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应用三维超声心动图(3-DE)测定8例植入双腔起搏器病人心室功能参数,观察按需型起搏(VVI)、房室顺序型起搏(DVI)、心房按需型起搏(AAI)三种不同起搏方式对左心功能及左室壁活动的影响。结果发现:AAI起搏较DVI、VVI起搏的每搏量分别增加13.6%,35.2%(P<0.01)。AAI与VVI比较左室壁节段收缩率弱的面积减少,节段收缩率强的面积增加。认为AAI起搏既保持了房室顺序同步性又维持了心室收缩舒张顺序的同步性,是较理想的起搏方式。3-DE是研究心脏起搏血液动力学变化的一种无创伤及更为准确可靠的手段。  相似文献   

2.
心房按需起搏的血液动力学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心房按需起搏(AAI)型生理性起搏后的血液动力学变化及心脏功能的改变。方法:对14例AAI型患者采用二维脉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定了起搏前后的血液动力学参数,并与同期收治的14例心室按需起搏(VVI)型患者进行比较。结果:AAI型组的心脏射血分数(EF)、心搏量(SV)和心输出量(CO)分别比VVI型组增加8.3%、11.7%和17.3%(P均<0.05)。AAI型组起搏后心房刺激脉冲至QRS波群间期与心搏量呈负相关(r=-0.4986,P<0.05)。VVI型组的E峰减速时间(EDT)显著延长(P<0.01),而AAI型组无明显变化。结论:AAI型起搏后心脏仍能保持完整的收缩和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3.
作者对23例安装永久性起搏器患者,采用二维超声,比较起搏器植入前后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结果显示;植入后心房按需起搏(AAI)组和心室按需起博(VVI0组的心排血量均明显增加(P〈0.05),分别增加40.6%和21.2%,但植入后VVI组在左室射血分散,每搏量,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均降低(P〈0.05),AAI组无变化。研究表明AAI生理性起搏对于中层得血流动力学的改善优于VVI非生理性起搏,心排血量是  相似文献   

4.
作者对23例安装永久性起搏器患者,采用二维超声,比较起搏器植入前后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结果显示:植入后心房按需起搏(AAI)组和心室按需起搏(VVI)组的心排血量均明显增加(P<0.05),分别增加40.6%和21.2%;但植入后VVI组的左室射血分数、每搏量、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均降低(P<0.05),AAI组无变化。研究表明AAI生理性起搏对于患者血流动力学的改善优于VVI非生理性起搏。心排血量是评价血流动力学改善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5.
对11例SSS患者安置了生理性起搏器,其中7例应用彩色三维超声心动图比较了心房按需型起搏(AAI)、房室顺序起搏(DVI)与单心室按需起搏(VVI)三种不同起搏方式的血液动力学改变。结果显示AAI、DVI起搏较VVI起搏每搏量明显增加分别达37%、20%(P<0.01)。通过程控调测、胸壁抑制试验、DCG等定期随访患者心律失常及房室传导阻滞变化情况,在平均20多个月的随访中尚未发现新的快速房性心律失常和传导阻滞,原有的房性心律失常也得到较好控制。认为SSS患者的生理性起搏与VvI起搏比较可产生较好的血液动力学效果,新的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及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率较低,因此对有适应症的SSS患者应尽量选用。  相似文献   

6.
心房按需起搏后阈值变化的长期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心房按需起搏(AAI)后阈值变化的情况及其基本特征。方法对20例AAI起搏患者,在起搏后不同时间进行起搏阈值测定,并与同期收治的10例心室按需起搏(VVI)患者进行比较。结果AAI起搏后不同时间的平均阈值较VVI起搏后高0.2~0.8μJ,第1周达高峰(2.15±0.15μJ),2周时趋于平衡(1.70±0.16μJ),随后速即转为稳定状态。心内电图P-R段抬高幅度与阈值呈负相关(r=-0.5186,P<0.05),低阈值组P-R段抬高幅度达0.28±0.12mV,显著高于高阈值组的0.17±0.10mV。结论AAI起搏后的阈值在2周后即趋向稳定状态;心内电图P-R段抬高幅度对保证理想的阈值水平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室房传导(VAC)所致的起搏器综合征(PMS),于植入起搏器术中观察室房顺序起搏(VAP)引起的血液动力学及神经体液因子的变化。19例患者中,VAP使26.3%的患者出现典型的PMS。VVI起搏仅使15.8%的患者出现轻度症状。VAP及VVI起搏均引起血浆心钠素及去甲肾上腺素增高(P均<0.01),后者增高的程度VAP(73.1±53.2pg/ml)大于VVI起搏(35.6±46.3pg/ml),P<0.05。研究结果表明VAC是PMS最重要的致病因素。  相似文献   

