4期)和48周(T5期)采集外周血,流式细胞术检测各时间点患者外周血CD4^+T、CD8^+T细胞比例。同时对部分患者血清标本中的细胞因子水平进行检测。结果在慢性HBV感染者中,免疫活化组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比例及CD4^+/CD8^+比值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均<0.05),而CD8^+T细胞比例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F =3.610,P <0.05)。抗病毒治疗后,△T0~T1、△T0~T2期,HBeAg血清学转换组外周血CD8^+T细胞比例升高率显著高于未转换组(P均<0.05);△T0~T5期,HBeAg血清学转换组外周血CD4^+T细胞比例升高率显著高于未转换组(Z =-2.200,P <0.05)。免疫活化组患者血清IL-10、IFN-γ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免疫耐受组(P均<0.05)。免疫活化组患者抗病毒治疗后12周及24周,血清IL-10水平显著下降(t=3.037、3.180,P均<0.05),与ALT水平、HBV DNA载量呈正相关关系(P均<0.05)。结论慢性HBV感染者在不同免疫状态下外周血T细胞亚群比例及血清细胞因子水平表现不同,免疫活化期患者与健康对照者比CD4^+T比例及CD4^+/CD8^+下降,CD8^+T比例升高,血清IL-10水平显著升高。HBeAg阳性患者,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过程中外周血CD8^+T细胞和CD4^+T细胞的比例升高可能有助于预测HBeAg的血清学转换。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免疫球蛋白(CTLA4-Ig)和抗CD40L单克隆抗体对异基因大鼠胰腺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建立大鼠的胰十二指肠移植模型,供者为F344大鼠,受者为经链尿佐菌素诱导为糖尿病模型的Lewis大鼠,受者移植后分为4组,每组12只。A组:为应用生理盐水对照组;B组:应用CTLA4-Ig200μg;C组:应用抗CD40L单克隆抗体200μg;D组:联合应用CTLA4-Ig和抗CD40L单克隆抗体各200μg。各组分别于术后第2d腹腔注射相应的药物。术后1、4、7、10d分别取各组的移植胰腺,进行常规病理检测;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RT-PCR)法检测移植物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0(IL-10)、γ干扰素(IFN-γ)的表达;术后第1、4、7、10d取受者外周血,采用流式细胞术计数T细胞亚群CD3^+、CD4^+和CD8^+;术后第4d取移植胰计数CD4^+CD25^+T细胞。结果病理检测显示:与A组相比,B、C组排斥反应明显减弱,D组几乎未发生排斥反应;B、C、D组IL-2的表达高峰延迟,且表达水平较A组有不同程度的降低,D组又较B、C组表达水平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C、D组IFN-γ的表达水平较A组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但D组与B、C组的差异不显著;B、C组IL-4的表达水平较A组有不同程度的升高,D组较A、B、C组表达水平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C组IL-10的表达水平较A组有不同程度的升高,D组与A组差异不显著;B、C、D组CD3^+、CD4^+和CD8^+T细胞数均相对减少,CD4^+CD25^+T细胞数有不同程度升高,与A组比较,D组的差异最为显著。结论联合应用CTLA4-Ig和抗CD40L单克隆抗体能更有效地抑制大鼠胰腺移植后排斥反应,其机制可能与Th1/Th2型细胞因子偏移及CD4^+CD25^+调节性T细胞增多等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URSA)患者行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LIT)后淋巴细胞免疫表型的变化对治疗效果的评估价值。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URSA患者LIT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NK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免疫表型的变化(P0.05)。结果 25例URSA患者经LIT后成功妊娠16例,治疗后所有URSA患者(n=25)和妊娠成功组(n=16)外周血CD3+T细胞、CD4+HLA-DR+T细胞比例较治疗前均明显增加,CD4+T和CD3-CD56+NK细胞比例明显降低(P0.05);而治疗前后B细胞和Treg细胞、CD56bright CD16-NK、CD56dimCD16+NK、CD3+CD56+NKT及CD69+NK细胞比例则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LIT后外周血T细胞、NK细胞的比例发生了明显变化,CD4+T细胞、CD3-CD56+NK细胞比例降低和CD3+T细胞、活化CD4+T细胞增加也许有利于维持妊娠,T细胞和NK细胞的免疫表型有望作为LIT疗效评估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肾移植慢性排斥反应(CR)患者外周血辅助性T淋巴细胞(T helper,Th)17、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Th17/Treg变化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4例肾移植CR患者(CR组)和22名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外周血中的Th 17占CD4+T淋巴细胞的比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脓毒症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Treg的比例(Treg%)变化.并探讨它和患者细胞免疫紊乱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ICU病房的脓毒症患者为病例组(n=27).健康查体者为对照组(n=40)。将脓毒症患者根据28天预后分为死亡组(n=8)和存活组(n=19)。监测APACHEⅡ评分.Treg%、CD3%,CD4/CD8.Ag—NORs数量(IS%)等。以上指标各组进行比较.统计分析。结果:和对照组相比,病例组Treg%明显升高.CD3%,CD4/CD8、IS%明显下降.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行相关分析发现脓毒症患者的Treg%和CD4/CD8,IS%呈负相关,分别有r=-0.484(P〈0.01)及r=-0.588(P〈0.01)。同样发现.死亡组和存活组相比.前者Treg%明显升高(P〈0.001),CD3%、CD4/CD8、JS%明显下降(分别有P〈0.001、P〈0.05.P〈0.001)。结论:脓毒症患者早期就有CD4+CD25+Treg的明显升高.并发生细胞免疫紊乱,因CD3%、CD4/CD8.IS%明显下降.升高的CD4+CD25+Treg通过一定途径参与细胞免疫功能紊乱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免疫状态肝移植受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共刺激分子(CD80、CD86)的表达,及其判断肝移植受者不同免疫状态的价值。