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筛选McAb与受检钉螺样本的基础上,建立了McAb-ELISA,检测钉螺体内日本血吸虫抗原,每只受检钉螺,事先镜检作为对照,感血吸虫钉螺36只,血吸虫抗原阳性检出率97.22%(35/36)。合并感其他寄生虫钉螺7只,其阳性检出率为100%(7/7)。感染其他寄生虫钉螺8只,无感染钉螺22只,血吸虫抗原阴性符合率为100%。以上结果表明,McAb-ELISA与镜检法所得的结果是一致的,该方法将为  相似文献   

2.
人工合成的10个不同血吸虫多肽片段对小鼠进行免疫保护实验,采用200μg/只皮下注射,共免疫3次,每次间隔1周,末次免疫后2周,以(40±2)条日本血吸虫正常尾蚴攻击感染。另设不免疫攻击感染日本血吸虫的小鼠为对照组。实验组小鼠分别获得10.7%~73.6%的减虫率、23.0%~75.9%的减卵率和-11.22%~66.78%的虫卵结节减小率。各实验组血清抗体均为阳性,随时间的延长有增高趋势。实验提示,以寡赖氨酸为母校,连接4个或8个抗原肽的多肽抗原效果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3.
湖北省仙桃市刘家垸为典型的垸内封闭型血吸虫病流行区,其钉螺由围垸前残存钉螺繁衍而来;主要传染源为耕牛,人群感染方式与生产、生活有关,感染高峰年龄组为青、壮年。根据试区的环境与产业特征,经采取以兴林改变生态环境为主,辅以药物灭螺及加强耕牛、人群化疗等优化防治对策,各主要指标明显下降:1991年钉螺面积约26.33万m ̄2,阳性钉螺密度0.0034只/框(每框面积=0.11m2),耕牛感染率72.2%,人群感染率15.6%;1995年钉螺面积降至198m ̄2,未发现阳性钉螺,无耕牛感染,人群感染率降至0.29%。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日本血吸虫云南品系未成熟卵可溶性抗原(solubleimmatureeggsantigen,SIEA)免疫鼠体内日本血吸虫成虫的睾丸及卵黄腺组织进行超微结构观察,探讨SIEA抗日本血吸虫生殖作用机制;观察日本血吸虫云南品系未成熟卵可溶性抗原(SIEA)的抗病免疫作用;观察小鼠经云南品系SIEA免疫后用皖鄂品系血吸虫尾蚴攻击感染,是否也能诱导产生抗病免疫效果.方法制备日本血吸虫云南品系未成熟卵可溶性抗原(SIEA).取适量SIEA加等量福氏佐剂,背部皮下多点注射免疫ICR小鼠后分2组,分别用大理钉螺和华东钉螺逸出的血吸虫尾蚴(30±2)条,攻击感染.于感…  相似文献   

5.
为建立两株抗日本血吸虫单克隆抗体-CA-7、CA-8,(均为IgM型)。用单抗DOT-ELISA方法可检测出血吸虫感染兔血清中的靶抗原。CA-7的靶抗原存在于虫卵、尾蚴中;CA-8的靶抗原存在于虫卵、尾蚴和成虫中。用亲和导析的方法分离纯化了这两株单抗的靶抗原,实验结果表明CA-7和CA-8的靶抗原是中性糖含量分别为23.3%和14.7%,Mr为220×10^3和200×10^3的糖蛋白,这两种抗原  相似文献   

