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观察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孕期维生素A、E水平变化情况及重度子痫前期发生情况,分析维生素A、E水平与重度子痫前期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9月—2019年9月台州市中心医院完成治疗与随访的86例妊娠期糖尿病合并子痫前期患者临床资料,作为观察组,同期在院就诊并完成治疗与随访的76例妊娠期糖尿病未合并子痫前期患者临床资料,作为对照组。两组建卡当天(T1)和确诊时(T2)均检测维生素A、E水平。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各时点的维生素A、E水平;依据T2时观察组患者子痫前期严重程度分为子痫前期组、重度组;对比各时点维生素A、E水平;分析孕期维生素A、E水平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重度子痫前期的关系。结果观察组T2时维生素A、E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82;10.234,P<0.05);T2时,86例妊娠期糖尿病合并子痫前期患者有48例为子痫前期,38例为重度子痫前期;重度组各时点维生素A、E水平低于子痫前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06;2.96,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结果显示,孕期维生素A、维生素E缺乏均可能参与妊娠期糖尿病合并子痫前期患者子痫前期病情发展,均可能是导致重度子痫前期的影响因素(OR>1,P<0.0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孕期维生素A、维生素E水平与子痫前期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持续缺乏维生素A、维生素E可能会导致子痫前期病情加重,临床可依据孕期维生素A、维生素E水平变化预判妊娠期糖尿病合并子痫前期患者的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新诊断标准下孕早期代谢综合征和子痫前期的关系,评价其对子痫前期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19年5月和2020年10月—2021年7月在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就诊的556例孕早期妇女,收集其基线信息,随访子痫前期发生情况,分析子痫前期与孕早期代谢综合征及其各组分的关系,评价其对子痫前期的预测价值。结果 纳入分析的529例孕妇中有17例(3.21%)发生子痫前期。非子痫前期组和子痫前期组孕妇孕前体质量指数(BMI)≥23 kg/m2(70.6%vs. 43.2%)、收缩压(SBP)≥130 mm Hg和(或)舒张压(DBP)≥80 mm Hg(76.5%vs. 41.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孕前BMI≥23 kg/m2及孕早期SBP≥130 mm Hg和(或)DBP≥80 mm Hg与子痫前期均有关联(均P<0.05)。妊娠期代谢综合征及TG≥3.5 mmol/L、FPG≥5.1 mmol/L、孕前BMI≥23 kg/m2及SB...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合并子痫前期(pre-ec lampsia)的处理及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04年7月我院诊治的妊娠期糖尿病合并子痫前期29例患者,将其按子痫前期的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组(Ⅰ组)与重度组(Ⅱ组),随机抽取同期分娩无其它合并症的轻度子痫前期(Ⅲ组)与重度子痫前期各20例(Ⅳ组),观察各组的特点及妊娠结局。结果:GDM并pre-ec lampsia的羊水粪染、新生儿窒息、新生儿转入重症监护室、低体重儿的发生率分别为6.89%、0%、10.34%、27.59%,与单纯pre-ec lampsia比较,无显著差异。早产、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分别为34.5%、44.8%,单纯pre-ec lampsia患者两者发生率分别为22.5%、17.5%,有显著差异。结论:对GDM合并pre-ec lampsia早期诊断、积极处理有助于改善围生儿预后,提高产科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基因多态性和妊娠期糖尿病(GDM)、子痫前期(PE)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4月在该院就诊的42例GDM孕妇(GDM组)、29例PE孕妇(PE组)和50例正常孕妇(对照组),收集外周血,提取DNA,进行PCR及SNa Pshot测序,对PAPP-A相关的4个基因位点rs7020782、rs12375498、rs751543、rs1325598进行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析,采用SPSS 19.0软件分析PAPP-A基因多态性与GDM、PE的相关性。结果GDM组、PE组和对照组PAPP-A基因中四个位点rs7020782、rs12375498、rs751543、rs1325598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PAPP-A基因位点rs7020782在PE组中C等位基因频率为46.6%,高于对照组的29.0%(P<0.05),C等位基因增加PE的发生风险(OR=2.13,95%CI:1.09~4.18)。