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疗效及对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37例确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患者随机分为他汀组(62例)和联合治疗组(75例),他汀组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联合组采用阿托伐他汀与普罗布考联合治疗,共观察6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斑块面积情况及血脂变化。结果治疗6个月后,两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升高,颈动脉内膜斑块面积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联合治疗组TC、TG与LDL-C变化与他汀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治疗能够明显改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显著调节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2.
罗秀忠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1):147-148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治疗狭窄性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存在不同程度的狭窄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患者97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5例,根据病情需要适当应用降血压、降血糖及抗血小板等常规治疗,血脂异常者采用饮食控制或服用非他汀类降脂药物。治疗组52例,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1次/d,普罗布考250mg,2次/d。同时根据需要予以其他正规降压、抗血小板、降糖治疗,疗程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颈动脉内膜斑块面积以及TC、TG、LDL—C和HDL-C的变化。结果阿托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治疗组对颈动脉IMT、颈动脉内膜斑块面积、TC、TG、HDL—C及LDL-C的改善均较常规治疗组明显(P〈0.05)。联合治疗组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可有效消退狭窄性颈动脉粥样斑块,降低血脂。  相似文献   

3.
杨桂玲  程正伟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4):1776-1777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强化降脂治疗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A、B 2组各40例,试验前测血脂、肝肾功能等生化指标,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和粥样硬化斑块大小。A组给予瑞舒伐他汀10 mg,每晚1次;B组给予瑞舒伐他汀20 mg,每晚1次。治疗6个月后检测CIMT和颈动脉斑块变化。结果 2组均可降低CIMT和消退颈动脉斑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B组较A组CIMT和斑块消退更显著。结论瑞舒伐他汀强化降脂治疗可显著降低CIMT并可消退颈动脉粥样斑块,可作为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优选他汀之一。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16):1-3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血浆ox-LDL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10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随机抽签的方式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接受阿托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治疗,比较两种治疗方法对患者血浆ox-LDL、颈动脉内膜斑块面积变化的影响。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ox-LDL水平、血脂水平、颈动脉内膜斑块面积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ox-LDL水平较低,LDL-C、TC明显降低,颈动脉内膜斑块面积相对较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HDL-C的水平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的治疗中,阿托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治疗方法临床疗效明显,能够有效减少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治疗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治疗的颈动脉粥样硬化引发脑梗死患者122例,按照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1例,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普罗布考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脂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厚度和面积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联合治疗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优于单纯阿托伐他汀治疗,明显改善患者血脂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情况,不良反应轻微,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6.
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对老年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经超声检查发现存在颈动脉粥样斑块的11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8例.治疗组给予阿托伐他汀10 mg/d,顿服.对照组采用饮食控制或服用烟酸、非诺贝特等非他汀类药物.分别于入院时、治疗6、12个月动态监测两组患者的血脂水平,并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评估颈动脉斑块积分.比较两组患者血脂和颈动脉斑块积分的变化.结果 所有116例患者完成了1年的治疗.血脂水平:治疗组与用药前相比,治疗6、12个月时TC、TG、LDL明显降低,HDL明显升高(P<0.05);而对照组与治疗前比较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6、12个月时治疗组TC、TG、LDL明显低于对照组,HDL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颈动脉斑块积分:治疗组在6、12个月复诊时左、右侧颈动脉斑块积分与用药前相比有显著性降低(P<0.01),对照组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6、12个月时治疗组左、右侧颈动脉斑块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阿托伐他汀除有良好的降脂作用外还有延缓甚至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作用。方法将8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予阿伐他汀口服及饮食控制,观察时间为6个月,治疗前后分别测量颈动脉IMT和斑块面积。结果治疗组中血脂降低水平同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软斑和混合斑的面积与治疗前相比明显减少(P<0.05),IMT在治疗后比治疗前有明显的减少(P<0.05);而对照组以上指标无明显的变化。结论阿托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8.
