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陈华彬 《海峡药学》2012,24(9):89-90
目的探讨吲哚美辛栓治疗痛风性关节炎伴高热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以我院痛风性关节炎伴高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吲哚美辛组和秋水仙碱组。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疼痛程度,并监测体温变化,评估治疗过程中皮疹、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出汗药物不良反应。结果①吲哚美辛组在初次服药后2h和服药后6hVAS评分显著低于秋水仙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服药后6h,吲哚美辛组体温恢复正常,显著低于秋水仙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吲哚美辛组皮疹、恶心呕吐、腹泻等方面副作用显著低于秋水仙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吲哚美辛组出汗副作用显著高于秋水仙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吲哚美辛栓可迅速缓解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疼痛和迅速降低体温,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吲哚美辛栓和生长抑素对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胰腺炎的预防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6年的ERCP病例,调查其ERCP术后胰腺炎(PEP)发病率及术前使用吲哚美辛栓和术后用生长抑素或奥曲肽的情况.所有病人分为包含吲哚美辛组(共三个亚组分别为单药吲哚美辛组、吲哚美辛+高剂量奥曲肽组,吲哚美辛+生长抑素组);无吲哚美辛组.结果 699例病人纳入研究.PEP发病率为9.7%(68/699),重症胰腺炎发病率为0.85%(6/699).包含吲哚美辛组比无吲哚美辛组ERCP术后胰腺炎发病率明显降低(7.6% vs 13.8%,χ2=6.882,P<0.01).三个使用吲哚美辛亚组间比较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4),但是吲哚美辛+生长抑素组获得了最低的PEP发病率为3.6%(吲哚美辛+高剂量奥曲肽组为8.8%,单用吲哚美辛为11.1%).结论 该研究提示吲哚美辛联合生长抑素可预防ERCP术后胰腺炎,但需要更严格设计的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来分析.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自制壳聚糖-吲哚美辛微囊的药动学。方法以市售普通吲哚美辛片剂为参比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模型动物家兔药时曲线。结果与普通片剂相比,兔口服壳聚糖-吲哚美辛微囊后,达峰时间明显推迟,且达峰浓度降低(P<0.05);同时药物在兔体内平均驻留时间明显长于普通片(P<0.05);但两制剂的AUC无差异(P>0.05)。结论研制的壳聚糖-吲哚美辛微囊具有较好的缓释效果,且吸收程度与普通吲哚美辛片剂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吲哚美辛(IMC)对门静脉高压症术后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47例患者随机分为应用吲哚美辛组(24例)和对照组(23例),检查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几种指标的变化。结果 手术后,吲哚美辛组的PGE2、TXB2、6-K-PGF1α水平显著低于术前及对照组,TXB2/6-K—PGF1α水平与术前及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吲哚美辛组CD4、CD4/CD8水平有显著升高;对照组T细胞亚群无显著变化,NK细胞低于术前且NK细胞、CD4显著低于吲哚美辛组。结论 吲哚美辛有助于改善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术后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行阿司匹林+正清风痛宁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鹿邑真源医院2019年5月—2021年12月收治的80例AS患者,按照随机取样法分为单一组(阿司匹林,n=40)、研讨组(阿司匹林+正清风痛宁,n=40),比较两组中医症候积分、临床指标、疾病恢复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用药后肢冷畏寒、腰膝酸软、腰骶关节疼痛、活动受限积分低于用药前,且研讨组低于单一组(P<0.05);两组用药后BASFI、VAS评分、ESR及CRP低于用药前,且研讨组低于单一组(P<0.05);两组用药后枕墙距、晨僵时间,胸廓活动度优于用药前,且研讨组优于单一组(P<0.05);研讨组总有效率高于单一组(P<0.05)。结论:阿司匹林+正清风痛宁治疗AS患者的疗效确切,可降低中医证候积分、改善脊柱功能,降低急性时相反应物水平、缩短晨僵时间,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对乙酰氨基酚与吲哚美辛栓治疗癌性发热的效果.方法 将108例癌性发热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4例,对乙酰氨基酚组(甲组)用对乙酰氨基酚0.5 g口服;吲哚美辛栓组(乙组)用吲哚美辛栓0.1 g纳肛.结果 乙组退热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吲哚美辛栓组退热时间快,无胃肠道反应,无虚脱发生.结论 吲哚美辛栓用于癌性发热的退热效果明显优于对乙酰氨基酚.