PE组PAPP-A基因中其他3个位点rs12375498、rs751543、rs1325598基因型及等位基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GDM组PAPP-A基因中四个位点rs7020782、rs12375498、rs751543、rs1325598基因型及等位基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PAPP-A基因rs7020782中C等位基因与PE的发生有关联,是PE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并发子痫前期的影响因素,以期为临床护理决策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河南某医院2018年5月—2021年5月收治的103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并发子痫前期将其分为观察组(并发子痫前期)和对照组(未并发子痫前期)。比较2组孕妇一般情况、不良围生结局发生情况并分析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并发子痫前期可能的影响因素。结果 观察组孕妇孕前身体质量指数(BMI)、孕期增加体质量、血糖水平、合并妊娠期高血压人数比例及不良围生结局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孕期能控制血糖的人数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孕前BMI、孕期增加体质量、血糖水平、合并妊娠期高血压情况、孕期血糖控制情况是妊娠期糖尿病并发子痫前期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发生子痫前期与其血糖水平、孕前BMI、孕期血糖控制情况等相关,且妊娠期糖尿病并发子痫前期可显著增加孕妇不良围生结局发生风险,医护人员应增强对高危因素的监测,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合并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的临床诊治特点及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 将75例妊娠期糖尿病合并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按入院时的孕周数分为两组,A组:孕周数小于32周(n=40),B组:孕32~33周(n=35),比较两组终止妊娠的时机及母婴结局.结果 A组孕妇期待治疗时间明显长于B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高于B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新生儿窒息率和围产儿死亡率均高于B组,新生儿Apgar评分低于B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妊娠期糖尿病合并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对母婴危害大,且孕周越小,母婴预后越差,临床应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并采取个体化治疗原则,以提高分娩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游离脂肪酸与子痫前期发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1年6月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产前检查并住院分娩的子痫前期孕妇204例为研究组,同期正常孕妇335例为对照组,对两组的脂代谢参数、糖代谢参数、体脂参数进行横断面研究,并分析子痫前期患者血清游离脂肪酸浓度与孕前体重指数、甘油三酯、空腹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等的相关性。结果:子痫前期患者血清游离脂肪酸浓度高于正常妊娠组[(785.4±211.94)μmol/L vs(533.37±280.34)μmol/L,P<0.001],与对照组相比,子痫前期组孕妇具有更高的血甘油三酯[(4.28±1.82)mmol/L vs(2.95±1.05)mmol/L,P<0.001]、空腹血糖[(4.57±0.82)mmol/L vs(4.28±0.63)mmol/L,P<0.05]和胰岛素抵抗指数[(2.29±1.56)mmol/L vs(1.82±1.15)mmol/L,P<0.05],子痫前期组较正常对照组孕前体重指数更高(23.38±2.24 vs20.47±2.63,P<0.05)。子痫前期组游离脂肪酸与血甘油三酯、胰岛素抵抗指数正相关。结论:子痫前期患者游离脂肪酸显著升高,血甘油三酯、胰岛素抵抗指数与血游离脂肪酸水平正相关。游离脂肪酸在子痫前期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合并子痫前期的临床特征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效果分析。方法 将2016年6月-2021年6月在本院治疗的84例妊娠期糖尿病(GDM)合并子痫前期(PE)患者作为观察组,将同期84例单纯GDM患者作为对照组,均为单胎妊娠,分娩孕周≥32周,对比两组的临床资料、孕期血糖水平、妊娠结局。结果 观察组年龄、孕次、孕期增重与对照组相当(P>0.05),但观察组产次、孕前BMI高于对照组,分娩孕周、新生儿出生体重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孕期FPG、2hPG、HbAl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剖宫产、早产、产后出血、新生儿转NICU、FGR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新生儿1min Apgar评分、5min Apgar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胎膜早破、巨大儿发生率相当(P>0.05)。结论 GDM合并PE的病情严重,孕前BMI较高是重要危险因素,且对妊娠结局有不良影响,临床应加强孕前BMI干预和孕期血糖、血压监测,有助于降低GDM合并PE风险,在发病早期即采取针对性措施,有助于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0.
