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表现为颅内占位的巨大动脉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 结合文献复习,回顾性分析1例表现为颅内占位的巨大动脉瘤的手术治疗病例资料.结果 病人经术前行CT及MRI增强扫描,曾误诊为颅内占位病变,术中进行巨大动脉瘤的完全切除,术后未出现神经功能障碍.结论 表现为颅内占位的巨大动脉瘤术前易误诊,应尽量完善影像资料,并根据动脉瘤的具体情况来制定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2.
前循环巨大动脉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改进颅内巨大动脉瘤的显微手术技术,以提高颅内巨大动脉瘤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前循环巨大颅内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和手术效果,其中3例为双侧多发动脉瘤。术中应用载瘤动脉近端临时阻断、颈部颈内动脉暂时夹闭、动脉瘤颈逐步缩窄、动脉瘤体穿刺抽吸减压、动脉瘤体切除等技术,动脉瘤夹闭后以可吸收再生氧化纤维素包裹动脉瘤,并用丝线将动脉瘤夹固定于颅底硬膜上并,术程中始终应用生理盐水加维生素C及罂粟碱冲洗。结果:10例动脉瘤手术全部成功夹闭,其中3例多发动脉瘤均一期手术成功夹闭。出院时优良者8例,轻残者2例。结论:颅内巨大动脉瘤通过术前详细的手术计划,术中改进的手术技术和预防术后血管痉挛药物的应用可以明显提高颅内动脉瘤的手术治疗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应用丝线固定动脉瘤夹在最大程度上避免了术后因动脉瘤夹的滑脱而导致患者颅内大出血死亡。  相似文献   

3.
逆向抽空减压法治疗颅内巨大后交通动脉瘤(附5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交通动脉瘤通常指颈内动脉一后交通动脉分叉处动脉瘤,发生在后交通动脉段直径大于或等于2.5cm的动脉瘤称为巨大后交通动脉瘤~([1]),在临床工作中颅内巨大后交通动脉瘤手术治疗一直是神经外科医生较为棘手的难题.我们2008年以来共对本院5例颅内巨大后交通动脉瘤患者采用逆向抽空减压法进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治疗.现将临床资料、手术方法和术后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巨大型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特点和显微手术治疗的策略。方法回顾分析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06-01—2017-06收治的36例巨大动脉瘤患者,均采取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结果 36例巨大型颅内动脉瘤手术均成功,无死亡,出院时优良31例,轻残5例。结论对于巨大型颅内动脉瘤术前充分准备,采取正确的手术方法和技巧,可以获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5.
颅内动脉瘤切除术的临床价值及其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脑动脉瘤切除术在临床颅内动脉瘤治疗中的价值及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切除36例不同部位脑动脉瘤的结果,探讨该方法的临床价值。结果术后轻度偏瘫4例,同向偏盲8例:无手术死亡率和其它严重并发症。结论动脉瘤切除术是治疗巨大脑动脉瘤最理想的方法,既避免了再出血的危险,又解除了动脉瘤体对局部神经的压迫作用。妥善处理动脉瘤颈和动脉瘤切除的残端、显微手术和避免穿支血管的损伤均是降低动脉瘤死亡率和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颅内大型和巨大型动脉瘤的临床特点以及术中处理技巧,提高手术疗效。方法总结分析我院129例颅内大型及巨大型动脉瘤的手术经验。其中瘤颈部夹闭110例,夹闭+包裹9例,瘤体电凝后包裹3例,载瘤动脉夹闭2例,动脉瘤切除2例,巨大动脉瘤切除后同时行吻合2例,动脉瘤旷置+颅外-颅内高流量架桥术1例。