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系统性红斑狼疮病因及其证治探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就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病因病机进行了探讨.认为本病的病因为内外合邪,以先天不足为本;基本病机为肾阴亏虚、瘀毒互结.并认为辨治本病应牢牢抓住肾阴虚这个"本",以提高临床诊治效率.  相似文献   

2.
系统性红斑狼疮辨治规律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中医病因、病机、治疗大法及规律的探讨,认为本病的病因为内外合邪,以先天不足为本;基本病机为肾阴亏虚,瘀毒互结;提出“补肾化毒”的治疗大法,并认为:辨治本病应牢牢抓住肾阴虚,处处不忘顾护这个“本”,在此基础上进行辨证化裁,有守有变。  相似文献   

3.
系统性红斑狼疮辨治规律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病因为内外合邪,以先天不足为本;基本病机为胃阴亏虚、瘀毒互结;“补肾化毒”为本同的治疗大法,辨治本病应牢牢抓住肾阴虚,处处不忘顾护这个“本”,在此基础上进行辨证化裁,有守有变。  相似文献   

4.
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医辨治旨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医学古典医籍中并无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病名,也未有确切的记载与较为系统的论述。本病以皮肤损害为主,表现为斑疹赤如丹涂之状,形如蝴蝶,当属中医的“红蝴蝶疮”、“蝴蝶斑”、“马樱丹”、  相似文献   

5.
任卫华 《北京中医》2000,19(1):17-18
历代医籍对血液及其他系统多种脏腑亏损、气血阴阳俱不足的慢性衰弱证候,多以虚劳病为诊断,通过观察临床上血液系统常见疾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缺铁性贫血、白血病等,除符合一般虚劳病辨证外,均具有以血的虚损劳伤难复为主要特点的病理变化,仅以"虚劳"、"血虚"等病名来概括,或范围太广,或程度太轻,均不够准确.本文结合历代医籍理论论述,提出血劳病名,将血液系统具有贫血特征,以血的劳伤为主要表现,属于过去"虚劳"、"血虚"范畴的疾病均以血劳病名来概括,以更准确地认识虚劳病中凡符合因虚致血损,因损致血劳规律,表现为血液的损伤、虚衰、劳竭难复、病势缠绵的一类疾病.  相似文献   

6.
认为热、痰、瘀贯穿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整个病程是其病机特点。以清热凉血、养阴清热、化痰祛瘀为基本治法,针对各脏器损害轻重、病损部位不同随证加减。提出宏观与微观辨证相结合,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诊治思路。  相似文献   

7.
子宫肌瘤病因病机及其证治集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药为主的综合疗法治疗子宫肌瘤可明显改善症状并有较好疗效,尤其内病外治法发展较快,加之剂型的改革,使患者服用方便,减少肠胃刺激,更易于接受治疗,中医研究前途光明。疗效诊断无统一标准,加上动物造模存在一定局限性,病例对照研究、实验室研究等尚存在不足,这些问题有待根据祖国医学理论结合现代医学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尚无特效疗法。笔者在临床上运用中药辨治本病略有一得,今介绍如下。1 祛风清营解毒,急治其标 本病主要由外感风热湿毒所致,风热毒邪内燔营血,则见面部红斑,或四肢甚至全身红疹;风湿热邪痹阻肌肉关节,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故关节肌肉疼痛。治疗多从祛风清营解毒着手。以面部或全身皮损为主者,重在祛风清热、凉营解毒,常用消风散加减。以肢体关节肌肉疼痛为主者,治疗当以祛风宣湿、清热通络为主,方用白虎桂枝汤或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疼痛剧烈者加全蝎、蜈蚣;局部肿胀明显者加海桐皮、晚蚕砂、大腹皮。部分急性暴发型红斑狼疮患者还常伴有高热、  相似文献   

9.
高血压病病机及证治新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历史上对高血压病病机的认识存在多元化趋势,本文从“正虚邪实”立论探讨高血压病病机,认为机体脏腑亏虚,尤其脾肾亏虚是高血压病发病的根本,心功能失调是发病的关键。肝肺调节功能失常是发,病的重要条件,而痰饮瘀血的形成构成了高血压的邪实,是导致高血压病恶性循环的病理物质基础,“正虚邪实”所致机体血液供求不平衡,最终导致血压升高,心,脑,肾等重要脏器严重损害,故高血压尖立足于改善脏腑功能,消除病理邪气,重建机体气血动态平衡,从而极治高血压。  相似文献   

10.
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医药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女性好发 ,病变常累及全身结缔组织 ,除皮肤关节外 ,以肾、心、肝损害更多见。本病与中医“阴阳毒”、“蝴蝶丹”、“写缨丹”、“白晒疮”、“湿毒发斑”、“虚劳”及“痹证”等病证相似。近年来由于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运用 ,大大提高了SLE患者的长期存活率 ,中医药在治疗本病方面也取得了一定进展 ,现将有关文献综述如下。1 病因病机朱方石等[1] 认为肾虚毒瘀是本病发生的主要机制 ,肾虚为本 ,毒瘀为标。本病发病病因或因六淫外感、七情内伤 ,或为饮食失节、劳欲过度所诱 ,然诸多诱因必…  相似文献   

