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无抽搐电休克(MECT)治疗过程中依托咪酯脂肪乳静脉麻醉时注射部位疼痛的程度,找出最佳穿刺点。方法:抽取100例进行MECT治疗的精神病患者,依托咪酯0.3 mg/kg剂量在60 s内推注完毕,在第1~4次治疗时分别依次选择手背贵要静脉、手腕头静脉、前臂贵要静脉、肘窝肘正中静脉为穿刺部位各100次对比观察;在5~8次治疗时选择疼痛较轻的肘窝、前臂两部位不同静脉穿刺点和同一静脉穿刺点各100次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手背贵要静脉、手腕头静脉、前臂贵要静脉、肘窝肘正中静脉为穿刺部位疼痛发生率分别为33%、25%、23%、15%;肘窝肘正中静脉、前臂贵要静脉的不同静脉穿刺点疼痛发生率分别为15%和23%,较同一静脉穿刺点疼痛程度低(P<0.05)。结论:在同等时间内注射同等剂量依托咪酯脂肪乳,前臂贵要静脉、肘窝肘正中静脉注射部位疼痛较轻,以后者最轻。然而选择肘窝肘正中静脉和前臂贵要静脉的同一穿刺点推注时疼痛明显升级,更换不同穿刺点时疼痛明显减轻。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结直肠癌患者经肘窝上与肘窝下两种途径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将279例结直肠癌患者随机进行肘窝上或肘窝下PICC置管,观察比较其并发症发生情况,并通过Fisher确切概率法对这两种途径PICC置管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差异分析。【结果】经肘窝上静脉PICC置管术后的结直肠癌患者较肘窝下静脉PICC置管的患者静脉炎发生率低(P=0.049)。【结论】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对于那些肘窝上静脉血管清晰的患者,临床上将穿刺部位调整为肘窝上静脉同样也可以减少PICC置管术后静脉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肘窝部静脉穿刺后按压止血时不宜屈肘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肘窝部静脉穿刺抽血是护理工作的常规操作。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发现相当一部分患者肘窝部静脉穿刺抽血后在按压静脉穿刺点止血时常屈曲肘部 ,这一措施并不是减少穿刺后渗血的最佳方法。我们认为 :采用前臂伸展按压止血法能更有效地减少穿刺后渗血。现报告如下。明 ,肘窝部静脉穿刺后屈曲肘部并不能有效地防止静脉穿刺点向皮下渗血 (皮下瘀血的发生率高达64% ) ;相反 ,用前臂伸展状态下按压止血的方法 ,不但皮下瘀血的发生率低 (仅为 30 % ) ,而且瘀血斑的范围较小 ,两种方法差异显著。为什么肘窝部静脉穿刺抽血后用屈曲肘部按压止血法的止血效…  相似文献   

4.
套管针又称静脉留置针,因其易固定、不受压、便于观察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手术室.但随着套管针的应用越来越广,静脉炎发生率也日趋上升.为此,本文就上肢桡静脉与下肢内踝静脉两种不同穿刺部位与静脉炎的发生率做以下对比研究,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随机抽取2008年4月至8月期间100例剖腹产患者,年龄在24~30岁,分为2组,选择上肢桡静脉和下肢内踝静脉进行穿刺的各50例.选用BD公司生产的新型整体型套管针,型号为20G.  相似文献   