《中国妇幼保健》2017,(12)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并发子痫前期(PE)的危险因素及其妊娠结局。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6月在该院及苏州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分娩的50例单纯GDM患者为对照组,50例GDM并发PE患者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体重指数(BMI)、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尿酸(UA)、脂质运载蛋白2(LCN-2)、同型半胱氨酸(Hcy)、乳酸脱氢酶(LDH)、碱性磷酸酶(ALP),并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其危险因素,比较产后出血、剖宫产、早产、胎儿窘迫、胎膜早破、羊水量情况、新生儿体重和巨大儿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HbA1c、LDH及ALP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BMI、TG、TC、FPG、UA、LCN-2、Hcy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进一步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FPG及Hcy是GDM并发PE的危险因素(OR=1.051,1.234,1.117)。观察组患者的产后出血量、剖宫产、早产、胎儿窘迫及羊水量过少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胎膜早破、新生儿体重及巨大儿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DM并发PE患者的影响因素较多,其中BMI、FPG及Hcy是其危险因素,GDM并发PE可增加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高尿酸血症与代谢综合征组分的关系。方法通过整群抽样,对社区人群进行调查与体检,并进行血清学检查。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分析高尿酸血症与代谢综合征各主要组分之间的关系及其强度。结果高尿酸血症肥胖的发生率为53.4%,OR=2.568(95%CI: 2.103-3.137);高血压的发生率为38.8%,OR=2.157(95%CI:1.856-2.508);高血糖的发生率为21.9%,OR=1.850(95%CI:1.552-2.205);高甘油三酯的发生率为58.3%,OR=3.229(95%CI: 2.795-3.729);随血尿酸增加,BMI和甘油三酯变化幅度最大,而男性血糖和女性血胆固醇变化较小。结论高尿酸血症与代谢综合征各组分间关系密切,应该成为代谢综合征的组分,对高尿酸血症的控制,为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2.
体质指数和腰臀比与代谢综合征患病关系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体质指数(BMI)和腰臀比(WHR)与代谢综合征(MS)中高血压、高血糖和血脂紊乱患病率的关系。方法通过整群抽样,对合肥市4726名35岁以上脑力劳动者进行MS流行病学调查,比较分析BMI、WHR异常者的3种代谢异常疾病(高血压、高血糖和血脂紊乱)患病情况。结果调查对象BMI异常检出率为36.5%,WHR异常检出率为40.9%,且均随年龄增长肥胖患病率呈增加趋势;WHR异常组的高血糖患病率高于BMI异常组(P〈0.001),OR分别为3.22和1.90,95%CI=2.50~4.15和1.39~2.61;BMI与WHR均异常组的3种代谢异常疾病患病率均明显高于BMI、WHR各单项异常组(P〈0.001)。结论中老年脑力劳动者肥胖问题较为严重,BMI异常、WHR异常(尤其BMI与WHR均异常)可增加代谢异常疾病的患病风险,预防肥胖在代谢综合征及其他疾病防治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社会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加剧,骨骼肌减少症和代谢综合征等老年人群常见疾病逐渐成为影响其生活质量的关键因素。骨骼肌减少症是伴随年龄增长而发生的骨骼肌质量下降和功能衰退。代谢相关疾病如肥胖、高血压和糖尿病等在肌少症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近年来,肌少症和代谢综合征之间的关系也成为研究热点,但是否互为危险因素仍缺乏有力证据。汇总了近5年来国内外有关肌少症与代谢综合征相关关系研究的流行病学资料,就肌少症和代谢综合征的流行病学背景、研究现状及其在生物学机制方面的潜在联系加以综述。肌少症和代谢综合征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且可能具有相似的生物学机制。但该研究目前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肌少症早期筛查诊断的方法应进行持续探索以达到简便、快速和高效的目的。