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利用640层CT肝灌注容积数据对肝硬化患者进行肝血管成像的可行性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5例肝功正常(A组)和50例肝硬化患者(B组:Child-Pugh A级25例;C组:Child-Pugh B级25例)行640层CT肝灌注检查,绘制时间-密度曲线(TDC),测量主动脉和门静脉的达峰值时间(TTP)、峰值(PV)及门静脉与肝脏密度差的最大值(P-L).选取主动脉峰值期的容积数据进行肝动脉血管成像;采用P-L值最大的1期及3期容积数据对门静脉进行单期和多期融合成像,并对比两种成像方法的图像质量.结果:三组间主动脉TTP和PV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组门静脉的TTP较对照组长,PV及P-L值下降,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除A与B组间门脉TTP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各组间3个参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均可显示肝动脉3级分支.门脉多期融合成像质量优于单期成像(P<0.05),A组可显示3~4级门静脉分支,B和C组可显示1~3级门静脉分支.结论:利用640层CT全肝灌注成像容积数据进行血管成像,能清晰显示肝动脉和门静脉,有助于肝硬化患者临床治疗方案的制订.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增强技术在对比研究正常肝脏及肝硬化肝脏血流变化与肝功能的相关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别对53例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及46例健康人(正常对照组)进行MR对比剂动态增强扫描,连续扫描10期.分别测量肝、脾、门静脉及腹主动脉的最大上升斜率(MSI)、信号增强率(SER)、正性增强积分(PEI)、最大下降斜率(MSD)和峰值(PV).比较肝硬化组与正常对照组血流参数,同时分析以上测量指标与肝硬化、Child-Pugh分级以及临床肝功能血清标记物之间的关系.结果:在肝硬化组,肝脏的PEI及PV,门静脉的PV,以及腹主动脉的MSI、PEI及PV均小于正常对照组(P值均<0.05).在肝硬化组,肝脏的MSI、SER、PEI、MSD及PV,门静脉的PEI及PV,腹主动脉的MSD均随着Child-Pugh分级的增加而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但脾脏的MSI、SER、PEI、MSD及PV在肝硬化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不同Child-Pugh分级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叉(P值均>0.05).另外,肝硬化组MSI、MSD和PV均分别与TBIL,总胆红素和IBIL,间接胆红素呈负相关(P值均<0.05),PEI与IBIL呈负相关(P=0.019,r=0.486),其余动态参数与肝功能血清标记物未见相关性(P>0.05).结论:MR时比剂动态增强技术可无创评估肝硬化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在肝功能的评估方面也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高紫红  王玉梅  于德新   《放射学实践》2012,27(8):885-888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增强技术在对比研究正常肝脏及肝硬化肝脏血流变化与肝功能的相关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别对53例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及46例健康人(正常对照组)进行MR对比剂动态增强扫描,连续扫描10期。分别测量肝、脾、门静脉及腹主动脉的最大上升斜率(MSI)、信号增强率(SER)、正性增强积分(PEI)、最大下降斜率(MSD)和峰值(PV)。比较肝硬化组与正常对照组血流参数,同时分析以上测量指标与肝硬化、Child-Pugh分级以及临床肝功能血清标记物之间的关系。结果:在肝硬化组,肝脏的PEI及PV,门静脉的PV,以及腹主动脉的MSI、PEI及PV均小于正常对照组(P值均<0.05)。在肝硬化组,肝脏的MSI、SER、PEI、MSD及PV,门静脉的PEI及PV,腹主动脉的MSD均随着Child-Pugh分级的增加而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但脾脏的MSI、SER、PEI、MSD及PV在肝硬化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不同Child-Pugh分级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另外,肝硬化组MSI、MSD和PV均分别与TBIL总胆红素和IBIL间接胆红素呈负相关(P值均<0.05),PEI与IBIL呈负相关(P=0.019,r=0.486),其余动态参数与肝功能血清标记物未见相关性(P>0.05)。