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调查某医院医务人员院内感染SARS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对此次SARS院内感染的相关人员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共13例护理人员发生院内SARS感染,输入性传染源为一女性肿瘤患者的丈夫,这名确诊SARS的丈夫在发病期间与其妻至少有2周医院内密切接触史。13例中8名是后来借调入该肿瘤患者入住科室的,她们感染SARS的平均潜伏期为12.6d。对与13例SARS病例在潜伏期内(1例为发病早期)有密切接触者共57人进行追踪观察1月.结果无l例感染SARS。结论 SARS病人在潜伏期没有传染性或传染性不大。感染SARS与接触传染源的程度以及持续接触时间有关。SARS的发病可能与机体的免疫状况有关,SARS的病理基础可能与免疫损害有关。免疫抑制病人可能成为SARS的无症状病毒携带者和传染源。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江门市定点收治SARS患者的某医院职工SARS血清流行病学情况。方法分别在流行终止后半年和1年半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医院职工血清SARS冠状病毒抗体IgG。结果半年后的检测结果中,临床确诊病例组阳性率为82.6%,疑似及医学观察病例组5.9%,SARS病区医务人员组和其余人员组均为阴性,临床确诊病例组与其它组之间阳性率的差异有显著性(P〈0.01);1年半后临床确诊病例组阳性率为73.9%,其他各组SARS—CoV抗体IgG阳性率无明显变化。结论临床确诊病例血清SARS—CoV抗体IgG阳性率较高,1年半后仍有89.47%检出SARS—CoV抗体。  相似文献   

3.
1 调查资料从事厨师职业3 mo上及不接触生肉加工的非厨师职业如零售服务员、餐厅服务员及旅馆服务员共计464(男212,女252)人. 按卫生部《非典型肺炎病例实验室检测标本采集技术指南(试行)》采集新鲜血清样本并进行灭活处理.  相似文献   

4.
监测调查我院内科系统院内感染12个月,平均院内感染率为7.30%。发现院内感染在神经内科、血液病科及肾病组,在呼衰、心衰、肝硬化腹水、重症瘫痪等病人,在气管切开或插管、使用呼吸机、尿道插管、血透、使用多种抗生素等患者均明显增多。主要易感部位为呼吸道。主要致病菌为G^-杆菌。监测发现,院内感染的控制,必须针对上述高危人群,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5.
6.
20 0 3年 4月 15日 ,某医院一患者经当地确诊为SARS病人 ,并因此引发了SARS暴发流行。先后有数十名人员感染发病 ,后确认其是一个输入性SARS病例。疫情发生后 ,立即组织了流行病学调查 ,现将疫情调查结果及分析报告如下 :1 病例个案1 1 病例基本情况患者 (下称首发病例 )男 ,5 3岁 ,既往有冠心病、糖尿病、慢性肾功能衰竭史。曾于 4月 6日到北京某医院就诊 ,准备住院做心脏搭桥手术 ,因该院床位紧张 ,未被收治。 4月 7日转到北京某总医院住院 ,至 4月 15日来到本医院就诊。1 2 就诊过程4月 15日 ,医院将首发病例收治入院后 ,按常规…  相似文献   

7.
8.
9.
