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查清阿拉套山是否存在鼠疫自然疫源地,以及相关的动物和昆虫区系.方法应用流行病学、医学动物昆虫学、血清学和细菌学等方法.结果调查区内共采集啮齿动物10种,优势动物为灰旱獭(Marmota baibacina),次为长尾黄鼠(Citellus undulatus)与灰旱獭在同一生境;灰旱獭定点观察密度为2.5~5.5只/hm2;旱獭路线密度最高2.36只/hm2,最低仅为0.01只/hm2.旱獭洞干蚤染蚤率0.36%、灰旱獭体蚤染蚤率为6.2%.采集小型鼠类的蚤类18种,蜱2种,虱1种.灰旱獭体蚤主要为谢氏山蚤和似升额蚤及草原硬蜱.检查鼠类血清标本180份,其中灰旱獭阳性血清2份;牧狗血清114份,阳性1份.从自毙旱獭中,分离出4株鼠疫菌.结论首次判定新疆阿拉套山存在鼠疫自然疫源地.  相似文献   

2.
1 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1963年,原新疆流行病防治研究所调查了沙湾山地,认为该地是疑似鼠疫自然疫源地.1988年8月在新疆沙湾后山博尔霍拉牧场发生一起人间鼠疫,同年从后山灰旱獭、长尾黄鼠及其寄生蚤--方形黄鼠蚤中分离到了3株鼠疫菌,判定沙湾县为灰旱獭-长尾黄鼠双宿主鼠疫自然疫源地[1].1990年,在前山鹿角湾地区的灰旱獭中检出5株鼠疫菌,从而证实沙湾前山为灰旱獭单宿主鼠疫自然疫源地[2].  相似文献   

3.
在喜马拉雅旱獭(简称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内,动物鼠疫的发生和流行是鼠疫病原体、宿主与媒介生理、生态诸因素相互作用和相互适应的结果。动物鼠疫的流行取决于有效媒介的传播,而媒介的数量对病原体的扩散速度与传播效能起决定作用。作为蚤特别是旱獭洞干蚤在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中所起的作用。维持鼠疫自然疫源性及鼠疫菌的长期保存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心。因此,在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内,洞干游离蚤是动物鼠疫传播媒介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西水地区旱獭鼠疫流行时某些指标间的相互关系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通过对肃南西水地区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内(1982-1999年连续18年)的鼠疫动物病的某些指标进行统计处理,发现旱獭密度、体蚤指数及洞干蚤指数的年度变化与动物、昆虫的鼠疫菌检出量呈正相关,而且洞干蚤指数的数量变动和旱獭、媒介昆虫检菌量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爪什则地区位于北纬35°13′~35°16′,东经102°28′~102°42′。东临甘肃省的夏河藏族自治县,西接本县的多哇牧业乡。海拔3400m,是该县的一个纯牧业区。植被在阳坡上生长着莎草科,禾本科植物,阴坡灌丛密生山柳,杜鹃、金露梅或锦鸡儿,山麓中上部可见小片云杉林,其余均为高山草甸草原呈退化型。1957年首次证实该地存在鼠疫自然疫源地,到1993年新发现疫点9个,鼠疫疫源面积为380平方公里,在该疫源地内检出鼠疫菌8株。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一、主要宿主动物 疫源地内发现啮齿动物6科10属10种。喜马拉雅旱獭(Marmota hi malayana,以下简称旱獭)是该疫源地的优势种群,分布于山地森林和高山草甸草原交界地,呈岛状和带状分布,1981年选用路线目测法对不同生境的旱獭进行了密度调查,平均密度为1.5~2.5只/公顷。自1982年以来,由于连续鼠疫监测和有组织、有计划的捕獭灭獭工作,密度大幅度下降,1993年平均密度为0.253匹/公顷。 二、媒介蚤情况 共发现蚤3科6属8种,其中旱獭体表寄生蚤斧形盖蚤(Callopsylla·dolabris)和谢氏山蚤(Orpsylla·silantiewi)为优势种。1982年5月从1430只旱獭体表检蚤,其中染蚤旱獭559只,获蚤2688只,斧形盖蚤占60.0%,谢氏山蚤占38.2%,其它蚤占1.85。染蚤率为39.09%,蚤指数为1.88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甘肃省甘南高原喜马拉雅旱獭鼠疫疫源地监测数据,了解鼠疫流行特征,为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鼠疫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EXCEL建立甘南鼠疫监测信息库,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数据。