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肺癌单发脑转移的CT特点 ,提高术前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收集资料齐全的以脑部症状为首发症状的肺癌单发脑转移 17例 ,常规头颅CT平扫、增强和胸部增强扫描。结果 :17个病灶中 15个位于大脑半球皮质或皮髓质交界区 ,大小 1~ 2 .5cm ,增强扫描 10例呈环状 ,7例呈结节状显著强化 ,中重度瘤周水肿 16例 ,无 1例病灶内有钙化。结论 :肺癌单发脑转移CT扫描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发现脑皮髓质交界区单发病灶 ,怀疑脑单发转移瘤者 ,应行胸部X线、CT检查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
林昌能  陈杜芳 《吉林医学》2013,(8):1410-1411
目的:探讨CT对脑转移瘤的诊断价值,提高脑内转移瘤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经病理或临床确诊的脑转移瘤CT表现。结果:28例中共检出102个病灶;多发19例,占68%;单发9例,占32%;CT平扫呈等、低或等低混杂密度20例,占71%,高密度或高低混杂密度灶8例,占29%;全部病例平扫后均行增强扫描,等密度部分均有中度或明显变化,呈环状或结节样;18例有明显灶周水肿,6例有轻度水肿;19例原发灶在肺,4例原发灶为乳腺癌,2例为鼻咽癌,4例为胃癌。结论:资料表明,CT对脑内转移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可靠的准确性;颅外肿瘤的查找有助于脑内肿瘤的鉴别诊断,特别是肺部的CT检查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颅内原发性淋巴瘤CT和MRI的影像学表现,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病理证实的颅内原发性淋巴瘤的CT与MRI表现。结果:单发8例,多发4例,共计15个病灶,病理类型均为B细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CT表现等密度或稍高密度实质性肿块,无钙化,瘤周水肿相对较轻,占位效应轻,增强后瘤体呈均匀性中度强化,无囊变及环形强化。MRI显示为长T1、长T2信号,增强后病灶明显强化。结论:脑内原发淋巴瘤少见,影像学表现与颅内其他肿瘤互相重叠,CT和MRI平扫和增强扫描的应用有助于脑内淋巴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4.
脑转移瘤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附13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CT对转移瘤的诊断价值 ,提高脑内转移瘤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 13例经病理或临床确诊脑转移瘤的CT表现。结果  13例中共检出 4 0个病灶 ;多发 9例 ,占70 % ;单发 4例 ,占 30 % ;CT平扫呈等、低或等低混杂密度 9例 ,占 70 % ;高密度或高低混杂密度灶 4例 ,占30 % ,全部病例平扫后均行增强扫描 ,等密度部分均有中度或明显变化 ,呈环状或结节样强化。 11例有明显灶周水肿 ,2例有轻度水肿。 8例原发灶在肺 ,2例原发灶为乳腺癌 ,2例为鼻咽癌 ,1例为胃癌。结论 资料表明 ,CT对脑内转移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可靠的准确性。颅外肿瘤的查找有助于脑内肿瘤的鉴别诊断 ,特别是肺部的CT检查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5.
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影像表现及鉴别诊断。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病理证实的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CT及MRI表现。结果 15例患者中,12例行MRI平扫加增强,5例行CT平扫加增强,2例均行CT和MRI检查;12例为单发病灶,3例多发病灶。12例单发病灶中,6例为实性肿块型,6例为囊实性肿块型,实性成分CT平扫为等或稍高密度,T1WI等或稍低信号、T2WI等或稍高信号、T2FLAIR等或稍高信号,囊性部分T1WI及T2FLAIR低信号、T2WI高信号,边界清晰,与脑实质分界清楚,瘤周水肿轻或无,瘤内可伴有不同程度囊变坏死、出血或钙化;增强扫描呈轻中度或明显均匀或不均匀两种强化,瘤内或瘤周可见强化血管影;3例多发病灶均表现为实性肿块型,密度及信号类似于单发病灶实性肿块型,增强扫描多发病灶强化不一致,颅内病灶明显均匀强化,颅外椎体或椎管内病灶轻中度均匀强化。结论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影像学表现多样,但有一定特异性,确诊有赖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证实。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CT增强扫描对脑转移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或治疗随访证实的20例脑转移瘤,总结其平扫和增强扫描的CT征象.结果:单纯幕上双侧大脑半球内发现病灶的有13例,平扫发现19个病灶,增强扫描发现25个病灶;单纯幕下双侧小脑半球内发现孤立病灶2例,平扫3个病灶,增强扫描发现5个病灶,幕上幕下同时发现病灶的5例,平扫发现13个病灶,增强扫描发现19个病灶.结论:CT增强扫描能更好地发现平扫时不能显示的病灶,对脑转移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肝单发转移瘤的CT征象,提高对肝单发转移瘤的诊断能力。方法分析5例肝单发转移瘤在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的CT征象。结果5例肝单发转移瘤平扫均表现为边界较清的低密度灶,1例可见钙化,增强后动脉期、门静脉期环状强化,病灶推挤周围血管,与其它肝低密度肿块不同。结论肝单发转移瘤CT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具有一定特点,结合原发癌病史,可以与肝脏其它肿块鉴别。  相似文献   

8.
