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绵阳市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的水质卫生状况,为控制介水传染病发生,改善我市农村饮用水卫生状况和保障农村居民饮水安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绵阳市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进行基本情况调查和水质抽样监测,按《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 5750-2006)检测,《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评价。结果绵阳市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供水方式以分散式供水为主,水源以地下水为主,集中式供水工程中完全处理工程占34.86%。抽检水样592份,合格率54.73%,不合格指标中,消毒剂指标不达标和菌落总数超标率较高。枯水期和丰水期水质合格率分别为55.41%和54.05%,出厂水和末梢水水质合格率分别为57.43%和52.03%。结论绵阳市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水质合格率较低,消毒处理设施不完善,微生物超标率较高,饮用水安全存在一定的隐患,建议相关部门应采取措施,加强对农村饮用水的卫生监管。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长汀县中央投资兴建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卫生状况,为制定农村改水规划提供依据.方法 3年各选30个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分别于枯水期和丰水期采集出厂水和末梢水各1份,按GB/T 5750-2006进行检测,结果按GB 5749-2006评价.结果 360份水样总合格率42.5%,各年度、枯水期与丰水期、出厂水...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攀枝花市仁和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状况,对2008-2012年农村饮水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为提高农村饮水卫生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四川省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监测方案》要求,每年采集枯水期和丰水期水样1次,按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5750-2006)进行检测。结果 5年共检测农村生活饮用水512份,合格209份,总合格率为40.82%;不合格指标主要为总大肠菌群、余氯/二氧化氯、耐热大肠菌群、菌落总数,不合格率分别为40.62%、38.97%、32.81%和23.05%;枯水期和丰水期水样合格率分别为50.78%和30.86%。出厂水和末梢水合格率分别为41.01%和40.63%;2008-2012年水样合格率分别为19.57%、26.04%、40.38%、42.59%和69.64%,呈逐年上升趋势。结论攀枝花市仁和区农村饮水总体合格率偏低,水质卫生状况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阿坝州饮用水水质卫生状况及变化趋势,为政府制定卫生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分别于枯水期和丰水期对阿坝州城区和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监测点进行采样监测,按(GB 5749 - 2006)、(GB /T 5750 - 2006)进行检测与评价。结果 2015 - 2017 年共监测水样 2 946 份,总合格率为47.73%;城区出厂水与末梢水合格率分别44.83% 48.57%(P>0.05);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小型集中式供水和分散式供水合格率分别为40.59%、54.42% 、53.23% (P<0.05);枯水期与丰水期合格率分别为51.99%,43.40%(P<0.05)。微生物指标、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毒理学指标合格率分别为54.51%、80.82%和99.02%。结论 阿坝州生活饮用水水质监测总体合格率低,微生物指标不合格是阿坝州生活饮用水存在的主要卫生问题。  相似文献   

5.
范和 《中国保健营养》2013,23(5):2657-2658
目的 了解洞口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卫生状况,为今后我县农村改水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检验方法>(GB/T5750-2006)进行检测,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进行评价.结果 2008年--2012年共检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样444份,水质合格率为25.0%,年度合格率差异有显著性(X2=16.08、P<0.05),枯水期与丰水期水质合格率差异无显著性(X2=2.70、P>0.05),出厂水与末梢水水质合格率差异无显著性(X2=2.03、P>0.05),不合格项目主要为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混浊度、肉眼可见物、菌落总数.结论 洞口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合格率低,加强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和饮水消毒、净化过滤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遵义市汇川区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水质卫生状况,根据《2010年贵州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卫生监测实施方案》,分别于2010年枯水期(3-4月)及丰水期(7-8月)对该区6个乡镇26个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的出厂水和末梢水水样各52件进行采集和检测.按照GB/T 5750-2006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进行水样的采集、保存、运送和检测.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凯里市农村生活饮用水的卫生状况,为管理部门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对凯里市11个乡镇的农村饮用水进行监测,每年分丰水期(7—8月)和枯水期(10—11月)两次采集水样进行检测。