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十二指肠营养管在食管癌术后早期营养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十二指肠营养管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58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N,n=80)和肠外营养组(PN,n=78),监测血浆蛋白、免疫指标及氮平衡,观察有无消化道症状、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及并发症等指标。结果血浆蛋白变化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第7天达正氮平衡,CD;和CD4^+/CD8^+比值明显升高,NK细胞活性明显增强,EN组胃肠功能恢复及住院时间较PN组明显缩短,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食管癌术后肠内营养具有更符合生理需求、更安全、费用低、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在食管癌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给86例食管癌手术后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EEN)治疗,与88例食管癌术后行全肠外营养支持(TPN)治疗相比较,观察所有患者术后第1天及第8天血清白蛋白及前白蛋白水平、排气排便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及平均住院费用。结果:食管癌术后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组术后排气排便时间早,术后感染并发症少,平均住院费用低,与肠外营养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患者术后第1天及第8天血清白蛋白水平较术前皆略有下降,两组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肠内营养组术后第8天血清前白蛋白基本恢复到术前水平,而肠外营养组血清前白蛋白则下降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在食管癌术后应用有利于减轻术后的蛋白分解,促进胃肠道功能早期恢复,减少术后感染并发症的发生并降低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3.
食管癌病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食管癌病人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支持的可行性、安全性及其临床效果.方法:将40例食管癌术后病人随机分为全肠外营养(TPN)组和早期肠内营养(EEN)组.所有病人在手术前1天、术后第1天和第8天各测定安全性指标、营养指标、免疫指标和急性炎性指标;观察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等.结果:所有病人在研究期间无死亡,无严重并发症,无明显肝、肾功能改变;研究结束时,EEN组血清前清蛋白、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CD3、CD4、CD4/CD8比值明显高于TPN组;而IL-6明显低于TPN组;EEN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TPN组.结论:食管癌病人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支持,能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减轻炎性反应,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4.
李威  陈伟 《现代保健》2012,(28):20-21
目的:探讨Ⅱ、Ⅲ期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价值。方法:以本院2008年1月-2011年12月救治的11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肠外营养组(PN组)和肠内营养组(EN组),通过对包括就医费用、治疗时间、并发症、血液情况、恢复情况等指标进行分析,来比较两种营养支持的效果。结果:EN组可以帮助患者节约治疗费用和治疗时间,与此同时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恢复。但是,EN组在血液指标方方面与PN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并发症发生的概率两组比较差异亦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证实早期肠内营养是一种可行的营养支持方法。虽然该方法在并发症的预防和血液指标方面与肠外营养没有显著的差异,但是该方法可以节约治疗费用和时间,是一种值得在临床上使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EEN)在食管癌术后病人营养支持的优越性。方法:将70例食管癌术后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EEN组,每组各35例。分别给予肠外营养(PN)和EEN支持。病人于术前和术后第10天测体重(BW)、血清清蛋白(ALB),观察胃肠道反应,记录术后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结果:两组病人术后BW和ALB均有所下降,但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EEN明显缩短术后住院天数(P0.05)和减少住院费用(P0.05)。结论:营养支持能改善食管癌病人术后的营养状况,EEN能明显缩短住院时间和减少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6.
