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目的探讨间断住院结合家庭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的康复效益。方法将100 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入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0 例。两组均使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研究组采取间断住院结合家庭治疗模式,对照组采取连续住院模式,观察治疗1 年。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量表和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SQLS),分别评定患者干预前后病情、ADL 和生活质量的变化,并进行成本效益分析。结果两组的干预对PANSS、ADL 和SQLS 评分有显著影响,两组入组后1 年末各项评分均较入组时显著下降(F 组内= 540.577, 318.148, 326.751,均P=0.000);干预与时间存在交互效应(F 交互效应=13.710, 10.918, 6.578, P=0.000, 0.001, 0.012);研究组各项评分减分值均大于对照组(t 差值=3.703, 3.304, 2.565, P=0.000, 0.001, 0.012);研究组效益成本比值显著大于对照组(t=7.035, P=0.000)。结论间断住院结合家庭治疗较连续住院更有利于患者病情控制、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的改善和保持,康复效益更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我院慢性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的精神药物使用情况,从而合理地指导其用药。方法对我院2012年11月1日住院的129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用药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联合用药方面调查发现,单一用药为主,比例为62.0%,二联用药占23.3%,三联以上用药较少。药品使用频率调查发现,氯氮平居第一位,占33.3%(43/129);之后依次为利培酮(31.0%)、丙戊酸钠(29.5%)等。结论我院慢性精神分裂症精神药物使用比较合理,其中丙戊酸钠大量使用需要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康复干预对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自我效能及精神症状的影响。[方法]将100例符合CCMD—3慢性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病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进行为期8周的健康教育、社交训练、专题讨论、文娱活动训练等康复干预。而对照组不实行康复干预,余同实验组。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及阳性阴性症状量表分别于干预前和干预后进行评定。[结果]8周后,实验组病人自我效能得到显著提高,精神症状相对于干预前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对照组病人改善不明显;干预后实验组病人的自我效能显著高于对照组病人,精神症状显著少于对照组病人。[结论]康复干预能有效地提高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的自我效能,有助于改善精神症状,心理康复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康复干预对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自我效能及精神症状的影响。[方法]将100例符合CC肛3慢性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病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进行为期8周的健康教育、社交训练、专题讨论、文娱活动训练等康复干预。而时照组不实行康复干预,余同实验组。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及阳性阴性症状量表分别于干预前和干预后进行评定。[结果]8周后。实验组病人自我效能得到显著提高,精神症状相对于干预前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时照组病人改善不明显;干预后实验组病人的自我效能显著高于对照组病人,精神症状显著少于对照组病人。[结论]康复干预能有效地提高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的自我效能,有助于改善精神症状,心理康复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慢性精神分裂症开放式住院管理的康复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洪明 《中国康复》1996,11(3):132-134
目前我国大部分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在精神病院内的住院形式是全封闭性质的。这些患者因长期住院而产生“住院综合征”,导致社会功能的下降。我院为解决上述问题将66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进行了开放式住院管理的探索,并用住院精神病患者康复量表进行1年观察,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本院康复病区和慢性病房的精神分裂症患者66例,经过CCMD—2诊断标准确认,均为男性,平均年龄44.18±7.93岁,病程大于5年,住院2次以上,采用阴性症状量表(SANS)评分2项在4分以上。凡有严重躯体疾病、明显消极、自伤伤人、潜逃、攻击言行及急性精神病症状者均不选为研究对象。①实验组22例,开放式住院管理;②  相似文献   

7.
慢性精神分裂症长期住院产生住院综合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住院的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社会功能缺陷突出表现在社会性退缩,对外界环境的下降及责任心与计划性的损害等,消除长期住院对精神疾病患者的不良影响,是精神疾病残疾康复工作的重点之一。通过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调查和分析了解住院综合征发生的状况,以寻求避免、减少及消除住院综合征的对策。 1对象与方法 选择我院 2个病区所有符合 CCMD- 2- R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男病人共 80例为调查对象,进行住院综合征的评价。 方法:住院综合征标准以英国精神病学专家巴顿 1959年所作的 7点描述作为评定住院综合征的标准,分别是:( 1)…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住院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缺陷状况与护理管理模式的关系。方法使用修订的“住院精神病人社会功能缺陷筛选表”。对住院的13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社会功能缺陷的评定,并对开放管理组与非开放管理组进行了比较。结果住院的慢性精神病患者在对职业和工作(t=4.61,P<0.05)、社会性退缩(t=7.92,P<0.05)、家庭外的社会活动(t=6.75,P<0.05)、个人生活自理(t=8.64,P<0.05)、对外界兴趣和关心(t=8.07,P<0.05)、责任心和计划性(t=7.96,P<0.05)等6项因子分,开放管理患者与非开放管理患者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住院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在社会功能方面存在着高缺陷率,开放管理与药物紧密结合,有利于住院患者社会功能的全面改善。  相似文献   