5.
周围静脉穿刺是临床应用最广泛,最基本的护理操作技术之一,也是临床治疗,抢救患者的重要给药途径之一。静脉穿刺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急诊危重病患者抢救的成功率和临床疗效,也是对护士基本功的衡量和对护理工作质量的检验。周围静脉因年龄,疾病治疗不同,其穿刺部位的选择也不相同,因此作为护理人员必须了解各类血管的特点,灵活掌握穿刺技巧,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笔者在2008-08对本科50例患者选用不同部位进行静脉穿刺,现将操作方法及观察效果介绍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静脉输入营养类药物患者5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25例,平均年龄51岁;对照组25例,平均年龄50岁。1.2方法实验组患者静脉穿刺时采用6号输液器,穿刺部位选择在近指掌关节处血管,对照组患者采用同一型号输液器,穿刺部位选择在手背中心处血管。2结果实验组患者中有19例输液时手背出现麻木感,针刺样疼痛并伴随整个输液过程,6例未出现疼痛。对照组患者中只有4例出现针刺样疼痛并在输液过程中疼痛减轻并逐渐消失,其余21例未出现疼痛。3讨论上肢静脉由手的深静脉和指背静脉组成,肱静脉的分支桡静脉和尺静脉汇成了手部深静脉,贵要静脉和头静脉汇成了手背静脉网。静脉穿刺时最长选用的是...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不同部位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并发机械性静脉炎的情况.[方法]将置入PICC导管的84例病人根据穿刺部位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以肘窝为界,肘窝以上穿刺者为观察组,肘窝以下穿刺者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为2.56%,对照组为24.4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ICC置管时选择肘上静脉穿刺可有效预防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临床静脉采血小技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美光 《现代护理》2004,10(9):811-811
临床护理操作中 ,静脉采血常用的有肘窝的贵要静脉、正中静脉、头静脉等 ,但有些疾病如严重心力衰竭、肾病综合征、低蛋白血症等病人 ,常因双上肢严重的凹陷性水肿 ,及部分肥胖病人静脉难以触及 ,从而影响采血成功率甚至导致检验失败。另外 ,由于静脉难以触及 ,判断困难 ,而反复穿刺大大增加了病人的痛苦。近 1年来 ,笔者对上述病人的静脉采血部位进行反复探索研究 ,找到了一个小技巧 ,经临床实践获得了满意效果。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1 )操作止血带系于穿刺部位上方 6cm处 ,嘱病人握拳、屈肘 ,触及静脉后再嘱病人伸直放松 ,常规消毒穿刺点及…  相似文献   

8.
静脉给药是临床治疗的主要手段,护士掌握一针见血的穿刺技术不仅能保证治疗药物及时有效应用,还能减少患者痛苦,更能增强患者对护士的信任。手背部静脉位置固定既不限制患者的肢体活动,又符合远心端到近心端穿刺的原则,故为临床上穿刺的首选部位。传统的握拳方法使患者精神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双留置针双止血带错位穿刺法在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方法 将驱血带自无充盈静脉肢体近心端加压缠绕至已扎止血带的远心端,人为使其充盈,将2支静脉留置针错开位置穿刺留置.结果 院前急救经双带扎紧后在两条充盈静脉各给予留置针穿刺,一次穿刺成功92.13%,院中急救一次穿刺成功97.83%,平均93.64%;院前急救经双带扎紧后在一条充盈静脉错开位置给予2支留置针穿刺,一次穿刺成功92.86%,院中急救一次穿刺成功100%,平均93.94%.结论 双针双带错位穿刺法能够在短时间内快速建立2条有效静脉通路,提高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双留置针双止血带错位穿刺法在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方法 将驱血带自无充盈静脉肢体近心端加压缠绕至已扎止血带的远心端,人为使其充盈,将2支静脉留置针错开位置穿刺留置.结果 院前急救经双带扎紧后在两条充盈静脉各给予留置针穿刺,一次穿刺成功92.13%,院中急救一次穿刺成功97.83%,平均93.64%;院前急救经双带扎紧后在一条充盈静脉错开位置给予2支留置针穿刺,一次穿刺成功92.86%,院中急救一次穿刺成功100%,平均93.94%.结论 双针双带错位穿刺法能够在短时间内快速建立2条有效静脉通路,提高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肿瘤患者PICC相关上肢无症状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为血栓早期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10月PICC置管的肿瘤患者127例,在置管前和置管后第2、7、14、21、28、35、42天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置管侧上肢静脉的穿刺点、穿刺点上方2 cm处、肘窝上方10 cm处和腋窝4个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不同部位静脉穿刺时患者疼痛的发生情况。方法选择静脉输液患者100例,将同体左侧前臂以下的手背静脉尺侧、手背静脉桡侧、腕部桡侧静脉三个部位作为穿刺点分3d进行穿刺,每天采取不同的穿刺部位,比较3d穿刺部位疼痛发生情况及一针穿刺成功率。结果手背静脉尺侧疼痛最轻,桡侧次之,而腕部桡侧疼痛最明显,三者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对短期输液病人尽量选择手背静脉尺侧为穿刺点,尽量少用腕部桡侧静脉,可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13.
门诊老年患者的静脉穿刺常选用手背、前臂部位的静脉,但在临床上,由于老年患者易患慢性疾病需长期接受静脉输液,特别是有三高血症患者,疗程更长,上选部位一针穿刺成功相当困难。在实践中我们选用了手腕桡侧、手腕掌侧和食指根部的静脉穿刺,提高了一定的成功率。经验积累使我们体会到食指根部穿刺对肥胖老年患者的渗漏率小于手腕桡侧、手腕掌侧静脉,  相似文献   

