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二袖套法"大鼠肝移植模型的训练,总结预防血管并发症的经验。方法早期阶段:采用经典"二袖套法"建立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实验总数150例。观察术中及术后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加以分析总结,针对性地对操作技术进行改进。后期阶段:采用改进的方法建立模型,实验总数439例。结果模型建立的后期阶段与早期相比,血管并发症明显减少,48h存活率、周存活率明显升高。结论应用改进的操作方法行大鼠原位肝移植术,能明显降低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大鼠存活率。  相似文献   

2.
大鼠动脉化原位肝移植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宝良  袁庆鑫  刘彤 《河北医药》2009,31(19):2530-2532
目的 建立稳定的大鼠动脉化原位肝移植模型.方法 采用Engemann法建立大鼠动脉化原位肝移植模型,记录手术成功率及术后长期存活情况(>100 d).结果 共行大鼠动脉化原位肝脏移植模型111次,其中:手术操作练习50次,成功率10.0%(5/50);预实验28次,成功率64.3%(18/28);正式实验33次,成功率90.9%(30/33),显著高于预实验(P<0.05).正式实验中随机选取12只,其长期生存率91.7%(11/12).结论 精细的手术操作有利于提高成功率,该模型有助于肝移植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单人建立稳定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的手术难点及技巧。方法对200只成年雄性SD大鼠,采用改良的Kamada二袖套法,单人及双人裸眼下行大鼠原位肝移植各50对。结果单人与双人操作组供体手术时间、受体手术时间、无肝期分别为(27.22±1.03)min和(26.47±1.16)min、(50.58±3.10)min和(48.18±3.70)min、(11.60±0.11)min和(11.28±0.08)min。单人与双人操作组手术成功率、1周存活率、1个月存活率分别为90%和94%、88%和88%、84%和86%。结论改良的二袖套法,单人操作简便,成功率高,无需助手协助,可为大鼠原位肝移植实验提供稳定可靠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4.
张宏伟 《医药论坛杂志》2006,27(10):17-18,20
目的制作改良双套管法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方法在原二袖套法的基础上,于受体门静脉和肝下下腔静脉吻合前放出部分高凝血液,而肝上下腔静脉的吻合是供肝膈肌环与受者肝上下腔静脉血管之间进行(降落伞式吻合),胆道处理的改进和受体肝脏切除时排出肝脏内血液保证受体的有效血容量。结果改良双套管法吻合效果确实可靠,手术成功率达95%,动物的周存活率为97%。结论该模型稳定可靠,可用于大鼠肝移植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大鼠原位左肺移植模型建立的学习曲线.方法 将学习制作该模型的前80只大鼠分为四个阶段,每阶段各20只,对操作时间、手术成功率、术后存活率及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 各阶段操作时间逐渐减少,并发症发生率降低,手术成功率及术后存活率稳步上升,在第Ⅲ、Ⅳ阶段模型趋于稳定.结论 经过耐心反复的连续训练,初学者能够熟练掌握大鼠原位左肺移植术实验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建立更稳定有效的大鼠原位左肺移植模型。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配对,采用三袖套法建立大鼠肺移植模型。结果进行大鼠左肺原位移植正式实验20例,手术平均时间(65±4)min。手术成功率85%。血气、病理学等检查证实成功复制了肺移植缺血再灌注模型。结论该方法操作成功率高,经济实用,高度模仿临床肺移植,可用于肺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原位肝移植术麻醉处理的效果,为临床麻醉提供经验。方法对31例肝移植手术患者麻醉处理的回顾与分析。结果31例原位肝移植术麻醉处理效果良好。结论原位肝移植麻醉处理非常重要,它关系到手术是否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8.
<正>原位肝移植已成为终末期肝病患者最为有效的治疗手段。对于肝移植的整个围手术期的管理,包括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多以及如何处理胆道并发症、免疫排斥反应、肝再生、器官保存等,都与手术的成败及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1]。而在临床肝移植的发展过程中,成功建立实验性大动物肝移植模型,模拟手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种种情况,则为后续临床工作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指导与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目前,猪的原位肝移植模型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肝移植队伍的训练和肝移植的相关研究中。而完善的围手术期处理是保证肝移植术中生命体征平稳和术后顺利恢复的关键[2]。本文就原位猪肝移植模型建立中所涉及到的围术期管理现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索协同性异种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模型的建立.方法 参照Kamada"二袖套法"并加以改良,分别对Wistar-Wistar大鼠(A组)15对及金黄地鼠-Wistar大鼠(B组)21对进行原位肝移植术,术后观察大鼠一般情况,并于第1、3、5、7天时各处死1只取肝脏组织进行病理观察,余留做观察生存时间.结果 A、B两组供体手术时间、修肝时间、无肝期分别为(23±3)min、(8±2)min、(45±5)min、(17±2.5)及(46±3)min、(21±2.5)min、(18±2)min,手术成功率分别为81.0%与93.3%.A、B两组生存期分别为27.4±3.4天及5.5±1天.A组术后Williams分级均为0级,B组术后第1天1级,第3天2级,超过第5天均为3级.结论 ①利用改良Kamada"二袖套法"可建立稳定的金黄地鼠-Wistar异种肝移植模型;②同时建立了协同性急性排斥反应肝移植模型,并为解决供肝来源不足方面提供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0.
