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国人开角型青光眼及 Rieger综合征中 RIEG基因突变情况。方法 收集无血源关系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15例、先天性青光眼 8例、Rieger综合征 4例。制备全体患者的血白细胞基因组 DNA。应用 PCR法扩增所有样品中 RIEG基因全部编码区(共 6对引物 ) ,然后分别用异源双链 - SSCP法筛查基因突变。结果 所分析的 2 7例患者基因组 DNA中均未检测到 RIEG突变。结论  RIEG基因变异可能不是本组病例的病因  相似文献   

2.
图象翻转视网膜电图(P-ERG)是近十几年兴起的电生理检查项目,起源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视神经损害部位一致,故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有重要的诊断学意义。本文从开角型青光眼视神经损害机理、P-ERG起源及与开角型青光眼视神经损害关系、P-ERG检查条件及波型分析、P-ERG对开角型青光眼早期诊断意义四方面复习综述了P-ERG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早期诊断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刘磊  刘淑敏 《眼科》1997,6(2):67-69,73
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34例,低眼压性青光眼有31例及正常对照机90例进行彩色多普勒图象研究,到眼眼动脉,视纲膜中央动脉,睫状后动脉的收缩期血流速度,舒和末期血流速度、计算阻力指数。青光眼病人与正常对照组,结果表明:原发性开角青光眼及低眼压性青光眼两组,双眼视网膜中央动脉PSV均值降低,EDV均值降低,RI长高;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组右眼睫状后动RI升高。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4.
图象翻转视网电图(P-ERG)是近十几年兴起的电生理检查项目,起源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视神经损害部位一致,故对原发性开角型青眼有重要的诊断学意义。本从开角型青光眼视神经损害机理、P-ERG起源及与开角型青光眼视神经损害关系,P-ERG检查条件及波型分析、P-ERG对开角型青光眼早期诊断意义四方面复习综述了P-ERG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早期诊断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房水内皮素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内皮素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30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和15例对照组房水中ET含量进行测定。结果 青光眼患者组房水ET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房水ET含量(P〈0.05)。结论 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眼局部ET分泌过多。内皮素可能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发病机制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6.
魏华 《眼科研究》2000,18(4):369-371
目的探索图形视网膜电图(PERG)、振荡电位(OPS)和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VEP)联合检测对开角型青光眼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对 12例(20眼)可疑开角型青光眼、32例(53眼)早期开角型青光眼和 30例(60眼)正常人进行上述 3项检测。结果在可疑开角型青光眼组,上述3项检测的阳性率依次为 50%、20%和 15%,联合检测的阳性率为65%;在早期开角型青光眼组阳性率依次为62. 26%,45.28%和 28. 30%,联合检测为 85%。结论联合检测较单一检测阳性率高,对开角型青光眼的早期诊断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利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研究合并近视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angle Glaucomawith Myopia,MPOAG)眼部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对38 例63 只合并近视(平均-6.92 ±3 .79D)高眼压性( 平均眼压32 .00±9.36mmHg)POAG、32 例51 只单纯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Simple Primary Openangle Glaucoma,SPOAG) 、15 例30 只正常眼分别测量眼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睫状后动脉的收缩期血流峰值速度(PSV) 、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 、阻力指数(RI) 。结果:①与正常组比较:MPOAG组及SPOAG组视网膜中央动脉及睫状后动脉的RI升高( P<0.05,P<0 .01) ;MPOAG 组眼动脉的EDV值减低(P<0.05) 。②与SPOAG 组比较:MPOAG组眼动脉EDV值明显减低(P< 0.01)。结论:MPOAG 患者眼部血流速度减低,血管阻力升高,有血流灌注不足的表现。提示眼压及血管因素在高眼压性MPOAG 的视功能损害中均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Xu G  Zhu H  Wang Z  Wei H  Shi Y  Hao J 《中华眼科杂志》1998,34(1):37-38
目的了解中、晚期青光眼患者眼动脉血流情况及血管因素在中、晚期青光眼患者视功能损害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仪测定156例中、晚期青光眼患者的眼动脉血流速度,并与正常组75例的有关参数值进行比较。结果正常组:平均最大收缩期血流速度(peaksys-tolicvelocity,PSV)为35.98±9.13cm/s,舒张期眼动脉血流速度(enddiastolicvelocity,EDV)为11.98±3.90cm/s。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openangleglaucoma,POAG)组:PSV为24.13±4.65cm/s,EDV为7.10±1.85cm/s,闭角型青光眼(primarycloseangleglaucoma,PCAG)组:PSV为22.89±5.43cm/s,EDV为7.06±1.92cm/s。各组间PSV与EDV比较:POAG组与PCAG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青光眼组与正常组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中、晚期青光眼患者因眼动脉血流速度下降明显,导致局部血液循环障碍。青光眼患者的视功能损害与视神经的血供不足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9.
青光眼研究的分子遗传学方法和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青光眼系具有遗传倾向的疾病。用分子遗传学方法寻找青光眼病人的致病基因、基因突变以及相应的编码蛋白缺陷是青光眼研究领域中的重要课题。目前定位致病基因的三个主要方法是;侯选基因途径、核型提示和连锁分析。常用研究途径是:临床表现型--连睡选基因和突变分析。到目前为止已经鉴定出的基因有先天性青光眼的GLC3A,、GLC3B;Rieger综合征的二个基因位点4q25,13q14;无虹膜的PAX6;Lo  相似文献   