8.
动态心电图诊断起搏功能异常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各种起搏器埋置后的工作状况,运用动态心电图(DCG)对192例起搏患者进行监测分析。192例患者六种起搏方式的24h心搏均数在89117~96239次之间。VVI起搏患者中心房颤动的检出率为26.1%(29/111)、室房传导检出率为12.6%(14/111)、过感知检出率为3.6%(4/111)、起搏故障率为3.6%(4/111)。AAI起搏中过感知检出率为23.3%(10/43)、起搏故障率为6.9%(3/43)。低感知检出率:VVI起搏为5.4%(6/111)、AAI起搏为11.6%(5/43),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DDD及VDD起搏所致介导性心动过速的检出率为24.3%(9/37)。起搏器埋置后,起搏及感知功能异常多为间歇性发生,DCG监测时间较长,发现起搏功能异常的机率较多,特别是带有脉冲标记的对于分析起搏功能异常帮助更大。有条件者DCG可考虑列为起搏器埋置后的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9.
双腔起博的心电图分析(摘要)李震一心电图检查是判断起搏功能状态最重要的方法。单腔起搏(VVI、AAI)主要看起搏及按需功能,判断比较容易。而双腔起搏由于起搏方式多样化,许多参数对图形的影响也较大,给分析带来一定困难。本文总结我院1992年以来20例安...  相似文献   

10.
超声心动图对不同频率AAI及VVI起搏的血流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在于评价不同频率AAI及VVI起搏的血流动力学效果,探索最佳起搏频率范围,比较AAI及VVI起搏的血流动力学效果。方法37例植入永久心脏起搏器的患者分为两组,AAI组17例,VVI组20例。程控起搏频率从50~100次/分,以超声心动图评价其血流动力学效果。结果在AAI起搏组,70次/分起搏的心排血量(CO)高于50及60次/分起搏(P<0.05)。80~90次/分起搏的CO变化无显著性差异。100次/分起搏的CO低于90次/分起搏。在VVI起搏组,起搏频率超过80次/分时,CO不再增高,110次/分起搏的CO甚至低于70次/分起搏,左室射血分数(LVEF)则随之下降。但AAI起搏的CO及LVEF在起搏频率相同情况下显著高于VVI起搏组。结论在有心脏病的患者,最佳起搏频率范围较窄,为70~80次/分。AAI起搏的血流动力学效果显著优于VVI起搏。  相似文献   

11.
报道成人病毒性心肌炎合并完全性房室阻滞(CAVB)33例的发生时间、人工起搏治疗和转归。2例系一过性CAVB,自行恢复窦性心律;其余31例均经皮穿刺作临时起搏,28例同时应用皮质激素。一周内恢复窦性心律者24例(72.73%)。2例出现CAVB的短暂复发,5例CAVB持续一个月以上而植入永久起搏器(VVI型)。2例(6.01%)死于心源性休克和左心衰竭。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心内膜起搏用于儿童者[1],主要仍是心室(按需)抑制型起搏(VVI)而双腔起搏的报告甚少,VDD是一种较VVI/VVIR更先进的具有频率应答特点的生理起搏方式[2,3]。本文4例完全性传导阻滞(CAVB)儿童病例安装VDD起搏器,术后随访效果...  相似文献   

