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为了解汕头市登革病毒的分子特征与病毒的来源和传播途径,对汕头市登革病毒进行分子监测,并对登革病毒进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利用2015-2017年间采集的174例登革热疑似患者的血清样本;对样本进行登革病毒IgM和IgG、NS1抗原检测;采用实时rt-PCR进行登革病毒RNA检测和血清分型;PCR扩增病毒的包膜(E)基因并进行序列测定;对序列进行系统发育分析,以推测病毒的基因型、起源和传播。结果 174例登革热疑似病例中,59例(33.9%)检出登革病毒感染。血清型以DENV-2为主(15例,占51.7%),其次为DENV-1(12例,占41.4%),DENV-3和DENV-4各1例;DENV-1型毒株的基因型有I型和IV型,DENV-2型毒株均属于cosmopolitan基因型;序列分析表明,汕头菌株与东南亚国家分离的菌株关系密切。结论 本研究揭示了汕头市登革病毒的血清型和基因型的分布,血清型以DENV-2为主,基因型以cosmopolitan为主;推测汕头登革热流行的病毒株多来源于市外,而非本地流行;病毒毒株的主要起源地为东南亚国家。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东莞市2014—2019年登革热流行情况和血清型Ⅰ型登革病毒(DENV-1)基因型及E基因特征。方法收集2014—2019年东莞市各镇街医院上送的经临床诊断为疑似登革热病例血清样本共962份,其中的729份样本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登革IgM抗体检测,全部962份血清样本采用实时荧光PCR进行检测,核酸阳性样本中的血清型Ⅰ型样本用细胞培养方法进行病毒分离鉴定,并对其E基因序列进行测序及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2014—2019年东莞市登革热7—11月为流行期,9—10月为发病高峰。检出IgM抗体阳性样本261份,阳性率35.90%。962份急性期血清中登革病毒核酸阳性362份,阳性率37.6%,其中DENV-1阳性311份,占85.9%。分离获得35株DENV-1毒株,E基因序列比对和系统进化分析显示,35株DENV-1分离株间核苷酸相似度为89.8%~100.0%,分属基因Ⅰ型、Ⅱ型和Ⅴ型,分别为29、1和5株。所有35株分离株与广州、浙江等地及越南、菲律宾、印度等东南亚国家当年或往年流行株同源性较高。结论2014—2019年东莞市流行的DENV-1优势型别为基因Ⅰ型。流行方式可能为广州等周边城市及东南亚国家输入病例引起的本地暴发流行。须警惕基因Ⅴ型DENV-1输入引起登革热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2014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登革热暴发疫情流行病学特征和病原来源。方法 描述疫情时间、人群和地区分布特征,应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标本中的登革病毒(DENV)NS1抗原,用RT-PCR方法对NS1抗原阳性标本进行DENV血清分型、E基因序列扩增和测定,分析E基因序列一致性和进化关系。结果 2014年9-12月广西暴发DENV-1和DENV-2引起的本地登革热疫情,报告登革热病例854例(实验室诊断病例712例,临床诊断病例142例),79.63%(680/854)病例集中在2014年9月22日至10月21日;所有病例均为典型登革热病例,无重症和死亡病例; 83.61%(714/854)病例年龄为15~59岁,46.60%(398/854)病例职业为干部和商业服务;疫情主要发生在南宁市和梧州市,E基因进化分析表明,中国南宁市本地病例分离株属DENV-1基因Ⅰ型,与新加坡分离毒株(SG EHI D1/529Y13)一致性为100.00%;梧州市本地病例分离株与广东省分离毒株(D14005)同源性最高,属DENV-2 Cosmopolitan基因型。结论 2014年广西登革热暴发疫情可能由输入性病例或媒介引起,中国南宁市本地暴发疫情病原为DENV-1,可能来源于新加坡;梧州市本地暴发疫情病原为DENV-2,可能从广东省输入。应加强输入性登革热病例监测和早期检测,做好蚊媒监测,提高疑似登革热病例诊断意识,以有效防控登革热疫情。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2019年广州市登革热流行情况,评估登革病毒4种血清型对流行的影响。方法 在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中收集2019年广州市登革热确诊病例信息,使用ArcGIS 10.2软件进行空间自相关性和聚集性分析,使用荧光定量PCR对血清标本进行核酸检测,将结果为阳性的血清标本进行病毒分离并测定E基因序列,用PhyML 3.1软件绘制基因进化树并分析。结果 2019年广州市共报告登革热确诊病例1 655例,发病率11.10/10万,本地病例1 382例,输入病例273例,发病具有空间聚集性,发现18个高-高聚集性街道,输入病例来源以东南亚国家(86.08%,235/273)和非洲国家(2.56%,7/273)为主。