目的 探讨收治SARS病例医院预防医务人员院内感染有效地措施。方法 在收治SARS病例期间采用通风、规范操作、人性化管理等综合性预防措施对全院职工进行保护。结果 我院共收治SARS确诊病例3例、疑似病例1例,医学观察病例57例;确诊病例住院病程最短21d,最长28d,全院所有人员均未发生SARS病毒感染。结论 综合性的预防措施对防止SARS病毒院内感染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监测调查我院内科系统院内感染12个月,平均院内感染率为7.30%。发现院内感染在神经内科、血液病科及肾病组,在呼衰、心衰、肝硬化腹水、重症瘫痪等病人,在气管切开或插管、使用呼吸机、尿道插管、血透、使用多种抗生素等患者均明显增多。主要易感部位为呼吸道。主要致病茵为G-杆菌。监测发现,院内感染的控制,必须针对上述高危人群,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医院内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和可能的传播途径.方法:选择某综合性医院2003年3~4月收治和医院内感染的34例确诊SARS病例(其中住院患者10例,医护人员24例),进行个案调查和发病所在科室的流行病学侦查.结果:①在3月中旬和下旬有2个发病高峰.发病病例的地理分布主要集中住院大楼西单元的5个楼层的4,5,6号病房,住院患者多年龄较大且合并较严重的基础病,而受染的医护人员以工作在一线的中青年为主;②输入性病例是导致医院内感染的第一代传染源,医院内继发感染的住院者和医护人员是进一步扩散蔓延的第二批传染源;③资料分析结果支持近距离空气传播和密切接触传播为本次SARS医院感染的主要传播途径,还提示:可能存在气溶胶经病房排风系统的垂直传播方式.④示踪剂气体实验显示:在输入病例所在7层病房卫生间燃烧熏香,在8, 9,11,12,13层均可以闻到气味,提示医院的建筑和排风系统具备病原体气溶胶垂直长距离传播的条件.结论:医院内感染是SARS初期暴发流行的主要传播方式,医护人员和医院就诊患者是主要的受染人群.该院医护人员的受染方式前期以医院内传染为主,后期以门、急诊窗口岗位受染较为突出.其传播途径除近距离飞沫传播和密切接触外,应进一步研究是否存在气溶胶长距离传播的可能性和空气微生物学证据.  相似文献   

12.
152例医务人员SARS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广东省医务人员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影响因素,为更有效的提高其防护效果提供依据。方法:对9所医院中医务人员SARS病例进行调查,分析不同年龄、性别、职业、时间等分布特征。结果:医务人员感染者以20~40岁最多见,占84.2%;有明显的医院聚集现象;感染时间以2月份为主,占82.9%;传播途径均为职业接触感染。结论:对与SARS病人接触的医务人员,应采取积极有效的个人防护措施,增强他们的防护意识和防护行为,可降低感染SARS的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聚集性病例指示病例的特点以及在流行中的作用,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查阅病历、面对面访谈、电话调查及现场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收集SARS聚集性病例指示病例和续发病例的基本资料。结果3起聚集性病例的指示病例都患有慢性基础性疾病,均为聚集病例的传染来源,导致了家属、医务人员和病人感染。结论SARS聚集性病例的指示病例具有重要的流行病学意义,其传染期只局限于病程的特定阶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分析即将赴SARS一线医务人员的心理卫生状况。方法 首先对 4 4 9例即将赴SARS一线的医务人员进行心理干预 ,接着采用精神症状自评量表 (SCL - 90 )对他们进行测评及分析。结果 医务人员除恐怖因子分大于国内常模外(P <0 .0 5 ) ,其余因子分均小于常模 (P <0 .0 1)。SCL - 90因子分在男女间、医生护士间及各医院间无明显差异。医务人员心理问题检出率为 4 .5 %。结论 即将赴SARS一线医务人员存在明显恐惧心理 ,需要心理干预 ,恰当的干预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明确是否存在症状轻微或无症状SARS冠状病毒感染者。方法 以SARS冠状病毒全病毒裂解液作抗原,利用ELISA技术检测血清中SARS冠状病毒抗体,调查具有明显传染特征和呼吸道症状的SARS患者以及无明显临床症状表现的医务人员血清中SARS冠状病毒抗体的存在情况。结果 共调查SARS患者19例,血清中抗SARS冠状病毒抗体全部阳性;因工作需要与SARS患者或患者的血、尿、粪、痰等排泄物有接触的医务人员共200名,发现血清中抗SARS冠状病毒抗体阳性20例。结论 在部分无症状医务人员血清中存在低水平的抗SARS冠状病毒IgG抗体,SARS冠状病毒感染可仅引起轻微的症状,甚至可无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16.
