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比较颈椎前路减压术中后纵韧带(PLL)切除与保留的疗效.方法 应用前路减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CSM)患者68例,后纵韧带切除组27例,保留组41例.按照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系统进行临床疗效评价,应用MRI技术测量脊髓矢状径并比较手术前后椎管矢状径及硬模囊压迹的变化.结果 平均随访28个月,后纵韧带切除组神经功能恢复率为(76±21)% ,显著高于后纵韧带保留组[ (62±24)%,P<0.01].后纵韧带切除组术后脊髓矢状径增加值为(3.26±1.05) mm , 显著高于后纵韧带保留组[ (2.32±1.23) mm,P<0.01].结论 颈椎前路减压术中对退变的后纵韧带切除可使病变节段减压更加彻底,临床疗效优于保留后纵韧带.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采取一期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并后纵韧带骨化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洛阳正骨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脊髓型颈椎病并后纵韧带骨化症的患者3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均采用一期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通过术前X线,CT及MRI检查提示颈椎间盘突出和后纵韧带骨化,脊髓或神经根受压。术后3、6、12、24个月复查X线观察融合率和稳定性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伤口中均一期愈合,全体病例均获得至少12个月随访,平均随访21个月。术前JOA评分为7~12分,平均9.6分;术后12个月JOA评分9~16分,平均14.1分;优9例、良18例、可5例,差1例,优良率为81.8%;颈椎间隙高度及生理曲度恢复满意,未出现内固定断裂、松动及脱出等并发症。结论:脊髓型颈椎病并后纵韧带骨化症一期前路手术,长期效果良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3.
后纵韧带切除在颈前路减压中的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后纵韧带切除在颈前路减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3月至2002年12月间经颈前路手术治疗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共116例,分为后纵韧带切除组(n=62)和后纵韧带保留组(n=54),按照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系统进行临床疗效评价,利用MRI技术测量脊髓矢状径并进行比较.结果:平均18个月的随访结果表明,后纵韧带切除组神经功能恢复率为(74±23)%,显著高于后纵韧带保留组[(63±21)%,P<0.01];后纵韧带切除组术后脊髓矢状径增加值为(3.78±1.25) mm,显著高于后纵韧带保留组[(2.02±1.03) mm,P<0.01].结论:颈椎前路切骨减压后行后纵韧带切除使病变节段减压更加彻底,有利于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脊髓形态及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研究伴交感神经症状的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手术中切除后纵韧带的早期疗效。方法 选取浙江省丽水市人民医院2010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100例伴交感神经症状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进行治疗,根据患者术中后纵韧带处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去除组(52例)和保留组(48例)。应用20分评分法评估对比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3、6、9个月的交感神经症状改善情况;并选用日本矫形外科协会评分(JOA)系统分析患者术后脊髓神经功能的改善情况,选用X线片观察患者植骨融合情况。结果 去除组术前及术后3、6、9个月的交感神经症状评分分别为(7.4±0.3)、(1.9±0.4)、(2.0±0.6)、(2.1±0.7)分,保留组为(7.8±0.5)、(2.8±1.1)、(3.2±1.4)、(4.1±1.8)分。去除组术前及术后3、6、9个月的JOA评分分别为(10.2±1.4)、(12.5±1.3)、(14.3±0.9)、(14.9±1.1)分,保留组为(10.5±1.3)、(10.9±0.6)、(11.2±1.1)、(12.5±0.8)分。两组患者术前交感神经症状评分、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去除组患者术后交感神经症状评分、JOA评分均优于保留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此外,去除组患者X线检测显示植骨融合优28例,良14例,优良率为80.7%;保留组患者植骨融合优27例,良11例,优良率为79.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去除组有1例伴咽部不适、1例多痰及1例吞咽疼痛,无饮水咳呛;保留组有2例伴多痰、1例吞咽疼痛、1例吞咽困难及1例饮水咳呛。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可有效治疗伴交感神经症状的脊髓型颈椎病,如患者术中行后纵韧带切除操作,患者交感神经症状可显著改善,早期疗效更优。  相似文献   

5.
脊髓型颈椎病(CSM)外科治疗的目的是去除致压物,由于致压多来自脊髓的前方,因而颈前路减压,椎体间植骨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是合理的.我院从1996年3月至2002年3月行颈前路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共78例,取得了显著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7.