14.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经常遇到老年患者由于长期患病,反复多次住院,需要进行静脉输液治疗.老年患者血管弹性差,皮下脂肪少,血管脆性及通透性都增加,穿刺难度大.多次的静脉治疗,导致血管闭塞,加上患者不自主的活动多,易造成穿刺部位肿胀,每天需重复穿刺多次,患者痛苦,易产生不满情绪,且增加了护理工作量.2008年11月~2010年10月,我们对45例静脉穿刺困难的老年患者行股静脉置管术,经精心护理,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5.
付阿丹 《护理研究》2010,(5):1246-1246
[目的]比较不同部位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并发机械性静脉炎的情况。[方法]将置入PICC导管的84例病人根据穿刺部位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以肘窝为界,肘窝以上穿刺者为观察组,肘窝以下穿刺者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为2.56%,对照组为24.4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ICC置管时选择肘上静脉穿刺可有效预防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PICC在神经外科危重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虹  王萍  谷莹  王丽 《齐鲁护理杂志》2006,12(8):731-732
2003年10月~2005年6月,我院对36例危重患者实施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36例,男21例,女15例,15~65岁。颅脑损伤15例,高血压脑出血17例,颅内感染4例。1.2方法一般选择肘窝部静脉,嘱患者仰卧,穿刺上肢外展成90°,测  相似文献   

17.
正大面积烧伤患者治疗周期长,输液时间长,可供穿刺的部位少,是穿刺的难点。本例大面积烧伤患者经腋静脉行双腔Power PICC穿刺取得了成功,为烧伤患者的静脉穿刺提供了新的思路,现报道如下。1病例介绍患者,男,46岁,因全身多处火焰烧伤90%伴重度吸入性损伤于2015年1月24日收入院。入院后在左右两侧腹股沟创面上进行股静脉置管,分别留置12 d和21 d后又在正常皮  相似文献   

18.
鉴于不少病人在肘窝静脉穿刺后常发生皮下瘀血,作者特意对此现象进行了研究。20名志愿试验者(男8,女12)年龄20—47岁,血压均低于150/95 mmHg,先将止血带充气,压力相当于舒张压的一半使静脉充血,然后用一次性的21号针在每个受试者的两侧肘窝静脉抽血各5ml。止血带放气后根据当前病房中两种常用的止血方法中的一种  相似文献   

19.
体外循环手术患者静脉穿刺与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外循环手术,由于患者取仰卧位,双上肢平行于身体两侧,所以,多开放下肢静脉。因患者术前禁食、灌肠,循环血容量相对不足,又因紧张等因素,进行下肢静脉穿刺较困难,易引起静脉损伤且不易管理。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对378例体外循环手术患者进行了较仔细的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20.
手术中为了保障输液、输血的通畅和便于手术中发生意外时抢救用药尽快地发挥作用,常选用上肢较粗大的浅静脉行穿刺置管建立静脉通路,或因病情需要行桡动脉穿刺测压。而术中为使患者体位符合生理解剖功能,同时便于手术医生的操作,常将患者双上肢用布单包裹固定于身体两侧。由于包括留置针与延长管在内的输液通路也被包裹在布单内,加上手术覆盖多层无菌布单及手术医生站立于患者身体两侧,穿刺处不易经常观察。全麻患者在麻醉较浅或效果欠佳而发生躁动时,容易导致留置针与延长管连接处松动或脱开,只有当血液、液体浸湿布单或滴落在地时才会被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