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比较汉防己甲素、阿苯哒唑和汉防己甲素脂质体体外抑制原头节作用 ,探讨汉防己甲素抗泡型包虫病的作用。 方法 将汉防己甲素、阿苯哒唑和汉防己甲素脂质体分别配制成 2 0 μg/ml、40 μg/ml、80 μg/ml 3个浓度 ,并且选择低、中剂量的汉防己甲素和阿苯哒唑合用 ,加入RPMI164 0培养基中 ,体外培养泡球蚴原头节 ,观察计数每天的死亡率 ,直到所有的用药组头节全部死亡。 结果 汉防己甲素、阿苯哒唑低、中、高浓度组与相应的对照组比较 ,原头节死亡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汉防己甲素脂质体在中、高浓度下与对照组的原头节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 5 ) ;联合用药组与单药组的原头节死亡率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结论 汉防己甲素体外具有抑制泡球蚴原头节的作用 ,并且与阿苯哒唑联合使用时具有一定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
3种药物体外抗细粒棘球蚴原头节作用的比较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目的 通过比较氧苯达唑、阿苯达唑和阿苯达唑脂质体体外抗细粒棘球蚴原头节作用,探讨氧苯达唑抗包虫病的作用。方法 将氧苯达唑、阿苯达唑和阿苯达唑脂质体分别配成高、中、低浓度加入RPMI1640培养基中,体外培养细粒棘球蚴原头节,观察其每天的死亡率,直到对照组的头节全部死亡为止。结果 将相同条件下3种药物作用原头节的死亡率分别与对照组相比,阿苯达唑、氧苯达唑高、中、低浓度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阿苯达唑脂质体仅在高浓度时与对照组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氧苯达唑、阿苯达唑和阿苯达唑脂质体均有显著的体外抗细粒棘球蚴原头节作用;氧苯达唑体外抗细粒棘球蚴原头节作用与阿苯达唑相当,可认为是一种新型抗包虫药;阿苯达唑脂质体剂型并未显示出特殊的体外抗原头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中药汉防己甲素单独及联合阿苯达唑用药对小鼠继发性细粒棘球蚴的抑制作用 ,探讨其作用的机制及寻找药物治疗细粒棘球蚴病的新途径。将动物体内实验分成 5组 :阿苯达唑组、汉防己甲素组、汉防己甲素 +阿苯达唑组、对照组和空白组。对小鼠继发性细粒棘球蚴病药物治疗 90d后 ,检测各组小鼠棘球蚴囊湿重、血清IL 2 ,IL 4,IL 12和IgE的含量 ;实验结果显示汉防己甲素单独及联合阿苯达唑均有明显的抑制小鼠棘球蚴生长的作用 (抑囊率分别为 47. 96% ,64 . 86%和 83 . 14 % ) ,其中联合用药明显优于单独用药 (P <0 . 0 5 )。各治疗组中小鼠血清IL 2 ,IL 4,IL 12 ,IgE含量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 0 5 )。因此 ,汉防己甲素和阿苯达唑对小鼠棘球蚴生长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与阿苯达唑联合治疗效果更佳 ,这可能与汉防己甲素可逆转阿苯达唑的抗药性及提高小鼠机体的免疫力有关。联合用药是提高阿苯达唑驱虫效果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比较氧苯达唑、阿苯达唑和阿苯达唑脂质体体外抗细粒棘球蚴原头节作用 ,探讨氧苯达唑抗包虫病的作用。 方法 将氧苯达唑、阿苯达唑和阿苯达唑脂质体分别配成高、中、低浓度加入 RPMI16 4 0培养基中 ,体外培养细粒棘球蚴原头节 ,观察其每天的死亡率 ,直到对照组的头节全部死亡为止。 结果 将相同条件下 3种药物作用原头节的死亡率分别与对照组相比 ,阿苯达唑、氧苯达唑高、中、低浓度组与对照组相比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 .0 5 ) ;而阿苯达唑脂质体仅在高浓度时与对照组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P<0 .0 5 )。 结论 氧苯达唑、阿苯达唑和阿苯达唑脂质体均有显著的体外抗细粒棘球蚴原头节作用 ;氧苯达唑体外抗细粒棘球蚴原头节作用与阿苯达唑相当 ,可认为是一种新型抗包虫药 ;阿苯达唑脂质体剂型并未显示出特殊的体外抗原头节作用。  相似文献   

5.
维拉帕米和阿苯达唑体外抗细粒棘球蚴原头节作用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维拉帕米的抗包虫作用.方法将维拉帕米和阿苯达唑分别配成不同浓度,加入RPMI-1640培养液中,体外培养棘球蚴,观察其每天的死亡率,比较维拉帕米和阿苯达唑体外抗细粒棘球蚴原头节作用.结果各用药组原头节的死亡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药物浓度的升高,维拉帕米的杀原头节作用增强.结论维拉帕米在体外有明显的抗原头节作用,且与阿苯达唑联合应用时其杀原头节作用优于单用组,两药联合可能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6.