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美洛昔康片联合七味通痹口服液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肝肾亏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A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患者口服美洛昔康片和七味通痹口服液,对照组患者口服柳氮磺胺嘧啶和双氯芬酸钠肠溶片。观察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关节疼痛、肿胀及整体功能分级、Keitel试验、双侧4字试验、Schober试验、肌腱附着点炎症情况;实验室指标包括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X射线常规骶髂关节正位片或CT扫描及HLA-B27。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00%(P<0.05);治疗组髋疼痛、膝疼痛、膝肿胀、踝疼痛、踝肿胀评分均较对照组改善显著(P<0.05或P<0.01);治疗组前屈、侧屈、晨僵和Keitel试验评分均较对照组变化显著(P<0.05或P<0.01);治疗组体征及关节外症状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ESR,CRP,HLA-B27阳性及X线改变比较,治疗组各项指标变化均较对照组显著(P<0.05或P<0.01);治疗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美洛昔康片结合七味通痹口服液治疗AS肝肾亏虚证疗效肯定且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的水平及意义,为临床治疗、判断预后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测定175例AS患者(就诊前6个月内未用过慢作用药及糖皮质激素)和95名健康对照者血清MMP-3的水平,同时测定其治疗前的其他实验室指标: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骶髂关节X线。分析它们与MMP-3的相关性。结果 AS患者血清MMP-3水平[(226±169)ng/m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53±21)ng/ml],P<0.05;不同临床特点AS患者血清MMP-3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MP-3水平与AS患者的ESR、C反应蛋白(CRP)、患者血清CRP、BASDAI评分、白细胞介素6(IL-6)、TNF-α呈正相关(P<0.05);而与发病年龄、病程、晨僵时间、X线分级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 MMP-3在AS患者血清中高水平存在。它既能够反映AS关节骨质破坏,又能更好地反映疾病活动程度,可作为除ESR、CRP外提示AS疾病进展与改善的血清学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使用独活寄生汤配合温针灸治疗的效果。方法 8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41)、观察组(n=41)。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独活寄生汤配合温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关节肿胀数目、关节压痛数目、晨僵时间)变化情况,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 治疗前,两组关节肿胀数目、关节压痛数目、晨僵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关节肿胀数目、关节压痛数目少于治疗前,晨僵时间短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关节肿胀数目(3.12±1.24)个、关节压痛数目(5.12±2.18)个少于对照组的(4.33±2.07)、(7.23±2.88)个,晨僵时间(25.44±9.11)min短于对照组的(32.73±14.82)min,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两组IL-1、IL-6、TNF-α、CRP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IL-1、IL-6、TNF-α、CRP低于治疗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锝[99Tc]亚甲基二膦酸盐注射液对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实验室指标的变化。方法将78例RA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采用锝[99Tc]亚甲基二膦酸盐注射液联合甲氨蝶呤、强的松、来氟米特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口服甲氨蝶呤、强的松、来氟米特治疗,疗程为90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及实验室指标的变化,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实验室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改善,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经90d治疗后观察组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晨僵时间、医生评价、病人评价、握力、CRP、ESR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间类风湿因子的改善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其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锝[99Tc]亚甲基二膦酸盐注射液联合甲氨蝶呤、强的松、来氟米特可明显改善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实验室指标,其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1.