食管癌病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明发 《肠外与肠内营养》2011,18(4):218-220,224
目的:探讨食管癌病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可行性、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将58例食管癌病人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EEN,n=30)组和全肠外营养(TPN,n=28)组,两组均行营养支持8 d.所有病人在手术前1d、术后第9天分别测定营养指标、免疫指标、肝功能、体重等,并观察肠功能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住院费用和住院时间等...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早期肠内营养对预防食管癌术后感染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将100例食管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N组)、肠外营养组(PN组)各50例,术后EN组早期行肠内营养,PN组给予全肠外营养支持;分别于术后第1、8天采用Array360测定仪检测体液免疫指标(血液中IgA、IgG、IgM),采用Beck-man-Coulter Epics XL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免疫指标(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NK细胞、B淋巴细胞).结果 EN组术后发生切口感染、肺部感染、吻合口瘘各1例,PN组分别为4、5、4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N组术后第1、8天与PN组术后第1、8天的IgA、IgG、IgM、CD3+、CD4+、CD8+、CD4 +/CD8+、NK细胞、B淋巴细胞比较,EN组术后第8天与术后第1天及PN组术后第8天比较,IgA、IgG、IgM、CD3+、CD4+、CD4 +/CD8+、NK细胞、B淋巴细胞升高(P<0.05),而CD8+降低(P<0.05).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可预防食管癌术后感染的发生,可能与其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术后实施早期肠内营养对肝功能是否具有保护作用。方法120例食管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N组)与肠外营养组(PN组),每组60例。EN组术后24小时以内管喂肠内营养液能全力,PN组给予等氮、等热卡的肠外营养,总热量为105~126kJ/(kg.d),营养支持共7天。分别于术前,术后3、8天查血生化指标变化。结果术后第3天,两组患者的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等营养指标均下降,术后第8天有所恢复,EN组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水平明显高于PN组(P<0.05)。术后第3天,两组患者的总胆红素(TB)、直接胆红素(DB)、间接胆红素都升高(IB),术后第8天,EN组TB、DB、IB降至术前水平,而PN组继续升高,明显高于EN组(P<0.05)。两组患者的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于术后第3、8天均持续升高,但PN组较EN组升高更明显(P<0.05)。结论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可促进肝脏合成蛋白,减轻术后肝功能损害,有利于术后胆红素代谢。  相似文献   

9.
食管癌术后早期不同途径营养支持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50例食管癌手术病人随机分成两组 :肠内营养组 ( EN组 ) 2 7例 ;肠外营养组 ( PN组 ) 2 3例。两组自术后第 1d起 ,给予等氮量、等热能的营养支持 ,连续 8d。监测营养过程中体重、血浆蛋白、免疫指标及氮平衡。结果表明 :体重、血浆蛋白变化两组差异不明显。两组术后第 8天达正氮平衡 ,CD4 +和 CD4 +/CD8+比值明显升高 ,NK细胞活性明显增强 ,组间比较 ,也无明显差异。结论 :两种营养方式对食管癌术后营养支持效果均满意。与 PN相比 ,EN具有更符合生理需求、费用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不同途径营养支持在食管癌术后应用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不同途径营养支持治疗对食管癌术后早期疗效的影响. 方法 选取160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N,n=93)和肠外营养组(PN,n=67),监测血浆蛋白、免疫指标及氮平衡,观察有无消化道症状、胃肠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 两组血浆蛋白、免疫指标及氮平衡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N组胃肠功能恢复及住院时间较PN组明显缩短. 结论 食管癌术后肠内营养更符合生理需求,胃肠功能恢复快.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食管癌病人术后营养状况恢复的影响,评价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效果。方法:通过对21例食管癌病人术后实施EN(EN组)和21例行PN(对照组)的病例资料进行对照研究,分析两种不同方式营养支持对病人主要生化指标、机体营养状况、肠道功能恢复及并发症治疗情况的影响。结果: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食管癌术后病人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和肠外营养一样能获得明显改善。结论: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安全、可行、有效,对食管癌术后病人营养状况的恢复和免疫功能的改善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2.
早期肠内营养在高龄食管癌患者术后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在高龄食管癌患者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62例年龄≥70岁食管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肠内营养组和肠外营养组,每组31例,测定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第1天、术后第8天的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水平,并观察术后感染性并发症和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肠内营养组和肠外营养组术后第8天血清ALB[分别为(36.82±2.43)、(36.20±1.46)g/L]、PA[分别为(0.252±0.041)、(0.220±0.038)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35、2.880,P<0.05),肠内营养组在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方面优于肠外营养组.肠内营养组感染性并发症、心血管并发症分别为9、4例,肠外营养组分别为17、19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4、15.55,P<0.05).结论 高龄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能明显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食管癌病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食管癌病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EN)实施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将186例食管癌病人按术后不同营养支持方法分为两组,EEN组94例,术后行EEN;肠外营养(PN)组92例,术后给予TPN支持。比较两组病人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术后恢复情况,检测病人术后第10天血清清蛋白(ALB)、前清蛋白(PA)、总蛋白(TP)、尿素氮(UN)、肌酐(Cr)等指标。结果:EEN组病人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PN组(P<0.05),而腹泻发生率高于PN组(P<0.05);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和住院时间均较PN组短(P<0.05)。住院费用、胃肠减压总量和胸腔引流液量,亦较PN组明显减少(P<0.05)。EEN组病人术后ALB、PA、TP水平高于PN组(P<0.05),而UN、Cr和白细胞总数均低于PN组(P<0.05)。结论:食管癌病人术后早期给予EN安全、有效、可行,较PN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4.