结果2005—2018年甘南高原喜马拉雅旱獭鼠疫疫源地共调查74 281.2 hm2,见喜马拉雅旱獭8 911只,平均密度为0.12只/hm2;共布放鼠夹(笼)64 100次,捕获小型啮齿动物355只,捕获率为0.55%,分属于2目5科8属11种;梳检喜马拉雅旱獭4 766只、染蚤1 364只,总平均染蚤率28.62%,共获蚤3 978只,总蚤指数0.83;共探洞16 611个,有蚤洞1 451个,总平均染蚤率8.74%,共获蚤1 875只,总蚤指数为0.11;1950—1969年甘南高原喜马拉雅旱獭鼠疫疫源地内共发生人间鼠疫疫情17起,发病43例,死亡36例,1970—2018年无人间疫情;1959—1969年,共分离出33株鼠疫菌,其中分离自人体7株、自毙喜马拉雅旱獭24株和斧型盖蚤2株;1971—2018年未分离出鼠疫菌。结论甘南高原喜马拉雅旱獭鼠疫疫源地是甘肃省最早判定的疫源地,60年代初动物间鼠疫活跃,时有人间鼠疫发生;70年代后动物间鼠疫基本处于稳定控制状态,但有重新活跃迹象;该疫源地喜马拉雅旱獭密度持续处于高水平,进入疫源地务工、旅游人员逐年增加,存在非法猎捕贩运旱獭现象;应加强鼠疫防治知识宣传教育和动物鼠疫流行线索调查,提高人间鼠疫快速识别和应急处置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甘肃祁连山-阿尔金山旱獭疫源地动物鼠疫流行规律,评估其危害性,为制定鼠疫防控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甘肃祁连山-阿尔金山旱獭疫源地的鼠疫监测报告、鼠疫自然疫源地调查资料、鼠疫信息库数据库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1980-2018年间,疫源地内旱獭数量在0.12-2.74只/hm~2范围变动,总平均密度0.69只/hm~2;共布鼠夹(笼)264 918个,捕获9 750只,平均捕获率为3.68%。捕获啮齿动物分别属于2目6科14属20种,其中小家鼠、灰仓鼠、长尾仓鼠为优势种。1959-2018年间,疫源地内共分离鼠疫菌2 082株,其中动物体内分离1 388株,媒介分离692株,旱獭巢蚤土壤分离鼠疫菌2株。结论甘肃祁连山-阿尔金山草原喜马拉雅旱獭疫源地动物间鼠疫流行强度差别很大,一些地区动物鼠疫流行猛烈,一些地区则已静息多年,应针对不同流行态势采取不同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8.
东祁连山某部喜马拉雅旱獭蚤类数量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索肃南县西水地区喜马拉雅旱獭体外寄生蚤的数量动态对旱獭鼠疫的影响。方法采用旱獭鼠疫监测方法,针对1982~2001年鼠疫监测效果进行评价和分析。结果旱獭体外寄生蚤指数的年度变化,特别是旱獭洞干蚤指数的年度变化和当地旱獭鼠疫在鼠疫菌检出率呈正相关(P<0.01)。结论旱獭寄生蚤在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中所起的作用,特别是维持鼠疫自然疫源性及鼠疫菌的长期保存上的作用,占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张掖市1982-2011年人间和疫区动物间鼠疫的监测结果,探讨控制人间鼠疫发生的防治对策和措施.方法 对张掖市1982-2011年人间和动物间鼠疫流行趋势进行回顾性调查;收集张掖市动物和人间鼠疫疫情及防治工作资料,使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计算鼠密度、鼠体染蚤率、蚤指数等指标.结果 1982-2011年共发生人间鼠疫6起,发病6例,治愈2例,死亡4例,病死率为67%;1982-2011年,共捕捉旱獭5167只,检出鼠疫菌93株,检出率为1.80%;从捕捉的5167只动物体表上和21 206个洞干,以及在3个旱獭巢穴中共收集各种媒介昆虫29 840匹,共检验旱獭寄生虫和洞于蚤7050组,分离到鼠疫菌52株,平均检出率为0.74%;共检测旱獭血清3912份,阳性178份,阳性率为4.55%.结论 张掖市鼠疫防控形势仍然很严峻,建议今后采取宣传教育、主动监测和突发人间鼠疫应急处置等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和掌握大同县达乌尔黄鼠鼠疫自然疫源地的鼠情动态指标,以此推测动物间的鼠疫发生概率。方法对2006~2010年连续5年的监测材料进行分析。