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观察川芎嗪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 76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均予甲钴胺治疗.观察组40例,给予80 mg川芎嗪注射液加入生理盐水250 ml及500 μg的甲钴胺加入100 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1次/d,共4周;对照组36例,单用500 μg的甲钴胺静脉滴注,1次/d,共4周.结果 观察组临床症状改善明显,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神经传导速度也较对照组提高明显(P<0.05).结论 川芎嗪与甲钴胺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比单独使用甲钴胺效果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甲钴胺辅助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为药物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80例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在维持原有糖尿病综合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使用甲钴胺治疗,对照组使用硫辛酸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0%,对照组为7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6,P〈0.01)。结论:甲钴胺辅助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能改善血糖水平,从而提高治疗效果,为可选的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川芎嗪注射液联合甲钴胺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将6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于饮食控制及糖尿病基础治疗,治疗组用磷酸川芎嗪注射液,同时口服甲钴胺片0.5 mg,每日3次,4周为1个疗程。对照组口服甲钴胺0.5 mg,每日3次,共4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7%,两组治疗结果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6.67,P〈0.01)。结论:川芎嗪注射液联合甲钴胺能明显缓解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神经传导速度,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尿激酶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丘敏 《河北医学》2006,12(8):713-714
目的:观察尿激酶、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对64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进行随机分两组,治疗组予以甲钴胺500μg肌注,每周3次,连续4周,并于第1周及第3周予尿激酶30单位加0.9%氯化钠溶液250m l静脉滴注,每日1次;对照组予以甲钴胺500μg肌注,每周3次,连续4周,并于第1周及第3周予0.9%氯化钠溶液250m l静脉滴注,每日1次。结果:治疗组疼痛、蚁走感、麻木、感觉减退、下肢跟腱反射改善率(91.2%、97.1%,85.3%、82.3%、79.4%)明显高于对照组(76.7%、70%、73.3%、60%、63.3%),(P<0.05)。结论:尿激酶、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甲钴胺治疗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甲钴胺对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 选择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69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6例以甲钴胺治疗,0.5mg每日1次肌注,共4周后改为0.5mg每日3次口服,服4周;对照组33例,以维生素B120.5mg每日1次肌注,共4周后改为维生素B620mg每日3次口服,服4周。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神经传导速度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感觉减退、自发性肢体疼痛、麻木改善率分别为50%、70%和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0%、25%和33%;神经传导速度减慢有一定程度改善;未见明显副作用。结论 甲钴胺对老年人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6.
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观察甲钴胺 (弥可保 )对 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效果。 方法 :将 5 3例 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 ,治疗组 2 8例 ,给予甲钴胺进行治疗 ,对照组 2 5例 ,给予维生素B12 进行治疗 ,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及神经传导速度的变化。 结果 :甲钴胺治疗后患者自觉症状好转率及肌电图检查好转率显著优于对照组 (P <0 .0 5 ) ,且治疗中未观察到不良反应。 结论 :甲钴胺是治疗 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甲钴胺静脉冲击—口服序贯疗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DPN)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4 6例DPN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静注—口服组以甲钴胺注射液 10 0 0 μg静脉滴注 ,每日一次 ,2 1d后改口服 ,每次 50 0 μg ,每日三次 ,总疗程 3mon ;肌注—口服组以甲钴胺 50 0 μg肌肉注射 ,每日一次 ,2 1d后治疗同静注口服组。结果 :两组临床症状及神经传导速度均有改善 ,但静注—口服组起效快 ,临床症状改善较为显著 ,神经传导速度的恢复也较快、较理想。结论 :甲钴胺静脉冲击—口服序贯疗法起效快 ,临床症状改善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甲钴胺静脉冲击--口服序贯疗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6例DPN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静注--口服组以甲钴胺注射液100ug静脉滴注,每日一次,21d后改口服,每次500ug,每日三次,总疗程3mon;肌注--口服组以甲钴胺500ug肌肉注射,每日一次,21d后治疗同静注口服组。结果:两组临床症状及神经传导速度均有改善,但静注--口服组起效快,临床症状改善较为显  相似文献   

9.
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2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红梅  杨华章 《广东医学》1996,17(9):593-594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血塞通注射液联合甲钴胺注射液(弥可保)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DPN患者随机分为血塞通注射液联合甲钴胺注射液治疗组和甲钴胺注射液对照组,观察患者血流变及神经传导速度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对照组为33.3%;治疗组在神经传导速度及血流变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血塞通注射液联合甲钴胺注射液可明显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相似文献   

