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使用非接触型SL-5D角膜内皮显微镜的体会王志英眼科检查仪器的更新对眼科学新技术的开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角膜内皮显微镜的使用,可为观察、研究正常人角膜病、眼内手术前后高眼压、炎症等角膜内皮的形态、密度改变、进一步提高角膜移植及人工晶体植入等手术的成功...  相似文献   

2.
国产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角膜病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临床应用国产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于(BasicFibroblastCrowthFactor.BFG)滴眼液治疗89例角膜病患者的观察,治愈73例(82%),好转11例(12.4%),总有效率为94.4%。结果表明对角膜上皮的愈合有显著的促进作用。BFGF对治疗点状角膜炎、角膜损伤、单疱病毒性角膜炎浅层型有提高疗效,缩短疗程的作用,为治疗角膜病开辟了新的途径,值得推广应用。初步观察过程未发现全身和局部的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3.
人血浆纤维结合素对家兔刮除和板层切除后的角膜上皮愈合均有一定促进作用,角膜上皮裸区明显缩小,优于对照眼。临床治疗5类角膜上皮障碍59例61眼,均获得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4.
人血浆纤维结合素对家兔刮除和板层切除后的角膜上皮愈合均有一定促进作用,角膜上皮裸区明显缩小,优于对照眼。临床治疗5类角膜上皮障碍59例61眼均获得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5.
角膜内皮移植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萧萧  胡竹林 《医学综述》2014,(8):1410-1412
角膜内皮移植术是用于治疗角膜内皮失代偿的移植手术,因具有手术快速、安全、损伤小、更符合角膜正常解剖结构、术后并发症少、恢复时间短、术后视力较好等优点,使角膜内皮移植术迅速发展成为治疗角膜内皮病变的首选术式。目前,角膜内皮移植术分为4类:后板层角膜移植术、深板层角膜内皮移植术、剥离后弹力层角膜内皮移植术及后弹力层角膜内皮移植术。该文对角膜内皮移植术的分类、手术过程及不同特点、发展前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6.
角膜内皮功能不良将导致角膜水肿、混浊,严重影响视力。传统的穿透性角膜移植手术治疗角膜内皮病变,存在着术后高度散光和移植片排斥率高等缺陷。后弹力膜自动剥离角膜内皮移植术极大地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迅速成为角膜内皮功能不良患者行角膜移植的首选手术。现就后弹力膜自动剥离角膜内皮移植术的发展过程及优缺点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大鼠角膜酸烧伤对角膜内皮细胞损伤和修复的实验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大鼠角膜酸烧伤对内皮细胞的损伤和影响内皮修复的因素.方法建立轻、中、重度大鼠角膜酸烧伤模型,裂隙灯下动态观察角膜水肿、混浊及上皮愈合情况;各组于烧伤后不同时间点取角膜行内皮细胞台盼蓝-茜素红联合活细胞染色及HE染色,观察内皮细胞损伤、修复及白细胞浸润情况.结果轻、中度酸烧伤角膜内皮细胞未见损伤改变,角膜少量白细胞浸润,上皮愈合及水肿消退均较快;重度酸烧伤损伤区内皮细胞坏死、脱落,修复期损伤周边区内皮细胞变形、伸长,向创面移行,角膜大量白细胞浸润,角膜上皮愈合延迟,水肿消退慢.结论重度酸烧伤可直接造成角膜内皮细胞受损,继发性炎症反应参与了酸烧伤后角膜内皮细胞的损害;内皮细胞受损可使角膜溃疡及水肿迁延不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经后路白内障摘除对预防角膜内皮失代偿的效果。方法对13例伴有严重角膜内皮异常但保持屈光透明的白内障患者行经后路白内障摘除术,并对术后矫正视力、主要并发症及角膜内皮密度进行评估,术后随诊8~28个月。结果 13例患者手术顺利,除1例患者因Fuch’s角膜内皮营养不良继发大泡性角膜病变于术后5个月矫正视力下降外,余患者术后矫正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术前、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平均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后路白内障摘除可最大程度减少医源性角膜内皮损伤,是伴有严重角膜内皮病变白内障患者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9.
兔角膜成纤维细胞的两种培养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角膜组织细胞培养中有关成纤维细胞培养的报道极少,而成纤维细胞在许多角膜疾病、外伤及角膜手术的修复及愈合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RK)被广泛接受,关于角膜成纤维细胞在PRK后角膜愈合过程及并发症形成过程中所起的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共焦显微镜下Fuchs角膜内皮营养不良患者角膜各层的活体形态学特征。方法:对16眼Fuchs角膜内皮营养不良患者的中央部角膜进行活体共焦显微镜检查,应用NAVIS软件测量、分析角膜各层组织细胞形态和密度、以及滴状赘疣和角膜神经的直径。结果:①有症状组:9眼的角膜内皮层均见到滴状赘疣,直径20~60μm,内皮细胞密度低;4眼后弹力膜增厚;6眼角膜后基质层有长条形暗区结构;9眼角膜基质反光普遍增强;7眼Bowman膜有局灶性高反光区域;5眼显示正常的角膜神经结构;②无症状组:7眼的角膜内皮层均见到滴状赘疣,数目较有症状组者少,直径15~40μm;内皮细胞密度正常;角膜其余各层未见异常。结论:本研究初步揭示了Fuchs内皮营养不良患者共焦显微镜下的形态学特征;活体共焦显微镜检查有助于Fuchs角膜内皮营养不良患者的诊断,特别适用于角膜水肿、角膜内皮镜无法成像的患者。  相似文献   