蒋美媛  庞明  黄东挺  郭清  陈敏  严红  王希  余艳 《广西医学》2012,34(10):1325-1326,1328
目的 观察普罗布考联合阿司匹林、阿托伐他丁治疗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效果,及其对血脂、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 54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给予罗布考、阿司匹林、阿托伐他丁治疗6个月,治疗前后分别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颈动脉粥样斑块面积、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血浆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hc-CRP的水平.结果 治疗后颈动脉IMT降低,颈动脉粥样斑块面积减少,血清ox-LDL、TC、TG、LDL-C、hc-CRP含量明显下降(P均<0.05).结论 普罗布考、阿司匹林、阿托伐他丁联合应用可以减少颈动脉中层厚度及斑块面积,明显降低血脂、ox-LDL及hc-CRP水平,有效改善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14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记录各项指标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后观察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斑块面积均小于对照组,TC、LDL-C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HDL-C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疗效肯定,安全性好,能够降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缩小斑块面积以及改善血脂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阿托伐他汀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昭华  钟远伦 《西部医学》2009,21(7):1180-1181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05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4例,服用阿托伐他汀10mg,每日晚1次;对照组51例,服用肠溶阿司匹林75mg,每日1次,疗程3个月。于治疗前后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一中层厚度及斑块大小。结果治疗组颈动脉内膜一中层厚度及斑块大小治疗后明显减小(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以明显减轻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可作为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常规用药。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特点,探讨胰岛素抵抗与老年高血压病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单纯高血压组(EH)组98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EH+DM组)103例,健康对照组92例,均行超声检查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测定空腹血糖和胰岛素、动态血压、甘油三酯、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BMI,计算稳态模式评估法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并与心血管危险因素做相关分析。结果IMT与HOMA-IR、BMI和空腹血糖呈正相关;IMT、FBG、血脂、BMI等指标,EH+DM组显著高于EH组(P〈0.05),EH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IMT显著增高,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而且与高血压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刘颖 《中外医疗》2016,(14):146-147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钙在急性脑梗死(CI)并高脂血症(HPL)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CAS)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整群选择2013年6月—2015年6月该院收治的急性CI并HPL与CAS患者84例,将其平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降血糖、降血压、抗血小板等药物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应用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结果研究组治疗后颈动脉IMT(1.0±0.5)mm与血脂TG(1.5±0.4)mmol/L、TC(4.1±0.7)mmol/L、LDL(1.7±0.3)mmol/L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0.3)mm、(1.8±0.5)mmol/L、(5.8±0.7)mmol/L、(3.4±0.6)mmol/L(P<0.05),HDL(2.1±0.5)mmol/L高于对照组(1.7±0.5)mmol/L(P<0.05)。两组未见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结论阿托伐他汀钙在急性CI并HPL与CAS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显著,适于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对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动脉硬化的影响。方法将110例伴有2型糖尿病的中重度高血压病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前列地尔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组(B组)55例,每日静点前列地尔20μg,每日1次,疗程14d,此后坚持服用贝前列素钠片40μg,每日3次,同时服用阿托伐他汀20mg,每晚1次,持续1年;阿托伐他汀治疗组(C组)55例,服用阿托伐他汀20mg,每晚1次,持续1年。钡0定治疗前后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颈动脉壁的结构,粥样斑块的形态、大小,以及管腔的狭窄程度。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颈动脉IMT均较治疗前显著减低(P〈0.05),B组较C组减低更为明显(P〈0.05)。结论前列地尔联合阿托伐他汀对老年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血管的重构有较好的逆转作用,能减轻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14.
