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髌股疼痛综合征病因学新观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髌股关节解剖结构高度不对称,其接触面积、压力在运动时发生变化,髌骨运动轨迹复杂,维持髌骨稳定性的因素众多.内侧髌股韧带是防止髌骨外移的主要结构,需对其进行重建.该文就髌股疼痛综合征病因中对Q角的重新认识、性别因素、肌肉收缩时间、肌力因素、疼痛来源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髌股异常对合与髌股痛的诊断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髌股痛是一类常见的疾病,临床上其鉴别诊断较为复杂。长期以来,髌骨软化症被当作髌股痛的同义语而被滥用作诊断名称,这是极不准确的。髌股异常对合(PatellofemoralMalalignment),又称伸膝装置对线紊乱(Extensor Mecha-nism Malalignment),是引起髌股痛的一类重要原因,它系指由于先天发育异常、创伤等原因干扰了伸膝装置的正常解剖对线,使髌骨产生上下或水平方向的位移和/或旋转移位,导致髌股关节面对合异常,并继发关节软骨的退变和整个关节的骨关节炎改变。通过严格细致的临床检查并借助于放射学手段,有助于对髌股异常对合作出准确的诊断和合理的分类,并进一步指导治疗。1 解剖和生物力学  相似文献   

3.
成年人髌股关节痛的X线改变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观察成年人髌股关节痛的X线改变。方法收集临床诊断为髌骨软骨软化或髌股关节骨性关节病的成年患者65例,共计72侧膝关节。摄屈膝30侧位片和髌骨轴位片,进行Insall-Salvati和Merchat测量,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两组髌骨高度的平均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检验,t=2.156,P<0.05);两组髌骨指数平均值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检验,t=0.668,P<0.01);两组髌骨厚度平均值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检验,t=4.842,P<0.01);两组髌股协调角平均值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检验,t=3.251,P<0.01);两组髌股指数平均值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检验,t=3.805,P<0.01)。51侧髌骨Wiberg分型为稳定性较差的Ⅲ型。有42侧膝关节有1~5种髌骨不稳定的X线其它旁证。结论成年髌股关节痛患者的髌股对线、对位、髌骨稳定性、髌骨运动轨迹均有异常。因此,对髌股关节痛患者要查明原因,针对病因进行治疗。Merohat位X线图像对髌股关节疾病的诊断、手术病例和手术方式的选择,以及对手术成败原因的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全膝关节置换术中髌股轨迹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髌股关节并发症是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翻修最常见的原因[1],多数表现为髌前痛及髌骨外侧半脱位[2-3],少数表现为髌骨骨折[4]、髌骨撞击综合征[5]、髌骨假体松动等。笔者就全膝关节置换术中髌股轨迹的研究现状综述如下。1解剖与生物力学髌股关节由髌骨关节面与股骨滑车沟及内外侧髁  相似文献   

5.
张中兴  许峰  杨小龙 《中国骨伤》2018,31(7):684-688
髌股关节炎是最常见的膝关节疾病之一,目前髌股关节炎的诊治尚无明确的临床共识,保守治疗仅对于早期、单一的疾病阶段有一定的价值,随着对发病机制认识的不断进步和手术技术的改进,微创和关节置换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可选择的治疗方案越来越多,早期曾采用的胫骨结节截骨、髌骨切除等技术目前已少见临床应用。根据疾病的发展阶段,并结合患者的年龄、经济能力、术后膝关节功能要求等因素综合考虑,关节镜下的软组织平衡和去神经化对于软骨损伤Ⅰ-Ⅲ级的老年患者是较为合适的术式,而软骨损伤Ⅳ级的老年患者,关节置换的效果更理想,早期争论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是否存在过度医疗,随着假体设计的改进,髌股关节置换术满足了单一髌股关节退变的置换需求。由于软骨移植技术的手术难度大,加之髌股关节的解剖特性,目前髌股关节炎的软骨移植应用报道较少,但随着技术的不断改进,软骨移植技术将会是改善临床症状、降低医疗费用、推迟关节置换时间的一种很好的选择方案。  相似文献   