综述旨在提高人群对肌少症和代谢综合征等慢性综合征的认识,并为两者关联性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老年人群由于胃肠功能减退,各种膳食营养摄入量均不同程度降低,其中维生素和微量矿质元素降低幅度相对更大,导致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摄入量相对增加,代谢综合征(MS)患病风险升高。方法 为降低老年人群MS患病风险,需限制三大供能营养素摄入,且以限制碳水化合物为主。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对MS的影响目前还存有较多争议,建议以保障正常摄入量为宜。膳食纤维对人体胃肠功能、免疫应答和糖脂代谢均具有积极作用,故需要增加摄入量。结果 地中海膳食模式是目前确认对预防MS具有良好效果的膳食方案,食物构成以豆类、坚果、蔬菜和水果为主,并适量摄入谷类、海鲜和奶制品。以蔬菜、菌类以及豆制品为主的植物性膳食模式也有利于改善血糖和血脂,从而预防MS发生和进展。因不同地区老年人群饮食习惯、健康状况和膳食结构均存在明显差异,单一和特定膳食模式对预防MS的意义仍然较低,结论 针对不同个体营养水平合理增加或限制相应食物摄入量,制定多样化和个体化饮食方案将成为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心理因素(主要指焦虑抑郁状态)与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的关系及不同心理问题(主要指焦虑、抑郁、焦虑抑郁)合并MS的差异。方法采用Zung氏焦虑/抑郁自评量表(SAS/SDS)对2014年7月~2015年7月就诊于健康管理研究院的938例住院查体者(18~80岁)进行调查,根据SAS/SDS得分分为对照组(共647例)与疾病组(共291例,其中焦虑状态50例,抑郁状态137例,焦虑抑郁状态104例),比较两组以及不同心理问题间合并MS的差异。结果疾病组与对照组MS患病率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27.5%vs 1.2%,P0.05,OR=1.14),但3种心理问题间MS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患者中,疾病组与对照组MS患病率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20.1%vs 8.2%,P0.01,OR=2.83),在男性患者中,疾病组与对照组MS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论是在男性还是女性中,3种心理问题间MS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焦虑抑郁状态可以促进MS发生,焦虑、抑郁、焦虑抑郁状态在促进MS发生上作用相当;女性合并焦虑抑郁状态能增加MS的患病风险。 相似文献
16.
《现代医学仪器与应用》2015,(4)
目的筛查恶性肿瘤,为其病因、发病机制和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在我院体检人群中随机抽取6 050例,年龄在20岁~80岁之间,平均年龄(53.0±3.4)岁。其中男3 826例,女2 224例,男女比为1.7∶l。按代谢综合征(metaholic syndrome,MS)诊断标准分为MS组与非MS组,MS组再分为肿瘤组与非肿瘤组,比较两对应组间MS各组分的数据,分析MS各组分与肿瘤发生的相关性。结果符合MS诊断标准986人,患病率为16.3%(986/6 050)。发现肿瘤患者43人,占MS人群4.36%(43/986)。肿瘤组MS各组分明显高于非肿瘤组(P<0.05)。腰围、甘油三脂(triglyceride,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和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与肿瘤相关(P<0.01),其中腰围、TG、和FPG是肿瘤的危险因素,HDL-C是保护因素。结论伴发MS组分可能与肿瘤发展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超加工食品摄入与代谢综合征之间关系的流行病学证据.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PubMed数据库和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截止至2020年6月10日有关超加工食品摄入与代谢综合征关系相关文献,并进行综述.结果 经检索共发现4篇关于超加工食品摄入与代谢综合征关系的流行病学研究,3篇研究结...