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粘膜疾病     
20 0 2 2 4 88 口腔粘膜异常增生上皮和鳞癌组织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研究 /关为群 (福建医大附属协和医院口腔科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 2 0 0 2 ,37(1) .- 6 5~ 6 8采用免疫组化 SP检测 10例正常口腔粘膜上皮、4 8例异常增生上皮和 4 2例鳞癌组织中 p5 3、Bcl- 2和Bax的表  相似文献   

2.
粘膜疾病     
20 0 132 74  16型人乳头状瘤病毒 DNA及端粒酶在口腔粘膜病变中的表达 /帕提曼 (上海二医大口腔医学院颌面外科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 2 0 0 1,36 (2 ) .- 119~ 12 1对口腔粘膜不同阶段病变的 82例标本进行乳头状瘤病毒 16型 (HPV16 ) DNA的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及端粒酶活性催化单位 (h TRT) m RNA的原位杂交检测。结果表明 ,正常口腔粘膜、上皮单纯性增生、上皮异常增生与鳞状细胞癌的 HPV16感染率分别为14.3%、4 2 .0 %、6 6 .6 %及 92 .1%;h TRT m RN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0、0、30 .0 %及 81.6 %。h TRT m RNA与HPV16协…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人端粒酶逆转录酶 (hTERT)在外阴白斑和外阴鳞癌中的表达 ,探讨其在外阴白斑和外阴鳞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 80例外阴白斑、3 3例外阴鳞癌和 2 3例正常皮肤组织中hTERT的表达。结果 hTERT在外阴白斑各分型中阳性率分别为 :增生型 3 6.3 6% ,硬化萎缩型 4.17% ,混合型 2 3 .81% ,不典型增生型 46.15% ;在正常皮肤组织中阳性率为 13 .0 4% ;在外阴鳞癌中阳性率为 87.88% ,与外阴白斑和正常组织表达率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1)。hTERT在Ⅰ级、Ⅱ级、Ⅲ级外阴鳞癌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84.62 % (11/ 13 )、88.89%(8/ 9) ,90 .91% (10 / 11) ;鳞癌各级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结论 原位杂交检测hTERT能够间接反映端粒酶活性 ,hTERT的异常表达可能与外阴白斑和外阴鳞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4.
粘膜疾病     
20 0 2 0 30 1 口腔粘膜疣状癌基膜的免疫组化和超微结构研究 /蒋玲 (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病理科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 2 0 0 1,36 ( 4) .- 30 8~ 310采用免疫组化 SP法分别检测 16例疣状癌、10例鳞癌和 9例中至重度不典型增生病例中 IV型胶原与层粘连蛋白表达 ,对表达结  相似文献   

5.
粘膜疾病     
2000 2 30 92 基质金属蛋白酶在口腔鳞癌转移中的作用/刘刚 (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颌面外科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 2 0 0 2 ,37(2 ) .- 83对于口腔鳞癌中基质金属蛋白酶 (MMPs)及其天然抑制剂 (TIMPs)的表达形式及其活性与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研究发现 :有颈部淋巴结转移者的MMP2 .9m RNA的表达均高于无转移组 ,另外由转移癌建立的细胞系 GNM的 MMP2 .9m RNA阳性率也高于原发灶建立的细胞系 TSCCa。同时有转移病例TIMP1.2 m RNA的表达亦高于无转移组。 (张敬东 )2 0 0 2 30 93 细胞角蛋白 CK19在口腔粘膜癌变过程中的变化 /聂敏海 (泸州医学院附院口腔内科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 2 0 0 2 ,37(3) .- 187~ 189收集正常口腔粘膜、上皮单纯增生、上皮异常增生和口腔鳞癌活检标本 5 3例 ,用免疫组化、电泳和westen杂交方法研究上皮中 CK19的表达。结果发现CK19表达于有上皮异常增生的复层鳞状上皮基底上层和口腔鳞癌尤其是低分化鳞癌的癌细胞中。随病变程度加重 ,CK19表达的阳性率、表达...  相似文献   