结论:MR对比剂动态增强技术可无创评估肝硬化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在肝功能的评估方面也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测量健康人胸部大血管直径并计算其比值,探讨不同年龄、不同性别间胸部大血管直径正常值和比值的变化规律.方法 应用多层螺旋CT(MSCT)测量356例16~80岁之间主肺动脉、升主动脉、降主动脉、主动脉根部直径,并计算主肺动脉/升主动脉、主肺动脉/降主动脉、升主动脉/降主动脉比值.结果 不同年龄段各大血管直径有明显差异,P<0.05;不同性别间各大血管直径有明显差异P<0.05;不同年龄段主肺动脉/升主动脉比值、主肺动脉/降主动脉比值存在差异,P<0.05,升主动脉/降主动脉比值无差异,P>0.05;不同性别间主肺动脉/降主动脉、升主动脉/降主动脉有差异,P<0.05,主肺动脉/升主动脉比值无差异,P>0.05.结论 随着年龄增长,胸部大血管管径增宽,表现为增龄性改变;男性胸部大血管直径明显大于女性;主肺动脉/升主动脉、主肺动脉/降主动脉比值随着年龄增长表现为递减趋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胃左静脉(LGV)和门静脉(PV)内径与肝硬化Child-Pugh分级间的关系.资料与方法 应用16层螺旋CT对100例肝硬化患者和200名正常对照者行上腹部增强扫描,采用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重组(VR)对PV和LGV进行血管重建,测量LGV和PV主干的直径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总体肝硬化组LGV和PV管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明显增粗(P<0.05).Child-A级和B级组PV最大内径较正常对照组和Child-C级组显著增粗(P<0.05).Child-C级组和正常对照组、Child-A级和B级组PV最大内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对照组、肝硬化无腹腔积液组、肝硬化有腹腔积液组LGV内径逐渐增粗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可以清晰显示LGV和PV整体解剖结构,并能准确测量其内径,LGV和PV内径与肝硬化程度存在一定关系,但影响LGV和PV内径因素较多,不能单纯依靠管径大小评价肝硬化程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动态对比剂增强MR技术量化参数在评估肝细胞癌(HCC)生物学行为中的价值.方法:选取行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肝细胞癌46例,术前行MR动态对比剂增强扫描,然后分析测量病灶和周围肝实质的动态增强曲线类型、最大上升斜率(MSI)、信号增强率(SER)、正性增强积分(PEI)、最大下降斜率(MSD)和峰值(PV).根据患者手术和病理结果测量病灶最大直径,病理分级采用Edmondson法分为4级.根据病灶有无包膜及肝硬化进行分组;凡出现门静脉癌栓、周围淋巴结转移或周围子灶等之一者定为侵袭转移组,否则为阴性组.分析动态增强MR各测量参数与HCC手术和病理资料之间的关系.结果:HCC的MSI、PEI、MSD和PV均大于肝实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SER在两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SI和PV在阴、阳性侵袭转移组,MSI和PEI在有、无包膜组,MSI、PEI和PV在有、无肝硬化组之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灶直径也与MSI、PEI呈正相关关系(r值分别为0.369和0.325,P值分别为0.011和0.026).另外,在侵袭转移组,Ⅰ、Ⅱ和Ⅲ型曲线分别占85.7%(6/7)、75.0%(15/20)、31.6%(6/19),与无侵袭转移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63, P=0.007).本研究中其他动态增强指标在以上各组之间及Edmondson分级及有、无腹水组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动态对比剂增强MR扫描技术可在一定程度上对HCC的生物学行为进行无创性量化评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碘类CT对比剂在腹部疾病检查中的强化效果.方法:将248例行腹部CT扫描的患者分为A、B 2组,使用的对比剂为欧乃派克.A组浓度为300 mgI/ml,B组浓度为350 mgI/ml.测量动脉期肾动脉分叉水平腹主动脉强化的CT值,评估2组的强化效果.结果:A、B 2组腹主动脉的强化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种浓度对比剂的强化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诊断无影响.结论:350 mgI/ml对比剂对血管的强化程度明显优于300 mgI/ml对比剂,但对组织器官的强化效果无差别,完全可以满足诊断需求.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64层CT在下肢动脉和肾动脉联合血管成像中的可行性和扫描技术的优化。方法 :该项前瞻性研究共纳入69例患者,A组33例为对照组(传统下肢动脉组),B组36例为实验组(下肢动脉与肾动脉联合扫描组),均采用GE 64排VCT扫描仪和Smart手动触发技术扫描。