11.
孙景岗  张杰 《潍坊医学院学报》2011,33(3):205-207,F0004
目的 观察大鼠角膜创伤愈合过程中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表达规律,探讨其在创伤愈合中的作用.方法 雌性Wistar大鼠42只,随机分为7组,每组6只,其中,正常对照组6只,动物模型组36只.均取右眼制作角膜针刺损伤模型,于损伤后各时间点(6h,1d,3d,5d,7d,14d)取角膜标本,HE染色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免疫组化染色观察HSP70在大鼠角膜的表达与分布,用计算机图像系统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HSP70在大鼠正常角膜各层均有表达,动物模型组大鼠角膜上皮HSP70的表达水平于损伤后第1天显著增高(P〈0.05),其后逐渐下降,至损伤后第14天时恢复正常.角膜基质层和内皮层HSP70的表达在各时间点未见明显变化.结论 HSP70在大鼠角膜创伤愈合过程中的早期表达水平明显增高,其可能是参与调节角膜创伤愈合的一种重要分子.  相似文献   

1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神经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干扰素等细胞生长因子是调控细胞增殖、分化和再生的重要内源性蛋白。以上述生长因子等为靶点开发的生物药物,在老年性黄斑变性、角膜损伤、神经营养性角膜炎等眼部疾病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相应药物陆续上市。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药物可以控制血管内皮的增生,减轻视网膜组织的水肿和渗出,已经成为老年性黄斑变性和糖尿病视网膜病的主要治疗手段。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可促进角膜上皮细胞的增殖、分化和迁移,具有加速角膜损伤愈合,降低角膜炎症反应的作用,其中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已用于角膜损伤临床治疗。神经生长因子能促进中枢和外周神经元的生长、发育和分化,加快神经损伤的修复,用于神经营养性角膜炎的治疗,可促进角膜完全愈合。临床上,表皮生长因子衍生物滴眼液可用于角膜上皮损伤的治疗,重组人干扰素可用于眼部病毒性感染疾病的治疗。本文就细胞因子类药物在眼科疾病治疗及新药开发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拓展细胞因子在眼科临床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单核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是一种具有多效能的生长因子,具有促进创面愈合的重要作用。单核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在创面愈合过程中的每个阶段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为:趋化并激活炎性细胞,提高创面抗感染能力;促进创面角质细胞、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有助于创面愈合的细胞因子的分泌。近年来,单核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创面愈合及血管新生调控的研究成为热点,现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制成兔角膜碱烧伤模型,应用重组表皮生长因子(rhEGF)滴眼剂对碱烧伤后的兔角膜溃疡创面进行治疗。63只纯种新西兰白兔分为7组,每组9只,其中5组为治疗组,另2组为对照组,治疗组分别用每毫升0.5,5,20,50和100μg表皮生长因子滴眼剂滴眼,对照组分别用纤维结合蛋白和氯霉素滴眼。伤后24,48,72,96及120h裂隙灯荧光素染色,照像观察溃疡面积,经计算机图像处理,计算。结果显示5组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提示EGF对角膜碱烧伤后的溃疡面愈合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潘智  黄光初 《海南医学》2012,23(4):45-47
目的 探讨手术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羊膜移植及单纯手术切除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本院2008年3月至2010年5月收治的角膜缘翼状胬肉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三组,角膜移植组给予手术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羊膜移植组给予手术切除胬肉联合羊膜移植治疗,单纯手术组仅给予翼状胬肉手术切除;观察三组治疗效果.结果 三组术后随访两年,角膜移植组、单纯手术组术后创面愈合时间短于羊膜移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移植组创面愈合时间与单纯手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移植组术后治愈28例,复发2例,羊膜移植组术后治愈25例,复发5例,单纯手术组术后治愈22例,复发8例,三组术后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术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术后复发率低,并发症少,愈合时间短,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以准人子角膜切削(PTK)术后的兔眼为模型,探讨保存人羊膜移植对角膜伤口早期愈合的影响,方法:新西兰西兔12只,双眼行PTK术,一眼术后立于角膜表面移植保存的人羊膜,术后,每日进行临床观察,并分别于第3,5,7天处死动物,取角膜行光镜和电镜检查,结果:在术后3,5,7天,羊膜移植侧角膜中央上皮增生厚度均明显小于对照后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的形成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影响角膜内皮细胞的相关因素以及角膜内皮检查在内眼手术前的重要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04~2010-05在广西区人民医院住院病人100例术前测量角膜内皮细胞计数,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相关分析及t检验.结果 年龄、性别、民族及眼外伤与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相关程度低,内眼手术与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相关程度普通,患者手术眼内皮细胞计数低于对侧未手术眼内皮细胞计数(P〈0.05),而眼外伤患者伤眼与对侧健眼角膜内皮细胞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角膜内皮检查在内眼手术前具有相当的重要性,角膜内皮检查有利于减少临床上内眼手术后角膜内皮失代偿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王志兴  严颖彬 《医学综述》2007,13(12):887-889
近年来,有关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在促进创口愈合和皮瓣成活方面的研究备受瞩目。本文就VEGF促进血管生成的机制、VEGF受体的分类、VEGF在促进创伤愈合和改善皮瓣血运状况中的作用及VEGF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张严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5,40(10):1335-1337
目的: 探讨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84例(98眼)翼状胬肉患者, 随机分为A、B 2组。A组42例(50眼)予以常规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治疗, B组42例(48眼)予以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 比较2组患者术后复发率、治愈率、角膜创面上皮愈合时间及术后不良反应。结果: B组复发率4.2%, 低于A组的20.0%(P<0.05), B组角膜创面上皮愈合时间(4.1±1.9)d, 少于A组的(6.9±2.3)d(P<0.01);B组患者术后明显不适者2例(4.2%), 少于A组的13例(26.0%)(P<0.01)。结论: 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可有效提高治愈率并促进角膜创面上皮愈合, 降低复发率, 患者术后不良反应轻, 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