检测方法依据GB/T 5750-2006,评价标准依据GB 5749-2006。结果2013—2015年共检测水样188份,检测指标全部合格60份,合格率为31.91%,各年合格率分别为13.24%、15.00%、56.25%。枯水期和丰水期合格率分别为40.43%、23.40%,出厂水和末梢水合格率分别为36.59%、28.30%。丰水期和枯水期水质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厂水与末梢水水质合格率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凯里市农村生活饮用水微生物指标超标严重,是影响水质卫生状况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将乐县农村饮用水卫生状况,为改善农村饮用水卫生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监测2008-2011年辖区13个乡镇131个村饮用水水质,按GB/T 5750-2006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进行采集、保存、运送和检验分析,按GB 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评价.结果 共检测524份水样,总合格率为32.8%.出厂水合格率32.1%,其中枯水期25.2%,丰水期38.9%;末梢水合格率33.6%,其中枯水期26.7%,丰水期40.5%.2010年后加强了水质消毒,年度总合格率、枯水期与丰水期合格率、出厂水与末梢水合格率有明显提高.结论 将乐县农村饮用水合格率偏低,应加强技术措施的落实.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建水县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状况,为有关部门进一步实施安全饮水工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建水县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点的出厂水、末梢水、自建供水进行检测,并对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按照国家标准GB/T5750-2006、GB5749-2006进行检验和评价。结果农村出厂水合格率为32.31%(21/65),末梢水合格率31.67%(19/60),合格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饮用水微生物污染严重,超标率为64%(80/125),部分地区出厂水和末梢水重金属超标。结论建水县农村水水质卫生状况差,农民饮水卫生条件亟待改进,有关部门应加强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河池市金城江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状况,为政府及相关部门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生活饮用卫生水标准检验方法(》GB/T5750-2006)进行检测,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评价。结果:229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样总合格率为26.6%,年度合格率差异有显著性(χ2=18.6、P<0.05),枯水期与丰水期水质合格率差异有显著性(χ2=46.88、P<0.05),出厂水与末梢水水质合格率差异无显著性(χ2=0.012、P>0.05),不合格项目主要为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结论:辖区内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合格率低,受微生物污染非常严重,加强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和饮水消毒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怀化市集中式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及其卫生状况。方法随机抽取怀化市3个县、市、区的集中式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出厂水、末梢水,分别在3月(枯水期)、7月(丰水期)进行监测,按国家标准进行评价。结果出厂水枯、丰水期合格率为44.1%、12.1%,末梢水枯、丰水期合格率为45.5%、26.3%。结论集中式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受人、畜、禽等粪便及自然因素影响较大,加强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监管、保护饮用水水源及完善净化消毒设施是解决农村饮水安全的根本办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邵武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饮用水卫生状况,为制定农村改水政策提供依据。方法调查全市农村饮水工程概况,按GB/T 5750-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和GB/T 5750-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开展检测和评价。结果全市共有569个饮水工程,供水能力可覆盖92%的农村人口。工程规模以50t(73.8%)及供水覆盖人口500人(88.2%)为主,水源以地面水为主(80.8%),水处理方式以沉淀过滤为主(93.0%)。水质总合格率44.1%,枯水和丰水期、地面和地下水、出厂和末梢水合格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33个检测项目总合格率95.6%;毒理学指标合格率99.5%、一般化学指标99.3%;感官指标91.6%,微生物指标70.1%,消毒剂指标65.0%。结论邵武市饮水安全工程大部分供水能力小,工艺简单,水质合格率较低,应加强监管。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顺德区2006~2009年生活饮用水的卫生状况,完善我省农村饮水水质卫生监测网络建设,保证农村饮水水质安全。[方法]2006-2009年按GB5750-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规范》分别对顺德区各水厂的水源水、出厂水和末梢水进行卫生监测和评价。[结果]2006~2009年顺德区生活饮用水总合格率为86.01%,其中出厂水和末梢水合格率为100.00%,水源水合格率为58.04%,不同年份间水源水合格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水源水不合格项目为铁和总大肠菌群。