评价2组VR和MIP图像质量,测量腹主动脉、肾动脉、股动脉、腘动脉及足底动脉的腔内CT值,同时记录下肢远端静脉显影的例数。结果:2组平均年龄、扫描长度、容积CT剂量指数、剂量长度乘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目标血管CT值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组内腹主动脉和股动脉CT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中肾动脉显影清晰,与腹主动脉、股动脉CT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下肢静脉显影率10.6%(7/66),B组下肢静脉显影率12.5%(9/72),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图像优良率和图像质量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下肢动脉和肾动脉联合扫描能发现更多的隐匿性肾动脉狭窄,且不会增加辐射剂量和对比剂用量,具有技术上的可行性和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能谱CT降低对比剂用量在腹部增强扫描中的可行性。方法 :收集50例行腹部增强扫描的患者,排除肝癌、肝硬化等,随机分为2组。A组(25例):行CT能谱增强扫描(个性化选择能谱扫描协议),对比剂用量350 mgI/kg体质量,重建60 keV 40%(ASIR)图像。B组(25例):传统120 kV扫描协议(根据NI 10~5 mm自动选择),对比剂用量500 mgI/kg体质量。2组注射流率依据对比剂总量和总注射时间25 s而定。分别记录2组CT剂量容积指数(CTDIvol)。在120 kV和60 keV图像上分别测量动脉期腹主动脉、门静脉期门脉主干、正常肝实质、竖脊肌的CT值及SD值,并计算相应的对比噪声比(CNR)。测量结果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2组体质量指数无明显差异(P 0.05)。A组腹主动脉CT值及CNR值和门静脉主干CT值及CNR值均高于B组(均P0.05)。2组肝实质CT值及CN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2组竖脊肌SD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组CTDIvol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A组对比剂碘摄入量较B组约减少22%(P0.05)。结论:能谱CT在不增加辐射剂量和不影响图像质量的同时可显著减少对比剂碘摄入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采用MSCT对肺气肿病人行定量测定,评估不同重建算法对于肺气肿CT定量测定结果的影响.方法 对30例肺气肿病人进行胸部MSCT扫描,原始数据分别经标准算法、肺算法及锐利算法重建,采用后处理技术对图像进行重组、分割并保留双肺部分,测定肺气肿指数(EI)、全肺平均肺衰减值(MLA)、全肺平均肺衰减值的标准差(SDMLA )及全肺容积(TLV),比较各组之间EI、MLA、SDMLA及TLV的差异性.结果 EI的差异在各重建算法组之间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LA的差异标准组与锐利组之间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他各组之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DMLA的差异各组之间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LV的差异各组之间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气肿CT定量测定中不同原始数据重建算法的选择能够影响EI值、MLA值,而对TLV值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1.
肝硬化Child-Pugh分级与LGV内径关系的MSCTA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左静脉(LGV)和门静脉(PV)内径与肝硬化Child-Pugh分级间的关系。资料与方法应用16层螺旋CT对100例肝硬化患者和200名正常对照者行上腹部增强扫描,采用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重组(VR)对PV和LGV进行血管重建,测量LGV和PV主干的直径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总体肝硬化组LGV和PV管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明显增粗(P<0.05)。Child-A级和B级组PV最大内径较正常对照组和Child-C级组显著增粗(P<0.05)。Child-C级组和正常对照组、Child-A级和B级组PV最大内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对照组、肝硬化无腹腔积液组、肝硬化有腹腔积液组LGV内径逐渐增粗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可以清晰显示LGV和PV整体解剖结构,并能准确测量其内径,LGV和PV内径与肝硬化程度存在一定关系,但影响LGV和PV内径因素较多,不能单纯依靠管径大小评价肝硬化程度。  相似文献   

12.