结果黄鼠密度平均为1.68%,小型鼠类平均密度为3.13%,黄鼠体蚤染蚤率平均为23.51%,蚤指数为0.73,黄鼠洞干蚤染蚤率为0.80%,洞干蚤指数为0,巢蚤染蚤率为3.84%,蚤指数为0.96,血清学检验结果均为阴性。结论大同县受到周边地区动物鼠疫不断发生的严重威胁,仍存在着发生鼠疫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2007年青海省国家级鼠疫监测点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2007年青海省4个国家级鼠疫监测点的监测结果,为进一步制定鼠疫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全国鼠疫监测方案及实施细则》和《青海省鼠疫监测方案》的要求,对监测点的宿主动物、媒介昆虫、人等进行病原学和血清学监测;采用路线法调查旱獭、五步夹线法调查小型啮齿动物种类和数量分布;对检获的宿主动物体的媒介昆虫进行鉴定和统计分析。结果4个监测点的平均早獭密度为0.079只/hm2,小型鼠密度调查捕获率为4.94%,以高原鼠兔为优势种群;旱獭平均蚤指数为3.29,染蚤率为54.15%;小型啮齿动物平均蚤指数为0.25,染蚤率为6.5%;早獭洞干蚤指数为0.07,洞干染蚤率为4.93%;共检测各种动物材料3043份,从自毙旱獭、自毙沙狐和媒介昆虫中检出鼠疫菌10株;检测人及动物血清923份,IHA阳性4份。结论青藏铁路沿线的乌兰县、西大滩和青南高原玉树县3个监测点动物鼠疫疫情活跃。  相似文献   

12.
乌鲁木齐市南山鼠疫疫源地隶属于北天山灰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疫源地以山地森林、草原带为主。灰旱獭为主要宿主动物,谢氏山蚤、斧形盖蚤为主要染疫蚤。自1983年至今在阿克塔什、后峡再尔的、鲁普吐三片疫源地共检出鼠疫菌45株,疫源面积3 000km2。现将2001~2005年鼠疫监测情况总结和分析如下。1人间鼠疫监测1.1专业培训: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鼠疫监测方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鼠疫三级监测网实施方案》的要求,加强三级网建设,强化培训与考核工作,明确疫情报告职责。重点对疫源地的乡卫生院、村卫生室和个体医生进行每年一度的培训考核,…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2013年新疆乌鲁木齐县鼠疫监测调查结果进行分析,了解并掌握该疫源地动物间鼠疫流行情况,为鼠疫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全国鼠疫监测方案》要求进行宿主动物、媒介昆虫调查和鼠疫细菌学、血清学检测,对2013年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定点法观察旱獭平均密度1.22只/hm^2,路线法观察旱獭平均密度0.51只/hm^2;媒介监测旱獭染蚤率43.94%,平均蚤指数2.29;病原学未分离出鼠疫菌,体蚤集组接种小自鼠,未分离出鼠疫菌;血清学监测旱獭血清314份,牧犬血清64份,未检出阳性血清;自毙材料阳性血清2份。结论乌鲁木齐县鼠疫监测点病原学未检出鼠疫菌,反向血清阳性2份,今后应加强鼠疫监测,加大鼠疫防治知识宣传力度,及时掌握疫情动态。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甘肃省玉门市喜马拉雅旱獭鼠疫疫源地旱獭鼠疫动物病某些特点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系统收集该疫源地70年代以来在鼠疫疫源监测中有关旱獭鼠疫动物病的流行强度、媒介昆虫、鼠疫菌毒力等流行特点,对旱獭鼠疫动物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西部祁连山地的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疫情在自然条件下周期起伏不断循环,大面积内流行和宿主的栖息类型与生态习性紧密联系,不同月份分离的鼠疫菌菌株数量有差异,喜马拉雅旱獭为单一宿主。结论西部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处于活动状态,2000年以后持续流行;旱獭是疫源地主要的疫源动物;旱獭体蚤是旱獭鼠疫流行的传播媒介,斧形盖蚤起主要传播媒介的作用,腹窦纤蚤主要侧重于保持巢内的疫源性,谢氏山蚤则两者兼有但后者的意义更大,不同区域的旱獭主要寄生蚤的种群组成不尽相同,寄生蚤的检菌数量也以季节消长为转移。  相似文献   

15.
