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BIPAP30呼吸机治疗COPD呼吸衰竭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云霞 《广州医药》1999,30(3):37-38
为探讨BIPAP通气在COPD呼吸衰竭中的应用价值,对施行BIPAP通气的31例COPD呼吸衰竭患者进行多指标观察。BIPAP通气7天后PaO2明显上升(P〈0.05),SaO2明显上升(P〈0.01),PaCO2明显下降(P〈0.05),表明可提高COPD呼吸衰竭患者的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降低血二氧化碳分压。操作简便,早期应用可减少建立人工气道。  相似文献   

2.
采用脂肪乳剂给予家兔连续灌胃2 周, 灌胃前后测定血清总胆固醇 (TC)、甘油三酯 (TG)、载脂蛋白A1(APOA1)、APOB、血浆血栓素B2 (TXB2 )、6-酮-前列腺素F1α (6-Keto-PGF1α)、内皮素 (ET)、红细胞膜总胆固醇(M-TC)、膜流动性 (M-Flu)、红细胞丙二醛(E-MDA)、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E-SOD) 水平, 实验结束时取主动脉作光镜观察。结果发现: 灌胃后血清TC、TG、APOB、血浆TXB2、ET、红细胞M-Flu、E-MDA水平明显升高; 血清APOA1、血浆6-Keto-PGF1α、E-SOD水平明显降低; 而红细胞M-TC水平无明显变化; 光镜观察主动脉胆固醇颗粒沉积。以上结果符合实验用动物高脂血症模型的特点, 提示采用脂肪乳剂灌胃建立动物高脂血症模型的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自制脂肪乳剂灌胃在家兔高脂血症模型制作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脂肪乳剂给予家兔连续灌胃2周,灌胃前后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载脂蛋白A1(APOA1)、APOB、血浆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a(6-Keto-PGF1a)、内皮素(ET)、红细胞膜总胆固醇(M-TC)、膜流动性(M-Flu)、红细胞丙二醛(E-MDA)、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E-SOD)水平,实验结束时取主动脉作光镜观察。结果发现:灌胃后血清TC、TG  相似文献   

4.
慢性心衰患者体外循环前后心肌β受体系统的改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慢性心衰2心肌β受体系统的改变及体外循环(CPB)对其影响。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12例慢性心衰患者及12例无慢性心衰患者CPB前后心肌β受体密度及腺苷酸环化酶(AC)活性。结果:(1)慢性心衰患者受体密度及异丙肾上腺素介导的AC最大活性(ISO-AC)均较无慢性心衰明显降低。(2)所有患者CPB前后β受体密度及基础腺苷酸环化酶活性均无明显改变,但CPB后ISO-AC均较术前显著降  相似文献   

5.
观察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结扎前、缺血后20min和再灌注30min3个不同时期冠状动脉血中氧分压(PcaO2)、二氧化碳分压(PcaCo2)PH值、血氧饱和度(SaO2)、氧含量(CaO2)、实际碳酸氢盐(AB)、标准碳酸氢盐(SB)和剩余碱(BE)8项参数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除PcaCO2和BE在灌注30min与结扎前无明显变化外,其余参数在缺血后20min和灌注30min均明显低于结扎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PBMV)前后血气变化,分析血气变化是否可用于PBMV术后疗效监测的指标。方法采用改良Inoue单球囊技术行PBMV,术前一天及术后三天以瑞士AVL995型全自动血气分析仪测定患者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肺泡气-动脉血氧分压差(P(A-a)O2)等指标。结果PBMV术后患者血液动力学显著改善,PaO2由术前9.41±0.72kPa上升至术后10.00±0.85kPa(P<0.01),P(A-a)O2由2.60±0.78kPa降至术后的1.77±0.75kPa(P<0.001)。结论血气分析的改善也可作为检测重症二尖瓣狭窄(MS)患者PBMV手术疗效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CD-UCG)在心血管外科术后应用双相气道正压(BiPAP)呼吸机的指征选择上的指导价值。方法 借助CD-UCG术前测定53例心血管外科病人有关参数。按照正常值分为异常组和对照组。观察两组病例术后应用BiPAP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后动脉血气有关参数的变化以及两组病例之间的动脉血气改善的相关分析。结果 异常组血氧饱和度、血氧分压以及二氧化碳分压的改善具显著统计学意义。两  相似文献   