13.
VVI起搏的若干类型心电图分析胡雅明,俞锋(浙江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内科杭州310009)VVI起搏为R波抑制型心室起搏器,又称心室按需型起搏器,是目前使用最多的一种起搏器[1]。它主要适用于一般心室率缓慢或长RR间隔[2]。兹将我们临床所见的若干...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VVI与AAI起搏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病窦综合征)合并阵发性房性快速心律失常的远期影响。方法分别对41和38例病窦综合征合并阵发性房性心律失常的患者行VVI和AAI起搏,术后进行了临床、心电图、24小时动态心电图的定期随访,随访时间分别为39±2.6和24±1.8个月。结果VVI组21例(51.2%)发展成持续性心房颤动,20例阵发性房性心律失常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较术前显著增加(P<0.05),6例(14.1%)出现血栓栓塞,无1例死亡,无电极移位等并发症。AAI组,所有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改善,19例(50%)阵发性心房颤动、心房扑动发作的频度及持续时间较术前显著减少(P<0.05),无1例发展为持续性心房颤动、血栓栓塞和死亡,1例(3%)出现电极移位,1例(3%)出现一度房室阻滞。结论AAI起搏是一种安全、可靠的起搏方式,对病窦综合征合并的阵发性房性心律失常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显著优于VVI。  相似文献   

15.
用“J”形钢丝安置心脏起搏电极50例(摘要)沐贤友毛继康曹雪滨马东生本组50例病人,男35例、女15例,年龄26~78岁。安置VVI型起搏器49例(98%)、AAI型1例(2%)。永久性起搏器43例;临时起搏器7例,其中2例为床边临时起搏。不同原因引...  相似文献   

16.
VVI起搏后心房颤动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探讨VVI起搏后心房颤动(Af)发生率及影响因素,分析我院296例VVI起搏患者,并与同期22例生理性起搏(AAI5例,DDD17例)患者比较,发现VVI起搏后Af发生率为257%(76/296),而生理性起搏后Af发生率仅45%(1/22),有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分析比较了VVI起搏后Af发生率与7种影响因素的关系,发现Af发生率增加除与性别无明显关系外(P>005),在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的因素是:年龄较大(≥60岁,P<005),术前有高血压史(P<001),心功能不全(>Ⅱ级,P<001),左房内径较大(≥45mm,P<001),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无房室传导阻滞,P<005),VVI起搏时间较长(≥3年,P<005)。  相似文献   

17.
作者在1992年至1995年进行过28例永久起搏手术,其中病窦14例,冠心病8例,病毒性心肌炎后遗症4例,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2例,起搏方式心室按需起搏(VVI)24例,心房按需起搏(AAI)4例。另随访药物治疗者14例,其中病窦3例,冠心病5例,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3例,药物所致严重窦缓(小于40次/min)2例,不明原因严重窦缓1例,均被认为是永久起搏适应证的患者,由于一些原因未能实施手术而采用药物治疗。为了适当严格掌握永久起搏适应证及起搏类型。避免滥装及选装不当造成经济、健康损失,特介绍作者的…  相似文献   

18.
细胞色素P450IA1高诱导基因型与肺癌易感性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为探讨细胞色素P450IA1(CY450IA1)基因多态性与肺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对149例肺癌患者和206例健康对照者进行了CYP4501IA1基因多态性分析。结果肺癌患者CYP450IA1基因高诱导基因型(Val/Val型)携带率达16.1%,显著高于以地照组8.7%,按病理分型分析发现,鳞癌Val/Val型携带率最高,达21.5%,显著高于对照组(8.7%)  相似文献   

19.
观察12例心律失常病人不同频率(70,90及110ppm)AAI和VVI起搏时的心排出量(CO)、心脏指数(CI)、肺毛细血管楔嵌压(PCWP)、肺动脉压(PAP)、右房压(RAP)和血浆心钠素(ANP)、肾素活性(PRA)及血管紧张素II(A-II)的变化。结果显示:AAI起搏时,CO、CI显著高于VVI起博和较慢的自身窦性心律时(P<0.05或0.01),而无VVI起搏所引起的PCWP、PAP、RAP、ANP、PRA及A-II等显著增高缺点。提示AAI起博具有良好的血液动力学效应且不导致心脏内分泌激素异常而优于VVI。  相似文献   

20.
心房颤动病人的起搏器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起搏是心房颤动(Af)治疗学的一个进展。为此,本文综述了房颤病人常见与少见的起搏指征,并提出房颤房人起搏的优选形式:慢性房颤应选用频率调节起搏(VVI或VVIR);阵发生房颤应以双腔起搏(DDD或DDI)为优选。此外,起搏也可用于预防阵发性房颤的发生。抗心律失常药物对接受起搏的病人可产生不同影响,特别是IA和IC类药物可消极影响起搏效能,需行起搏治疗者不宜使用此二类药物。安装永久性起搏器的病人还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