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妇科恶性肿瘤与代谢综合征间的关系,指导妇科恶性肿瘤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选择妇科恶性肿瘤患者359例(研究组,其中卵巢癌142例,子宫内膜癌131例,子宫颈癌86例)和妇科良性肿瘤患者400例(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情况、体格检查情况及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稳态模型评估法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血脂等实验室指标,统计代谢综合征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初潮年龄、发病年龄、孕次、产次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收缩压、舒张压、体质指数、腹围、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HOMA-IR、三酰甘油均明显高于对照组[(129±13) mm Hg(1 mm Hg=0.133 kPa)比(112±14) mm Hg、(87±11) mm Hg比(75±8)mm Hg、(26.7±2.8)kg/m2比(22.2±2.1)kg/m2、(88±7) cm比(76±9)cm、(6.5±2.9) mmol/L比(4.7±0.9) mmol/L、(9.2±4.7)mU/L比(5.2±3.0) mU/L、3.9±0.8比3.1±0.6、(3.21±1.96) mmol/L比(1.56±1.22) 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低于对照组[(1.25±0.51) mmol/L比(1.65±0.47) 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代谢综合征发生率为37.60%(135/359),其中卵巢癌患者发生率为37.32%(53/142),子宫内膜癌患者为43.51%(57/131),子宫颈癌患者为29.07%(25/86),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2.25%(49/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妇科恶性肿瘤患者代谢综合征发生率明显高于妇科良性肿瘤患者,妇科恶性肿瘤与代谢综合征间存在相互促进和影响的关系.重视代谢综合征在妇科恶性肿瘤发生和发展中可能产生的影响,并积极控制代谢综合征,对妇科恶性肿瘤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卫生研究》2014,(3)
目的分析浙江省城市人群膳食模式与代谢综合征(MS)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以"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项目资料为基础,膳食模式分析采用因子分析;膳食模式与MS及其异常组分的危险度(OR)、95%可信区间(95%CI)分析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方法。结果 2116名研究对象提取3种膳食模式:动物性膳食模式(35.68%)、植物性膳食模式(31.00%)和沿海特色膳食模式(33.32%);在调整相关混杂因素后发现,动物性膳食模式是腹型肥胖、高甘油三酯血症、高血压、高血糖和MS的患病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88、1.24、1.87、4.01、2.60);植物性膳食模式是低高密度指蛋白胆固醇(HDL-C)血症保护性因素(OR=0.53);沿海特色膳食模式则与腹型肥胖、低HDL-C血症、高血糖以及MS的发生呈显著负相关(OR值分别为0.83、0.49、0.75、0.72),但该模式与高血压的患病呈正相关(OR=1.46)。结论三种膳食模式与MS及其组分的患病率之间关联复杂,强调某种膳食模式或某种食物的健康意义是有限的,多样化的食物选择才有助于减少MS发病风险或减少MS代谢异常组分。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四川省成人居民膳食模式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为通过合理膳食指导防治代谢综合征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四川省5个调查点,按照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每个调查点抽取150户家庭,对家庭中18岁及以上成人共计1 152人进行问卷调查、医学体检,用食物频率法开展膳食调查。采用因子分析法提取膳食模式。不同膳食模式下代谢综合征患病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 通过因子分析,得到4种四川省成人膳食模式:粗粮大豆模式、肉食果蔬模式、街头逛吃模式、极简饱腹模式。各类膳食模式下的代谢综合征患病率没有统计学差异,但腹型肥胖(χ2 = 8.271,P = 0.041)、高血压(χ2 = 13.540,P = 0.004)、低HDL - C(χ2 = 9.341,P = 0.025)在不同膳食模式中的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随着因子得分的增加,极简饱腹模式的高血压患病率呈现上升趋势(χ2 = 15.484,P<0.001)。结论 本研究未发现膳食模式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但仍提示应食物多样、平衡膳食,主食粗细搭配,多吃大豆和蔬菜水果,减少酱腌菜等高盐食品的摄入。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