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江南凯 《海南医学》2011,22(17):118-120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的治疗在现阶段未取得较好的进展。随着对急性脊髓损伤的以及其修复机制的研究的深入,发现神经营养因子在脊髓损伤修复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就脊髓损伤后几种常见的神经营养因子: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生长因子(NGF)、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的相关表达情况以及在急性脊髓损伤后修复中的作用做一综述,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大鼠脊髓横断损伤后不同时间神经营养素表达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鼠脊髓全横断后不同时间神经营养因子表达的变化。方法:30只成年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手术对照组)和脊髓全横断1d、3d、7d、14d、21d组,共6组,每组5只。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结合图像灰度分析法,检测脊髓全横断后各组神经生长因子(N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神经营养素-3(NT-3)表达的变化。结果:脊髓全横断后手术对照组NGF、BDNF、NT-3的表达较少,损伤后表达明显增加,NGF、BDNF和NT-3在损伤后1-7d表达的阳性细胞数逐渐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7d达到最高;NGF和NT-3的高表达一直维持到21d,而BDNF在损伤后14d恢复到正常。结论:在脊髓横断损伤中,神经营养因子NGF、BDNF和NT3的表达增加,可能起着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是神经营养因子家族中的一员,其生物学效应十分广泛,可促进中枢及周围神经元的生长、存活及分化.至今,对BDNF的研究已较为深入,尤其是其对脊髓损伤修复的作用.因此,本文就BDNF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脊髓损伤修复作用的研究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4.
5.
神经营养素-3(NT-3)属于神经营养素(NTs)家族,是神经系统神经元存活、分化和功能维持的重要营养因子,在脊髓损伤后的神经修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NT-3分泌后能通过p75NTR和Trks受体激活其下游信号通路,促进轴突生长和血管发生。本文就NT-3及其受体结构、受体信号以及在脊髓损伤修复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并对NT-3与其他药物联合治疗脊髓损伤(SCI)的临床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不完全性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的疗效。方法将43例脊髓损伤性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23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膀胱训练4周,治疗组患者加用电针治疗。治疗前后观察两组24h排尿次数、每次尿量、每周尿失禁次数、膀胱容量和残余尿量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24h排尿次数、每周尿失禁次数、残余尿量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膀胱容量和每次尿量显著增加(P0.01);治疗组在降低膀胱残余尿量和升高膀胱容量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电针结合膀胱训练可明显改善脊髓损伤性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膀胱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电针对完全性骶上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大鼠尿流动力学及髓内神经生长因子(NGF)和神经营养素3(NT-3)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60只雌性SD大鼠,随机抽取24只分为空白组和假手术组(各12只),其余36只大鼠采用脊髓横断法进行手术造模,再选取经评价符合模型标准的24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电针组(各12只),模型成功后各组予以相应干预,连续7 d。各组动物行尿流动力学评估后处死,取膀胱组织切片观察逼尿肌功能,取脊髓组织用Western blot法和RT-PCR法测定髓内NGF和NT-3的表达。结果HE染色结果提示,与空白组、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膀胱上皮细胞结构破坏,逼尿肌肌纤维增生,有严重出血改变;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完整膀胱上皮细胞增多,逼尿肌肌纤维增生程度减轻,出血改变减少。尿流动力学结果提示,与空白组、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膀胱最大容量及顺应性均明显降低(P<0.01),膀胱漏尿点压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膀胱最大容量及顺应性均明显增加(P<0.01),膀胱漏尿点压降低(P<0.01)。Western blot结果和RT-PCR结果提示,与空白组、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髓内NGF蛋白及其mRNA含量明显降低(P<0.01),NT-3蛋白及其mRNA含量明显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髓内NGF、NT-3蛋白及其mRNA含量均升高(P<0.05)。结论电针次髎、中极、三阴交、大椎可升高骶上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大鼠脊髓组织中NGF和NT-3蛋白及其mRNA含量,改善膀胱神经支配,提高受累膀胱储尿控尿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系统评价电针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电子检索2019年6月1日前在The Cochrane Library、Clinical Trial、Pubmed、Google Schalor、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F Data)和维普数据库(VIP Data)发表的电针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由2名研究人员依据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提取数据,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19项RCT研究,共1 35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经电针治疗后,2组患者在临床有效率[RR=1.38,95%CI(1.22,1.56),P<0.000 01]、最大膀胱容量[MD=-41.86, 95%CI(25.07, 64.53),P<0.000 0]、最大尿流率[MD=1.15, 95%CI(0.40, 1.89),P=0.002]、最大尿道闭合压[MD=5.86, 95%CI(2.41, 9.32),P=0.000 9]、日平均排尿次数[MD=0.71, 95%CI(0.22, 2.31),P=0.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当神经源性膀胱表现为尿失禁时,结果显示电针组对患者膀胱残余尿量的改善较为明显[MD=-14.32,95%CI(-23.56,-5.07),P=0.002];电针组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0.71,95%CI(0.22,2.31),P=0.57]。结论 电针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有效,包括减少膀胱残余尿量、改善最大膀胱容量、最大尿流率、最大尿道闭合压、日平均排尿次数,且不会增加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正神经损伤后的再生修复要依赖于适宜的神经微环境,其中神经营养因子(neurotrophic factors,NTFs)的存在尤为重要,因为它有助于神经环路的重建与行为功能障碍的改善。NTFs是一类对神经细胞的发育、存活和凋亡起重要作用的蛋白质,通常在神经末梢以受体介导入胞的方式进入神经末梢,再经逆向轴浆运输抵达胞体,促进胞体合成有关的蛋白质,从而发挥其支持神经细胞生长、发育和功能  相似文献   

10.