对食管癌患者而言,营养支持是手术成功和改善术后生存质量的重要保障。本研究观察比较食管癌患者术后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与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取2006年3月至2009年12月在我院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186例,按术后营养支持方法分为2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安全性、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6例食管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N组n=55)和肠外营养组(PN组n=31),所有病例在术前及术后第1、8天分别测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淋巴细胞计数、尿素氮、肌酐、血糖、谷丙转氨酶、血红蛋白和电解质(K+、Na+)。临床观察营养支持后有无消化道症状,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有无吻合口瘘及测体质量。结果:所有病例在研究期间无死亡、无明显肝肾功能改变、无吻合口瘘。营养支持后EN组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等水平明显升高(P<0.01)。营养支持后EN组与PN组对比,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和淋巴细胞计数明显增高(P<0.01)。临床观察生命体征及肛门恢复排气时间较PN组显著缩短时间(P<0.01)。结论: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安全可行,既能改善营养状态,维护和促进胃肠道功能,又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现代医院》2017,(10):1496-1503
目的运用Meta分析的方法综合评价早期肠内营养(EN)和肠外营养(PN)对食管癌患者术后临床疗效。方法全面广泛地搜索OVID、Medline、EMBASE、Pub Med、Cochrane Library、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和万方中文等数据库,纳入研究涉及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治疗食管癌患者临床疗效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无时间和语言限制,应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24个随机对照试验,共纳入2919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表明,与肠外营养相比,食管癌患者术后进行肠内营养能明显改善患者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水平,降低术后肺部感染及切口感染的发生率(P<0.05);早期肠内营养可提高术后患者血红蛋白水平,降低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及消化道症状的发生率(P>0.05)。结论肠内营养可显著提高食管癌术后患者的营养水平,同时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的的安全性、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98例食管癌患者术后随机分为两组,普通输液组(对照组,49例)、早期接受肠内营养组(EN组,49例),EN组术后24h开始行肠内营养治疗,营养支持连续7d,两组热量基本相等,并对两组患者进行术前、术后第8d营养状态评价,比较术后肠功能恢复及住院天数、住院费用等。结果:两组患者血浆蛋白、前白蛋白、体重均较术前下降,以对照组显著,但EN组前白蛋白降低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肠道功能恢复EN组明显加快,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对照组为高;住院时间以对照组长。结论:食管癌术后肠内营养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安全、有效、经济,能改善营养状态,促进肠功能的恢复,又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围术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对老年食管癌的影响。方法 2010年3月—2013年1月行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1例,观察组围术期接受肠内营养治疗,对照组围术期使用全肠外营养。组间正态分布计量资料均值的比较采用成组设计t检验,组间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四格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术前5 d两组ALB、PA、GLU、TG、ALT、AST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前1 h观察组ALB、PA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其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观察组GLU、TG、ALT、AST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ALB、P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ICU留观时间、住院时间[(5.7±1.5)、(19.7±4.3)d]显著低于对照组[(11.3±2.7)、(25.2±7.2)d](P0.05)。观察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14.6%)显著低于对照组(41.5%)(P0.05)。结论围术期肠内营养可改善老年食管癌患者的糖脂代谢,降低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空肠营养管在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EN)中应用。方法:在112例食管癌根治术中放置空肠营养管,探索操作方法;术后24h即开始以能全力[肠内营养混悬液(TPF)]为主的EEN,观察病人反应。结果:患者均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采用空肠营养管鼻饲能全力肠内营养混悬液(TPF)进行食管癌切除术后EEN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我们通过对 32 0例食管癌病人术后早期胃肠内、外营养支持的疗效对比研究 ,探讨不同途径营养支持的优、缺点。现报道发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研究对象 本组共 32 0例 ,食管癌切除 2 4 4例 ;贲门癌近端胃大部切除 6 6例 ;全胃切除 8例。男性 2 33例 ;女性 87例。年龄平均 5 9 5 (4 2~ 76 )岁。术后随机分成两组 ;肠内营养 (EN)组 182例 ;肠外营养 (PN)组138例。两组病人在性别、年龄 ,术前体重及营养状况无明显差异。1·2 营养方法 EN组手术中经吻合口把肠内营养管置入十二指肠 ,深度需超过十二指肠降段。PN组手术当天行锁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