6.
用抗血吸虫成虫抗原的多克隆抗体为捕捉抗体,抗虫卵抗原的单克隆抗体MG2为标记抗体的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血吸虫循环抗原。对慢性血吸虫病的阳性率为95.4%;检测正常人血清222份,11例假阳性,对17例肺吸虫病人和40例其他寄生虫病人的交叉反应率分别为11.7%和2.5%;检测血吸虫病中度流行区人群622名和低感染区人群1099名,阳性率分别为22.5%和4.6%。对血吸虫病疗效考核的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7.
在血吸虫病流行地区调查钉螺、检查钉螺体内有无血吸虫尾蚴,对该地血吸虫病流行因素,可以更好地加以分析。上饶黄市乡是疫区,省血吸虫病防治所(1957-1958)在该乡调查过3873个居民,阳性1,231名,居民感染率31.2%。江西医学院寄生虫学教研组潘炳荣氏等(1957年)在该乡调查家畜血吸虫病情况,查到黄牛感染率15.8%,水牛4.4%,犬10%,我们于1957年春至1958年春在该乡进行水稻田钉螺生态观察,其中重要的一项是检查钉螺感染血吸虫尾蚴情况,个别场所钉螺阳性率高达11.5%,因此将此次检查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检测日本血吸虫感染性钉螺的方法。方法采用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 )以日本血吸虫的特异基因为靶序列,利用Primer Explorer V3软件设计扩增靶基因的4条LAMP引物,酚氯仿法提取感染性钉螺中的日本血吸虫DNA ,取适量模板DNA加入LAMP反应体系进行对日本血吸虫靶基因扩增,经肉眼观察、SYBR Green I染色电泳及测DNA序列来判定扩增产物。在99个阴性钉螺中各加入1个阳性钉螺,其中每个阳性钉螺分别感染日本血吸虫毛蚴数量分别为10、8、6、4、2、1条。结果感染性钉螺检测管经显色呈绿色为阳性,阴性钉螺呈棕色;日本血吸虫的特异基因经LAMP扩增后电泳呈现LAMP特征性梯状条带,阴性钉螺及感染肝吸虫不出现LAMP特征性梯状条带;扩增产物经酶切及序列分析显示为目的基因;在100个钉螺中只要有2条日本血吸虫毛蚴感染便可检出。结论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可快速有效检测日本血吸虫感染性钉螺,有望为疫区日本血吸虫感染性钉螺高效快速检测提供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采用不同剂量的阿苯达唑对小鼠体内不同发育阶段的日本血吸虫的杀灭作用进行了实验以观察。阿苯达唑的剂量为400mg/kg.d,分别于感染尾蚴后第7天、14天、21天和28天一次将药液灌入鼠胃。鼠体内日本血吸虫减虫率分别为6.44%、42.87%、40.90%和2.87%。阿苯达唑剂量为200mg/kg.d,于感染后第7天、14天、21在和28天分别灌胃,各生天一次,连续5天。其日本血吸虫减虫率分别为8  相似文献   

10.
日本血吸虫病经胎盘传播家兔血清抗体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索日本血吸虫病经胎盘传播的血清免疫反应。方法 5只怀孕晚期母兔分别感染500条日本血吸虫尾蚴,仔兔出生后43天起,每隔2周收集血清,直至发育到成兔(出生后113天)。以ELISA检测家兔日本血吸虫特性异性IgG、IgM抗体。结果 60%仔兔经胎感染日本血吸虫(12/20),其中双性感染5只,肝脏均见虫卵结节;单性感染7只。仔兔血清IgM抗体均为阴性(OD在0.02-0.28范围,阳性对照在0.40-0.57);仔兔血清IgG抗体,肝脏有虫卵结节的5只双性感染仔兔中,1只出生后57天起、2只出生后71天起、1只出生后85天起呈阳性。其余仔兔IgG抗体均为阴性。结论 日本血吸虫经胎盘传播后,所产仔兔在短期内可产生免疫耐受性。  相似文献   

11.
间接荧光抗体试验诊断实验性旋毛虫病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应用间接荧光抗体试验比较了4种方法制备的旋毛虫幼虫抗原诊断实验性旋毛虫病的效果。结果表明,旋毛虫纯净幼虫冰冻切片抗原优于完整幼虫抗原、超声粉碎幼虫抗原及膈肌幼虫冰冻切片抗原。用此抗原检测感染旋毛虫的大鼠血清时,抗体阳性率为100%(13/13),而10份正常大鼠血清均为阴性反应。小鼠感染旋毛虫后2周即可检测到抗旋毛虫抗体,阳性率为11.11%(1/9),感染后5周抗体阳性率已升到100%(8/8),升高的抗体滴度可一直持续至感染后第15周。此抗原在-20℃至少可保存2.5年而不丧失其活性和特异性。应用滤纸血也可取得满意的检测结果。  相似文献   