10.
Li ZM  He XG 《中华眼科杂志》2003,39(8):457-461
目的 研究开角型青光眼患者及其亲属和正常人群中小梁网糖皮质激素诱导反应蛋白(TIGR)基因突变的情况。方法 (1)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对15例开角型青光眼患者及其10例一级亲属和20例正常对照者的TIGR基因的3个外显子、部分内含子及部分启动子(7对引物)的各个片段进行扩增,应用单链空间构象多态(SSCP)分析法,筛选可能存在突变的PCR产物。(2)将筛选出的PCR产物交上海基康公司测序。(3)对突变片段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 (1)在重庆地区15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中,共发现TGR基因突变者5例,其中青少年型青光眼4例;在10例青光眼患者亲属中发现TIGR基因突变者2例;正常对照者20例中未发现TIGR基因突变。(2)PCR产物测序共发现4个序列改变,其中编码区2个,非编码区2个。编码区的2个突变位点(Ser55Thl、Asp247Stop)及第二内含子区bp35c→t的突变,均未见文献报道;而在启动子区域bp-83c→t的突变有文献报道为1个多态位点。(3)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编码区的突变可导致氨基酸序列、蛋白质的二级结构及等电点、抗原结合位点等发生改变。结论 TIGR基因突变与青少年开角型青光眼的发生密切相关,由此可推测青光眼患者的亲属发病率较正常人高。TIGR基因突变可引起TIGR蛋白结构及理化特性的变化,这些改变可能是引发开角型青光眼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1.
李元媛  周欣荣  原慧萍  康杨 《眼科》2011,20(1):54-57
目的通过分子遗传学研究筛查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家系PITX2基因和FOXC1基因突变情况。设计实验研究。研究对象东北地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4个家系13例患者和24例健康成员。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PITX2基因和FOXC1基因所有编码外显子,直接测序法筛查致病突变。主要指标PITX2基因、FOXC1基因序列。结果所分析的4个家系13例患者基因组DNA中均未检测到PITX2基因、FOXC1基因突变。结论 PITX2基因和FOXC1基因不是中国东北地区该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家系的致病病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抗心磷脂抗体(ACA)与青光眼疾患的临床相关意义。方法对26例青光眼患者及11例非青光眼患者,采用抗心磷脂抗体酶免疫(ELISA)测定法,进行抗心磷脂抗体检测。结果青光眼组IgGACA与IgMACA值均比对照组高,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开角型青光眼IgGACA与对照组之IgGACA值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开角型青光眼IgMACA与对照组之IgMACA值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闭角型青光眼与对照组比较:IgGACA与IgM之ACA值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青光眼病人的抗心磷脂抗体较高,预测可能产生视网膜静脉阻塞,需进一步追踪随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POAG房水内皮素与眼压有无相关关系。方法 通过放射免疫饱和分析法(RIA)测定高眼压状态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及正常眼压的白内障患者房水内皮素(ET)。结果 POAG组明显高于白内障组(P〈0.01)。两组术前眼压比较,P〈0.01POAG眼压和ET回归分析,P〈0.05,白内障组眼压与ET回归分析,P〉0.05。结论 POAG眼压与ET分泌有相关关系,眼部ET水平的改变是机  相似文献   