中药联合化疗治疗晚期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疗效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作用。方法:对68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给予中药辨证论治加化疗治疗(中西组,第Ⅰ组),并与51例单纯化疗(化疗组,第Ⅱ组)比较。中药辨证论治分为气虚痰湿型、气阴两虚型、阴虚内热型和痰阻血瘀型。结果:两组近期客观疗效相近,两组有效率(CR+PR)分别为45.6%,33.3%(P>0.05),但中西组的稳定率(CR+PR+NC)为79.4%,明显高于化疗组56.9%(P<0.01)。化疗后中西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化疗组(P<0.05),中位生存期中西组为10.6个月,化疗组为8.4个月。结论:中医辨证论治加化疗可提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稳定率,改善生活质量,但中药与化疗结合并未能明显提高治疗有效率及远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在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全定量的电化学发光法测定58例细菌感染性疾病患者及42例非细菌感染性疾病患者的PCT,应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患者的CRP,并同时检测患者白细胞总数及分类。结果:58例细菌感染性疾病患者血清PCT、CRP及WBC均显著升高(P〈0.01)。PCT及WBC在两组间的阳性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CR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者对细菌感染诊断的敏感性分别为93.1%、72.4%和63.8%;特异性分别为85.7%、59.5%、71.4%。对细菌感染的诊断PCT比CRP及WBC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P〈0.01)。结论:血清PCT检测优于血清CRP和WBC检测,可用于感染性疾病细菌感染与病毒感染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在全麻下扁桃体摘除术的应用。方法ASAI-Ⅱ级,择期行全麻下扁桃体摘除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Ⅰ组(观察组)患者麻醉诱导前静脉缓慢注射氟比洛芬酯注射液100mg;Ⅱ组(对照组)不注射氟比洛芬翻注射液.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术后2、6、12、24h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咽喉疼痛发生率以及麻醉镇痛相关的不良反应;术毕时,术后12h和术后24h各取外周血2mL,检测PGE_2(前列腺素E_2)浓度.结果观察组术后2、6,12h VAS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术后24hVAS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两组与麻醉镇痛有关的不良反应之间比较无显著意义(P>0.05),但咽痛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毕时和术后12h时前列腺素E_2浓度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24h时前列腺素E_2浓度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4h前列腺素E_2浓度比术毕和术后12h时要高(P<0.01).结论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应用于全麻下扁桃体摘除术,能有效缓解术后早期疼痛,减轻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4.
扈友庄  杨彬  刘东彪  冯德辉 《医药导报》2004,23(11):0809-0811
目的: 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血清中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 1(sICAM 1)和C 反应蛋白(CRP)的水平与正常人的差异,及其在丹参注射液治疗前后的变化。方法:将64例UAP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常规治疗组)31例及治疗组(丹参注射液治疗组)33例,对照组1采用常规治疗即吸氧,镇静,阿司匹林100 mg,qd;美托洛尔12.5~25 mg,每天2或3次。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丹参注射液30 mL加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qd。两组疗程均为14 d。通过ELISA法检测治疗前后血清sICAM 1和CRP水平的变化,并与对照组2(正常对照组)22例对比分析。观察两组疗效。结果:UAP患者血清sICAM 1和CRP水平较对照组2明显升高(均为P<0.01),对照组1及治疗组治疗后sICAM 1及CR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为P<0.01),且治疗组下降幅度显著较对照组1大(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1临床疗效更显著(P<0.05),但心电图疗效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CRP、sICAM 1可能参与了冠心病(CHD)的发病过程,血清sICAM 1的检测有助于临床病情分析,丹参注射液能显著降低UAP患者血清sICAM 1和CRP水平,与常规西药联合治疗冠心病疗效更好,从而降低冠状动脉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王海军  谢建平 《中国药房》2012,(24):2238-2239
目的:观察帕罗西汀治疗女性更年期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00例女性更年期抑郁症患者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口服帕罗西汀20mg,qd;对照组口服盐酸氟西汀20mg,qd。6周后进行疗效、睡眠质量、焦虑水平以及安全性比较。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有效率为94.00%,对照组为92.0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亦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治疗组Hamilton焦虑量表评分总分及精神性焦虑、躯体性焦虑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分总分与各因子分数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2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帕罗西汀治疗女性更年期抑郁症在缓解焦虑状态、改善睡眠质量方面优于盐酸氟西汀。  相似文献   

16.
陈国林  陆士奇 《江苏医药》2012,38(8):931-933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血乳酸(LA)水平对急性胰腺炎(AP)患者早期病情危重度的评估价值。方法测定97例AP患者发病早期的CRP、血LA水平、APACHEⅡ评分和Ranson评分;按不同的评分方法分为重症胰腺炎(A)组(APACHEⅡ评分≥8分,Ranson评分≥3分)和轻型胰腺炎(B)组(APACHEⅡ评分<8分,Ranson评分<3分)。50例健康人为对照(C)组,同时测定相同指标。分析AP患者的CRP、血乳酸测定值与APACHEⅡ评分和Ranson评分值相关性。结果 A组CRP和血LA水平高于B组,A、B两组CRP和血LA水平均高于C组(P<0.05);CRP、血LA水平和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 AP患者早期血CRP、血LA水平可以用来评估病情的危重程度。  相似文献   

17.