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制作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稳定的肝移植动物模型是肝移植实验研究的基础 ,特别是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 (ratorthotopiclivertransplanta tionmodel,ROLTM ) ,是最为常用的一种。本文对近十余年来国内外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制作方面的进展进行综述。1 概  述ROLTM是研究肝移植器官保存、缺血—再灌注损伤、血流动力学、药理学、移植排斥反应及免疫耐受等方面的理想动物模型[1] ,是一种较为复杂又较难掌握的动物模型。高水平的显微外科技巧和长期的训练是建立模型的两个基本要求。2 ROLTM制作的进展2 .1 发展历史ROLTM最先由美国的Sun等 (1973年 )报道 ,方…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苦参碱(Mat)对大鼠原位肝移植冷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肝窦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应用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供肝保存5小时,126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Mat40mg/kg治疗组,Mat80mg/kg治疗组和假手术组,分别检测移植术后1、2、4小时血透明质酸及肝组织细胞间粘附分子-1的含量,并观察肝血窦内皮细胞形态学的改变,结果:与对照组合比较,治疗组术后各时点的透明质酸和细胞间粘附分子-1表达均显著降低,肝血窦内皮细胞形态变化也有明显改善。结论:苦参碱在大鼠原位肝移植冷却血再灌注中保护肝血窦内皮细胞免受损伤。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我院自2003-09以来,开展的10例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的手术过程及经验体会。方法本组9例患者接受背驮式原位肝移植手术,1例接受经典非转流式原位肝移植手术。3例术后应用环孢霉素A+霉酚酸酯+甲基泼尼松龙三联预防排斥反应,7例应用普乐可复、霉酚酸酯、甲基泼尼松龙预防排斥反应。应用抗生素、抗真菌、抗病毒药物预防感染,口服拉米夫定、静脉滴注乙肝免疫球蛋白预防乙肝复发。结果10例手术全部成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患者生存至今,生活质量良好。多普勒超声扫描提示肝动脉血流正常,1个月后肝功能检查基本正常。结论原位肝移植术是治疗终末期肝病的唯一有效的手段,围手术期的正确处理和并发症的有效预防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肝移植大鼠胃肠动力改变及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大鼠肝移植后早期胃肠动力改变及机制.方法 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肝移植组10对、全肝血流阻断组及对照组各10只.移植组采用改良的两袖套法行原位肝移植;全肝血流阻断组参照移植组受体的手术步骤,控制无肝期时间与移植组相同;对照组仅开腹.术后1h测小肠推进率、血浆内毒素含量,肠组织匀浆测Ca2 -ATPase、丙二醛(MDA).结果 与全肝血流阻断组和对照组相比,移植组术后小肠推进率低,血内毒素水平升高、肠组织内Ca2 -ATPase活性降低、MDA升高.结论 大鼠肝移植早期,胃肠动力显著降低,与肠道能量代谢障碍、缺血再灌注损伤、内毒素移位及其它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4.
Purpose To evalu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a liver-targeted dextran prodrug (DMP) of methylprednisolone (MP) in cold preservation–warm reperfusion injury associated with liver transplantation. Methods The effects of donor pretreatment with single 5 mg/kg doses of MP or DMP on ischemia–reperfusion damage to the liver were studied after 8 or 24 h of cold preservation in both isolated perfused rat liver (IPRL) and syngeneic orthotopic rat liver transplantation (OLT) models. Results In IPRL studies, donor pretreatment with DMP, and to a lesser degree MP,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he uptake of hyaluronic acid (HA), a marker of endothelial cell function, following 8 h of cold preservation. However, neither pretreatment was protective after 24 h of preservation. In the OLT model using 24-h-preserved livers, the seven-day survival of untreated grafts was 50%. DMP pretreatment of donor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graft survival to 100%, whereas MP pretreatment was ineffective. Additionally, only DMP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blood glucose concentrations and decreased the plasma concentrations of tumor necrosis factor-α after OLT. Other measured markers of liver injury were not affected by either pretreatment. Conclusions Selective delivery of methylprednisolone to the liver as a donor pretreatment strategy improves 24-h preserved graft survival in the OLT model.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人工肝支持系统(Artificial liver support system,ALSS)在原位肝移植围手术期对急慢性肝功能衰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401医院2003-09~2006-03实施肝移植40例,其中5例在肝移植围手术期进行人工肝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5例中,4例为术前人工肝血浆置换,患者的血清胆红素降低,肝性脑病得以纠正,凝血功能有改善,均顺利过渡到肝移植手术,术后已生存17~25个月,目前肝功能正常。1例为肝移植术后2个月,发生顽固性高胆红素血症并发感染,经4次人工肝治疗,延缓了肝衰竭的进程,接受了胆管造影,胆管支架置入引流,终因移植肝的功能衰竭,未能再次肝移植,术后5个月病死。结论AISS能纠正肝衰竭患者术前代谢紊乱,改善机体的内环境,为患者等待供肝,提高耐受肝移植手术创造条件,可减少手术风险。也能为术后肝功能提供有力支持,争取再次肝移植的机会。  相似文献   

16.
