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直接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QT离散度 (QTd)的影响 ,及心梗相关动脉再通后对QTd的影响。方法 :回顾 12 5例成功接受PTCA术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术前及术后不同时段的心电图测量 ,对比分析10 6例不适合或因各种原因未行PTCA或溶栓患者 (对照组 )不同时间QTd的变化。结果 :PTCA再通组同对照组比较术前QTd、QTcd均明显延长 ,但两组无明显统计学意义 (P >0 0 5 )。PTCA组术后 2 4小时、3天QTd、QTcd同本组术前比较明显缩短 (P <0 0 5 ) ,同对照组比较明显缩短 (P <0 0 1)。结论 :对于AMI患者 ,成功PTCA后QTd和QTcd明显缩短  相似文献   

2.
张桂娟 《中国综合临床》2004,20(10):867-868
目的 探讨QT离散度 (QTd)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 (冠脉 )病变的关系以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对其影响。方法 选择 2 5例冠脉病变狭窄程度≥ 80 %冠心病患者并对其病变血管实施PTCA术。 3支冠脉中 1支有病变者归入单支病变组 (A组 ,10例 ) ,2支以上有病变者归入多支病变组 (B组 ,15例 )。测定两组患者PTCA术前及术后第 1、第 7天的标准 12导联心电图及校正的QT离散度(QTcd)。结果 术前及术后第 1天B组QTcd显著大于A组 (P <0 .0 1)。术后第 7天A组与B组QTcd无显著差别 (P >0 .0 5 )。术后两组患者的QTcd均显著小于各自术前 (P <0 .0 0 1) ,B组术后第 1天QTcd仍显著大于术后第 7天 (P <0 .0 5 ) ,而A组术后第 1天QTcd与术后第 7天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 QT离散度与冠脉病变支数呈正相关。成功地行PTCA术可明显减少冠心病患者QT离散度 ;多支病变QT离散度减少速度慢于单支病变。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病变部位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急性心肌梗死(AMl)患者QT离散度(QTd)、心率校正QT离散度(correcteqd QT dispersion,QTcd)的影响.方法 对确诊的130例AMI患者于入院第5~10天行PCI治疗,其中单支血管病变68例(包括左前降支30例、右冠状动脉20例、左回旋支18例),多支血管病变62例,与100例同期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正常者(对照组)进行比较,对照分析术前1 d和术后1 d的标准18导联同步心电图QTd及QTcd.结果 AMI患者QTd及QTcd均较对照组延长(均P<0.05),且多支血管病变组QTd、QTcd较单支血管病变组延长(均P<0.05).冠状动脉病变部位对QTd和QTcd无明显影响(均P>0.05).PCI术后QTd和QTcd较术前缩短(均P<0.05),而单独进行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对QTd、QTcd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 AMI患者QTd、QTcd明显高于正常人,且随着血管病变范围增大而变异增大,冠状动脉病变部位对QTd、QTcd无影响.成功的PCI能显著减小AMI患者QTd以及QTcd.  相似文献   

4.
直接和择期PTCA对AMI患者QTd和QTcd的不同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对照观察直接PTCA和择期PTCA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QTd和QTcd的不同影响。方法 :对 3 6例直接PTCA使病变血管血流达TIMI3级的AMI患者 ,测量其术量、术后 2h、48h12导联心电图的QTd和QTcd ,并与 48例择期PTCA的AMI患者比较。同时与 5 0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对照。结果 :AMI患者QTd和QTcd对照正常组有显著差异 ,有室性心律失常的AMI患者QTd和QTcd明显高于无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 (P <0 0 5 ) ,直接PTCA和择期PTCA两组AMI患者与正常对照组QTd和QTcd均有显著性差异 ,两者的QTd和QTcd均有明显的下降 ,但前者下降的幅度远远大于后者 ,两者差异显著 ,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AMI患者不论直接PTCA和择期PTCA均可降低患者QTd和QTcd ,以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 ,但直接PTCA明显优于择期PTCA。  相似文献   

5.