6.
粘膜疾病     
20 0 3 0 92 8 P5 3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在口腔粘膜扁平苔藓中的表达 /李美华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口腔科 )…∥吉林大学学报 (医学版 ) . 2 0 0 2 ,2 8(4) . 3 95~ 3 97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了P5 3蛋白及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在 2 8例口腔粘膜扁平苔藓(OLP)及 1 0例口腔鳞癌 (OSCC)中的表达。结果 :正常口腔粘膜和非糜烂型OLP表现为阴性 ,糜烂型OLP和OSCC中两者表达均为阳性。说明糜烂型OLP中P5 3蛋白阳性表达率及PCNA阳性表达率均较非糜烂型OLP增高。提示糜烂型OLP的癌变危险性较大。表 2参 6  (武萌 )2 0 0 3 …  相似文献   

7.
蕈样肉芽肿的端粒酶活性与细胞增殖指数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检测蕈样肉芽肿(MF)的端粒酶活性和细胞增殖情况,探讨它们在MF肿瘤发生机制中的作用及关系。方法:使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情况;聚合酶链反应-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端粒酶活性。结果:肿瘤期MF、斑片期MF、扁平苔藓和正常皮肤的PCNA细胞增殖指数分别为22.8、12.1、8.8、1.7和0;端粒酶活性的A值分别为0.737、0.313、0.240、0.045和0.044。端粒酶阳性的MF的PCNA细胞增殖指数高于端粒酶阴性的MF。结论:端粒酶活性存在于大部分MF标本中,端粒酶活性与MF的恶性程度及分期有关。端粒酶活性与细胞增殖指数有关,提示端粒酶的的活化可能为肿瘤细胞的无限增殖提供了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8.
粘膜疾病     
20 0 4 0 310 热休克蛋白 6 0、70在口腔扁平苔藓中表达的研究 /邸萍 (北大口腔医学院口腔病理研究室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 2 0 0 3,38(4 ) .- 2 75~2 78对 6 2例口腔扁平苔藓、10例正常口腔粘膜、2 1例慢性盘状红斑狼疮、10例粘膜良性淋巴组织增生病、4 6例白斑进行免疫组织化学 SP法染色 ,分析热休克蛋白 (HSP) 6 0、70在口腔扁平苔藓中的表达。结果显示 HSP6 0在口腔扁平苔藓病损区的表达较其它各组显著增强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0 1)。 HSP70在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病损区的表达下调。提示 HSP6 0及 HSP70在口腔扁平苔…  相似文献   

9.
皮肤肿瘤     
20 0 4 2 4 44 端粒酶在瘢痕疙瘩及其周围外观正常皮肤中的表达 /王强 (中国医科院协和医大皮研所 )… //中华皮肤科杂志 .- 2 0 0 ,36 (10 ) .- 589~ 590采用链霉亲和素 -过氧化物酶免疫组化法 ,对 17例瘢痕疙瘩标本、10例瘢痕疙瘩周围外观正常皮肤标本及 9例正常人皮肤标本的成纤维细胞端粒酶的活性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在瘢痕疙瘩标本中 ,50 .5%的成纤维细胞中端粒酶活性检出阳性 ,且阳性细胞平均染色较深 ;在瘢痕疙瘩周围外观正常皮肤标本中 ,2 1.1%阳性 ;在正常人皮肤标本中 ,7.9%阳性 ,且阳性细胞平均染色深度明显浅于前两组。各组间…  相似文献   

