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百会穴别名“三阳五会”,首出于《针灸甲乙经》。“会”意指经络之交会,但据《甲乙经》,百会仅为督脉、足太阳之会。因此,“三阳五会”名称的实际意义又鲜为人知。笔者试从经脉、经别、经筋的有关循行内容,综合分析,略陈己见。  相似文献   

2.
百会穴的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百会穴位于后发际直上7寸,或耳尖直上,头顶正中宛宛中。百会属督脉,为督脉、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厥阴肝经这五条经脉之所会,故有“三阳五会”之称。《资生经》云:“百会百病皆主。人身有四穴最应急,四百四病皆能治之,百会盖其一也。”百会穴属督脉,统督诸  相似文献   

3.
百会穴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逯俭 《针灸临床杂志》1998,14(11):32-34
1文献对百会穴的论述百会属督脉穴,系手足三阳经与督脉之会穴。临床治疗疾病范围较广,历代医家对此穴非常重视。在《扁鹊仓公列传》中即有扁鹊用三阳五会为虢太子治疗尸厥的记载。1.1百会穴的名称百会在历代的针灸文献中,有诸多名称,如《针灸甲乙经》称百会为三阳...  相似文献   

4.
百会穴浅谈     
百会穴,出自《甲乙经》,亦名三阳,又名巅上、五会、天满,属督脉。其位“在前预后一寸五分,顶中央旋毛中,陷可容指”(《甲乙经》)。现通常定位在头顶部正中线上,前顶直后一寸五分,或当神庭与脑户连线之中点处。其简易取穴方法乃两耳尖连线与头部正中线交点处。百会穴临床应用相当广泛。《黄帝内经太素》二十六卷云:“阳气重上,有余于上,百会灸之”。《千金要方》曰:“半身不遂,失音不语者,灸百会,次灸本神……风府”等等。据有关资料报道:百会透曲鬓,治疗脑血管偏瘫500例,其有效率为95%;前顶透百会,百会透后顶,后顶透强间穴,治疗高血压,也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百会透通天,配合体针治疗坐骨神经痛116例,有效率为100%;百会透角孙,治疗肩周炎30例,有效率亦为100%;  相似文献   

5.
<正>百会穴又名三阳五会、岭上、天满、颠上等,其名最早见于《针灸甲乙经》谓:"百会,一名三阳五会,在前顶后一寸五分。"百会属督脉,位于头部,头为诸阳之会,手足三阳经、厥阴肝经又皆与督脉会于百会穴,为百脉百骸朝会之所。百会者,既言其经脉交会之最,又言其治病范围之广。故《资生经》谓:  相似文献   

6.
浅论百会     
1 百会的定位白会属督脉,《针灸甲乙经》对其部位有明确的记载,即“在前顶后一寸五分,顶中央旋毛中,陷可容指。”后世医家对之并无太大异议,在现行统编教材中亦以此为据,取之“正坐,在后发际中点上7寸处;或于头部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取穴。”但骨度分寸与简便  相似文献   

7.
膈俞穴临床治验举隅056001河北省邯郸医院专科学校耿惠,于之敬056001河北省邯郸市中医院殷春萍膈俞之名首见于《针灸甲乙经》,位于足太阳膀胱经的第一侧线上,其位置“在第七椎下,两傍各一寸五分。”(《针灸甲乙经》)。为特定之八会穴之——──血会。《...  相似文献   

8.
百会穴属督脉,为临床常用穴位之一。百会穴的位置,古籍旱有记载。按晋代医家皇甫谧所著《针灸甲乙经》,百会穴距前发际为五寸。而头部之骨度分寸,则据《灵枢·骨度》篇曰:“发所覆者,颅至项尺二寸”。目前临床常用的百会穴定位方法是:患者正坐,头部呈自然水平位,取两耳尖之最高点与水平面垂直向上连线与头顶前后正中线之交点,为百会穴。但我们在临床和科研工作中,发现这种定位方法与百会穴按折量法之实际位置偏差甚大,因此进行了本项测量研究。  相似文献   

9.
百会穴,一名三阳五会,头为诸阳之会,该穴为足太阳,手、足少阳,督脉,足厥阴交会之处,百病皆治,故名百会。据有关文献记载:足太阳之脉交巅,手少阳之正别于巅,足少阳之脉交巅上,督脉入脑交巅,足厥阴与督脉会于巅,可见百会穴是足太阳与手、足少阳与足厥阴、督脉...  相似文献   

10.
睛明穴,在《针灸甲乙经》、《铜人俞穴针灸图经》、《针灸大成》等书中又称为泪孔。睛明穴的定位多定于目内眦旁0.1寸。如《针灸甲乙经》记载在目内眦外,手足太阳足阳明之会,《西方子明堂灸经》记载为目内眦头外,一分宛腕中,现行全国高等中医院校《针灸学》教材(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邱茂良主编,1985年10月第1版,下简称《针灸学》五版教材)则云:“目内眦旁0.1寸”。由上可见睛明穴定位多明确而统一在目内眦旁0.1寸。而对睛明穴的针刺深度历来就存在明显的分歧。  相似文献   