9.
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缺陷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陈琳 《中国临床康复》2003,7(18):2596-2596
目的 了解住院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缺陷状况与护理管理模式的关系。方法 使用修订的“住院精神病人社会功能缺陷筛选表”。对住院的13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社会功能缺陷的评定,并对开放管理组与非开放管理组进行了比较。结果 住院的慢性精神病患者在对职业和工作(t=4.6l,P&;lt;0.05)、社会性退缩(t=7.92,P&;lt;0.05)、家庭外的社会活动(t=6.75,P&;lt;0.05)、个人生活自理(t=8.64,P&;lt;0.05)、对外界兴趣和关心(t=8.07,P&;lt;0.05)、责任心和计划性(t=7.96,P&;lt;0.05)等6项因子分,开放管理患者与非开放管理患者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住院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在社会功能方面存在着高缺陷率,开放管理与药物紧密结合,有利于住院患者社会功能的全面改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减轻或消除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负性情绪。方法 对148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病情康复后抑郁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并进行了护理下预。结果 患者服药的依从性明显提高,融人社会,积极参加各项社会活动,对未来充满信心。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经护理干预后能正确面对社会、面对人生,为回归社会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长期住院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合并糖尿病的情况,探索相关因素。方法自制一般情况调查表,回顾性调查住院精神病患的糖尿病患病情况,并结合年龄、体质量、病程、使用精神药物等情况,进行相关分析。结果274例住院患中,22例合并糖尿病,患病率8.03%。糖尿病患病率与年龄、体质量、病程及氯氮平使用呈正相关,与住院时间呈负相关。结论慢性精神分裂症长期住院患中糖尿病的患病率远高于普通人群,临床上应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长期住院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合并糖尿病的情况,探索相关因素。方法自制一般情况调查表,回顾性调查住院精神病患者的糖尿病患病情况,并结合年龄、体质量、病程、使用精神药物等情况,进行相关分析。结果274例住院患者中,22例合并糖尿病,患病率8.03%。糖尿病患病率与年龄、体质量、病程及氯氮平使用呈正相关,与住院时间呈负相关。结论慢性精神分裂症长期住院患者中糖尿病的患病率远高于普通人群,临床上应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13.
精神分裂症康复期住院患者病耻感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精神分裂症康复期住院患者感知病耻感状况,探讨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贬低—歧视感知量表和病耻感经历问卷对170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调查。结果共发放资料170份,收回有效问卷163份,有效回收率95.5%。163例精神分裂症康复期住院患者的病耻感经历总分均数为(39.24±4.76),病耻因子分为(20.34±3.07),歧视因子分为(18.87±2.03)。贬低一歧视感知状况得分为(2.63±0.37),与量表中点2.5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45,P〈0.01)。≤35岁患者贬低一歧视感知得分为(2.834-0.40),病耻感经历总分为(45。31±14.36),病耻因子分为(23.69±8.58),〉35岁患者贬低一歧视感知得分为(2.58±0.34),病耻感经历总分为(39.55±12.50),病耻因子分为(20.46±7.80),不同年龄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3.43,2.19,1.99;P〈0.05);不同婚姻、职业、病程、住院次数的患者,贬低一歧视感知状况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15.67,2.55,2.17,2.53;P〈0.ol或P〈0.05);不同病程的患者病耻经历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0,P〈0.05);不同职业、月收入的患者病耻感因子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为2.47,3.82;P〈0.05);不同的病程的患者歧视因子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1,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康复期住院患者有较高的感知病耻感和病耻感经历,提示精神卫生干预应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及时干预。  相似文献   

14.
茹保健 《护理研究》2008,22(17):1537-1539
[目的]探讨生活技能训练对长期住院的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康复作用.[方法]将80例精神分裂症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病人在药物治疗和传统护理模式的基础上进行2个月的生活技能训练,对照组维持原药物治疗,采用传统的护理模式.[结果]实验组护士观察量表(NOSIE)因子Ⅰ、因子Ⅱ、因子Ⅲ、总积极因素、病情总估计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生活技能训练可促进长期住院的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康复.  相似文献   

15.
茹保健 《护理研究》2008,22(6):1537-1539
[目的]探讨生活技能训练对长期住院的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康复作用。[方法]将80例精神分裂症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病人在药物治疗和传统护理模式的基础上进行2个月的生活技能训练,对照组维持原药物治疗,采用传统的护理模式。[结果]实验组护士观察量表(NOSIE)因子Ⅰ、因子Ⅱ、因子Ⅲ、总积极因素、病情总估计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生活技能训练可促进长期住院的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康复。  相似文献   

16.
丁关元  朱岚  杨玉清 《中国康复》2005,20(6):378-379
目的:探索集体心理治疗对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方法:84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心理组40例和对照组44例,均对症给予精神分裂症药物治疗;心理组并接受集体形式的讲座、讨论、问题解答等心理治疗。治疗前后采用90项症状清单(SCL-90)、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测评。结果:经过10个月的观察,心理组患者SCL-90和PANSS各因子分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均有改善,尤以阴性症状较明显。结论:集体心理治疗对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17.
18.
为了解精神分裂症治疗用药现状,对我院住院精神分裂症用药情况进行时点调查。结果,单一用药83.02%,联合用药16.04%,未用药0.94%。氯氮平使用率占第一位,氯丙嗪居第二位,联用安坦11.32%。说明,目前我院用药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19.
2004年1月~2005年12月,我们对9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缺陷状况进行调查,以探讨提高患者社会功能的最佳方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八段锦锻炼对男性慢性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44例,随机分为研究组(n=25)和对照组(n=19),两组患者均采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增加八段锦锻炼。锻炼前和锻炼12周后分别用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和阴性症状量表(SANS)评定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入组时NOSIE及SAN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锻炼12周后,研究组患者NOSIE各因子中病情总分(220.24±9.31)、总积极(98.80±6.95)分、社会能力(36.084-2.12)分、社会兴趣(31.28±4.99)分、个人整洁(31.44±1.22)分,均高于对照组[(189.79±6.49),(78.21±6.82),(31.794-2.57),(19.054-5.30),(27.374-2.98)分];激惹(2.564-2.27)分、迟缓(2.484-1.93)分、抑郁(1.12±I.30)分,总消极因素(6.564-3.76)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12.163,9.805,6.064,7.829,6.184,-2.999,-8.155,-2.897,-7.276;P〈0.01);SANS各因子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八段锦锻炼可改善男件悒件件院精神分裂痱患者的社会功能.减绎阴件症状.对患者的康寅有一宗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