手术采用近侧载瘤动脉暂时性阻断、动脉瘤内减压、动脉瘤重塑等技术,其中10例患者术中应用神经内镜辅助夹闭动脉瘤和Transonic HT313血流量仪检测载瘤动脉血流情况。结果术后根据改良Rankin评分,恢复良好116例(89.9%),功能障碍9例(7.0%),死亡4例(3.1%)。结论通过术前完善的影像学判断及详细的手术计划,熟悉动脉瘤区域的解剖关系,进行有效的脑保护,使用多手段处理动脉瘤的技术,可明显提高颅内大型和巨大型动脉瘤手术治疗效果;术中应用神经内镜辅助夹闭动脉瘤和血流量仪检测载瘤动脉血流技术有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报告1例通过DSA、CT与MRI融合影像联合神经导航诊治颅内多发假性动脉瘤患者的手术经验及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外伤性颅内多发假性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病史、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手术过程及病理结果,总结DSA、CT与MRI融合影像对颅内多发假性动脉瘤的诊治价值及临床应用。结果 患者为25岁女性,车祸多发伤入院,经术前DSA检查为左侧大脑前A2段及胼周动脉多发假性动脉瘤,术前经3D-DSA与CT融合影像确定出血责任动脉瘤,经3D-DSA与MRI融合影像解决了精确定位,在神经导航指引下,一期手术完成了两个动脉瘤夹闭并切除。经病理证实为外伤性假性动脉瘤。结论 DSA与CT融合图像可以帮助判定多发动脉瘤中出血的责任动脉瘤,DSA与MRI融合图像输入神经导航为脑深部不能行介入栓塞治疗的颅内动脉瘤开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报告采用动脉瘤夹闭联合颅内外血管搭桥术治疗6例颅内巨大型动脉瘤患者的临床经过,探讨手术适应证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6例颅内巨大型动脉瘤患者颅内外血管搭桥术前血流动力学状态、搭桥方式,以及临床和影像学转归.结果 6例患者中3例施行动脉瘤夹闭、切除(或载瘤动脉重建)联合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3例行动脉瘤夹闭、切除(或孤立)联合高流量搭桥术(颈外动脉.桡动脉,大隐静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手术后平均随访17个月,近远期脑血管造影和CT血管造影检查显示,搭桥血管及吻合口血流通畅;临床症状与体征得到不同程度改善,随访期间无急性出血性或缺血性脑血管事件发生.3例行联合低流量搭桥术患者远期改良Rankin量表评分2例0分、1例2分;3例联合高流量搭桥术患者远期改良Rankin量表评分1例0分、2例1分.结论 对于脑血管重建术可能牺牲载瘤动脉或远端大脑中动脉血流的颅内复杂动脉瘤患者,可根据具体情况联合各种颅内外血管搭桥术使血流得到有效代偿.脑血管造影联合CT灌注成像对颅内巨大型动脉瘤远端组织灌注状态及侧支循环评价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动脉瘤体切除和载瘤血管重建治疗巨大动脉瘤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介绍颅内巨大动脉瘤体切除和载瘤血管重建手术方法。方法:(1)切除动脉瘤壁,重建载瘤动脉。(2)应用窗式成角动脉瘤夹重建载瘤动脉。(3)颈内动脉慢性结扎,动脉瘤孤立术。结果:32例颅内巨大动脉瘤位于:颈内动脉18例(包括7例海绵窦段),中动脉9例,前交通动脉3例,大脑后动脉2例。术后优良者26例(81%),本组无一例死亡,术后病残率6例(19%)。随访6~24月,全部病例恢复正常工作学习。结论:动脉瘤切除和载瘤动脉重建是手术治疗巨大动脉瘤有效的外科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颅内巨大"蛇形"动脉瘤(CGSA)的治疗方法,并结合文献讨论颅内巨大"蛇形"动脉瘤的病理和临床特点.方法采用血管内介入的方法对3例颅内巨大"蛇形"动脉瘤患者进行治疗.结果3例中2例治疗成功,12个月后随访结果良好.结论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巨大"蛇形"动脉瘤是一种治疗方法的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