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挖掘和整理古籍文献中对多血症相关的治则治法,分析和总结历代藏医大家的诊疗经验。方法:查阅和总结《四部医典》等藏医典籍中对该病的诊疗经验。结果:从得到的638种文献中,查阅整理了"查培乃""坏血病""血病""血隆病"的病因病机、临床诊断、防治措施等文献信息。结论:对多血症的治则治法分别有饮食、起居、药物、外治4种疗法,其中,行为疗法有藏传"密宗咒语加持疗法"和"冥想"等特殊治疗方法,对多血症等复杂性疾病的治疗起到辅助效果。  相似文献   

2.
臁疮是临床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具有病程长、反复难愈的特点,其病变部位、病因病机、病程长短、临床表现等特点与络病相似,与络病密切相关。臁疮病属本虚标实,以脾肾亏虚、脉络失养为本,湿热下注、血脉瘀滞、痹阻脉络为标。根据叶天士“络以通为用”基本治则,臁疮治疗之关键在于“通”,应以通络法作为治疗之总则。中医内治从清热祛湿以通络、活血化瘀以通络、补虚荣养以通络,中医外治以中药外敷、熏洗、刺络放血、艾灸等方法以通络,内外并举,为临床治疗臁疮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踝关节扭伤是足部突然过度内翻或外翻所引起的一种关节损伤,受伤后在踝关节下方及其附近常有肿胀、压痛及瘀斑,是一种常见的外科病。我们按《内经》缪刺、巨刺,“左病取右,右病取左;上病取下,下病取上”的治则,针刺对侧腕部阳池穴,每日1次,同时活动患侧足部,疗效明显,一般针刺3次即愈。治疗方法:依上选穴治则,常针刺患者对侧腕部  相似文献   

4.
面瘫属于蒙医“赫依”病或“白脉”病范畴,西医称之为面神经麻痹,临床上以患侧表情肌驰缓性瘫痪为主,任何年龄皆可发病,但年龄在20-40岁者多见。本人从2006年3月至2008年2月,口服蒙药“扎冲十三味丸”加中药“牵正散”,同时采用针刺方法治疗的64例;口服牵正散合针刺治疗的62例,进行了对照观察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依据中医《医宗金鉴》悉臁疮发于膝下踝上区段。现代医学的解剖位置为胫腓段。根据臁疮发病的不同位置命名:即发生于胫骨区段者称之为内臁疮,发生于腓骨区段者称之为外臁疮,和二而一者为内外臁疮。民间有一句俗话说":里臁外臁一连三年"。可谓臁疮在治疗上的难度和该病的顽固性。从本人的临床总结来看,中老年人患臁疮的几率高,  相似文献   

6.
三味赖哲汤是原载于藏医名著《四部医典》中的传统古验方之一 ,用于治疗“真布”关节炎和类风湿关节炎有千年历史 ,疗效显著。现将本人自 1 995年至今应用三味赖哲汤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材料搜集整理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5 6例中 ,女性 42例 ,男性 1 4例  相似文献   

7.
一、病例介绍例1,潘××,男,78岁,退休工人。病历号:22592。初诊:1984年1月3日。患者于1983年7月15日患“脑卒中”,在外院急诊留观时形成褥疮。曾接受肌注抗菌素,外敷九一丹、生肌散等治疗,但历时5月未愈。褥疮位于后正中线臀裂上1.5厘米处,疮内充满黄色脓液,疮周肌肤肿胀突起,呈紫红色,压痛明显。清疮后测得褥疮外口为1.8×1.5  相似文献   

8.
自1999年以来本人采用自制的骨疡拔毒膏治疗疔毒恶疮252例,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252例,男185例,女67例;年龄6岁~70岁;病程急性1 d~3 d,慢性2 a~36 a;发病部位:颜面疔28例,手指疔135例,对口疮31例,臁疮42例,附骨疽8例,流痰8例.  相似文献   

9.
“气反”治则 ,见于《内经》。《素问·五常政大论》有“气反者 ,病在上 ,取之下 ;病在下 ,取之上 ;病在中 ,傍取之。”的论述 ,亦即病情出现病“本”在此 ,而病“标”在彼者 ,按中医治病救本治则 ,针对病本进行治疗 ,而不是对症处理 ,就是属于《内经》“气反”治法的范畴。《伤寒论》中虽没有明确提及“气反” ,但六经病证治中却包含了许多“气反”治法运用的实例 ,现分析《伤寒论》中“气反”治法运用的条文 ,揭示其临床运用的内在规律 ,有助于我们加深对中医辨证论治理论精髓的理解。1 宣上通下 ,下病上治《伤寒论》原文 44条指出 :“太…  相似文献   

10.
脑积水是临床上常见的小儿疑难病症 ,现代医学治疗本病愈后较差 ,死亡率较高 ,因此探其病因病机。对于提高疗效 ,降低小儿死亡率 ,提高小儿生存质量 ,减轻社会和家庭负担 ,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笔者以蒙医基础理论为指导 ,从整体观点出发 ,对其病因病机进行辨证分析 ,并用传统蒙药进行治疗 ,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简介自己的点滴体会 ,供同道斧正。1 蒙医古籍对本病的有关记载本病属蒙医的“小儿头肿”、“白脉病”、“黄水病”、“小儿邪魔病”等病范畴。《四部医典》载 :“小儿头击缝隙发肿时 ,小儿顶盖骨肿疼 ,犹如化脓般……治以火灸…  相似文献   