8.
经鼻导管监测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经鼻导管监测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在小儿麻醉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随机选择ASAⅠ~Ⅱ级患儿32例,分别于插管前经鼻导管和插管后在气管导管与呼吸回路之间进行采样监测P′ETC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的变化以及相关性。结果 PaCO2和P′ETCO2之差(P′a-ECO2)与PaCO2和PETCO2之差(Pa-ECO2)之间通过t检验P〉0.05,二者差异无显著性。P′ETCO2、PETCO2和PaCO2的关系通过直线相关分析,结果为:非插管r=0.942,P〈0.01;插管r=0.941,P〈0.01;二者均呈显著线性正相关。结论 在未插管全身麻醉患儿,经鼻置管至口咽部采样全程监护P′ETCO2再结合SpO2的监测,不失为一种安全可靠、操  相似文献   

9.
测定138例高血压患者血脂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载脂蛋白APOA、APOB,与对照组对比,结果表明:高血压组TC、TG、APOB明显增高(P<005)。HDL-C、APOA降低。各组中女性的HDL-C水平较男性增高。提示高血压患者随着TG、TC及APOB增高和APOA/APOB比值的下降促使动脉硬化的程度加重。女性HDL-C增高与雌激素水平无明显关系,与睾丸酮的水平有关。脂代谢紊乱与高血压的分期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观察了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和肝胆管结石(Hepatolith,HLi)患者胆管组织、胆汁和血浆中TXB2和6-keto-PGF1α的变化。结果发现,AOSC组胆管组织、胆汁和血浆中TXB2和6-keto-PGF1α浓度均明显高于HLi组,以胆汁中的浓度最为显著。胆道引流术后两者浓度则明显下降;胆管组织、胆汁和血浆中的TXB2和6-keto-PGF1α浓度均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搭桥术顺利进行的体外循环的管理要素。方法 选用优质氧合器等体外循环材料 ,体外循环中维持平均动脉压 8.0~ 10 .6kPa ,采用顺灌注晶体停跳液 (加入山莨宕碱 )等心肌保护措施 ,体外循环中监测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 ,体外循环在各种条件满意时才停止。结果 全组体外循环时间平均(173 .4± 6 2 .4)min ,主动脉阻断时间平均 (10 5 .5± 42 .5 )min。结论 冠状动脉搭桥手术中 ,体外循环需保持平稳灌注压 ,采用各种有效方法保护心肌 ,停机时间应恰当 ,体外循环设备及辅助循环设备均需充分  相似文献   

12.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转体外循环的原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彧  徐东  陈生龙  万峰 《北京医学》2003,25(3):191-194
目的 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OPCAB)中转体外循环的原因与技术方法。方法 分析术前预计完成的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4 34例 ,中转为体外循环下手术者 10例 (2 .3% )。中转原因包括 :顽固性心律失常 2例 ,搬动心脏时顽固低血压 2例 ,右冠急性阻塞缺血引起心率下降和血压降低 2例 ,心脏明显扩大而难以完全再血管化 2例 ,因完成的血管桥不通畅在体外循环下重新吻合 2例。结果 中转体外循环后 9例在并行循环心脏跳动下完成手术 ,1例在低温室颤下完成手术 ,体外循环时间为 (131.5± 4 0 .1)min。远端吻合口数目平均为 (3.5± 1.0 )个 ,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6例。本组无住院死亡者。术后室颤 1例 ,除颤成功 ;房颤 2例 ,药物治疗好转。随访术后 6个月突发心律失常死亡 1例 ,考虑为晚期缺血性心肌病。结论 OPCAB手术存在中转体外循环的可能性。随着技术方法的改进和操作经验的积累 ,可减少中转事件的发生 ,进一步增加OPCAB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的体外循环准备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峰  陈彧  张坚  徐丽  张仲良 《北京医学》2004,26(1):55-57
目的总结460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OPCAB)手术的体外循环准备情况.方法术前计划施行OPCAB手术460例.体外循环准备分3种情况:①"干备":灌注师入手术室,体外循环机到位,不装机,不预充;②"湿备":常规进行体外循环机准备,完成预充,动静脉插管上台;③"急备":在"干备"情况下出现病情变化紧急改为"湿备".结果全部460例体外循环准备中,"干备"325例,"湿备"127例,"急备"8例,临时转机5例.共完成OPCAB手术455例.术中改行体外循环的5例中,由"干备"改为体外循环1例,由"湿备"改为体外循环4例,均在并行循环心脏跳动下完成手术.结论体外循环准备是OPCAB手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选择体外循环准备方式时应保证"干备"及时"湿备",快速"急备".外科医生与灌注师的密切合作有助于更好地完成OPCAB手术.  相似文献   