1955~83年期间,在新疆12个县的山地发现了鼠疫疫源地。疫源地面积共9900平方公里。在疫源地及其附近地区发现啮齿动物20余种,自然感染鼠疫的野生脊椎动物6种;发现蚤类30余种,蜱、螨类9种,自然感染鼠疫的节肢动物8种;共分离出鼠疫菌677株。动物鼠疫流行季节为5~9月。高峰为7月份,单峰型。动物鼠疫传染人类的途径,是通过人类接触鼠疫主要宿主旱獭而感染。根据生态地理特征,初步将新疆鼠疫疫源地划分为三片相对独立疫源地。 Ⅰ.天山山地灰旱獭、长尾黄鼠双宿主疫源地 鼠疫主要宿主是灰旱獭和长尾黄鼠。主要媒介是谢氏山蚤和方形黄鼠蚤阿尔泰亚种。鼠疫菌属于4个生态形:北天山东段型,北天山西段A型与B型,以及帕米尔高原型。 Ⅱ.帕米尔高原红旱獭疫源地 主要宿主是红旱獭。主要媒介是谢氏山蚤。鼠疫菌属于帕米尔高原生态型。 Ⅲ.昆仑山山地喜马拉雅旱獭疫源地 主要宿主是喜马拉雅旱獭,主要媒介是谢氏山蚤。鼠疫菌属于昆仑山生态型。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2014年新疆乌鲁木齐县鼠疫监测结果,掌握疫源地动物间鼠疫流行情况,为鼠疫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鼠疫监测方案》要求进行宿主动物、媒介昆虫调查和鼠疫细菌学、血清学(血凝法、ELISA、胶体金层析法)检验,并分析2014年的监测结果。结果定点法观测旱獭平均密度1.42只/hm2,路线法观测旱獭平均密度0.63只/hm2;梳检旱獭132只,检蚤562只,染蚤率为47.72%,蚤指数4.25;搜集自毙动物材料27份,取捕获的活旱獭脏器172份,集36组体蚤进行鼠疫细菌学"四步"检验,未分离出鼠疫菌;监测旱獭血清360份、牧犬血清20份,检出牧犬血清阳性1份、滴度1∶16,27份自毙动物血清经血凝法、ELISA、胶体金层析法检测均为抗体阴性。结论新疆乌鲁木齐县鼠疫监测点病原学检测未检出鼠疫菌,但检测到1份牧犬阳性血清,今后还需加强动物鼠疫的监测,加大宣传力度,及时掌握疫情动态。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和掌握山西省大同市达乌尔黄鼠鼠疫自然疫源地鼠疫疫情。方法对大同市1997~2008年连续12年的鼠疫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黄鼠密度平均为0.75只/hm2,小型鼠类平均密度为8.1%,家鼠平均密度为8.1%;黄鼠体蚤染蚤率平均为29.4%,平均蚤指数为0.73,黄鼠洞干蚤平均染蚤率2.2%,洞干蚤指数为0.04,鼠巢平均染蚤率50%,平均蚤指数为3.40;血清学检验结果均为阴性。结论大同市受到周边地区动物鼠疫不断发生的严重威胁,仍存在着发生鼠疫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2004 - 2008年蒙古旱獭鼠疫疫源地监测结果,掌握该疫源地的发展和变化特点。方法 每年5-9月,在满洲里市、陈巴尔虎旗、新巴尔虎左旗、新巴尔虎右旗、鄂温克旗及牙克石市,以旗(县)为单位开展监测,每个旗(县)监测面积为20 000 ~ 40 000 hm2。采用路线法调查旱獭密度,采用一日弓形夹法调查达乌尔黄鼠密度,采用五米夹线法调查夜间活动鼠类;对捕获的旱獭和达乌尔黄鼠体外寄生蚤,全部在低倍镜下进行分类鉴定,并用探蚤棒对达乌尔黄鼠洞干进行蚤类采集和鉴定;对获取的鼠、蚤可检材料,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鼠疫诊断标准》(GB 15991-1995),采用鼠疫细菌学培养方法进行病原学检测,采用间接血凝试验方法进行血清学检测。