整理、归纳了国内近年来报道的有关电针治疗脊髓损伤(SCI)后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的动物实验文献,从电针对细胞凋亡、神经营养因子、组织形态、肌肉兴奋性、尿动力学等方面进行阐述,发现电针治疗SCI后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疗效显著。但是对于电针治疗SCI后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的机制,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挤压伤后脊髓腹角运动神经元NGF,BDNF表达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探讨脊髓挤压伤后早期不同时间腹角运动神经元NGF和BDNF的表达变化,建立脊髓挤压伤模型,取挤压伤位点尾侧段T13节段脊髓制作冰冻切片,运用NGF,BDNF兔抗血清以免疫组化ABC法染片,观察并计数腹角NGF和BNDF的阳性神经元数。结果:NGF主要分布于正常大鼠脊髓腹角运动神经元的胞核及胞浆,损伤后21d,NGF的阳性神经元数较对照、损伤1d及7d组均明显增多(P<0.01),与NGF比较,对照组脊髓腹角亦见BDNF免疫阳性神经元,胞浆染色、胞核不着色,损伤后24h,BDNF阳性神经元数已较正常者有显著增加(P<0.05),此后维持该水平至21d,结论:脊髓挤压伤后腹角神经元NGF和BDNF的表达明显增加,提示NGF和BDNF可能在脊髓损伤修复的早期反应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NT-3在挤压伤脊髓背角表达的变化。方法:制作成年SD大鼠T13-L1节段脊髓挤压伤模型并设正常对照组。分别于术后24h,7d,21d处死动物。取L3节段脊髓制作20胛厚冰冻连续切片,用抗NT-3抗体行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染色,观察NT-3在背角的表达,记录其免疫反应强度,计数其免疫阳性神经元数和胶质细胞数。结果:NT-3的阳性反应物主要分布于脊髓背角的神经元和胶质细胞,挤压伤后NT-3的表达从术后24h至术后7d进行性减少,而术后21d时则增加并高过正常者水平。结论:NT-3不仅参与脊髓的正常生理活动,而且可能与脊髓挤压伤的早期修复有关并具有双向效应。  相似文献   

13.
NGF和BDNF在脊髓全横断后大鼠运动皮质的表达和分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脊髓全横断后神经营养因子在运动皮质内的分布规律,为临床应用神经生长因子治疗脊髓损伤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和图像分析技术检测脊髓全横断后不同时相运动皮质内,神经生长因子(NGF)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表达和分布。结果:各组的运动皮质中NGF和BDNF阳性神经元主要分布在第Ⅴ层;脊髓全横断后NGF和BDNF的表达均增高,NGF的表达高峰在脊髓全横断后7天,21天回到正常水平;BDNF表达在脊髓横断后21天到达高峰,28天回至正常水平。结论:脊髓损伤后大鼠运动皮质内NGF表达上调早于BDNF。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胚胎脊髓(fetal spinal cord, FSC)移植联合外源性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bFGF)的应用对脊髓损伤后脊髓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胸段(T8~T11)脊髓左侧半横切损伤模型.移植供体为同种异体妊娠14 d的孕鼠,将实验动物分为3组:A组为损伤+FSC移植组;B组为损伤+FSC移植+bFGF组;C组为单纯损伤组.术后1~8周每周行综合行为评分(combined behavioral score, CBS)评定大鼠功能,并取术后8周损伤区脊髓组织0.5 cm作嗜银染色及NF200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分别标记轴突和胶质细胞,进行定量分析,观察神经纤维再生情况.结果:胚胎脊髓移植和外源性bFGF可以防止成鼠脊髓损伤后神经元的萎缩,图像分析发现其作用A、B组优于C组,可以较好的恢复神经元形态.CBS评分提示大鼠神经功能的恢复也有同样趋势,统计学分析治疗组与对照组间有显著性差异.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术后8周A、B组NF着色点较C组密集,且没有明显的胶质增生.结论:脊髓损伤后联合应用胚胎脊髓移植和 bFGF可以防止神经元的萎缩,并且对神经纤维再生及功能的恢复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针刺夹脊穴治脊髓损伤便秘的疗效。方法:将56例脊髓损伤后便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28例)。治疗组采用针刺夹脊穴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麻仁软胶囊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慢性便秘评分量表总评分(CCS)变化差值。结果:根据慢性便秘评价量表(CCS)评价:治疗组总有效率96.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25%,治疗纽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O.05)。结论:针刺夹脊穴治疗脊髓损伤便秘疗效优于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6.
