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性心肌梗死后由于心肌缺血、缺氧,心肌细胞坏死,心室壁变薄,在不适当的心室压力下会造成梗死区的扩展、心室壁破裂及恶性心律失常等严重不良后果。有研究证实心肌梗死后并发便秘者病死率显著增加,因此心肌梗死后保持大便通畅是患者能否顺利渡过急性期的重要措施。应用麻仁软胶囊进行临床观察,以期为心肌梗死后便秘的预防提供有效方药。  相似文献   

2.
并发左心室附壁血栓的常见疾病有急性心肌梗死、扩张型心肌病、心脏瓣膜病、心肌致密化不全、其他影响左心室功能的心脏病,以及非心血管疾病,如抗心磷脂抗体综合征等。众所周知,左心室附壁血栓被认为是心肌梗死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并且是威胁人民健康的重大问题,也是临床医生迫切需要预防及解决的问题之一,故现对心肌梗死后左心室附壁血栓形成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手术围术期死亡的危险因素,寻找室间隔穿孔手术的最佳手术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2006年1月至2020年12月间连续收治的112例行手术治疗的室间隔穿孔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根据术后30 d死亡情况及心肌梗死位置进行分组,分别分析生存组与死亡组、前壁心肌梗死组与下壁或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诊治体会及经验。方法对我院2008年2月—2012年2月收治的42例高龄患者心肌梗死患者进行临床分析,总结其发病特点、临床诊治经验。结果 42例患者经过治疗后,死亡11例,死亡率为26.19%。其中有7例死于心力衰竭,均为广泛前壁梗死患者;3例死因为心源性休克,为下壁+侧后壁梗死患者;1例死于肾功能衰竭,患者既往有慢性肾炎病史。其他31例经过治疗好转后出院。结论高龄心肌梗死的患者死亡率高,对高龄患者心肌梗死及早确诊,积极治疗,特别是对待再次梗死或多发梗死患者,出院后积极干预和院外康复治疗,以降低再次发病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左前分支阻滞掩盖急性下壁心肌梗死1例。患者因“晨起后头晕伴恶心、畏寒7 h,呕吐2次”于2022年3月22日来新昌县人民医院就诊。入院后查心电图示下壁呈左前分支阻滞,经抗感染、扩血管治疗后,复查心电图表现为下壁急性心肌梗死,及时成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临床上对于合并左前分支阻滞,特别是新发的左前分支阻滞,需引起高度重视,及时复查心电图及心脏生化检查,避免遗漏下壁心肌梗死,影响预后。  相似文献   

6.
莫文宏 《内科》2012,7(4):345-346
目的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CI)时进行临时起搏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应用随机数字表将104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分为临时起搏治疗组和非临时起搏治疗组,并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用、心肌梗死后心绞痛、再灌注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后心衰发生率及临床疗效。结果临时起搏治疗组的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用、心肌梗死后心绞痛及心肌梗死后心衰发生率明显低于非临时起搏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则明显高于非临时起搏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CI治疗时进行临时起搏治疗,临床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可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45岁以下急性心肌梗死1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45岁以下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比较少见,尤其女性更属罕见。我院1986年~1996年共收住急性心肌梗死348例,其中45岁以下急性心肌梗死16例,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16例45岁以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为心内科住院患者,符合1981年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男性14例,女性2例,年龄26岁~44岁,平均40.8岁。其中前壁心肌梗死4例,急性前壁与前间壁心肌梗死1例,急性前壁与前侧壁心肌梗死4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2例,急性下壁与右室心肌梗死1例,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1例,急性前间壁与高侧壁心肌…  相似文献   

8.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胸前导联ST段压低的临床意义及其发生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本文回顾分析了我院88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进一步探讨胸前导联ST段压低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临床意义以及ST段压低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合并完全性右束支阻滞(CRBBB)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比较分析35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伴CRBBB患者和371例同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事件、心电图、多普勒超声、冠状动脉造影和治疗预后情况。结果: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伴CRBBB患者年龄、血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53.7%的患者发生恶性心律失常或心脏骤停,冠状动脉造影显示100%有前降支病变,85%为多支病变,溶栓和介入治疗后生存率达68.6%。结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伴CRBBB患者易出现恶性心律失常,血管病变多为伴前降支病变的多支病变,早期溶栓和介入治疗可能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10.
谢玮 《临床内科杂志》2002,19(4):283-283
急性心肌梗死 (AMI)是指严重而持久的心肌缺血造成的不可逆性心肌坏死 ,属冠心病的严重类型 ,临床以持续剧烈的胸骨后压榨样疼痛为主要表现 ,但随着年龄增长 ,胸痛不典型者并不少见。本组资料对 9例主要表现为胃肠道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 :AMI患者 9例 ,年龄 5 0~ 70岁 ,平均年龄 (62± 4)岁 ,男性 7例 ,女性 2例 ,其中单纯下壁心肌梗死 2例 ,下壁合并右室心肌梗死 3例 ,下壁合并正后壁心肌梗死 2例 ,前壁心肌梗死 1例 ,非Q波性心肌梗死 1例 ,既往均无胸痛发作史 ,其中有高血压病史 6例 ,…  相似文献   

11.
老年人急性脑血管意外并发心肌梗死2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目的探讨老年人急性脑血管意外并发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2例急性脑血管意外并发心肌梗死的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2例患者心肌梗死均发生于脑血管意外后6小时~8天。其中下壁7例,前壁5例,前壁+下壁4例,前间壁3例,下壁+侧壁2例,无Q波型1例。入院前,15例患者有各种基础疾病。住院期间16例患者出现各种并发症,死亡9例(40.9%)。结论此类患者心肌梗死症状不典型、并发症多,且治疗存在矛盾。  相似文献   