肝硬化患者16层螺旋CT肝内门静脉成像延迟时间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优化肝硬化患者16层螺旋CT肝内门静脉成像时间。方法70例正常人与65例肝硬化患者(Child A级30例,Child B级18例,Child C级17例)分别先采用Testbolus技术测定主动脉、门静脉及肝脏实质时间密度曲线,测定主动脉、门静脉及肝实质强化峰值时间;分别记录主动脉、门静脉及肝实质强化峰值时间及CT值。统计处理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包。结果正常人主动脉强化峰值时间与肝硬化患者主动脉强化峰值时间差值之间并无统计学差异(P=0.072),二者主动脉强化峰值之差值间也无统计学差异(P=0.14)。肝硬化患者平均门静脉峰值时间(42.2 s)明显长于正常人(34.5 s,P<0.05)。肝硬化患者门静脉强化峰值(49.9 HU)明显低于正常人(58.0 HU,P<0.05)。正常人与肝硬化患者肝实质强化峰值时间分别为53.9 s和62.5 s(P<0.05),而二者肝实质强化峰值分别为26.6 HU和24.5 HU(P<0.05)。Child B、C级肝硬化患者平均门静脉强化峰值时间(43.8 s)稍长于Child A级肝硬化患者(40.5 s),但二者之间并无统计学差异(P=0.163)。结论在注射速度相同(5 ml/s)的情况下肝硬化患者门静脉强化时间(42.3 s)明显长于正常人(34.4 s),Child B、C级肝硬化患者门静脉强化峰值时间(43.9 s)稍长于Child A级肝硬化患者(40.5 s),但二者之间并无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深度学习重建算法(DLIR)相对于滤波反投影算法(FBP)和多模型迭代重建算法(ASIR-V)对腹部胰腺和门静脉CT图像质量的改善价值。方法选取行常规腹部CT增强检查的患者36例,所得图像分别采用DLIRL、DLIR-M、DLIR-H、FBP及30%ASIR-V、70%ASIR-V算法重建图像,所得6种重建图像由2位放射科医师采用双盲法对图像噪声、对比度及细微结构进行主观评价。通过分别测量不同重建算法图像的CT值、SD值、SNR和CNR,并进行组间比较,来观察不同重建算法对图像质量的影响。结果 6组图像的SNR、CN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DLIR-H图像的SNR和CNR最高。主观评分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位医师的主观评分一致性良好,Kappa≥0.70,其中DLIR-M的主观评分最高。结论与FBP和ASIR-V重建算法比较,DLIR能够有效降低图像噪声、提高图像质量,因此DLIR算法可用于提升腹部胰腺和门静脉CT图像质量,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16层螺旋CT肝脏血管成像扫描技术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肝脏血管成像(MSCTA)的理想成像参数。资料与方法(1)应用Somatom Sensa-tion16螺旋CT扫描仪,对38例患者分别以2.5ml/s(8例),3.5ml/s(15例)、4.5ml/s(15例)注射流率注射碘必乐或优维显(1.5ml/kg体重)行肝脏同层动态增强扫描,测量靶血管及肝实质CT值,描绘时间-密度曲线,确定不同注射流率下肝脏MSCTA各期延迟时间。(2)以方法(1)确定的参数对60例患者(按上述不同注射流率分3组,每组20例)行MSCTA,对不同注射流率所获得的MSCTA图像质量进行评价。结果3组间腹主动脉峰值、门静脉与肝实质的密度差(PV-L)峰值,腹主动脉、门静脉及PV-L达峰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的动脉期延迟时间分别为28s、24s、19s,门静脉期延迟时间分别为52s、45s、36s,肝实质延迟时间分别为68s、65s、64s。MSCTA图像4.5ml/s组明显优于3.5ml/s组、2.5ml/s组,3.5ml/s组明显优于2.5ml/s组(P〈0.05)。4.5ml/s组行MSCTA检查时出现3例对比剂外渗。结论采用3.5ml/s注射流率行肝脏MSCTA,可获得较满意的血管图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从正常肝脏到肝炎后肝硬化的演变过程中,相关脏器的时间-密度曲线(TDC)变化规律.资料与方法 3组共120例(正常对照组34例,肝炎肝纤维化组48例,肝炎后肝硬化组38例)经CT同层动态增强扫描得到腹主动脉、门静脉、肝实质、脾脏实质等4个感兴趣区(ROI)TDC,分析3组ROI达峰时间(TTP)和峰值高度(PV).结果 3组主动脉的TTP无差异性,PV有统计学差异;3组门静脉、肝脏、脾的,TTP及PV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TTP渐延长,PV渐下降.结论 门静脉、肝脏、脾等相关脏器的TDC表现反映了肝炎后肝硬化的血流动力学变化.  相似文献   

16.