电针治疗对大鼠脊髓损伤后Nogo-A蛋白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电针治疗对大鼠脊髓损伤(SCI)后Nogo-A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以96只2月龄Wistar大鼠为受试对象,SCI组于T9处行脊髓全横断,治疗组予电针治疗,采用Western blot测定各时间点及各组脊髓Nogo-A表达及变化,并以苏木精-伊红和免疫组化染色对受损脊髓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SCI后Nogo-A蛋白表达呈递增趋势,于14 d后最强;经电针治疗,Nogo-A表达减少。结论:Nogo-A是SCI后脊髓神经纤维再生的主要抑制因子,电针治疗对Nogo-A表达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颈脊髓损伤患者低钠血症的临床患病情况、发生机制、治疗措施及预后。方法:对256例患者中发生低钠血症的168例患者的血钠值进行回顾性统计学分析。结果:256例患者中发生低钠血症者168例,占全部病例的65.6%。168例低钠血症患者中6例出现神经症状,包括神志淡漠、失眠、昏迷、呼吸抑制等,6例患者均接受静点高渗盐水治疗,其中3例患者并加以脱水和限水治疗,所有患者血钠均回升到120mmol/L以上,但有1例患者因呼吸抑制、深昏迷抢救无效死亡。其余患者预后良好。结论:颈脊髓损伤患者低钠血症的发生率与患者脊髓损伤的程度有正相关性。其发生与钠盐摄入量减少、过量水负荷、脊髓损伤后肾脏排水保钠能力下降等原因有关。治疗原则以积极预防为主,一旦发生低钠血症,应予补充钠盐并适当限水。必须注意急性重度低钠血症致脑水肿的可能。一旦出现神经精神症状,要尽快静点高渗盐水脱水和严格限水治疗。应注意抗利尿激素不适当分泌综合征的可能。颈脊髓损伤患者低钠血症的一般预后良好,但如果忽视急性重度低钠血症致脑水肿的可能,治疗不及时可导致患者呼吸衰竭、昏迷甚至死亡。  相似文献   

18.
神经生长因子对脊髓神经元损伤后c-fos mRNA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GF)对脊髓神经元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采用Allen‘s法制成大鼠TB脊髓损伤模型,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神经元c—fos mRNA的表达。结果:脊髓损伤后神经元c—fos mRNA表达较正常对照未损伤神经元显著增加,表达高峰出现在损伤后1h;NGF能显著抑制损伤后神经元c—fos mRNA的异常表达。结论:NGF对损伤后神经元保护作用机制,可能是其抑制了c—fos基因异常表达,保护了神经元。  相似文献   

19.
Fas蛋白在鼠急性脊髓组织损伤中分布特点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大白鼠急性脊髓损伤后损伤区Fas蛋白的表达及其分布特点。方法 :Wistar雌性大鼠 4 2只 ,使用改良Allen氏法制作急性脊髓损伤模型 36只 ,采取HE、Nissl染色和免疫组化方法 ,检测损伤后 1 ,4 ,8,2 4 ,72h及 7d的脊髓组织。结果 :在损伤后 4h ,损伤段灰质可见Fas阳性细胞 ,8h表达达高峰。正常组未见Fas阳性细胞表达。高倍镜观察 ,阳性细胞具有凋亡细胞的特征。结论 :Fas蛋白可能在诱导脊髓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的过程中 ,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