12.
广东省"九五"期间血吸虫病监测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 了解广东省消灭血吸虫病后的疫情动态。方法 建立血吸虫病监测系统,在原疫区对钉螺和传染源进行同步监测。结果 1996~2000年共查螺51018842.36m^2,均未发现活的钉螺。复查历史病人9395人次。检查外来人口2353人,阳性者57人(2.42%)。调查低年龄组的中小学生9073人,皮试阳性者348人(3.84%)。阳性者经粪检复查均没有发现血吸虫病人。解剖野鼠1080只,检查耕牛9257头次,没有发现血吸虫虫卵阳性的老鼠和牛只。但通过被动监测,于1996和2000年分别发现1例和4例输入性急性感染病人。结论 广东省血吸虫病防治成果巩固,但必须加强监测,特别是输入性传染源及钉螺的监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武汉市汉南区通过环介导恒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LAMP)检出感染性钉螺疫情后的应急处置及远期干预效果,探讨LAMP技术在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区早期监测预警中的应用。方法 对汉南区风险监测捡获钉螺进行解剖镜检和LAMP技术双检,鉴定钉螺血吸虫感染情况,对出现阳性钉螺的环境启动应急响应及强化干预,评估远期效果。结果 2018年5月武汉市汉南区LAMP技术检出1管感染性钉螺,定位阳性螺点东庄村朱家汊,对其进行机械除障、杂物深坑填埋等工程灭螺,药物灭螺1.27万m2,钉螺死亡率80%以上;阳性螺点500 m内应急性查病未发现新发血检阳性人员,年底再对东庄村查病506人,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血吸虫感染筛查显示阳性人员30例,血阳率5.93%,未发现粪检阳性人员,血检阳性人员全部预防性服药;哨鼠、野粪监测结果均为阴性;开展健康教育,部署、刷新警示牌7份,发放宣传折页500份。针对阳性环境所在村进行了近3年强化干预与监测,阳性螺点钉螺密度由0.094只/框降至0.027只/框,东庄村人群血检阳性率由5.93%稳步降至3.74%...  相似文献   

14.
树突状细胞抗日本血吸虫感染保护性免疫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日本血吸虫可溶性虫卵抗原(SEA)致敏树突状细胞抗血吸虫感染的保护性免疫力。方法 利用SEA分别致敏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将致敏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分别免疫BALB/C小鼠3次,攻击感染6周后计数成虫和肝脏虫卵。结果 SEA致敏树突状细胞免疫小鼠诱导27.3%的减虫率和41.5%的减卵率,明显高于SEA致敏巨噬细胞组(22.0%和30.7%)和未致敏树突状细胞及巨噬细胞组(16.3%,27.3%和11.7%,17.0%),血清抗体水平于第6周达高峰。结论 SEA致敏树突状细胞具有抗日本血吸虫感染的保护性免疫作用。  相似文献   

15.
细胞电泳可测量微粒及细胞的电学行为,又可用于定性、定量的分析和细胞亚群的定量分析。本文用该技术测定血吸虫尾拗感染的BADe/C小鼠牌淋巴细胞的电学行为,结果报道如下。l材料与方法1.l实验动物:BAIJyC健康小鼠(由浙江省医学科学院动物中心提供),体重20,25只,雌雄各半。按常规方法经皮感染血吸虫尾勒土20鼠。阳性钉螺由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提供。1.2牌淋巴细胞制备(由本院寄生虫学教研室施云松博士提供):在血吸虫尾勒感染后6、7W,分别剖杀小鼠5只,其余15只在SW全部剖杀。无菌取脾,置含RPMllbo培养液10all的平…  相似文献   