急诊PCI对QT间期离散度的长期影响及其与心功能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性病变及早恢复前向血流后对QT间期离散度 (QTd、QTcd)的长期影响及其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 观察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 (PCI)术前、随访术后不同时间的QTd、QTcd及心功能的变化。结果 与经皮冠状动脉球囊成形术 (PTCA)和支架植入术前比较 ,术后 2~ 4h的QTd、QTcd虽有下降趋势 ,但无统计学意义 ,而术后 1周、6个月的QTd、QTcd显著减低 ,其后的QTd、QTcd亦无明显变化 ;但出现左心功能不全 (EF≤ 4 0 % )者QTd较之心功能正常者明显延长。结论 急诊PCI治疗使缺血心肌再灌注获得的QTd降低即改善心室复极不均一性的作用是持续的。后期的心功能不良是影响QTd延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
胡慧英  李志刚 《临床荟萃》2012,27(4):280-283
目的 观察老年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后QT离散度(QTd)的变化特点与趋势,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对比,探讨QTd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和范围的关系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和PCI对其的影响,以期为临床寻找一种评价PCI术预后的有效无创方法.方法 已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60岁冠心病患者679例,分为冠心病组(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有单支或多支病变,狭窄程度≥50%)536例.对照组(同期住院冠状动脉造影狭窄程度<50%)143例.术前分别描记两组的常规12导联心电图,测量QTd、校正QT离散度(QTcd).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狭窄程度≥75%的393例冠心病患者行PCI术,并再分为3个亚组:单支病变组176例,双支病变组118例,3支病变组99例.对照组:同期住院冠状动脉造影狭窄程度<50%患者143例.PCI各组术前、术后1天、7天,分别检测QTd、QTcd,进行比较.结果 冠心病组胆红素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冠心病组的总胆固醇 (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血尿酸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QTd和QTcd明显比对照组延长(P<0.01),冠心病3个亚组的QTd和QTcd在术前、术后1天和术后7天均呈逐渐下降趋势,3个亚组在组间、不同时点以及组间和不同时点的交互作用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单支病变组术前QTd(48.52±12.35)ms,术后1天(41.23±13.35) ms,术后7天(41.12±12.61) ms,术前QTcd(55.34±15.81)ms,术后1天(48.62±14.93) ms,术后7天(48.23±13.65) ms;双支病变组术前QTd(53.26±16.95) ms,术后1天(44.54±14.63)ms,术后7天(43.96±15.32) ms,术前QTcd(59.41±16.72)ms,术后1天(50.35±15.43) ms,术后7天(49.94±15.35)ms;3支病变组术前QTd(58.43±13.72) ms,术后1天(52.82±13.66)ms,术后7天(52.76±13.32)ms,术前QTcd(65.91±18.53)ms,术后1天(60.21±16.38) ms,术后7天(60.19±15.74) ms.结论 QTd、QTcd在冠心病患者明显升高,PCI术后明显降低,并与冠状动脉狭窄的程度和范围有关.说明QTd、QTcd可以作为临床上预测心肌缺血,评估PCI术后预后的有效无创指标.  相似文献   

7.