14.
1843名老年人体检中确诊为剥脱综合征57例和青光眼68例,后者患病率为3.7%,高于我国群体中青光眼的患病率(1%)。68例青光眼中有19例为ES合并青光眼,占27.9%。57例ES中囊性青光眼的患病率为33.3%。19例中男15例(16眼),女4例(5眼)。年龄58-91岁。双眼22例,单眼17例。15例(16眼)为开角型。4例(5眼)为闭角型。4例(4眼)眼压正常;15例(17眼)眼压升高。  相似文献   

15.
1843名老年人体检中确诊为剥脱综合征(Exfoliationsyndrome,ES)57例和青光眼68例,后者患病率为3.7%,高于我国群体中青光眼的患病率(1%)。68例青光眼中有19例为ES合并青光眼(称囊性青光眼),占27.9%。57例ES中囊性青光眼的患病率为33.3%。19例中男15例(16眼),女4例(5眼)。年龄58-91岁。双眼2例,单眼17例。15例(16眼)为开角型;4例(5眼)为闭角型。4例(4眼)眼压正常;15例(17眼)眼压升高。2例(2眼)C值>0.13;17例(19眼)C值≤0.13。11例(12眼)患ES后6个月-6年合并青光眼;7例(8眼)患原发性青光眼后1-21年发生ES;1例(1眼)患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后4年双眼发生ES。  相似文献   

16.
秦莉  李晶明 《眼科学报》2007,23(2):75-78
目的:研究陕西省两个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家系MYOC基因突变情况。方法:分析陕西省两个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家系。从先证者、家族成员及正常对照者外周静脉血中提取基因组DNA;根据MYOC基因编码序列合成7对特异性引物;应用PCR扩增MYOC基因3个外显子序列,DNA测序法双向测序筛选突变位点。结果:家系1中并未发现MYOC基因编码序列的突变位点;家系2中三个患者MYOC基因均存在异常(c.1021T>C杂合突变),导致myocilin蛋白第341位氨基酸由丝氨酸(S)转变为脯氨酸(P)即Ser341Pro错义突变,该家系正常成员及100例对照者中均未发现此突变。结论:MYOC基因Ser341Pro突变可能为家系2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致病原因。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初步报告了2例尸体眼中施行Schlemm管植入物的手术设计、方法、结果及应用前景。手术设计:开角型青光眼,无论是原发性还是继发性,均存在房水流出障碍,主要位于邻小管的小梁网组织。在先天性开角型青光眼,通过房角切开术或小梁切除术在治疗上已经获得了成功,但成年人开角型青光眼,由于小梁网伤口的愈合而影响了长期手术效果。有人利用ErYAG激光或准分子激光技术行小梁部分切削使伤口的热损伤区减小到不足20μm。尽管创伤减至最小,然而结缔组织反应还是显著地降低了引流作用。在先前的NdYAG激光小梁成形术中也观察到这…  相似文献   

18.
早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彩色图形视觉电生理改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袁鹂  高燕  罗炎 《眼科新进展》2000,20(4):282-283
目的 探讨早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彩色图形视网膜电图(CP-ERG),彩色图形视觉诱发电位(CP-VEP)的改变特征。方法 采用电生理方法记录早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患者在白/黑、红/黑、蓝/黑翻转图形刺激下的CP-ERG、CP-VEP,结果 (1)POAG组CP-ERG的b波幅值下降,潜伏期延长;CP-VEP的P100波幅值下降,潜伏期延长;(2)POAG组CP-ERG和CP-VEP的异  相似文献   

19.
目的:旨在叙述和比较剥脱性青光眼(exfoliationglaucoma,EXG)和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open-angleglaucoma,POAG)的昼夜眼压变化。患者和设计:我们前瞻性地连续调查了新诊断且未经治疗的EXG和POAG的希腊患者,全部患者收入眼科病房后标准方案进行了24小时眼压测量。使年龄配对后,比较了这两组青光眼的40对患者。结果:EXG患者眼压的平均波动范围明显  相似文献   

20.
角膜厚度与高眼压症及青光眼的眼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Wu L  Suzuki Y  Araie M 《中华眼科杂志》2000,36(6):438-441
目的 探讨高眼压症、正常眼压性青光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及正常人的角膜厚度差异,分析角膜厚度与眼压间的关系,以及角膜厚度的测定对各型青光眼的诊断意见。方法 用超声波角膜测厚仪检测73例(73只眼)高眼压症、79例(79只眼)正常人的中央角膜厚度,并将其测定结果进行比较。回顾性分析每只青光眼治疗前的最高眼压(Goldmann),包括24h眼压曲线,用Ehler法通过中央角膜厚度对眼压进行校正。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