汉防己甲素和阿苯达唑治疗小鼠继发性泡球蚴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通过中药单体汉防己甲素和阿苯达唑单独及联合用药对小鼠继发性泡球蚴病的疗效观察 ,以探讨中西药物结合治疗泡球蚴病的新途径。方法 通过体外培养原头节检测汉防己甲素杀灭原头节的效力 ;同时对小鼠继发性泡球蚴病进行药物治疗 90d后 ,检测各小鼠泡球蚴湿重、抑囊率 ;并对泡球蚴组织进行病理组织学和超微结构观察及病理分级。结果 汉防己甲素在体外能有效地杀灭原头节 ;汉防己甲素和阿苯达唑单独及联合用药均对小鼠泡球蚴有明显抑制作用 (抑制率分别为 4 4 5 5 %、6 3 39%和 80 82 % ) ,其中联合用药组明显优于单独用药组 (P <0 0 5 )。结论 汉防己甲素对小鼠泡球蚴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尤其联合阿苯达唑治疗效果较好 ,说明两种药物具有协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7.
应用中药单体汉防己甲素和阿苯达唑单独及联合用药治疗小鼠继发性泡球蚴病,以研究二药协同治疗泡球蚴病的机理。小鼠继发性泡球蚴病用药物治疗90天后,检测各小鼠泡球蚴湿重、胸腺重量、脾脏重量、抑囊率、血清透明质酸(HA)、IgE和血清IL—2的含量;并进行病理组织学和超微结构观察。结果显示汉防己甲素和阿苯达唑单独及联合用药均对小鼠泡球蚴有明显抑制作用(抑制率分别为44.55%,63.39%和80.82%),其中联合用药组明显优于单独用药组(P<0.05),接种泡球蚴的各组与空白组比较,胸腺普遍缩小而脾脏增大,但治疗组较对照组变化较小(P<0.05);小鼠血清HA,IgE和IL—2含量在用药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性差异(P<0.05)。说明汉防己甲素能提高小鼠机体的免疫力,并对小鼠泡球蚴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尤其联合阿苯达唑治疗效果更好,说明两种药物具有协同治疗作用,这可能与汉防己甲素作用钙离子通道和逆转耐药性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比较石蒜碱、阿苯达唑及石蒜碱联合阿苯达唑体外抗细粒棘球蚴原头节的作用。方法从感染羊肝上提取细粒棘球蚴原头节,体外培养3d后,分别用石蒜碱(100、500、1 000μmol/L)、阿苯达唑(50μmol/L)、石蒜碱联合阿苯达唑(100μmol/L+50μmol/L)处理细粒棘球蚴原头节,在处理后的第1、3、5、7、9d,用1%伊红染色后显微镜下观察原头节的活性,使用多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检验各组间原头节活性率的差异。结果经100、500、1 000μmol/L的石蒜碱体外作用9d后,原头节的活性分别为72.70%、14.09%和0。石蒜碱不同剂量组处理后的原头节的活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石蒜碱高、中、低剂量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相同浓度石蒜碱处理组内,不同测量时间点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石蒜碱联合阿苯达唑(100μmol/L+50μmol/L)、阿苯达唑(50μmol/L)及低剂量石蒜碱(100μmol/L)体外作用9d后,原头节的活性分别为50.20%、90.22%和72.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石蒜碱具有体外抗细粒棘球蚴原头节的作用,并表现出时间和浓度依赖性,且与阿苯达唑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9.
中西药联合阿苯达唑治疗棘球蚴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概述了西药如吡喹酮、西咪替丁、维拉帕米等,中药如青蒿琥酯、槐耳浸膏、汉防己甲素等,联合阿苯达唑治疗棘球蚴病的研究进展,简要阐述了其协同作用机制。中西药物联合阿苯达唑能够很好的治疗或辅助手术治疗棘球蚴病。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汉防己甲素对泡球蚴组织6种微量元素(Ca , Mg ,Cu , Fe , Zn ,Se )的影响.方法选用45只昆明种健康小鼠经腹腔注射泡球蚴原头节建立继发性泡球蚴病模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分别给予汉防己甲素和阿苯达唑灌胃治疗,汉防己甲素(Tetrandrine, TET)设3个剂量组, 剂量分别为50mg/kg,100 mg/kg,200 mg/kg; 阿苯达唑(Albendazole,ABZ)剂量为50mg/kg.每天灌胃1次,治疗90天后,处死小鼠,分离泡球蚴组织,用原子吸收法测定泡球蚴组织中微量元素的含量.结果 Ca 各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1);Cu 各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1);Zn 各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Fe 各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Mg ,Se 各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汉防己甲素治疗能引起泡球蚴组织微量元素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阿苯达唑亚砜消旋体(ASOX)、左旋体(L-ASOX)和右旋体(D-ASOX)体外抗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作用。 方法 将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随机分为8组(每组约6 000个),分别置含6 ml DMEM培养液(含15%胎牛血清,青霉素和链霉素各500 U/ml)的培养瓶中,ASOX、L-ASOX和D?鄄ASOX的各50 μg/ml和100 μg/ml组分别加入各药液150 μl和300 μl(配制液含0.1%二甲基亚砜和0.1%吐温-80的蒸馏水),DMSO组中加入等量配制液,并设空白对照组,每组设2个平行组。每隔1 d观察1次,取样滴于玻片,用0.03%美蓝染色,显微镜下计数原头蚴约400个,计算死亡率。直至其中一组的原头蚴全部死亡为止。 结果 ASOX、L-ASOX和D-ASOX两个浓度(50 μg/ml和100 μg/ml)组不同作用时间原头蚴的死亡率分别与空白对照组和溶剂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SOX组与D-ASOX组相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L-ASOX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ASOX与L-ASOX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药物作用至第9天时,ASOX、L-ASOX、D-ASOX的50 μg/ml组原头蚴死亡率分别为(93.6±3.7)%、(56.2±3.9)%和(99.0±1.9)%,各药的100 μg/ml组死亡率分别为100%、(74.5±3.7)%和100%,对照组为(19.1±1.3)%,溶剂组为(22.5±1.9)%。 结论 ASOX、L-ASOX和D-ASOX在体外均有抗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作用,D-ASOX抗原头蚴作用较L-ASOX强。  相似文献   

12.