荧光定量PCR检测确诊病例血清标本749例,阳性率93.06%(697/749),分离毒株464株。同往年基因树相比,登革病毒未发现基因型的转换。登革病毒血清型1型仍然是广州市的优势毒株,血清型2型主要在白云区和荔湾区流行。结论 2019年广州市登革热疫情累及全市,范围向城乡接合部扩大和转移,应进一步重视城乡接合部的防控工作。加强来自东南亚和非洲国家的国境检疫。登革病毒血清型2型的流行和聚集性暴发风险不容忽视。多种血清型在广州市同时出现,提示需预防重症登革热的暴发和流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2011年广州市登革热的流行情况,分析新分离毒株的E基因分子特征.方法 收集2011年广州市登革热的流行病学资料和血清标本.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并确定血清型,C6/36细胞进行病毒分离,测定新分离毒株的E基因序列,利用Mega 4.0软件分析.结果 2011年广州市登革热发病高峰在9-11月.在患者血清中检测出登革热病毒1、2、4型,分离出5株登革热1型毒株.在基因型上,4株属于亚洲型,1株属于美洲/非洲型.结论 广州市登革病毒与东南亚地区的毒株有较高同源性,且存在登革热暴发的潜在风险,该病毒在广州市可能已出现本地化趋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2010-2019年广州市4型登革热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和4型登革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特征。  方法  2010-2019年,收集广州市登革热病例相关资料及血清标本,使用RT-PCR法检测血清标本并分型,对4型登革热病例标本进行登革病毒包膜(envelope, E)蛋白基因序列测定,并进行进化树构建及基因重组分析。  结果  2010-2019年,广州市共报告43 174例登革热病例,其中23例为4型登革热病例。4型登革热病例仅分布在5个区,曾在2010年出现本地流行。广州市的4型登革热输入病例主要来自东南亚国家,病毒E基因序列与东南亚国家的序列有较高相似性,病毒基因型归属于印度尼西亚基因型和东南亚基因型,未检测到基因重组。  结论  应加强对广州市4型登革热病例流行状况和输入病例的监测和关注,并进一步加强对东南亚回国人员登革热常识和个人防护的健康宣传。某些区需要预防出现4型登革病毒的扩散和蔓延。登革病毒基因型转换并未引起登革热在广州市流行强度的变化,有待进一步的观察和研究其是否会发生重组。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2014—2023年湖北省登革热感染病例包膜蛋白(envelope,E)基因特征并进行生物学溯源方法 收集疑似登革热病例血清标本,对标本进行核酸检测及血清分型,核酸阳性标本采用RT-PCR扩增E基因并进行测序分型,获得基因序列用MEGA 11.0软件进行基因特征分析。结果 2014—2023年湖北省共检测登革热核酸阳性病例78份,成功获得44份标本的登革病毒(dengue virus, DENV)E基因序列,其中血清Ⅰ型(DENV-Ⅰ)39份,血清Ⅱ型(DENV-Ⅱ)5份;进化分析显示,DENV-Ⅰ中37例为基因Ⅰ型(GⅠ),分布在三个不同分支上,主要与中国广州、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泰国和缅甸等东南亚国家流行株进化距离较近,2例为基因Ⅴ型(GⅤ)与中国广州和印度流行株进化距离较近;DENV-Ⅱ中5例均为混合型(cosmopolitan型)与输入地流行株进化距离较近。结论 2014—2023年湖北省存在多型登革病毒感染,主要流行株为DENV-Ⅰ的GⅠ亚型,与中国广州和东南亚国家亲缘关系较近,提示湖北省应加强登革热跨省、跨境传播的防控,同时谨防登革重症及死亡病例的出现。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2014年广州与佛山地区登革病毒C-prM区进行基因测序,从分子水平与相关国际流行株进行同源性比较,构建系统发育树,追踪其可能输入来源。方法收集本院2014年9月-11月447例登革热疑似患者急性期血清,随机选取其中广州与佛山地区不同区域的24例标本,提取病毒RNA,RT-PCR法扩增C-prM基因,并将其克隆到p MD19T载体,测序并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成功测序登革病毒11株,BLAST分析表明均为登革1型病毒(DENV-1)。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GZ2014-01等序列与2010年印度德里流行株同源性高(相似度为99.21%),GZ2014-02等序列与2013年广州流行株相近(相似度为97.64%~98.82%)。广州株GZ2014-01等和佛山株GZ2014-23属于基因型Ⅴ,而广州株GZ2014-02等和佛山株GZ2014-20属于基因型Ⅰ。结论 GZ2014-01等株可能来源于印度德里,而GZ2014-02等株可能来源于中国广州。