在防治SARS工作中加强医院感染控制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在防治SARS工作中加强医院感染控制的方法。方法 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工作特点、布局及病人进入医院的诊疗流程,推测易出现SARS疫情污染危险程度的高低,依次将医院划分为甲、乙、丙、丁4个区域,针对不同区域采取不同的消毒隔离及防护措施。结果 在前3个月的防治工作中共接诊发热病人4881人,留观1519人,占银川市发热病人总数的68.84%,而参加防治的医务人员248人在工作期间及结束后两周之内身体状态良好,实现了医务人员“零感染”的目标,有效地控制了院内交叉感染。结论 加强院内感染控制,要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严格的消毒、隔离及防护制度和措施;组织人员培训,树立防护意识,掌握防护技能;严格划分三个区域;管理组织者要经常深入防治SARS第一线,实行现场管理.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以制定预防措施,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7年12月东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13例SAP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113例SAP患者发生医院感染29例,医院感染发生率为25.66%,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60.00%),检出病原菌35株,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54.29%)。住院天数>14?d、采用机械通气、深静脉置管、留置导尿、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天数>6?d、改良CT严重指数(MCTSI)评分>6是SAP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入住ICU天数>6?d、 MCTSI评分>6是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SAP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病死率高于未发生医院感染者(P?< 0.05)。结论 SAP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ICU入住时长和MCTSI评分与医院感染的发生密切相关,应尽量缩短ICU住院时间,对MCTSI评分高的患者应加强防治措施,避免医院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SARS定点医院不同岗位工作人员白细胞分类及红细胞天然免疫黏附功能(erythrocyte innate immune adhesion function, EIIAF)的变化,了解SARS定点医院医务人员生理机能的变化.方法:将研究对象分成5组,分别为SARS定点医院门诊检验人员组、SARS一线人员组、非SARS病区人员组、医院机关人员组以及院外对照组.对以上各组人员分别进行白细胞分类及EIIAF测定.SARS特异性IgG抗体的检测采用ELISA法.结果:SARS定点医院各组人员的白细胞总数显著高于院外对照组(P<0.05,P<0.01);SARS一线人员和门诊检验人员的EIIAF显著低于非SARS病区人员和机关人员(P<0.01),其中有37.5%的SARS一线人员的EIIAF低于正常人平均水平.6位参与重症SARS抢救而无显性发病的医务人员EIIAF全部处于高表达水平(与正常人群平均水平比较,P<0.05).结论:SARS环境中的工作人员机体处于应激状态,与SARS密切接触的一线人员机体存在免疫清除过程,亚健康状态可能是SARS相关医务人员易感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Background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SARS) is characterized by both an atypical pneumonia and efficient nosocomial transmissin. However, it remains unknown whether the infectivity and the virulence of the pathogen will change throughout the successive transmission.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compare the clinical features and management regimens of patients with SARS among the multiple generations from nosocomial transmission initiated by a super-spreader.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84 epidemiologically-linked SARS patients from a hospital outbreak were retrospectively studied. All patients, in whom a clear-cut transmission generation could be noted, had a direct or indirect exposure to the index patient and the epidemic successively propagated through the multiple generations of cases within a short period of time.Results There were 66 women and 18 men with mean age of (29.2 ± 10.3) years in this cluster; and 96.4% of whom were health care workers. Detailed contact tracing identified 35 (41.7%) first-generation cases, 34 (40.5%) second-generation cases, and 15 (17.8%) third-generation cases.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s among the multiple generations of transmission were found in terms of age, gender, incubation period and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With the advanced transmission generations, the initial temperature lowered, the number of cases with dry cough decreased. There were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s in the peak temperature and duration of fever, other accompanying symptoms, leucopenia; however, the time from initial pulmonary infiltrates to radiographic recovery shortened (P&lt;0.05). No differences were found in maximum number of lung fields involved, duration from the onset of fever to the occurrence of pulmonary infiltrates and time from the initial pulmonary infiltrate to its peak among the multiple transmission generations (P&gt;0.05).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s were found in modes of oxygen therapy and sorts of antibiotics prescribed among the various transmission generations (P&gt;0.05); however, as with the advanced transmission generations, the number of cases prescribed with methylprednisolone, human γ-globulin, interferon-α, antiviral drugs (oral ribavirin or oseltamivir) increased (P&lt;0.05) and time from admission to starting these medication shortened (P&lt;0.05). Conclusions There is no evidence that SARS infection will evolve or transmit within a fashion that permits it to become less powerful throughout the successive transmission within a short time.&lt;/FO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