陈丹  吕安林  苑媛  李丹 《实用医学杂志》2005,21(23):2651-2653
目的:探讨急诊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6h)与延迟PTCA对急性心肌梗死(AMI)QT间期离散度(QTd、QTcd)和心功能的长期影响。方法:AMI病人82例,按发病至到达医院时间的不同分为两组,6h以内为A组,共36例行急诊PTCA,6h以后46例为B组,行延迟PTCA。观察他们的术前、随访术后不同时间的QTd、QTcd及心功能的变化。结果:术后6d、30d及180d,A组QTd、QTcd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均显著优于B组(P均〈0.05)。A组术后6d QTd、QTcd与术前比较,有明显改善(P均〈0.05)。B组术后6d与术前比较,有所改善但差异无显著性;30d与术前比较,有明显改善(P均〈0.05)。结论:急诊或延迟PTCA均可降低AMI病人QTd、QTcd,改善心功能,但急诊PTCA明显优于延迟PTCA;同时急诊PTCA较延迟PTCA对AMI病人QTd、QTcd的降低作用出现得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内成形术(PTCA)对心绞痛和心肌梗塞病人QT离散度(QTd)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分析84例心绞痛和心肌梗塞患PTCA术前、术后一天内所记录的心电图。测算QT间期、QT离散度、心率校正QT离散度(QTcd)。病例分为三组:心绞痛PTCA成功组、心肌梗塞PTCA成功组、心肌梗塞PTCA失败组。分别对三组QTd、QT作术前、术后比较。结果:前二组术后QTd、QTcd较术前显减少(P<0.01).失败组术前、术后QTd及QTcd差异无显性(P>0.05)。结论:成功的PTCA能显减少心绞痛和心肌梗塞患的QTd.提示可能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从而减少心肌缺血患的死亡率。可以改善患的预后。术后心肌梗塞患删减少可能反映了顿抑或冬眠心肌的“苏醒”。并表明梗塞区内尚有存活心肌。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纤维蛋白溶解 (纤溶 )系统成分在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后再狭窄过程中的作用 ,明确纤溶功能与再狭窄的关系。方法 :因单支血管病变或多支血管病变仅有单支血管行择期 PTCA的 2 8例患者 ,男 2 3例 ,女 5例 ,平均年龄 (5 5 .8± 9.5 )岁 ,于手术后平均 (6 .4± 2 .4)个月进行冠状动脉 (冠脉 )造影随访。分别测定患者 PTCA术前 ,术后 1周 ,术后 3个月及冠脉造影随访前血浆中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t PA) ,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 (PAI 1)和纤维蛋白原 (Fg)的水平。结果 :再狭窄组术后 1周、3个月的 t PA活性分别为 (1.86± 0 .5 8) k U/ L、(1.91± 0 .44 ) k U/ L,较术前 (2 .83± 0 .72 ) k U/ L 明显降低 (P均 <0 .0 5 ) ;再狭窄组术后 1周、3个月的 PAI 1活性分别为 (12 .37± 2 .33) k AU/ L、(12 .36± 2 .2 9) k AU/ L,较术前 (9.13±2 .14) k AU/ L显著升高 (P均 <0 .0 0 5 ) ,而且明显高于非再狭窄组〔分别为 (8.35± 2 .10 ) k AU/ L、(8.39±2 .74) k AU/ L,P均 <0 .0 5〕;术前、术后 Fg无明显差异。结论 :PTCA术后 1周~ 3个月纤溶功能受损影响血管损伤的修复 ,与再狭窄密切相关 ,连续监测纤溶成分可能有助于预测再狭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及介入治疗对QT离散度(QTd)的影响。方法对72例成功进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和支架术的冠心病患者,计算手术前后12导联同步心电图QTd及校正后QTd(QTcd)。结果冠心病不同类型和冠状动脉病变不同支数术前QTd及QTcd无明显差别(P>0.05),术后QTd及QTcd均较术前显著下降[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QTd为(49±20)msvs(57±24)ms、(46±18)msvs(61±18)ms、(48±18)msvs(61±20)ms,P<0.05;QTcd为(56±28)msvs(68±25)ms、(56±18)msvs(71±20)ms、(59±20)msvs(69±22)ms,P<0.05];单支病变组术后QTd、QTcd较其他病变组下降显著[术后单支血管病变与2支病变、3支病变的比较为QTd(38±18)msvs(50±24)msvs(52±16)ms,F=15.86,P<0.01;QTcd(45±20)msvs(56±18)msvs(58±27)ms,F=9.60,P<0.01]。结论介入治疗前冠心病患者QTd及QTcd与受累病变血管支数无关,在介入治疗后随着心肌缺血及心室复极不均一性的改善而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