11.
上星穴出自《针灸甲乙经》:“在颅上直鼻央,入发隙一寸陷者中,可容豆”。督脉气所发。历代医家记载了大量关于上星主治功用的文献资料,应用广泛,条理较为清晰。现代研究发现上星穴主治头面部等经脉所过疾病,特别是治疗鼻病的特效穴。为了进一步分析上星穴的穴性特点,笔者从穴名、定位及临床疾病应用等进行综述,以便于临床灵活应用,充分发挥上星穴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2.
百会穴临床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百会穴临床应用体会赵银龙,黄建军(福建省厦门市第一医院,361003,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中医部)主题词穴.百会,癫痫/针灸疗法百会,一名三阳五会,为手足三阳、督脉、足厥阴经脉交会之处,且百会为督脉经穴,督脉为阳脉之海,因而百会治疗病症颇为广泛。笔者...  相似文献   

13.
“百会”为督脉之经穴,督居八脉之首,而百会又在督脉之至高点,足太阳、手少阳、足少阳、足厥阴与督脉均在此交会,故称为“三阳五会”。各经在其下,各穴布其周,居高临下有百脉朝宗之势。因此,该穴部位特殊,功效异奇,临床运用广泛,今将急症中的运用述之于后。  相似文献   

14.
中脘(《甲乙》),一名太仓《《灵枢》)。穴位取法:(骨曷)骭至脐八寸,太仓居其中,为脐上四寸(《素问》)。俞穴特性:腑会(《难经》),胃募(《甲乙》),手太阳,少阳,足阳明所生,任脉之会(《甲乙》),足太阴之结穴(《灵枢·根结》)。临床应用:(一)《资生》:“初不知灸中朊等穴以壮脾胃,亦惑之甚也”。《循经考  相似文献   

15.
百会穴是临床常用的重要腧穴 ,但目前在该穴取法上存在着混乱现象 ,不少医者的取法实际上是错误的 ,严重影响针灸的疗效 ,应引起重视 ,予以纠正。《甲乙经》载明百会穴是“在前顶后一寸五分 ,顶中央旋毛中 ,陷可客指”,这里既说明了该穴的骨度分寸位置 ,又指明了该穴的自然标志 ,十分明确。按《甲乙经》之骨度分寸 ,前后发际之间为十二寸 ,百会穴是在距前发际后五寸 ,后发际前七寸处。如旋毛居中者则此处恰当旋毛中央 ,该处之颅骨凹陷在头部最为突出 ,亦与“陷可客指”的记载相符。但现流行的取穴法都采用“两耳尖直上 ,头顶正中”或“两耳…  相似文献   

16.
古代文献中百会穴的记载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1 百会的名称及定位 百会在历代的针灸文献中有诸多名称,如《针灸甲乙经》称百会为三阳五会,《针灸资生经》称为天满,《普济方》称为泥丸宫,《针灸聚英》称为巅上,此外尚有称五会、三阳、岭上、维会、六满等名称。百会穴居巅顶之中,位于人体至高正中之处,为百脉聚会。《针灸大成》云:“犹天之极星居北。”道藏云:“天脑者,一身之宗,百神之会,故日百会。”  相似文献   

17.
绝骨又名悬钟,属足少阳胆经,为八会穴之髓会。绝骨穴在小腿外侧,外踝上3寸,腓骨前缘。《针灸甲乙经》中记载:“在足外踝上三寸动者脉中,足三阳络,按之阳明脉绝乃取之。”此穴在古今临床应用广泛。《标幽赋》云:“悬钟、环跳,华佗刺蹙足而立行。”  相似文献   

18.
郭尔夫从事针灸临床工作38年,博览群书,精于歧黄,尤擅针灸,刻苦学习《内经》、《难经》、《针灸甲乙经》等经典著作和现代医学,对经络学说、腧穴定位和针法有独特的见解。善于挖掘针灸绝技,擅长芒针深刺募穴、药罐等,对五输穴临床运用得心应手。现就郭老师多年运用芒针深刺募穴的临床经验总结如下:1 中 脘 中脘穴又名太仓,位于任脉经、脐上四寸处,为胃之募穴,是手太阴、手太阳、手少阳、足阳明、足厥阴及任脉之会。中脘又是手太阴之所起,足厥阴之所终,任脉之所发,手太阳、手少阳、足阳明三脉之所生。中脘穴上一寸有上脘穴、下一寸有下脘…  相似文献   

19.
关于阳辅穴的定位及其当为“髓会”之己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孟红  佟和芬 《中国针灸》1997,17(11):657-658
通过对足少阳胆经经脉分布和《针灸甲乙经》所载阳辅穴位置的分析,认为阳辅穴定位应在腓骨的前缘,与该穴上1寸的光明穴、下1寸的悬钟穴在同一条直线上。通过对《针灸甲乙经》所载阳辅、悬钟位置的分析,认为现行多种医籍将八会穴中的髓会定为悬钟穴是欠妥的,髓会绝骨应是阳辅穴。  相似文献   

20.
《甲乙经》载百会穴是“在前顶后一寸五分,顶中央旋毛中,陷可容指”,即距前发际后5尺,后发际前7寸处.但现在流行的取穴法采用“两耳尖直上,头顶正中”或“两耳尖直上联线与前后正中线之交点”。仅用此法取穴,常会偏离《甲乙经》的规定位置。关于颅骨的凹陷处一般与旋毛部位相一致。前人可能因有人的旋毛偏斜,此时取穴则不应拘于旋毛中央,于是补充说明此穴“直两耳尖”这是说本穴在两耳尖联线之中点的意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