10.
端粒酶是维持端粒长度所必需的逆转录酶[1]。人类端粒酶RNA(humantelomerase RNA,hTR)及其催化亚单位(hTRT)的表达在多种肿瘤中与其端粒酶活性具有一致性[2-4]。我们利用原位杂交法检测恶性黑素瘤、黑素细胞痣和正常皮肤组织中hTRmRNA、hTRTmRNA的表达,探讨其与恶性黑素瘤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粘膜疾病     
20032145 口腔粘膜下纤维化、白斑及鳞癌上皮细胞内皮素1表达的定量分析/许春姣(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口腔内科教研室)…//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02,18(6).-510~513 采用免疫组化染色SABC法和图象分析技术,对口腔粘膜下纤维化(OSF)10 例、白斑(OLK)9例、鳞状细胞癌(SCC)14例及正常口腔粘膜(NOR)10例的上皮细胞内皮素(ET-1)表达进行定量分析。发现ET-1在OSF、OLK、SCC组织中表达增强,阳性颗粒主要位于上皮棘细胞、基底细胞的胞浆胞膜上;ET-1表达阳性率和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P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抗角蛋白自身抗体对鳞癌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影响 ,探讨抗角蛋白自身抗体抑制鳞癌细胞增殖的机制。方法 分别以 4mg/L、8mg/L、16mg/L抗角蛋白自身抗体作用于鳞癌细胞株Tca 3 6h ,应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 ELISA(TRAP ELISA)和非变性聚丙酰胺凝胶电泳方法检测鳞癌细胞端粒酶活性的改变。结果 TRAP ELISA结果显示体外培养的鳞癌细胞具有较高水平的端粒酶活性 (t=3 .53 7,P <0 .0 1) ,电泳结果显示鳞癌细胞PCR产物为显色较深的多个梯形条带 ;抗角蛋白自身抗体在浓度为 4mg/L、8mg/L、16mg/L时 ,TRAP ELISA显示鳞癌细胞株Tca端粒酶的活性显著降低 ,该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 (r =-0 .83 58,P <0 .0 1) ,电泳结果显示梯形条带数量减少 ,信号减弱。结论 抗角蛋白自身抗体可以呈剂量依赖的抑制体外培养鳞癌细胞端粒酶的活性 ,可能在抗角蛋白自身抗体抑制鳞癌增殖机制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粘膜疾病     
20 0 2 1736 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在重症口腔粘膜炎中的作用 /何平 (昆明市一院肿瘤科 )…∥云南医药 .- 2 0 0 1,2 2 (6) .- 4 755 2例重症口腔粘膜炎患者均系患癌症使用药物化疗期间出现的。治疗组 30例 ,使用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按 5~ 10 μg/ ml浓度配成漱口液 ,含漱15~ 35 ml/次 ,含漱时间 5~ 15 min,每天含漱 6~8次 , 度者加局部涂擦用药。对照组 2 2例 ,给予对症治疗 :用局麻药止痛 ,2 0 %利多卡因液含漱30 s,每 3h 1次 ,合并感染者加用抗菌素治疗。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 80 .0 % ;并发感染者 8例 ,占2 6.8%。对照组显效率 36.3% ;并发感染 10例 ,占4 5 .4 %。参 1  (刘汉平 )2 0 0 2 1737  C- myc基因蛋白在外阴白斑和外阴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樊昕 (四军大唐都医院皮肤科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 2 0 0 1,2 2 (2 4 ) .-2 2 62~ 2 2 65采用 SABC免疫组化法 ,对 71例外阴白斑和2 1例外阴鳞癌标本进行 C- myc基因蛋白检测...  相似文献   

14.
粘膜疾病     
941512 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口腔癌组织中人乳头状瘤病毒的E_6转化基因/张桐…//西安医科大学学报。-1994,15(1).-8~11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并用核酸斑点杂交法对照,对10例口腔粘膜鳞癌(SCC),2例涎腺腺样囊性癌(ACC),1例涎腺恶性多形性腺瘤(MPA)和1例腭部软组织胚胎性横纹肌肉瘤(ER)进行检测。对照组为10例非肿瘤组织,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检测结果基本一致,肿瘤组阳性6例(6/10),对照组除1例唇裂标本为弱阳性以外,均为阴性(0/4);用PCR法检测10例均为阴性结果(0/10)。两组间HPV_(16)E_6转化基因的检出率有明显差异(P<0.05)。表1参9  相似文献   

