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运用改良塞丁格技术行PICC肘上置管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为红  闻曲  鲍爱琴  成芳 《护理研究》2010,(6):1670-1671
塞丁格(Seldinger)穿刺技术是经皮穿刺并用导丝交换方式置入各种导管的技术称为塞丁格穿刺技术。改良塞丁格技术是将原塞丁格技术中单一功能的扩张器改变为扩张器、插管鞘组件,便于从外周血管置入插管鞘送入PICC导管。PICC以其穿刺简单、痛苦少、留置时间长,可明显减轻药物对外周血管内膜的损伤,降低药物的局部不良反应等优势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2.
经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术(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在临床应用广泛.塞丁格技术是PICC置管的一种重要技术,是经皮穿刺插入导管的方法,由瑞典的放射科医师塞丁格发明,是以带针芯的穿刺针经皮肤和皮下组织穿刺血管,穿刺成功后退出针芯,经套管送入导丝后,拔出套管,扩张器或插管器组件沿导丝送人,通过插管鞘置人PICC至预测量的长度,操作易掌握[1].我科在塞丁格技术传统操作上对3个步骤做了改进,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关键词: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三步法;塞丁格技术;护理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8399(2013)06-0063-02  相似文献   

3.
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是一种由外周静脉穿刺插管,使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的技术,赛丁格尔穿刺技术是在超声引导下的 PICC置管术。改良的塞丁格技术即微插管鞘技术,是利用小号套管针静脉穿刺,通过套管送入导丝,拔出套管后再通过扩张器置入 PICC 管到预测量的长度。其操作简单、使用安全,广泛应用于需长期输液或输注强刺激性化疗药物、高浓度营养物质等患者临床治疗。近年来,有研究报道经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可安全有效应用于凝血功能障碍患者[1],但 PICC 在该类患者中应用少见报道,为此,本研究比较分析不同凝血状态患者中行改良赛丁格技术 PICC 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应用改良塞丁格穿刺技术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在危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视锐5超声引导下应用改良塞丁格穿刺技术对16例危重患者行PICC。结果 16例危重患者均成功置入PICC导管,无1例出现并发症。结论视锐5超声引导下应用改良塞丁格穿刺技术行PICC较常规置管具有准确定位靶向血管、提高穿刺成功率;同时能满足危重患者治疗及抢救的需要,有效提者抢救成功率和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5.
正静脉血栓是指在一定条件下,血液有形成分在血管内形成栓子,导致血管部分或完全堵塞造成相应部位血运障碍的过程,主要发病机制是血管壁的损伤,血流动力学改变,血液成分的改变。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一种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下三分之一处,常用的外周静脉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肱静脉等。常用的方法有传统的盲穿法、改良塞丁格穿刺法、超声引导下加塞丁格技术穿刺法。PICC留置时间最长可达1年,插管操作危险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操作过程中不同扩皮方法对穿刺点局部渗血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1~9月入住本院肿瘤科行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置入PICC导管的患者共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在超声引导下用21 G穿刺针穿刺成功置入导丝后,退出针头,然后采用导管包内自带的14 G穿刺针套在导丝外面,沿导丝走向送入至针头斜面(3 mm)入皮即退出穿刺针,然后置入血管扩张器/鞘组件,撤出导丝和扩张器,再从血管鞘内置入导管。对照组在成功穿刺置入导丝后用手术刀在穿刺点上方沿导丝方向作一3 mm竖形切口,然后置入血管扩张器/鞘组件,撤出导丝和扩张器,再从血管鞘内置入导管。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置管术后局部渗血情况。结果观察组置管后局部渗血发生率为35.0%,对照组置管后局部渗血发生率为5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穿刺针扩皮法渗血、渗液发生率低,局部损伤小,愈合时间短,操作简便,护士易于掌握,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7.
总结16例采用改良塞丁格辅助技术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患者发生置管困难的原因和处理方法,并提出预防对策.置管困难包括送管困难、导管异位、导丝及微穿刺鞘送入困难、微穿刺鞘内凝血、导管内导丝退出困难,认为在置管过程中术者要熟悉血管解剖,协助患者摆放适当体位;避免导丝对血管刺激,尽可能降低血管壁的阻力;对置管处皮肤充分扩皮,穿刺鞘与导管都进行预冲洗并避免回血过多,术前采用超声系统对血管进行评估等措施,可较好地解决改良塞丁格辅助技术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遇到的问题,提高穿刺置管的成功率,以安全、有效留置导管.  相似文献   

8.
袁玲  李蓉梅  傅荣 《护理研究》2011,25(24):2209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具有操作简单安全、维护方便、并发症少、留置时间长等优点,适用于长期静脉治疗病人,在临床上应用较为普遍。在国内,使用14 G血管穿刺鞘盲穿是植入PICC的常规穿刺技术。此种穿刺技术在使用时要求病人有粗直、有弹性的血管。对那些静脉条件差但强烈要求置管的病人,传统PICC穿刺法存在耗时长、局部组织损伤大等缺陷。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穿刺法(MST)进行PICC穿刺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视锐5TM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穿刺技术行PICC管患者的置管的临床应用及护理。方法:选择2009年5月~2010年1月,在我科因治疗需行PICC穿刺的患者,均无法在直视或触摸不到外周静脉血管下直接穿刺置入PICC管的25例患者,经视锐5TM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穿刺技术置入三向瓣膜PICC管。结果:25例患者均成功置入PICC管,成功率100%,无1例并发症发生。结论:视锐5TM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穿刺技术,提高了PICC的置管成功率,有效解决了直视或触摸不到外周静脉血管置入PICC管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导针器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对提高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穿刺成功率的影响。方法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290例,按置管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45例。观察组应用超声引导导针器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对照组应用超声引导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观察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结果一次穿刺成功率观察组95.9%、对照组85.5%,x2=9.189,P<0.01。结论超声引导导针器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能准确定位靶向血管,提高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一次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