16.
应用靶向剂LHSA交联“425”制剂,经腹腔注入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后4周的BALH/c小鼠,每鼠0.5ml/d(内含“425”制剂10mg)。连续用药2周(相当于感染后6周)后肝内虫卵芽肿平均直径与感染对照组相比,下降为39.93%,平均面积下降了62.37%,平均体积下降了79.01%,停药1~2周(相当于感染后7~8周)时,平均直径,面积和体积分别下降了34.04%~40.24%,59.00~  相似文献   

17.
邹红敏  廖宇 《吉林医学》2011,32(12):2370-2370
目的:了解血吸虫病感染状况,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患者血清学监测用ELISA法检测血吸虫循环抗原(SCAg);阳性者粪便"三送三检",用改良加藤氏法查找血吸虫卵。查螺采用系统与环境抽样相结合的方法。结果:监测2 115例,血吸虫循环抗原阳性43例(2.03%),均未检出血吸虫卵;查螺近153 291 m2,未发现钉螺孳生。结论:由于外出务工人员较多,为血吸虫病的输入提供了条件,应加强监测,巩固血防成果。  相似文献   

18.
为建立两株抗日本血吸虫单克隆抗—CA-7、CA-8,(均为IgM型)。用单抗DOT-ELISA方法可检测出血吸虫感染兔血清中的靶抗原。CA-7的靶抗原存在于虫卵、尾蚴中;CA-8的靶抗原存在于虫卵、尾蚴和成虫中。用亲和层析的方法分离纯化了这两株单抗的靶抗原。实验结果表明CA-7和CA-8的靶抗原是中性糖含量分别为23.3%和14.7%,Mr为220×103和200×103的糖蛋白。这两种抗原经高碘酸氧化后,都丧失与单抗结合的能力;但经蛋白酶消化后,仍保留抗原活性,表明与单抗CA-7、CA-8结合的位点均在糖蛋白的糖链上。CA-7靶抗原经碱水解去除O-糖链后,丧失与CA-7单抗结合的能力;CA-8靶抗原经碱水解后仍保留抗原活性,说明CA-7靶抗原决定簇位于O-糖链上,CA-8靶抗原决定簇位于N-糖链上。  相似文献   

19.
日本血吸虫DNA疫苗的构建及其保护性免疫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讨血吸虫DNA疫苗保护性免疫效果,首先构建、鉴定和表达日本血吸虫DNA疫苗(pCD-Sj32)。实验结果表明:pCD-Sj32免疫BALB/C小鼠能诱导产生抗日本血吸虫感染免疫力,减虫率为35.6% ̄44.4%,减卵率为39.4% ̄69.0%;100μgDNA一次肌肉注射,免疫后8周攻击感染组的效果好;CD8^+淋巴细胞、IL-2、TNF和INF-γ可能在血吸虫病免疫功能调控中起重要作用;pC  相似文献   

20.
徐红梅 《中国热带医学》2006,6(11):1971-1972,1997
目的了解上海南汇地区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后的监测情况和疫情动态,为做好今后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建立血吸虫病监测系统,进行螺情和病情的同步监测。结果1996—2005年10年中共查螺5921027万m^2,发现钉螺面积270m^2,捕捉活螺270只,经解剖没有发现阳性钉螺;检查外来流动人员129877人,阳性205人,阳性率为0.16%;检查外来定居外出(返沪)人员3257人,阳性率为0.18%.7—14岁学生调查14547人,皮试阳性92人,阳性率为0,63%,经环试追踪,没有发现阳性病人;调查耕乳牛38683头,没有发现血吸虫病牛;但通过被动监测,在2005年发现1例输入血吸虫病例。结论南汇区的血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血防成果得到了巩固,但需要加强输入钉螺和输入传染源的监测。才能防止血吸虫病的再流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