[结论]顺德区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状况良好,但要加强水源水的保护,加强水源水不合格项目的强化处理,以保证供水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顺德区2006~2009年生活饮用水的卫生状况,完善我省农村饮水水质卫生监测网络建设,保证农村饮水水质安全。[方法]2006~2009年按GB 5750-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 5749-2006《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规范》分别对顺德区各水厂的水源水、出厂水和末梢水进行卫生监测和评价。[结果]2006~2009年顺德区生活饮用水总合格率为86.01%,其中出厂水和末梢水合格率为100.00%,水源水合格率为58.04%,不同年份间水源水合格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水源水不合格项目为铁和总大肠菌群。[结论]顺德区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状况良好,但要加强水源水的保护,加强水源水不合格项目的强化处理,以保证供水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2017-2020年南昌县生活饮用水卫生状况,为确保居民生活饮用水安全提供参考。方法 依据GB/T 5750-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对南昌县2017-2020年生活饮用水(出厂水、末梢水)水质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 2017-2020年共收集水样400份,总合格率为58.75%;出厂水总合格率为76.70%,末梢水总合格率为78.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枯水期水质总合格率为76.50%,高于丰水期的6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生物指标合格率为93.00%,高于毒理学、感官性状与一般化学指标,毒理学指标合格率高于感官性状与一般化学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017-2020年南昌县生活饮用水卫生状况较差,需予以关注,强化卫生管控制度,促进水质量提高,确保居民饮水健康。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掌握四平市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状况的动态变化,为政府制定农村安全饮水安全发展规划和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全国农村饮用水水质卫生监测技术方案》的要求,于每年的3月(丰水期)和8月(枯水期),对本市农村生活饮用水进行卫生监测。采集每个监测点的出厂水和末梢水水样各1份,进行19项指标的卫生检测与评价。样品采集和检验依据《生活饮用水标准检测方法》(GB/T 5750-2006)进行,检测结果的评价依据《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结果监测出厂水总合格率2009年为92.50%,2010年为90.00%,2011年为93.30%。不合格指标主要为细菌总数和氟化物。结论本市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总体状况较好,但饮用水安全状况存在隐患,水源保护差,缺乏有效的消毒设施。监测点中检测氟逐年超标,水质的变化应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以便及时改善水质状况,保障供水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潍坊市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状况,进一步做好农村改水工作,制定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方法按照水源类型、消毒方式等分层随机抽样原则在潍坊市范围内抽取684个农村供水单位,枯水期和丰水期采集出厂水和末梢水各1份。结果枯水期水质检测合格率为47.44%,丰水期水质检测合格率为62.50%。结论农村饮用水存在卫生隐患。采用更换水源,城市管网延伸,配备消毒设施等方式可改善农村饮用水卫生状况。  相似文献   

18.
晋城市农村安全工程饮水水质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晋城市农村饮水水质卫生状况。方法对126个安全工程的504份水样按《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5750.6-2006进行检测结果504份水样总合格率68.5%,枯水期水样合格率77.4%,丰水期水样合格率59.5%。结论晋城市农村安全工程饮水水质应加强监督监测管理和加大消毒处理设施的投入。  相似文献   

19.
魏彩梅  李蓓  张娟 《职业与健康》2012,28(15):1894-1895
目的了解农村集中式供水水质卫生状况,给农村饮用水卫生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GB 5750-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检验方法》,对商南县农村饮用水进行检测。结果 20个监测点共采集水样80份,合格率为16.25%,枯水期合格率为32.50%,丰水期合格率为0;出厂水、末捎水合格率分别为15%、17.50%;不合格指标主要为细菌学指标。结论商南县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水质卫生质量差,存在健康和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蓝田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卫生状况,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陕西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卫生监测方案,从2008-2011年对蓝田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进行监测。采用《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检验方法》(GB/T5750-2006),每年随机抽取20个监测点进行采样检测。结果监测水样320份,合格159份,合格率为49.69%。其中,枯水期合格率69.38%(111/160),丰水期合格率30.00%(48/160),枯水期合格率显著高于丰水期(x2=49.61,P<0.01)。不合格项目主要是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合格率分别为55.00%、70.90%、73.80%。结论微生物指标超标是导致蓝田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合格率低的主要原因,降雨量等气象因素影响着蓝田县农村饮水水质卫生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