6.
作者对53例髌骨软骨软化症(87个关节)进行临床研究及X线检查.对髌股关节9个参数进行测量,并同时选30名正常青年工人与之比较.髌股指数、髌韧带和髌骨长度比、外侧偏移率、相称角、双中心角、倾斜角及外侧髌股角经统计学处理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认为髌股关节的不相称性是髌骨软骨软化症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股四头肌对髌股关节影响的临床和实验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从临床和实验二个方面研究股四头肌对髌股关节运动的影响。方法 对一组 2 6例 5 2膝患者进行动力性CT检查 ,了解股四头肌收缩状态对髌股关节排列的影响 ;对一组标本进行生物力学实验 ,用压敏片技术直观地测得股四头肌肌力变化对髌股关节接触压力的影响。结果 静力性CT检查发现有 12膝髌骨半脱位和 14膝髌骨外倾 ,其余病例动力性CT检查又发现有 2 1膝在股四头肌收缩状态下髌骨半脱位 ,9膝髌骨外倾。力学实验中发现随股内侧肌肌力下降髌股接触面趋向外侧。结论 股四头肌各肌组的肌力不平衡对髌股关节的接触压力及髌骨位置有较大的影响 ,临床上应重视对股四头肌肌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髌股外侧摩擦综合征的MRI表现特征.方法 收集符合髌股外侧摩擦综合征诊断标准的30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同期30例膝关节MRI髌股关节及髌下脂肪垫阴性患者作为对照组.研究组男12例,女18例;年龄16~44岁,平均(32.66±0.81)岁;左膝11例,右侧15例,双膝4例.对照组男11例,女19例;年龄17...  相似文献   

9.
髌股外侧高压综合征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刘劲松  张道平 《中国骨伤》2011,24(5):436-441
随着现代医学关于髌股关节解剖、结构、以及机械和生物力学方面研究的进一步深入,髌股外侧高压综合征作为一种常见髌股关节疾病,逐渐被临床工作者所重新独立认识,由于其病因、疼痛发生机制的复杂性及不确定性,使其临床症状的准确描述以及公认诊断标准的确立存在相当的困难与争议,对于不同病因病机以及病变阶段的准确把握尤为重要,各种针对性治疗方法的合理选择成为临床研究的关键所在,本文回顾了近十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分别从解剖和生物力学基础、病因病机、临床诊疗经验3个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加以综述,以期为本病的规范化诊断与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人工全膝关节置换(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中,纠正髌股关节轨迹运行不良的方法. 方法 2000年1月-2007年5月,对48例49膝TKA中出现髌股关节轨迹运行不良患者采用平衡髌骨内外侧支持带张力、适当调整胫骨假体位置或重建髌韧带止点的方法进行纠正.患者均为女性:年龄53~76岁,平均66.8岁.病程6~23年,平均16.2年.其中骨性关节炎37例38膝,类风湿性关节炎11例11膝.患膝均有不同程度膝外翻和胫骨外旋畸形.膝外翻角为23~42 °,平均33 °;Q角为16~23 °,平均190 °23例有8~35 °屈曲畸形,平均220 °.术前膝关节KSS评分21~51分,平均32分;KSS功能评分29~45分,平均33分. 结果 术中髌股关节运行轨迹恢复正常,髌骨未再出现向外脱位倾向.术后切口均I期愈合,无相关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7~82个月,中位随访时间52个月.膝关节外翻畸形均获得矫正,3例残留5 °左右的屈曲畸形,重建的髌韧带未出现撕裂或断裂现象.术后膝关节KSS评分为76~89分,平均82分;KSS功能评分为81~90分,平均85分.术后至随访期末X线片均显示人工关节位置正常. 结论 TKA中出现髌股关节轨迹运行不良时,平衡髌骨内外侧支持带张力、适当调整胫骨假体位置或重建髌韧带止点是纠正这一现象的有效方法,对膝关节的功能康复无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髌股关节置换术治疗单纯髌股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3年7月至2017年6月行髌股关节置换术患者35例42膝,女34例,男1例;年龄45~70(55.0±8.2)岁;病程6~36(13.7±2.5)个月。术前及末次随访时对患者进行牛津膝关节评分,末次随访时对患者进行手术满意度评估,另摄膝关节正侧位X线片及髌骨轴位片,评估有无假体松动,记录患者术后出现的血肿、关节感染等并发症。结果:35例患者42膝随访时间18~65(35.0±7.2)个月,手术时间(56.2±8.7) min。牛津膝关节评分由术前(28.14±0.36)分提高至术后末次随访(37.19±0.4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疼痛项目评分由术前(10.12±0.26)分提高至术后末次随访(15.83±0.30)分,功能项目评分由术前(18.02±0.13)分提高至术后末次随访(21.36±0.2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1例患者双膝术后早期出现伤口线结反应,经清创后好转;另1例术后5周出现伤口周围红肿,经抗生素治疗后好转;1例术后1个月出现股四头肌缝合处撕裂,...  相似文献   