14.
体外和非体外循环对冠状动脉搭桥术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海峰 《中原医刊》2006,33(17):1-2
目的对比分析99例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和87例常规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CCABG)的疗效。方法对186例冠状动脉搭桥术的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CCABG死亡1例,OPCAB组无手术死亡;OPCAB组在ICU时间、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方面优于CCABG组;但两组在死亡率、输血量、术后引流量和肺部感染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OPCAB和CCABG均安全可行,疗效确实;OPCAB与CCABG相比,在术后恢复上有一定优势,但还不能取代CCABG。  相似文献   

15.
目的10例冠心病患者在气管内麻醉下施行体外循环冠脉旁路移植术(CABG).方法以大剂量芬太尼静脉麻醉为主,维持MAP 90~102 mmHg,HR 50~60 bpm/min,RPP<12 000.灌注用含钾晶体冷停跳液保护心肌,心脏复跳后输注正性肌力药、扩冠药.结果术后无并发症,6例患者ECG示心肌缺血明显改善.结论大剂量芬太尼静脉麻醉用于CABG是一种较好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6.
再次冠脉旁路移植手术有越来越多的趋势。成功的再手术取决于周详的手术计划、合理的技术设计和娴熟的手术技巧,包括合适旁路的采取、再开胸技术、转流管理和心肌保护;先期旁路血管的处理、目标血管的操作、移植血管的选择、血管吻合和血液保护技术。再手术的术后死亡率约是初次手术的至少2倍,再手术后的5年生存率约90%,二次手术病人心绞痛症状的缓解并不如初次手术明显,术后5年只有一半的病人症状缓解,应用内乳动脉的再手术其长期通畅率较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 (冠脉 )旁路移植术 (OPCABG)与常规体外循环下冠脉旁路移植术 (CCABG)相比是否具有优越性。方法 :将 36 2例行单纯冠脉旁路移植术的患者分为 OPCABG组 (n=1 5 2 )和 CCABG组 (n=2 1 0 ) ,分别在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 ,或建立常规体外循环 ,心脏停跳下完成冠脉旁路移植术。围术期应用肺动脉漂浮导管监测血流动力学 ,对两组患者的术前和术后各项指标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一般情况、手术时间、血管桥数无差别 ,OPCABG组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房颤和肺不张的发生率显著低于 CCABG组 (P<0 .0 5 ) ,呼吸机支持时间、监护时间和住院时间也显著低于 CCABG组 (P<0 .0 5 ) ,两组患者术后早期出血量、输血量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无显著差异。 结论 :OP-CABG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可缩短术后呼吸机支持时间、监护时间和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2例少见的体外循环后严重支气管痉挛的患者探讨其发生的可能原因和机理。【方法】接受冠状动脉架桥手术的两例患者,当手术结束恢复机械通气体外循环准备减流量时,发生了严重的支气管痉挛。患者过去史中都没有哮喘体质。【结果】体外循环结束前进行积极的多种支气管扩张剂治疗。患者顺利脱离体外循环,术后无症状。【结论】体外循环后严重的支气管痉挛十分少见。在排除其它类型通气衰竭才能予以诊断。需要应用支气管扩张剂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332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分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332例患者的资料,男254例,女78例,平均年龄(61.8±9.2)岁。左室射血分数(50.8±7.3)%(69%-28%);〈50%51例,其中〈40%27例。全组行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84例,行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48例。结果全组共行动脉桥吻合318支,静脉桥798支;围术期并发症低心排15例,肺功能衰竭7例,肾功能衰竭7例。围术期死亡10例,病死率3.0%。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熟练的手术技术,良好的心肌保护及合理的术后处理是提高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非停跳冠脉搭桥手术的麻醉处理。方法21例择期非停跳冠脉搭桥手术,采用全身麻醉,麻醉维持用芬太尼、异丙酚、维库溴铵和异氟醚,监测10例多支搭桥手术打开心包时(基础值)、前降支(LAD)搭桥、回旋支(LCX)搭桥、右冠状动脉(RCA)搭桥、血管吻合完成时循环指标。结果21例手术都在非体外循环下完成;与基础值比较,LAD、LCX、RCA搭桥均出现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增加,其中LCX、RCA搭桥时平均动脉压(MAP)下降。结论非停跳冠脉搭桥手术的麻醉处理要维持循环的稳定和心肌氧供需的平衡,手术在心脏上操作时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