吴东永  武文杰  黄德征  陈海  谢硕胜 《吉林医学》2012,33(35):7708-7710
目的:探讨后纵韧带切除在颈椎前路减压术中的疗效。方法:回顾45例行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后纵韧带切除、取自体骨移植后行前路钢板内固定。术后根据JOA评分,观察患者症状的改善率。结果:40例患者获得随访,平均住院12 d,住院期间没有死亡病例发生,随访时间1~5年,平均2.6年。神经功能恢复率68.4%。结论:颈椎退变增生的后纵韧带是脊髓型颈椎病中脊髓受压的重要因素之一,椎体次全切除减压后后纵韧带向前漂浮有限,行增生的后纵韧带切除可使病变节段减压更加彻底,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脊髓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三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采用颈前路椎间隙减压联合椎体次全切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三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73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颈前路椎间隙减压联合椎体次全切除术治疗,观察患者治疗优良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手术前后JOA评分、Cobb角变化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73例患者手术效果总优良率为95.89%(70/73);手术时间为96~157 min,平均(112.8±24.3)min;术中出血量为118~429 ml,平均(246.9±43.4)ml;住院时间为9~14 d,平均(11.8±2.1)d。术后JOA评分、Cobb角均高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呼吸困难、切口感染、声音嘶哑、喉返神经损伤、脑脊液漏等并发症。结论三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采用颈前路椎间隙减压联合椎体次全切除术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出血量少,Cobb角得到改善,从而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9.
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是Brain等[1]1952年首先报道的一种骨科常见病,是由于颈椎的骨赘形成、黄韧带肥厚、钙化、后纵韧带钙化、椎间盘突出、颈椎不稳定等退行性改变压迫脊髓,引起受压平面以下的感觉、运动功能障碍,是危害人类健康最为严重的颈椎病类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颈椎病合并后纵韧带骨化采用前路减压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本科收治的23例颈椎椎管狭窄程度<50%且合并后纵韧带骨化的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采用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钛网植骨钛板内固定术,比较手术前后JOA评分改变情况。结果 23例患者均得到随访,术后随访12~51个月,平均27.6个月,固定节段均获得骨性融合,内固定物无松动、断裂。手术前、术后6月JOA及末次随访JOA评分分别为(8.16±2.18)、(12.48±3.46)、(13.25±2.06)分,手术前后JOA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前路手术治疗颈椎椎管狭窄程度<50%且合并后纵韧带骨化的颈椎病,可以获得彻底的椎管减压和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1.
颈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颈椎前路减压植骨加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25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均行颈前路减压植骨加内固定。结果 全部病例均获得随访,25例患者随访4~18个月,平均随访8个月,植骨块无脱落松动,均达到骨性愈合。结论 脊髓型颈椎病采用颈前路减压加植骨内固定术,手术操作简单、安全,利于骨折块的稳定,并使其达到骨性融合,以保持颈椎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颈前路减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3例脊贸型颈椎病患行颈前路减压植骨钢板内固定术,并对临床结果进行Odom's法疗效评定及影像学分析。结果:随访57例,优26例,良21例,中8例,差2例,优良率82.4%。植骨融合串为92.98%(53/57),无植骨块移位、塌陷和钢板断裂、松动及螺钉松动、退出等并发症。结论:颈前路钢板内固定对于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是有益的,植骨融合率高,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颈前路减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从2002年2月~2004年1月采用颈前路减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16例。气管内插管全麻,单一节段减压范围为相应椎间盘及其相邻软骨终板、椎体后缘骨赘,两侧至椎体间关节;相邻双节段病变行椎体次全切;2例跳跃性病变者行椎体次全切 单间隙减压。减压后取自体三面皮质髂骨行椎体间植骨,减压节段以Orion、Zephir或CSLP钢板固定,1例行Syncage C椎间融合。结果本组无术中并发症。术后1例出现一过性声音嘶哑,经对症治疗3d后症状消失。所有椎间植骨在8~16周获骨性愈合。无钢板螺钉断裂、松动发生。神经功能改善:根据JOA评定标准,有效率100%,优良率76.9%,JOA评分由术前平均9.5分上升至术后14.7分。结论颈前路减压钢板内固定能很好地维持颈椎的生理曲度,提高了植骨融合率。对于增生肥厚造成颈髓压迫的后纵韧带应当予以切除。跳跃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诊断率明显增加,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4.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前路手术治疗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对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的前路减压融合手术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对28例颈椎OPLL患者进行了颈椎前路手术治疗,其中切除1个椎节8例(I组),2个椎节11例(Ⅱ组)。3个椎节9例(Ⅲ组),术后采用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评定标准进行评判,结果:平均随访时间2.3年,平均改善率75.8%,患病时间,术前脊髓损伤及症状的轻重均影响到神经功能恢复。结论;对于3个节段以下的节段性OPLL适合  相似文献   

15.