11.
臁疮是临床易诊难治的一种周围血管疾病,曹建春治疗臁疮经验丰富,其在病机治则、内外合治、组方用药等方面的见解均有独到之处,他认为臁疮以"虚"、"淤"、"腐"为主要病因病机,基于"归元"理论提出了"扶正祛邪,促进机体自身免疫修复"的总体治则,确立了针刺结合中药内服外用的具体治疗方法,临床取得了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2.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在中医学中可归属为“骨痹”或“骨痿”,其发病率已经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现从病因病机、治则治法、预防调摄等方面介绍彭太平教授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经验,旨在为临床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针刺条口穴治疗漏肩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漏肩风又叫肩关节周围炎,是农村中常见的一种疾病。我们在临床工作中,按中医“上病下取”、“病在左,取之右”的针灸治则摸索出针刺对侧条口穴,并配合活动患侧肩部,治疗十余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作简要报道,供参考。一、原因:肩关节因受风湿、扭伤、劳损,或脱臼,骨折愈合后,活动减少,致使气  相似文献   

14.
藏医药浴疗法是藏医一种独具特色的内病外治方法,也是世界医学领域里任何一种治疗手段都无法与之媲美,是当今世界一门值得研究和推行及开发的医学学科。闻名中外的藏医巨著《四部医典》这样记载,“浴法功效共讲四种,可浴四肢僵蜷与瘸跛,核与炭疽陈疮与新疮。险症驼背肌骨黄水浮肿,凡属风症无遗皆可除”。阐明了药浴的适应症有四肢强直、挛急、跋跷、疖痈、炭疽、新旧疡疮、皮肤病、妇女病、肌肉及内骼之间黄水积贮、弓腰驼背等。对偏瘫、肢体麻木强直、脑溢血后遗症、坐骨神经痛、痛风、产后风、类风湿性关节炎、关节炎、顽固性皮肤病…  相似文献   

15.
正探索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慢性溃疡的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5年1月乌鲁木齐市中医医院外科收治的60例患有下肢慢性溃疡的住院病人的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入院下肢慢性溃疡常发生于小腿下1/3的内外侧部位,即踝骨上3寸内臁的一种慢性溃疡,故中医称之为臁疮[1]。其病位发生在古代穿着的裙边、裤口附近,又称"裙边风""裤口毒"。正如《疡医大全》中"臁疮门主论"[2]中所云:外臁属足三阳经,湿热结聚而成,早治易于见效。内臁属足三阴经,湿兼血分虚热而成,且臁骨皮肉较薄,难得见效,极其缠绵;其特点是经久难以愈  相似文献   

16.
正本人在临床工作中采用藏药赞旦松汤治疗50例心肌炎患者,具有显著疗效,现做以下报告。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1年期间在我科心肌炎患者门诊进行治疗的50例患者,男35例,女15例,年龄30岁至55岁,病程最短者2个月,最长着5年。1.2诊断标准:50例心肌炎患者均根据藏医《四部医典》  相似文献   

17.
笔者近年来 ,采用拔火罐配合刮痧治疗肩周炎2 4 0例 ,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2 4 0例中 ,男 138例 ,女 10 2例 ;年龄 2 5岁70岁 ,以 4 5岁 60岁者居多 ;病程半年以内者 181例 ,半年以上者 59例。主症均为肩周疼痛 ,以夜间为甚 ,肩关节活动功能障碍 ,肩部肌肉萎缩 ,外展功能受限明显。2 治疗方法2 .1 拔火罐 患侧肩背部涂上红花油、跌打万花油 ,用闪火法将火罐吸附于皮肤上。在火罐上稍加压力 ,顺肢体方向 ,来回走罐 ,至“痧”出来为止。治疗在以下四个部位进行 :( 1)大椎至脊中 ;( 2 )大椎至患侧肩骨禺 ;( 3)患侧…  相似文献   

18.
本人通过临床实践治疗糖尿病并发褥疮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2005年6月~2006年1月,我科收治3例糖尿病并发褥疮的患者。其中男2例,女1例;年龄58~65岁。2例是脑梗塞后遗症,一侧肢体偏瘫;1例肾衰、心衰。3例均患糖尿病且长期卧床。查体:其中2例骶尾部Ⅲ度褥疮,创面上有脓性分泌物,有臭味。1例骶尾部、足踝部皮肤破溃,有感染,面积为3cm×4.5 cm左右。2护理2.1疮面护理:彻底清除创面,减除坏死组织及异物,用刮勺刮拭疮面,见疮面红润,用0.1%新洁尔灭消毒处理后再用0.9%氯化钠冲洗后取无菌纱布用40u/ml的胰岛素0.2ml加庆大霉素4…  相似文献   

19.
褥疮又称“压疮”,是长期卧床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临床上治疗较为困难。笔者于2004年7月~2006年12月间,采用杭州积好脂质体有限公司生产的速愈平(又名人工细胞愈合膜)治疗本病48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48例,男18例,女30例;年龄38岁~82岁;其中老年人股骨颈骨  相似文献   

20.
痿病治验四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贞慧 《光明中医》2001,16(6):41-43
痿病是指肢体筋脉弛缓 ,软弱无力 ,日久不用 ,引起肌肉萎缩或瘫痪的一种病证。历代医家对痿病治疗论述颇多 :《素问·痿论》提出“治痿独取阳明”的治则 ;《丹溪心法》强调“泻南方 ,补北方”之治法 ;《景岳全书》主张“当酌寒热之深浅 ,审虚实之缓急 ,庶得治痿之全” ,笔者认为治疗痿病 ,必须辨病与辨证结合论治 ,才能在临床上取得满意疗效。现将例案介绍如下 :例 1 :官某 ,女 ,4 2岁 ,工人 ,1 982年 1 1月 7日就诊。诉 :患者于昨日强力劳动 ,反复汗出湿衣 ,当晚因热水中断 ,用冰水洗澡 ,午夜自觉恶寒 ,晨起手足冰冷 ,下肢无力 ,难以站立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