目的:提高实际工作中脑转移瘤的诊断和鉴别。方法:分析32例脑转移瘤的CT平扫及增强扫描资料,并对其CT表现进行总结。结果:脑转移瘤CT表现:(1)多位于皮层或皮层下区;(2)病变常为多发;(3)病灶周围水肿明显;(4)病灶呈小环状或小结节状等或稍高密度,也可呈混合性,均有不同程度强化;(5)可见占位效应。结论:脑转移瘤的CT检查务必常规增强扫描,脑转移瘤的多发性,病灶小于2cm,多位于皮层或皮层下区及灶周明显水肿为其特征性的CT表现。  相似文献   

9.
高长乐 《中国厂矿医学》2011,24(10):934-935
颅脑是肿瘤最常见的远处转移器官之一,其原发肿瘤以肺癌最常见。大部分脑转移瘤CT表现比较典型,多发及瘤周广泛水肿是其显著特点,病灶多位于皮质及皮质下区。一般脑转移瘤多发较单发多见,CT扫描显示单个肿瘤时,不能排除多发性转移的可能,增强扫描可发现比平扫更多的病灶,而MRI显示的病灶比CT多〔1〕。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对颅内孤立性转移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证实的23例脑内孤立性转移瘤病例的脑低场MRI表现。结果 23例单发脑转移瘤中,MRI显示病灶位于幕上18例,其中1例发生于脑室内;幕下4例;1例病灶于平扫时未发现而增强发现。平扫T1WI显示18例病灶呈低信号,1例病灶呈等信号,4个病灶呈混杂信号;T2WI显示17例呈高信号;4例呈混杂信号;增强扫描后,结节状强化18例,环状强化4个,1例呈不规则状强化;其中强化病灶周围不同程度水肿21例;周围无水肿2例,其中1例位于小脑半球,1例位于脑实质内。结论孤立性脑转移瘤MRI平扫信号、瘤周水肿情况及增强表现具有特征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多发性脾脏肿瘤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多发脾占位病变良恶性的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的32例多发性脾肿瘤的CT和MR表现,原发性肿瘤13例,转移瘤19例。结果恶性肿瘤CT常表现为实质性或囊实性低密度肿块,增强后原发性肿瘤呈实质部分明显或中度以上强化,转移瘤以边缘强化为主;MR表现:淋巴瘤结节于T1、T2大多均呈等信号,有时可表现为他低信号;增强后早期为低信号结节,延迟呈等信号。转移瘤T2WI极少数呈低信号。良性肿瘤以血管瘤和脉管瘤常见,CT多表现为低密度或囊性病变,增强后均匀强化或边缘呈晕状强化,血管瘤具特征性延迟强化。MR明显优于CT和动态增强CT,增强T2WI具有典型的“白炽灯”征。脉管瘤MR显示病变内含低信号分隔影,T1、他均呈高信号,增强无强化或部分边缘强化。结论认识多发性脾肿瘤的CT和MR表现,有助于临床鉴别诊断良恶性肿瘤或非肿瘤性病变。  相似文献   

12.