多层面螺旋CT对肝移植术后肝动脉狭窄肝灌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利用动态单层CT扫描对原位肝移植术后肝动脉狭窄肝灌注与未行肝移植、无肝脏病变者进行比较。资料与方法 对 30例肝移植术后肝动脉狭窄患者选取肝门 (包括肝、门静脉、主动脉和脾 )层面行动态单层CT扫描。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注射非离子型对比剂欧乃派克 4 0ml,流率 3ml/s,注射对比剂时即进行扫描 ,每间隔1s扫 1层 ,共扫描 35层。通过每一层面选定的ROI作CT值测量 ,绘制出时间 密度曲线 ,从而计算出相应灌注值并与未行肝移植、无肝脏病变者进行对照。结果 肝移植术后肝动脉狭窄 <5 0 %组 ,肝动脉灌注 (t=0 .5 ,P >0 .0 5 )、门静脉灌注 (t=1 ,P >0 .0 5 )与对照组间无显著差异 ;肝动脉狭窄≥ 5 0 % ,肝动脉灌注与对照组存在差异 (t =2 .1 4 ,P <0 .0 5 ) ,低于对照组 ,门静脉灌注与对照组有差异 (t=2 .6 3,P <0 .0 5 ) ,高于对照组。结论 肝移植术后肝动脉狭窄≥ 5 0 % ,肝动脉灌注降低而门静脉灌注升高。动态单层CT扫描对于评价肝移植术后肝脏灌注是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17.
OBJECTIVE: To evaluate on three-dimensional (3D) 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DCE) MR venography (MRV), the visibility of the inferior mesenteric vein (IMV), its insertion pattern into the portal system, and the difference of IMV diameters between healthy subjects and patients with cirrhosis. MATERIALS AND METHODS: Two hundred and seventeen consecutive patients who had abdominal 3D DCE MRI was included in this study. The original image data of 3D DCE MRI was used to generate multiple planar volume reconstruction (MPVR) images, which were evaluated for visualization of the IMV and its pattern of insertion into the portal system. The diameter of IMV was measured and compared in 24 patients with cirrhosis (Cirrhosis Group) and in 30 patients without hepatic lesions or liver disease (Healthy Group). RESULTS: In the 217 patients, the frequencies of visualization of IMV, grade 1 order branches and grade 2 order branches were, respectively, 88%, 24% and 9%. The IMV inserted into the splenic vein (SV), the portal confluence and the superior mesenteric vein (SMV) in 45%, 18% and 37%, respectively. Among patients with cirrhosis, 12.5% had IMV diameter larger than 5.1mm, although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cirrhosis and healthy groups (P>0.05). However, the diameters of the main portal vein (MPV), SV and SMV were significantly larger in the Cirrhosis Group (P<0.05). CONCLUSION: The IMV and its branches can be depicted well by 3D DCE MRV. The most common insertion of the IMV is into the splenic vein. A minority of patients with cirrhosis had dilatation of the IMV.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正常肝脏与肝硬化肝脏在螺旋CT增强多期扫描中最佳对比剂剂量、注射流率及各组织强化达到峰值的时间。方法 正常肝脏、肝硬化肝脏各60例,按完全随机设计法各分成6组,分别以不同的注射剂量及流率在肘静脉注射非离子型对比剂,并在同一层面作连续多层扫描。最后测量各组织CT值,建立统计表并相互比较。结果 正常肝脏当注射剂量为1.5ml/kg时,3种不同的注射流率除主动脉强化峰值两两比较统计学上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外(P<0.05),门静脉、肝实质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当注射流率为2.5ml/s时,不同的剂量强化峰值主动脉、门静脉、肝实质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肝硬化组:当注射剂量为2.0ml/kg时,3种不同的注射流率时肝实质在2.5ml/s与3.0ml/s时强化峰值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当注射流率为3.0ml/s时,不同的剂量肝实质强化峰值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正常肝脏与肝硬化肝脏的螺旋CT增强扫描的最佳剂量、注射流率应分别为1.5ml/kg、2.5ml/s和2.0ml/kg、3.0ml/s。其主动脉、门静脉及肝实质达到峰值的时间分别为:28s、52s、73s和31s、68s、77s。  相似文献   

19.
健康成人主肺动脉-主动脉直径比的多层螺旋CT测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确定多层螺旋CT(MSCT)上健康成人主肺动脉-升主动脉直径比(rPA)的正常值.资料与方法 140名健康成人作了胸部CT检查,根据性别、年龄分为4组,每组35名.在CT同一层面上,两名放射科医师独立测量主肺动脉和升主动脉的直径.结果 rPA的大小与性别无明显相关性(P>0.05).<50岁者,rPA范围0.684~0.988,平均值为0.833;≥50岁者,rPA范围0.555~0.965,平均值为0.762,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在MSCT横断面图像上可很容易获得rPA,健康成人rPA<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