结果 5年间,疫源地的蒙古旱獭密度为0.010只/hm2,达乌尔黄鼠密度为0.602只/hm2,夜间活动鼠类捕获率为2.69% (258/9600);蒙古旱獭染蚤率为17.54% (10/57),蚤指数为2.54;达乌尔黄鼠染蚤率为28.40% (213/750),蚤指数为1.01;达乌尔黄鼠洞干染蚤率为5.60% (46/822),蚤指数为0.17。共剖检各种宿主动物1351只,培养各种蚤类127组628匹,病原学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共检测各种动物血清1064份,检出阳性血清43份,阳性检出率为4.04%(43/1064),阳性血清最高滴度为1:1280。除2006年外,其余4个年度均发现血凝阳性材料;发现阳性血清的地区共有3个(满洲里市、新巴尔虎右旗、新巴尔虎左旗),分别检出血凝阳性血清30、12、1份。结论 蒙古旱獭鼠疫疫源地的疫情处于活跃状态,且涉及的范围逐渐扩大。今后在监测工作中要继续加强检菌,同时注意该地区的主要宿主更替,全力做好人间鼠疫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初步建立各疫源地动物鼠疫流行预测的模型,针对各疫源地实际情况建立预警指标体系。方法黄鼠疫源地(达乌尔黄鼠疫源地、阿拉善黄鼠疫源地)、布氏田鼠疫源地、长爪沙鼠疫源地利用最优回归子集法进行指标筛选及风险分级,指数平滑法进行风险预测;喜马拉雅旱獭疫源地、青海田鼠疫源地利用加权移动平滑法预测动物鼠疫检菌阳性率。结果达乌尔黄鼠疫源地筛选出鼠密度、鼠体染蚤率、鼠体蚤指数、巢穴蚤染蚤率等四个指标;阿拉善黄鼠疫源地筛选出鼠体染蚤率、鼠体蚤指数、洞干蚤指数、巢穴蚤染蚤率、巢穴蚤指数等五个指标;长爪沙鼠疫源地定边县筛选出鼠密度、体蚤染蚤率、巢穴蚤染蚤率、降水等四个指标,其它疫源地监测指标与鼠疫的发生理论上无显著关系。风险等级分为流行、高风险、不流行三级。预测喜马拉雅旱獭疫源地2014~2015年检菌阳性率为11.35%、11.62%;青海田鼠疫源地2014~2015年检菌阳性率为0.69%、0.65%。选取动物鼠疫流行范围、流行强度、检菌率、血凝阳性检出率和滴度、主要宿主密度、蚤指数6项指标,按疫源地类型划分预警等级。结论黄鼠疫源地、布氏田鼠源地及长爪沙鼠疫源地筛选出更有效的监测指标预测动物鼠疫的流行;针对各疫源地实际情况分为四级预警。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甘肃省鼠疫自然疫源地鼠疫疫情流行状态,提出改进措施,预防和控制人间疫情的发生。方法采用统计学方法对2001~2010年甘肃省鼠疫疫源地人间疫情和动物间疫情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10年间人间疫情均发生在甘肃省祁连山—阿尔金山高山草原旱獭疫源地,均由主动接触旱獭等染疫动物引起,祁连山中西段—阿尔金山疫源地旱獭密度比较稳定,年际变化不大;在动物鼠疫已间歇多年的夏河、天祝,旱獭密度较高,而鼠疫动物病持续流行的肃南、肃北和阿克赛等地,旱獭密度却处于相对低的水平;10年间总体黄鼠密度明显呈逐年单边下降趋势,共分离鼠疫菌453株,其中动物检菌327株、媒介材料检菌123株、人分离鼠疫菌3株;IHA检测发现阳性数435份,阳性率3.08%;RIHA检验阳性数62份,阳性率4.71%。结论甘肃省鼠疫自然疫源地鼠疫疫情流行状态与鼠疫监测技术落后、疫源地时空变化特征、旱獭猎捕外运、人类活动等因素有关;疫情的有效控制需要改进鼠疫监测技术、加强鼠疫自然疫源地时空变化特征的研究、促进立法,加大旱獭猎捕外运打击力度、完善鼠疫健康教育核心内容,建立适合不同人群的经济、有效、可行的鼠疫健康教育模式,开展鼠疫自然疫源地内大型工程项目的鼠疫卫生学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