气管插管应激反应与ABO血型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ABO血型与气管插管应激反应的关系。方法选择全麻择期手术者206例,根据血型分为四组:即A型、B型、O型及AB型四组,观察各组于全麻诱导前、气管插管前及气管插管后1min的血压、心率变化,记录上述各时段的HR、SBP、DBP及MAP,计算插管前后HR、SBP、MAP的差值。每组选择6例(男3例,女3例),于气管插管前,气管插管后1、5min抽取静脉血3ml用放射免疫法测血浆中肾素、血管紧张素Ⅱ和醛固酮浓度。结果气管插管前后HR、SBP、MAP的差值ABO血型者具有显著性差异,其中A型差值最大(P<0.01),O型差值最小(P<0.05),O型与A型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插管后1、5min四组均升高,其中A型组变化最大(P<0.01),O型组变化最小(P<0.05),A型与O型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气管插管应激反应ABO血型者具有显著性差异,其中A型血者反应最强烈,O型血者反应较轻,O型与A型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葛根素对慢性低氧高二氧化碳大鼠肺动脉及右心室尾加压素Ⅱ(UⅡ)受体(UT)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30只分为:正常对照组(NC)、低氧高二氧化碳组(HH)、低氧高二氧化碳加葛根素组(HP)。放免法测定血浆UⅡ的含量,放射性配基结合法测定大鼠肺主动脉组织质膜及右心室肌浆膜上UT受体的结合率,图像分析、组织原位杂交技术等方法观察葛根素对慢性低氧高二氧化碳大鼠肺细小动脉UT mRNA的影响。结果①平均肺动脉压(mPAP)、右心室/左心室和室间隔的重量比(RV/LV+S):HH组较NC组明显升高(P<0.01),HP组明显低于HH组(P<0.01);各组间平均颈动脉压(mCAP)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右心室及肺动脉UT受体的最大结合率(Bmax):HH组较NC组增加(P<0.01),HP组则低于HH组(P<0.01);UT受体亲和力(Kd值)及血浆UⅡ浓度3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③三级肺细小动脉UT mRNA的表达水平:HH组较NC组均上调(P<0.01),HP组均明显低于HH组(P<0.05)。结论葛根素减轻大鼠慢性低O2高CO2性肺动脉高压及右心室肥大的作用可能与其抑制肺动脉及右心室UT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尿酸(UA)水平及其与病情的相关性研究。方法选择80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Ⅰ组,选择70例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为Ⅱ组,选择60例老年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为Ⅲ组。比较3组患者血清hs-CRP及UA水平,并对hs-CRP与UA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Ⅰ组、Ⅱ组及Ⅲ组患者hs-CRP与UA依次降低,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80例Ⅰ组患者中共有39例(48.8%)预后不良(死亡、心律失常及心力衰竭),预后不良患者hs-CRP与U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Ⅰ组与Ⅱ组患者血清hs-CRP与UA呈显著相关(P<0.05),而二者在Ⅲ组患者未见相关性(P>0.05)。结论高UA及hs-CRP是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二者的联合检测对于预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及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使用静脉注射用人血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儿童严重烧伤感染的经验。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3-2017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24例严重烧伤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应用IVIG治疗分为IVIG组14例和对照组10例,比较分析两组患儿的血常规、肝肾功能、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创面培养及血培养等。结果:两组患儿均为Ⅱ度烧伤,年龄、体质量、烧伤面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前,IVIG组患儿的体温及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WBC、中性粒细胞比例、血小板计数、PCT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IVIG组的体温、CRP及PCT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均<0.05)。结论:面积深度相当的烧伤患儿,可能出现对烧伤程度不同的炎症反应;IVIG能有效改善严重烧伤患儿的症状,降低炎性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