为了回顾性研究肺癌脑转移瘤CT特征的表现,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2例肺癌脑转移CT特征的表现进行了总结分析。结果发现:肺癌脑转移的CT表现常多发于大脑皮质或皮质下区,腺癌脑转移以结节状瘤灶多见,瘤旁水肿程度不一。鳞癌脑转移以环状强化多见,瘤旁水肿重,占位效应明显。对等密度无水肿转移瘤灶提示增强扫描的重要性。对肺癌单发脑转移的诊断及转移时间也进行了探讨。从多方面认识到不同的肺癌脑转移瘤有不同CT特征表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甲状腺肿瘤的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CT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6例甲状腺肿瘤的CT资料,36例均行平扫,26例加作增强.结果:36例甲状腺肿瘤中,甲状腺腺瘤10例,均有完整包膜,无淋巴结转移;甲状腺癌26例,22例为乳头状癌,3例为滤泡状癌,1例为胸内甲状腺未分化癌.12例有细钙化及小斑点状钙化,20例边界不清,侵犯周围组织器宫.15例颈部淋巴结转移.结论:注意肿瘤的钙化、肿瘤与正常甲状腺组织及周围结构的关系,以及有无淋巴结和远处转移是判断甲状腺肿瘤良恶性的主要依据.CT对甲状腺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较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CT在颅内胚生殖细胞肿瘤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3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胚生殖细胞肿瘤CT平扫及增强后的影像学特征。结果 畸胎瘤3例,表现为由三胚层组织构成的境界清晰的混杂密度块影,轻度不均匀性强化。皮样囊肿7例,表现为类圆形境界清晰的略低密度块影,囊壁轻度强化。生殖细胞瘤3例,呈类圆形混合密度块影,强化较明显但不均匀,常伴三脑室受压征象,。表皮样囊肿17例,呈不规则形边界清晰的低密度影,无强化征象。所有肿瘤周围脑组织均无明显水肿征象。结论 CT是颅内胚生殖细胞肿瘤术前定性诊断的最可靠方法之一,平扫与增强扫描相结合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灶癌的多层螺旋CT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东莞康华医院23例经手术证实的甲状腺微灶癌的MSCT表现,观察病灶分布、周围侵犯、钙化、淋巴结转移及强化特点。均行MS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肿瘤均侵及一叶,呈低密度小结节,位于甲状腺包膜下,部分病灶侵犯包膜,合并钙化者7例,表现为点状及沙粒样钙化。增强扫描后呈条片状及结节样不均匀强化。CT平扫时肿块的CT值多小于56Hu;增强扫描后达峰时间较晚,峰值较低,多数小于100Hu。结论 MSCT有助于甲状腺微灶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动态增强CT扫描对肾嫌色细胞癌的诊断价值及其临床应用. 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为肾嫌色细胞癌的动态增强CT影像资料,对肿瘤的大小、形态、密度及动态增强特点进行分析. 结果 12例病例动态增强CT表现,原发病灶均为单发,呈软组织密度,3例见假包膜,5例有分叶,肿瘤密度均匀5例,不均匀7例,内部可见线状、小片状坏死或星芒状纤维灶,坏死区一般较小,边缘光整,1例见钙化,动态增强扫描皮髓期肿瘤强化明显低于肾皮质,而高于肾髓质,实质期强化明显低于肾实质,瘤体≤7 cm×6.5 cm的均未见转移. 结论肾嫌色细胞癌属膨胀性生长、少血供、低度恶性肿瘤,其恶性程度与肿瘤大小和坏死程度有关,其动态增强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动态增强CT扫描对肾嫌色细胞癌的发现、术前临床评估和指导治疗有着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采用64层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和三维重建技术,对胃肠道外间质瘤的CT表现进行分析,以提高对该病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穿刺活检证实的13例腹腔内胃肠道外间质瘤患者的影像资料,观察指标有:病灶数目、部位、形态、边缘、大小、平扫密度及三期增强情况、病灶生长方式及其与邻近血管或器官的关系。结果:本组13例患者全为单发病灶,其中发生于肠系膜有7例、发生于网膜有4例、发生于腹膜后间隙有2例。病灶多为圆形、类圆形或轻度分叶,少数呈不规则形。病灶最大直径约为5.5~14.5 cm。平扫病灶均呈密度欠均匀的软组织肿块影;三期增强扫描均呈不均匀强化,囊变或坏死部分无强化。所有病灶境界清楚,病灶周围器官、血管受压推移。有1例肝脏多发转移。结论:胃肠外间质瘤的多层螺旋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结合三维重建技术对胃肠道外间质瘤的定位和定性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旨在探讨多层螺旋CT多期扫描对肾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8月~2017年11月收治的肾占位性病变患者8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多排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整理80例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以手术或病理活检结果做参照,计算CT平扫及多期增强扫描肾占位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 CT平扫对不同类型肾占位性病变的总检出率、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5.00%(68/80)、71.25%(57/80),低于多期增强扫描100%(80/80)、97.50%(78/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12.973、20.907,P<0.001);肾囊肿CT平扫表现为典型边界清晰的囊性病灶,平均CT值为15HU,形态多为类圆形,囊壁薄,多期增强扫描中未见明显强化;结核性脓肾CT平扫主要为多发囊状低密度区,直径0.5cm,多期增强扫描中呈现轻度强化;肾血管平滑肌瘤瘤体形态多为类圆形,最小径2.4cm,最大径10.96cm,6例患者平扫为稍低密度影,3例瘤体呈现稍高密度影,2例瘤体呈现混杂密度,多期增强扫描明显强化;肾盂癌病灶外形不规则,肾盂期增强扫描可见肾盂内充盈缺损,6例患者累及肾实质;肾癌平均最大径(6.12±1.03)cm,多位于上级,6例患者表现为明显强化,18例患者呈现轻-中度强化,出血、囊性改变区域未见明显强化。结论多层螺旋CT多期扫描可有效显示对不同肾占位性病变的图像特征,检出率及诊断符合率高,可为临床提供相关影像学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