11.
麦健  王康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1,17(12):1631-1632,1635
目的:探讨川芎嗪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选择住院部收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16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80例,对照组80例,对照组在糖尿病的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甲钴胺,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川芎嗪。治疗2周后评估疗效。结果:对照组显效16例,有效28例,总有效率为55.0%;治疗组显效36例,有效30例,总有效率为82.5%。两组间的显效例数及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结论:川芎嗪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相比单用甲钴胺的有效率,特别是显效率更高,具有良好的疗效,同时没有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甲钻胺联合葛根素用药对糖尿病大鼠神经病变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诱导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甲钻胺组、葛根素组、甲钻胺葛根素联合组,并设置空白对照组。连续给药8周,监测大鼠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组织切片观察坐骨神经病理变化;并采用生化法检测大鼠坐骨神经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以及丙二醛(MDA)水平。结果:葛根素组及两药联合组大鼠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与模型组比较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甲钻胺及甲钴胺葛根素联合组可升高SOD活性,减少MDA生成(P〈0.05)。结论:甲钴胺、葛根素对DPN均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且以联合用药组作用最显著。其机制可能与升高坐骨神经组织SOD活性,减少氧化应激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2013年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临床诊断标准与确定诊断标准的一致性,寻找经
济、简便、快捷、准确的DPN诊断方法。方法对2014年4月~2014年6月在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
病患者分别进行神经传导速度测定、10 g尼龙丝、振动觉阈值、温度觉、针刺痛觉、踝反射检查,以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
阴性预测值、约登指数、Kappa值(k值)以及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来评价临床诊断标准的诊断效能。结果151例病例中
符合DPN确定诊断标准106例(70.2%);符合DPN临床诊断标准86例(56.95%),临床诊断人数占确定诊断的人数的81.13%。
临床诊断标准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约登指数及k值分别为80.19%、97.78%、98.84%、67.69%、77.97%和
0.69,与确定诊断标准呈中高度一致;压力觉的敏感度、一致性最差。5项检查方法中选取1、2、3、4、5项作为组合的ROC曲线下
面积(AUC)最大值分别为0.80、0.85、0.89、0.89、0.89。AUC值拐点出现在5项选取3项的组合中,其中温度觉+振动觉+踝反射
组合AUC值最高。结论2013年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中临床诊断标准与确定诊断标准有良好的一致性,有临床症状或只有一
项体征阳性的患者在临床诊断阴性的情况下,两种方法结合可达到最大的诊断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17):88-95
目的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特征及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5年12月在我院门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13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组(DPN)82例,未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组(非DPN)48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临床资料,分析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特征以及影响因素。结果DPN组年龄显著大于非DPN组,病程显著长于非DPN组,HDL-C水平显著低于非DP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PN组尺神经、正中神经以及腓总神经运动神经潜伏期较非DPN组长,MCV较非DPN组低,腓总神经波幅较非DPN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PN组尺神经、正中神经以及腓浅神经感觉神经SCV较非DPN组低,正中神经以及腓浅神经潜伏期较非DPN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PN患者神经病变临床分布:感觉神经:尺神经22例,正中神经29例,腓浅神经22例;运动神经:尺神经15例,正中神经6例,腓总神经17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相关因素包括年龄、病程、HDL-C(OR=2.3、1.7、2.1,P0.05)。结论年龄大、病程长、HDL-C水平低的糖尿病患者容易发生周围神经病变,感觉神经以及运动神经均存在潜伏期延长、传导速度下降;感觉神经发生异常的比例更高。  相似文献   

15.
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并评价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我院2009年2月~2010年2月住院部治疗的84例2型糖尿病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各42例,分别采用前列地尔注射液和甲钴胺治疗,疗程均为2周。结果 A组患者的显效人数为37例,有效人数为3例,有效率为95.2%。A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好(P〈0.05)。两组患者的神经传导速度、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可有效控制临床症状,增加神经传导速度,延缓病情发展,适合于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陆桢 《中国现代医生》2012,(35):29-30,33
对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治疗,除了控制血糖外,采取综合措施对减少或延缓DPN发生和进展有重要作用。研究表明甲钴胺、硫辛酸和高压氧对治疗DPN有较好的疗效。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甲钴胺、α-硫辛酸和高压氧治疗DPN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丁咯地尔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方法将6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丁咯地尔注射液治疗,对照组采用丹参注射液治疗,观察丁咯地尔注射液对DPN病人症状及肌电图影响。结果治疗组显效率60.0%(18/30),总有效率为90.0%(27/30);对照组显效率20.0%(6/30);总有效率为60.0%(18/30);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丁咯地尔注射液治疗DPN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 探讨鼠神经生长因子及甲钴胺应用于紫衫醇引起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82例单用紫衫醇化疗引起周围神经病变的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A组与B组,每组各41例,其中A组采用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B组采用甲钴胺治疗,疗程均为半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NCV)、神经感觉传导速度(SNCV)、肢体疼痛、肢体麻木、乏力的改善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后MNCV、SNCV、肢体疼痛、肢体麻木、乏力临床症状较治疗前均有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改善情况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鼠神经生长因子应用于紫杉醇引起的周围神经病变,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NCV)和神经感觉传导速度(SNCV),可使患者的肢体疼痛、肢体麻木、乏力等症状明显改善,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方法128例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前列地尔联合甲钴胺治疗组、单用前列地尔治疗组、单用甲钴胺治疗组及基础治疗组,比较四组患者治疗前后肌电图改变及临床疗效。结果前列地尔联合甲钴胺治疗组在临床疗效及神经传导速度方面明显优于单用前列地尔组或单用甲钴胺治疗组(P〈0.05)。结论前列地尔联合甲钴胺治疗比单用前列地尔或甲钴胺治疗可更有效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