12.
目的用放射性核素心肌显像评价心肌梗死不同部位对左心室重构和心功能的影响;溶栓治疗对左心室重构和心功能的影响;心肌梗死后左心室重构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应用放射性核素心肌显像技术检测63例心肌梗死病人舒张末期容积(EDV)、收缩末期容积(ESV)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并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溶栓再通组和未溶栓组;根据梗死的不同部位分为前壁心肌梗死组、下壁心肌梗死组。并设正常对照组20名,经病史、体检、心电图、心脏多普勒超声、静息放射性核素心肌显像及冠状动脉造影均正常。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心肌梗死组左心室EDV和ESV均增加,LVEF降低(P0.01);未溶栓组较溶栓再通组左心室EDV和ESV增加及LVEF明显降低(P0.05);前壁心肌梗死组与下壁心肌梗死组比较,左心室EDV、ESV增加,LVEF降低(P0.05)。结论用放射性核素心肌显像评价心肌梗死后左心室重构及对心脏功能的影响,对临床的治疗及预后的估测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急危重症,也是多发病,死亡率较高,近年来由于静脉溶栓治疗及急诊PCI的应用死亡率明显下降,但少数患者由于病情较重,预后较差。自2001年5月至2004年10月,我们观察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期间顽固性呃逆后发生猝死。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5例均为急性心肌梗死后住院患者,其中男性3例,女性2例,年龄61~68岁,入院诊断均为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其中急性前壁心肌梗死3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正后壁心肌梗死2例,所有患者均合并程度不同的心功能不全。5例患者中合并高血压病4例,合并糖尿病1例,高脂血症2例。住院时间5~42d。所…  相似文献   

14.
急性心梗再灌注心律失常的特点及阿托品前处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本实验通过对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急诊PCI)致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的研究,为临床对再灌注心律失常的预防及治疗提供依据。通过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急诊PCI术前应用阿托品,了解阿托品对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或窦房阻滞等缓慢性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急性前壁和下壁心肌梗死就诊的患者共252例。对发病12小时内进行PCI术的患者根据急性下壁、前壁心肌梗死进行分组。分别计算出二组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类型及发生率。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92例,配对分成二组:一组冠脉开通前予阿托品1mg静推;另一组不予任何药物干预。分别观察二组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结果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发生71例次,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发生13例次;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实验组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发生15例次,室性心律失常发生12例次;对照组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发生33例次,室性心律失常发生9例次。结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显著高于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P〈0.01);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显著高于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P〈0.01)。阿托品前处理的急性下壁心梗患者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显著低于未经阿托品前处理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P〈0.01)。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58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胸导ST段压低的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并与52例不伴胸导ST段改变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加以对照,以探讨其预后,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为了了解氨茶碱治疗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房室传导阻滞的疗效及安全性。我们选择18例符合WHO下壁梗死诊断标准的患者,进行了临床观察,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选择1997年至1999年住院病人18例,均符合WHO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电图出现碎裂QRS波(fQRS)与住院期间严重心脏并发症及心源性死亡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分析了住院治疗且资料完整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56例临床资料.在入院72 h内心电图fQRS的发生情况,依据心电图是否出现fQRS分成fQRS组和无fQRS组.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期间严重心脏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后碎裂QRS波的发生率为52.6%(82/156),其中下壁70.7%(58/82),前壁42.3%(35/82),侧壁15.8%(13/82),下壁明显高于前壁及侧壁.fQRS组出现高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室速/室颤、心源性死亡事件明显高于无fQRS波组(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后出现fQRS患者易并发严重心律失常,且病死率高,预后差.fQRS在检出和预警高危患者方面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急性心肌梗死后早期平板运动试验其梗死部位ST-T恢复“正常”1例高晓贤患者男性,33岁,酒后发作急性前壁,下壁心肌梗死已三周,曾做超声心动图示:前壁,下壁心肌收缩略微弱,动态心电图示:急性心肌梗死图形外,无任何心律失常等,患者入院后无心绞痛发作及心衰...  相似文献   

19.
急性心肌梗死面积,QRS积分与临床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急性心肌梗死面积、QRS积分与临床预后的关系 ,采用Michelle等公式及WagnerQRS评分标准 ,观察11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结果显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死亡组心肌梗死面积 (22.14±6.26)、QRS积分(7.28±3.74)均较存活组显著增大 (17.83±5.65、4.91±2.63,P<0.05) ,存活组QRS积分与梗死面积的回归方程为 :QRS积分=2.59 0.13×梗死面积 ,但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死亡组与存活组这两项指标差异无显著意义 (P>0.05)。提示利用入院时12导联心电图测算心肌梗死面积 ,对判断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临床预后有重要意义 ,但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无意义。  相似文献   

20.
王小兵 《心脏杂志》2012,24(1):50-53
目的: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和比较心电图改变与冠状动脉造影及临床特点的对应性关系。探讨体表心电图改变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86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右冠状动脉(RCA)病变组和左冠状动脉(LCA)病变组。对比分析其心电图改变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及临床特点。结果:Ⅰ、Ⅱ、Ⅲ、aVR导联ST段及aVL导联波形改变对诊断梗死相关血管具有重要价值;V3与Ⅲ导联ST段改变比值预测梗死相关血管部位具有重要价值;伴aVR导联ST段压低患者病情重;伴胸前导联ST段压低者病情重、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增高。结论:心电图对诊断下壁急性心肌梗死相关血管及其临床特点具有重要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