显微内窥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microcndoscopic discectomy,MED)的徽创手术已得到广泛开展。不少作者无论是对其手术适应证的选择、手术方法、操作技术以及并发症的防治都取得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颈椎前路去后纵韧带减压对颈性眩晕中短期疗效。方法将2012年3月-2013年8月期间在我院接受颈椎前路手术的颈性眩晕患者纳入研究,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接受去后纵韧带减压手术的观察组和保留后纵韧带减压手术的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出血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卧床时间、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结论颈椎前路去后纵韧带减压有助于促进术后恢复、改善颈性眩晕症状,且取得与保留后纵韧带手术相当的创伤程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脊髓型颈椎病颈前路减压柱状植骨融合的临床疗效。方法 21例单或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颈前路环锯椎间盘切除减压,自体柱状髂骨植入融合,颈托外固定。术后随访观察颈椎X线片、自我感觉、临床功能评价、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21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6个月)。术后恢复满意,植骨全部融合,患者生活基本可自理,部分患者重返工作。神经功能改善依据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评定标准,优16例,良2例,中2例,无效1例;JOA评分由术前(9.3±2.1)分上升至术后的(15.4±1.6)分。结论前路减压植骨是单、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有效治疗方法,具有减压彻底,手术时间短,创伤小,神经恢复好,费用低等优点;术后需较长期外固定  相似文献   

18.
颈前路减压植骨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脊髓型颈椎病颈前路减压柱状植骨融合的临床疗效。方法 21例单或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颈前路环锯椎间盘切除减压,自体柱状髂骨植入融合,颈托外固定。术后随访观察颈椎X线片、自我感觉、临床功能评价、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21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6个月)。术后恢复满意,植骨全部融合,患者生活基本可自理,部分患者重返工作。神经功能改善依据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评定标准,优16例,良2例,中2例,无效1例;JOA评分由术前(9.3±2.1)分上升至术后的(15.4±1.6)分。结论前路减压植骨是单、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有效治疗方法,具有减压彻底,手术时间短,创伤小,神经恢复好,费用低等优点;术后需较长期外固定。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颈前路减压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2011年3月~2012年3月期间,我院诊治的2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给予颈前路减压内固定治疗,平均随访12个月,根据神经功能评分(JOA)标准,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估,并对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JOA评分明显升高,其中9例优、4例良、6例可、1例差,优良率为65.0%;与术前相比,术后IL-6、IL-8、TNF-α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颈前路减压治疗的疗效显著,明显降低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提高患者的预后质量。  相似文献   

20.
后纵韧带切除在颈椎前路手术中的应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小忠  石展英 《广西医学》2006,28(12):1961-1962
脊髓型颈椎病脊髓致压的因素包括"软性"组织如突出的椎间盘、增生肥厚的黄韧带或后纵韧带和"硬性"组织如增生的骨赘、骨化的黄韧带及后纵韧带等.外科治疗的目的是去除致压物,解除脊髓和神经根的压迫,促使神经功能的恢复.减压是获得良好疗效的关键,减压的原则为彻底去除致压物,但又应尽可能地保留椎节本身结构.切除硬性致压物在颈椎前路减压中的作用已达成共识,但对软性致压因素如增生肥厚的后纵韧带的切除仍有争议.我科2000年12月至2005年1月在颈椎前路切骨减压的基础上对术前、术中发现有后纵韧带增生者进行切除来扩大减压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术中后纵韧带切除的指征、方法和注意事项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