15.
粘膜疾病     
990300 口腔粘膜与子宫内膜雌孕激素受体的相关研究/张水龙(上海二医大附属九院口腔内科)…//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1998,18(4).-312~314为探讨正常女性口腔粘膜及子宫内膜雌孕激素受体相关性,应用ABC法对10例健康女性黄体期口腔粘膜与子宫内膜的雌孕激素受体作对照研究。结果显示:10例口腔粘膜与子宫内膜均表现为正常的组织象。其中,口腔粘膜7例雌激素受体阳性,8例孕激素受体阳性,子宫内膜的雌孕激素受体均为阳性。经Fisher精确概率法检验,两者在雌孕激素受体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口腔粘膜也是性激素的靶组织之一。提示性激素分泌异常,可导致口腔粘膜病变。表1参7(沈子伟)990301 口腔扁平苔藓氯喳治疗前后免疫功能的观察/王文梅(南京市口腔医院)…//江苏医药.-1998,21  相似文献   

16.
蕈样肉芽肿中的P53基因与端粒酶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蕈样肉芽肿(MF)中的端粒酶与P53的关系,分析它们在MF的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使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53的蛋白表达;聚合酶链反应-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PCR—ELISA)检测端粒酶。结果:61.5%肿瘤期MF和21.4%的斑块期MF的P53蛋白呈阳性;扁平苔藓和正常皮肤均为阴性。肿瘤期MF、斑块期MF、斑片期MF、扁平苔藓和正常皮肤的端粒酶活性水平的平均A值分别为0.737、0.313、0.240、0.045和0.044。P53蛋白阳性的MF的端粒酶A值为0.745,P53阴性的MF的端粒酶A值为0.320,P53阳性的MF的端粒酶A值明显高于P53阴性的MF。结论:端粒酶活性与MF的恶性程度及分期有关,而且端粒酶活化可能与P53有关。端粒酶和P53均在MF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对MF的诊断和分期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明确外源性人端粒酶反转录酶(hTERT)基因转染能否激活体外培养人毛乳头细胞(DPC)的端粒酶.方法: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将空载体质粒pIRES2-EGFP和含有hTERT基因的质粒pIRES2-EGFP-hTERT分别导入体外培养的正常人DPC,经G418筛选得到阳性克隆,连续传代培养.应用反转录(RT)-PCR法检测hTERT mRNA的表达,端粒重复序列扩增(TRAP)-ELISA法检测细胞端粒酶活性.结果:未转染DPC和空载体转染细胞(DPC-EGFP)无hTERT mRNA表达,端粒酶活性为阴性;而外源性hTERT基因转染细胞(DPC-hTERT)稳定表达hTERT mRNA,同时端粒酶活性转为阳性.结论:外源性hTERT基因转染能够激活体外培养人DPC的端粒酶,为建立永生化细胞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尖锐湿疣组织中端粒酶及端粒酶逆转录酶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9.
恶性黑素瘤的端粒酶活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检测恶性黑素瘤标本中的端粒酶活性,探讨端粒酶在黑素瘤发生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PCR-ELISA),对黑素瘤标本进行端粒酶的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90.0%的原发性黑素瘤和100%的转移性黑素瘤显示端粒酶阳性,仅14.3%的黑素细胞痣呈阳性,而正常皮肤中均为阴性。转移性黑素瘤、原发性黑素瘤、黑素细胞痣和正常皮肤的端粒酶活性水平的平均A值分别为0.729、0.405、0.118和0.044。各组端粒酶活性A值之间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大部分恶性黑素瘤患者中存在高水平的端粒酶活性,提示端粒酶可能在黑素瘤的发生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对黑素瘤的诊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端粒酶活性与细胞凋亡在尖锐湿疣患者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尖锐湿疣(CA)皮损中端粒酶活性与细胞凋亡表达情况及其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文件-酶标法(TRAP-ELISA)检测了30例尖锐湿疣患者皮损端粒酶活性,并与正常组织和肿瘤细胞株作对照;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皮损中细胞凋亡。结果 27例(90%)尖锐湿疣皮损中端粒酶活性A450值为0.50~2.76,平均1.302,明显高于正常皮肤组织,差异有显著性(t=6.12,P<0.01);24例皮损中有凋亡细胞,占80%,且端粒酶活性与凋亡指数呈显著负相关,r=-0.52,P=0.004。结论 端粒酶可以在一些非恶性皮肤病中表达,且影响细胞凋亡,可能参与CA发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