11.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累及全身多脏器、多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当于中医学"发斑"、"红蝴蝶疮"等病.现代医学多采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非甾体抗炎药等治疗,但有明显的副作用,停药后病情也易反复.而中医药在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研究中取得了不少成绩,笔者现就近几年中医药对其的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13.
癫痫病机证治探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癫痫是中西医难治病之一,也是严重影响人口素质的疾病之一,发病率高,为此探讨其病机证治是我们临床工作者的重要任务之一。鉴此,笔者融汇中西医理论,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谈谈其病机证治,不妥之处,敬请同道斧正。1 本虚—脑髓肾命不足1.1 脑髓不足,宜峻补真元中医学认为,脑主神明,首先是指脑是精神智慧产生之处,故《素问·脉要精微论》云“头者精明之府”。其次是指脑主司肢体运动,故《锦囊秘录》曰“脑为元神之府,主持五神,以调节四肢百骸之用”。若脑髓亏虚,则见神识不清,肢体抽搐等。因此,癫痫的发病关键为脑髓受…  相似文献   

14.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多见于女性,是一种累及多脏器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病因尚不完全清楚。在我国SLE发病率较高,死亡率也相对较高,据报道西药治疗(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的毒副作用及其所致的免疫抑制状态已跃居SLE死因的第一位[1]。国内许多中医药治疗的研究进展,特别是中西医结合治疗该病的成果,不但降低了西药的毒副作用,而且降低了SLE的死亡率,较快地改善临床症状,减少病情的反跳与波动,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中西医结合治疗SLE已受到了普遍的认可,现将目前本病的研究现状综述如下。1病因病机SLE的临床表现复…  相似文献   

15.
谢海洲 《河南中医》1999,19(6):14-15
红斑狼疮(SLE)属结缔组织病中较为严重的病种,属疑难病症之一,对人体皮肤、粘膜、浆膜、血管、关节、心、肾、肝、脾、肺、脑、胃肠、血液、组织器官,侵犯和破坏广泛,患者痛苦异常。现代研究属免疫复合物疾病。中医认为红斑狼疮以本虚标实,气虚阳虚为本,热毒瘀结为标,主要是肝肾阴亏,精血不足,加之情志内伤,劳倦过度,六淫侵袭,阳光曝晒,热毒内蕴,血热则瘀,瘀血阻络,血脉不通,瘀热阻塞体表脉络则皮肤受损,渐及器官、筋骨、脏腑而成本病。我重用紫草、羚羊角粉、防风益气养阴,扶正固本治其本;清热凉血,解毒散瘀治其…  相似文献   

16.
老年痴呆的病因病机及其证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岚 《中医药学刊》2002,20(6):774-776
从五个方面对老年痴呆的病因病机及其证治作了论述,即:现代医家对老年痴呆病因病机的认识,辨证论治,针灸治疗,综合疗法及存在问题与展望。  相似文献   

17.
高脂血症的病因病机及其证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志国  季绍良 《中医药学刊》2003,21(7):1149-1150
高脂血症是指血清中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或)低密度脂蛋白(LDL)过高和(或)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DL)过低的一种全身脂代谢异常。在正常情况下,当进食的食物中胆固醇含量增高、肠道吸收增加时。血脂浓度即增高,肝内合成则受抑制;反之,能量摄入减少时,肝内合成加速,故血脂能维持平衡。当肝脏代谢异常或患肠管疾病时.人体便不能正常地调节脂类代谢。此时如仍进食高脂食物,必将导致血脂浓度持续增高,脂类代谢异常。  相似文献   

18.
《中医内科学》教材关于痿病的证治虽有比较详细的论述,但是在病因病机的认识方面存在许多不足。因此,本文拟结合临床对痿病病因病机与证治要点进行阐述。1 痿病病因临床考察 外感致痿 外邪伤人,损伤气血,凝滞经脉,筋脉肌肉失  相似文献   

19.
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医证治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累及多系统、多脏器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基本病理改变是免疫复合物所介导的血管炎.SLE与中医古籍中所记载的"蝴蝶丹"、"马缨丹"、"日晒疮"、"鬼脸疮"、"阴阳毒"等病症相近似.现代医学主要采用类固醇和免疫抑制剂治疗SLE,并取得了较好临床疗效,但也存在明显的毒副作用.中医学者应用中医药治疗本病亦有所突破,现对相关文献整理、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0.
心房纤颤是紊乱性房性心律失常,不仅可以引起心肌缺血、心功能损害,甚至可导致循环衰竭、猝死,持续性房颤可增加血栓栓塞的危险性.病因病机为心虚血瘀、心肾阴虚、气阴不足、心脾气虚、阴阳俱虚.辨证多分为心脾两虚、气阴两虚、气虚血瘀、痰火扰心等型.认为中医药治疗心房纤颤具有疗效好、副作用少、毒性低等特点.但辨证分型繁杂、证型不规范、疗效评定标准不一等,亟待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