何煜  廖婷婷  黄龙  张琰  夏宁 《广西医学》2013,(5):551-553
目的探讨胱抑素C(Cys C)与2型糖尿病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症(CAS)的相关性。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89例,按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值分为两组:非颈动脉硬化(NCAS)组(CIMT<1.0 mm)36例,颈动脉硬化(CAS)组(CIMT≥1.0 mm伴或不伴斑块)53例,检测两组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 c)、Cys C、血肌酐、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尿酸(UA)等指标,并与正常对照组30例比较。结果CAS组的Cys C、年龄、HbA1 c、LDL-C、TG水平均显著高于NCAS组及对照组(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ys C、年龄、HbA1 c、LDL-C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以CIMT≥1.0 mm 为切点,Cys C、HbA1 c 及LDL-C 的ROC 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4、0.734、0.615,Cys C曲线下面积最大(P均<0.05)。结论Cys C与2型糖尿病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症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CIMT)及其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尿酸(UA)、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相关性。方法选择6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CIMT增厚组32例,CIMT正常组28例,另取40名健康老年人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CIMT、HbA1c、UA及LDL-C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型糖尿病CIMT、HbA1c、UA、LDL-C明显高于对照组,2型糖尿病患者中CIMT增厚组较无CIMT增厚组HbA1c、UA升高。相关性分析显示CIMT与HbA1c、UA呈正相关。结论 HbA1c、UA是影响颈动脉CIMT的相关因素,检测这些指标有助于尽早发现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并协助预测心脑血管疾病发生。  相似文献   

16.
冯娟  胡慧农 《医学综述》2014,20(17):3156-3158
动脉粥样硬化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CHD)致残、致死最常见且最重要的病理改变,而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一部分,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增加可作为评价早期动脉粥样硬化最重要的无创指标。大量循证医学证据表明,降脂达标可以延缓或终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进展,甚至促使斑块消退,而依折麦布和他汀类药物的作用途径不同,两药联用可更加有效地降低血清胆固醇水平。该文就CHD患者颈动脉斑块药物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7.
普罗布考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作用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探讨普罗布考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对50例冠心病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仪测定口服普罗布考12周前、后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大小,同时,检测服药前、后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结果:12周后,颈动脉粥样斑块明显缩小。普罗布考对甘油三酯无明显影响,但是血清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明显降低。结论:普罗布考可稳定或缩小颈动脉粥样斑块,对冠心病的防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钙对不同回声颈动脉斑块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经过超声检查发现的117个斑块,给予患者阿托伐他汀钙20mgqN治疗6个月,测量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斑块的厚度及回声。结果低回声、不均回声斑块两次测量斑块厚度有明显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部分斑块回声发生变化;等回声斑块及强回声两次测量斑块厚度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斑块回声未发生变化。结论他汀类药物治疗不同回声颈动脉斑块的效果不尽相同,对低回声、不均回声斑块的作用优于等回声、强回声斑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阿托伐他汀治疗终末期肾脏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前后的超声表现差异性。方法 选取2013年3月~2015年1月在笔者医院进行治疗的终末期肾脏病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观察患者使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前后颈动脉中膜厚度(IMT)、管腔内径(AD),平均斑块个数、不稳定斑块数、斑块积分,并根据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舒张期末血流速度(EDV)计算阻力指数(RI)。结果 治疗前患者IMT、AD、平均斑块个数、不稳定斑块数、斑块积分、PSV、EDV、RI分别为1.48±0.37mm、7.55±0.91mm、3.51±1.02、64.31±5.42、3.12±0.74、47.36±16.05cm/s、14.13±6.31cm/s、0.76±0.20,治疗后分别为0.88±0.26mm、8.62±1.34mm、2.27±0.94、41.54±3.87、1.97±0.50、48.42±11.82cm/s、15.42±8.32cm/s、0.71±0.17,患者治疗后IMT、平均斑块个数、不稳定斑块数、斑块总积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下降,AD比治疗前明显增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PSV、EDV与治疗前相比略有升高,RI有所降低,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对于颈动脉粥样硬化有明显的缓解作用,超声诊断能准确检测终末期肾脏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为患者治疗和预后提供可靠帮助。  相似文献   

20.
孙晓红 《中外医疗》2014,(27):48-49
目的探讨多达一与依折麦布联合治疗高血压合并颈动脉斑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4年2月该院收治的高血压合并颈动脉斑块患者70例,以收入院日期单双号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多达一,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依折麦布。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颈动脉斑块变化及安全性。结果两组治疗后观察组SBP、DBP下降幅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IMT、斑块面积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t=5.24、5.12,P〈0.05),且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4.01、4.08,P〈0.05)。结论多达一与依折麦布联合治疗高血压合并颈动脉斑块能够进一步降低血压,促进斑块逆转,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