登革病毒多基因型流行可能是造成2014年登革热大暴发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对2019年珠海市登革热流行病学数据及及登革病毒包膜蛋白基因(E基因)序列进行分析,了解珠海市登革热流行规律和病毒遗传进化特点。方法 2019年珠海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采集登革热临床诊断病例的血液标本,对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磁珠法提取病毒核酸,用Real-time RT-PCR进行检测,阳性标本用RT-PCR扩增E基因并进行测序分型获得的基因序列,采用MEGA6.0软件进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 共收集登革热临床诊断病例185例,实验室诊断病例99例,实验室诊断病例较2018年同期增长154%。其中输入性病例53例,本地感染病例46例,男性61例,女性38例,进入9月份本地感染病例增多,以散发状态为主,其中本地暴发疫情2起;75例成功测序,以DENV-1型为主,占88.00%,全部属于基因Ⅰ亚型,分布在3个不同分支上,分别与2017年越南、2015柬埔寨、2014年马来西亚、新加坡,2012、2014年斯里兰卡等流行株高度同源;DENV-2和DENV-3病例均为输入病例。结论 珠海市登革热主要由东南亚输入,极易发生输入性病例引起本地暴发流行,定期对流行的登革病毒进行序列分析有利于分析该病毒的基因进化方向。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 测定分析福建省2012-2014年登革病毒E 基因序列,探讨病毒传播来源及基因型。方法 收 集福建省2012-2014年登革热患者血清样本33份,RT PCR 法扩增登革病毒E 基因,测定基因序列并绘 制系统发育树,结合流行病学资料分析。结果 福建省2012-2014年登革热主要来源仍为输入性,可能来 源于东南亚国家,以DENV 1和DENV 2基因型为主。基于E 基因系统进化分析表明,福建省2012-2014 年DENV 1属于GenetypeⅠ、GenetypeⅣ和Genetype Ⅴ;DENV 2 基因型均为Cosmopolitan (混合型)。 结论 福建省2012-2014年登革病例仍以输入为主,存在输入引起本地感染的风险,应加强出入境人员的 监测工作。 关键词:登革热;系统发育树;E 基因;序列测定 中图分类号:R37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6639 (2016)06 0432 05  相似文献   

11.
12.
文章分析了当前医院护理管理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知识结构不合理;专业思想不纯正;接受继续教育不足:工作效能低下。提出了建设高素质护理管理人才队伍的思路:严格标准,搞好选才;加强思想教育和引导;加大培养力度;建立科学考评和激励机制;完善人才合理流动措施;合理编制,突出效率。  相似文献   

13.
14.
医学科技成果信息资源网络开放利用,为资源的开放共享创造了良好条件,它使医学科技信息得到了高效传播和最大利用。网络开放利用医学科技成果信息资源,利用的主体和核心是其信息内容。信息内容是网络用户从中提取知识和所需资料的主要来源,同时也是信息破坏者发动攻击的主要目标之一,因而,信息内容的安全是信息安全的基本问题,主要包括信息内容的规范性、完整性与真实性、知识产权保护与利用的合理性等。要做好这些工作,应该遵循相应的原则和要求。  相似文献   

15.
16.
17.
政府公共财政支出是社会再分配的一种形式,其目的是促进社会公平。因此,政府的公共财政支出应该具有较强的目标针对性,应该向社会贫困人群倾斜,使其从中受益。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政府公共财政支出分配公平性的相关文献资料。阐述了相关研究的进展情况,井着重探讨了政府公共财政支出分配公平性的内涵、研究范围、测算方法和研究意义。以及实际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我国政府公共财政支出分配公平性的研究方向和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  相似文献   

18.
长春新碱过量引起严重毒副反应1例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1例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因误用长春新碱(VCR)10mg一次性静脉推注后治疗护理情况。其出现间断性神志恍惚、眼睑闭合不全、言语不清、口腔黏膜糜烂、全身疼痛、麻痹性肠梗阻、尿潴留、手足麻木等症状,经积极解救,禁食,持续胃肠减压、胃管内注入麻油、开塞露、生理盐水灌肠,合理应用肠外营养,注重疼痛、心理护理,做好口腔、肛周护理,预防感染加重,患者病情得到控制好转出院。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