方法 52例肝移植受者,分为免疫耐受组28例、急性排斥反应组(排斥组)13例、药物不良反应组(药物反应组)11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三组患者外周血CD4+、CD8+及CD80、CD86的表达水平,并计算CD4+/CD8+。结果与免疫耐受组和药物反应组比较,排斥组患者外周血CD8+水平较低,而CD4+、CD4+/CD8+、CD80、CD86均较高(P0.05~0.01)。与免疫耐受组比较,药物反应组患者外周血CD8+、CD80、CD86水平明显升高(P0.05~0.01),而CD4+、CD4+/CD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免疫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及CD4+/CD8+)、CD80、CD86可作为判断肝移植受者免疫状态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行脾切除术前后外周血中CD4+CD25+ CD127low/-调节性T细胞(Treg)的变化,探讨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行脾切除术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收治的20例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流式细胞仪分析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门静脉高压症组)脾切除术前1d、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和来自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的1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外周血中CD4+ CD25+ CD127low/-Treg含量,分析Treg的变化对全身免疫系统造成的影响.组问比较采用t检验,手术前后数据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 门静脉高压症组患者术前和对照组受试者CD4+ CD25+ CD127low/-Treg比例分别为5.1%±3.5%和1.4%±0.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73,P<0.05).门静脉高压症组患者术后1周、1个月、3个月CD4+CD25+ CD127low/-Treg比例分别为9.2%±2.7%、5.6%±1.7%、2.5%±2.1%,其中术后1周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814,P<0.05);而术后3个月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364,P>0.05).结论 脾切除术后短期Treg水平明显升高,随时间延长逐渐下降.从Treg方面表明脾切除对机体免疫系统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并发细菌感染患者调节性T(Treg)细胞比例及活性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1年12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3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并发细菌感染患者,2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无细菌感染患者及10名健康对照者,应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患者PBMC中CD4^+CD25^+ CD127^low Treg细胞占CD4^+细胞的比例。通过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观察从各组患者PBMC中分离的CD4^+CD25^+CD127^low Treg细胞抑制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变化。采用One—way ANOVA及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并发细菌感染患者PBMC中Treg细胞占CD4^+细胞的比例明显低于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无细菌感染患者[(4.07±1.18)%w.(9.74±3.00)%,t=9.35,P〈0.01]。加入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并发细菌感染患者分离得到的Treg细胞的MLR,Treg细胞抑制同源性PBMC增殖能力被明显削弱,cpm=(22.79±4.94)×10^3,与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无细菌感染患者以及健康对照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pm=(6.43±1.19)×10^3和(5.96±1.25)×10^3,t=16.09和16.51,P均〈0.01]。结论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并发细菌感染患者存在Treg细胞数量及活性下降。  相似文献   

17.
反复自然流产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在反复自然流产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9例原因不明的反复自然流产妇女(URSA组)和20例正常妊娠妇女(正常对照组)外周血中CD4+CD25+Tr的比例。结果:URSA组外周血中CD4+CD25brightTr百分率[(1.98±0.96)%]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3.21±1.25)%,P<0.05],而2组间CD4+CD25+总百分率、CD4+CD25dim细胞百分率以及CD4+CD25bright/CD4+比值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URSA的发生可能与患者CD4+CD25brightTr比例下降有关,CD4+CD25brightTr在母胎免疫耐受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大黄素对大鼠肝移植后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比例以及对其免疫抑制功能的影响。方法双袖套法建立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以大黄素和环孢素A(CsA)分别在术后腹腔给药,并以给予PBS作为模型对照组,观察不同药物移植后大鼠存活时间的影响,以及对移植术后大鼠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ulatory cells,Treg)亚群的变化以及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大黄素能显著延长大鼠原位肝移植的术后成活时间,大黄素组大鼠的平均存活时间(17.4±2.5)d与肝移植模型对照组(8.8±1.9)d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大鼠肝移植后大黄素给药可显著上调受体大鼠外周血以及肝内CD4+CD25+Treg的比例,并显著增强CD4+CD25+Treg抑制效应性T细胞的增殖能力(P0.05)。结论大黄素能够延长大鼠原位肝移植的术后成活时间,并可能通过上调外周血以及肝内CD4+CD25+Treg的数量及免疫抑制功能来实现移植后免疫排斥反应的抑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