原位肝移植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原位肝移植(OLT)围手术期的血液动力学变化.方法 选择18例终末期肝病病人,采用静吸复合全麻.连续监测血液动力学指标、心电图(ECG)、血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结果 无肝期心排血量(CO)、肺毛细血管楔压(PAWP)、中心静脉压(CVP)、心指数(CI)较无肝前期均明显下降(P<0.01或P<0.05);新肝期CVP与PAWP较无肝前期明显升高(P<0.01或P<0.05),平均动脉压(MAP)下降(P<0.01);外周血管阻力(SVR)与体循环阻力指数(SVRI)在无肝期10 min后显著增高(P<0.01).结论 血液动力学变化主要发生于无肝期和新肝早期,应采取综合措施维持围麻醉期血流动力学的稳定.  相似文献   

17.
原位肝移植围手术期处理的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总结临床肝移植围手术期处理的经验。方法 对我院在2000年8月-2001年4月间开展的5例原位肝移植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例病人术后移植肝功能恢复良好;1例死于心肺功能衰竭。结论 完善的手术技术、围手术期的严密 监测以及并发症的防治与正确处理是肝移植成功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远端缺血预处理(RIPC)在小体积肝移植物缺血-再灌注(I-R)损伤中的保护作用。方法将10只大鼠随机分成两组,每组5只,原位肝移植组(A组)和RIPC后肝移植组(B组)。建立30%大鼠肝移植模型,检测术后2、6、12、24 h血清中ALT的水平,RT-PCR、Westernblot分别检测肝脏组织中血红素加氧酶1(HO-1)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与A组相比,术后B组血清ALT水平下调,HO-1 mRNA及蛋白表达均明显增加(P<0.05)。结论 RIPC具有保护小体积移植物I-R损伤作用,这可能与HO-1在术后肝脏组织中的过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报告3例肝移植的治疗经验,探讨肝移植的手术技术与疗效。方法 2例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病人、1例终末期胆道病合并胆汁性肝硬化病人均施行同种异体原住肝移植术。供肝采用Uw液原位灌注,快速切取。肝移植方式采用背驮式原位肝移植术。2例肝癌病人术前1周开始服用抗乙肝病毒药物拉米呋啶,并进行一个疗程化疗;术后免疫抑制治疗采用环孢素A、激素和/或晓悉联合应用。术后分别在30d、60d、90d按5-FuAB(5-Fu 阿霉素 顺铂)方案进行化疗。例3病人术前积极子肝肾功能堆护及人工肝支持。结果 例1肝移植术中供肝立即发挥功能,病人术半随即清醒。术后第9d发生轻度急性排斥反应,用甲基强的松龙冲击后控制。追踪随访9个月生活质量良好;例2肝移植术中供肝立即发挥功能,病人在术后1h内清醒。术后第11d发生轻度急性排斥反应,用甲基强的松龙冲击后控制。随访至今患者生活学习行如常人,生活质量良好;例3肝移植术中供肝立即发挥功能,术后死于急性肾功能衰竭。结论(1)精细的手术操作和完善的麻醉配合是确保手术成功的关键;(2)手术后的严密观察、正确及时处理并发症以及围手术期良好的综合支持治疗是确保患者术后能否长期存活的重要条件;(3)大肝癌在未发生远处转移而存在肝功能衰竭表现时,肝移植是唯一能够挽救病人生命,获得良好生活质量的外科治疗手术。  相似文献   

20.
银杏内酯对大鼠移植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景生虹  王惠成  苏刚  范玉琢  周炳刚 《中国药房》2007,18(33):2566-2569
目的:观察银杏内酯对大鼠自体原位肝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探讨其对大鼠移植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通过银杏内酯在门静脉-左肾静脉搭桥、肝后下腔静脉内置管分流法建立的大鼠自体原位肝移植模型上的应用,采用硝酸酶还原法测定肝脏缺血前和再灌注后5min、30min、2h血清血管活性递质一氧化氮(NO)和血浆内皮素(ET1)的水平变化;测定血清谷丙氨基转移酶(ALT)、谷草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乳酸脱氢酶(LDH)的酶学差异和肝组织三磷酸腺苷(ATP)及丙二醛(MDA)的含量变化;再灌注2h取肝组织,用甲醛固定制成电镜标本,观察肝细胞、肝小叶超微结构。结果:银杏内酯能提高再灌注后血NO水平,并对ALT、AST、LDH的病理性升高有降低作用,且能改善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微循环,减轻肝细胞内超微结构的损害程度。结论:肝移植术前施行门腔分流是预防术后发生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有效措施;NO/ET1平衡可能是影响移植肝脏微循环血流量变化的调节因素。银杏内酯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