苦参碱和阿苯达唑治疗小鼠继发性泡球蚴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中药苦参碱与阿苯达唑联用对小鼠继发性泡球蚴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感染泡球蚴小鼠随机分为四组,即:苦参碱组、阿苯达唑组、联合用药组和阴性对照组,另设空白组。小鼠泡球蚴病用药物治疗60天后,检测各小鼠泡球蚴湿重、胸腺指数、脾脏指数和抑囊率,并进行病理组织学和超微结构观察。结果苦参碱单独及与阿苯达唑联合用药均对小鼠泡球蚴有明显抑制作用(抑囊率分别为77.61%和89.88%),各治疗组泡球蚴的平均湿重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接种泡球蚴的各组与空白组比较,胸腺普遍缩小而肝、脾增大(P<0.05)。结论苦参碱对小鼠泡球蚴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尤其联合阿苯达唑治疗效果更好,说明两种药物具有协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执行《心肌梗死全球统一定义》后,75岁以上高龄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入选2009年7月至2011年8月在我院心内科冠心病监护病房住院的老年AMI患者563例,年龄≥75岁的患者作为高龄组,65~74岁的患者作为对照组(非高龄老年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吸烟、心脑血管疾病史、主要症状与体征、生化、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结果、主要治疗、合并疾病、并发症、院内不良事件等临床资料和随访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高龄组女性、既往有心绞痛和心肌梗死及脑血管病史、无典型胸痛症状、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的比例较高(P<0.05);院前延误时间较长(P<0.01);而舒张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左心室射血分数较低;接受血运重建、RAS抑制剂治疗的比例较低(P<0.05),合并疾病、并发症、院内不良事件发生率和病死率更高(P<0.05)。在高龄组中,男性比女性吸烟率较高(P<0.05),接受血运重建率也有增高的趋势(P=0.0682)。随访发现两组患者院外坚持服用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肾素血管紧张素抑制剂(RAS)、他汀类调脂药物的百分率均较住院时显著下降(P<0.05),而高龄组比对照组坚持服药率更低(P<0.05);高龄组较对照组院外病死率、再住院率更高(P<0.05)。结论:与非高龄老年组比较,高龄组AMI患者一般情况较差,合并疾病和并发症较多;女性、NSTEMI的比例较高;症状不典型、就诊较晚;较少接受充分治疗,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我院生长抑素联合前列地尔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1年1月到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共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二组治疗,对照组给予生长抑素治疗,观察组给予生长抑素+前列地尔联合治疗,比较二组患者不同症状消失时间,并发症,中转手术率以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3.75%)明显好于对照组(78.12%)(P<0.05);同时观察组腹痛消失、腹胀消失、排气恢复以及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此外并发症和中转手术率也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生长抑素联合前列地尔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临床总有效率高,同时能减轻患者痛苦,降低并发症和中转手术率,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PS首剂量对近足月早产NRDS患儿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近足月早产NRDS患儿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儿入院6小时内给予牛肺表面活性物质70mg/kg气管内注入,研究组患儿入院后6小时内给予100mg/kg牛肺表面活性物质气管注入治疗,记录两组患儿吸氧时间、治疗期间氧合指数、机械通气时间、PS二次使用率、住院时间、肺顺应性、动脉血氧分压、动脉二氧化碳分压等情况。记录两组患儿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PS二次使用率、住院时间、吸氧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6h,两组患儿氧合指数、PaCO 2、PaO 2肺顺应性均显著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2h,两组患儿氧合情况及血气分析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PDA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患儿肺出血、颅内出血、肺气漏、反复呼吸暂停、ROP、NEC、BPD、PVL及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剂量PS首次给药能够显著提高近足月早产NRDS患儿临床疗效,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