12.
于潇  马勇  郭杨  王凌  龚震  黄利佳 《中国骨伤》2023,36(4):364-370
目的:探讨膝骨关节炎影像学分级与胫股及髌股关节轴线角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20年12月行立位双下肢X线及膝关节侧位片检查的中老年KOA患者739例(1 026膝)。其中K-L0级患者63例(95膝);K-L 1级100例患者(130膝);K-L 2级161例患者(226膝);K-L 3级187例患者(256膝);K-L 4级228例患者(319膝)。依据膝关节中心和髋关节中心与踝关节中心连线的相对位置将患膝分为内翻组844膝及外翻组182膝。根据Install-Salvati法将患膝重新分为高位髌骨(髌骨高度>1.2 mm)347膝、中位髌骨(髌骨高度0.8~1.2 mm)561例、低位髌骨(髌骨高度<0.8 mm)118膝3组。测量并比较各组股骨下角,胫骨上角,股骨颈干角,股骨胫骨角,关节间隙角,髋-膝-踝角,髌骨股骨角及髌骨高度。结果:(1)在内翻型KOA组中,不同K-L分级患者的髋-膝-踝角、胫股角、股骨下角、胫骨上角、关节间隙角、股骨颈干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髋-膝-踝角、胫股角、股骨下角、胫骨上角、关节间隙角与K-...  相似文献   

13.
髌股关节异常排列和运动轨迹的动态磁共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屈膝过程中健康者及有前膝痛病人的髌股关节的排列和运动轨迹。方法 24个有膝前区疼痛的病人(28膝)参加了本组研究,髌股关节在不同屈曲位置经磁共振成像。5个健康志愿者(10膝)作为对照。测量每一屈曲位置时髌骨运动轨迹及髌股排列情况。同时进行了股四头肌收缩时的动力性检查。结果 28个有症状的髌股关节中有13膝有髌骨外侧半脱位,8膝髌骨外侧倾斜,7膝正常。在股四头肌收缩时的动力性检查时,有髌骨外侧半脱位的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半脱位加重。没有半脱位的15膝中有4膝出现了半脱位,5例髌骨倾斜,2例半脱位并倾斜。结论 屈膝前30°范围内的股四头肌收缩时的动态磁共振能提高髌股关节异常的检查准确性。  相似文献   

14.
国人髌骨的髌股接触率比较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正常国人髌骨内外侧软骨面的髌股内外侧接触率,探讨其在国人髌骨假体设计中的意义。方法选取W ibergⅡ型的新鲜冷冻膝关节尸体标本10具,利用Instron 8501生物力学测试仪,模拟生理状态下膝关节屈伸过程,用压敏片法测量各屈膝度髌骨内外侧软骨面的髌股接触面积,计算出髌股接触率。结果各屈膝度髌骨外侧软骨面的髌股接触率明显大于内侧(P<0.01),屈膝早期(20°~60°)甚至高出1~2倍。结论在国人髌股关节假体的设计中,其髌骨假体应以W ibergⅡ型为模板,采取偏心型设计,将更符合国人髌骨的形态学特征。  相似文献   

15.
崔利华 《中国骨伤》2017,30(7):680-684
髌股疼痛综合征(patellofemoral pain syndrome,PFPS)是导致膝关节疼痛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目前无特异性诊断措施,影像学检查无软骨、韧带及软组织损伤表现时方可考虑诊断为髌股疼痛综合征。其病因包括各种解剖结构异常导致的髌骨运动轨迹异常,如髌骨位置异常、Q角增大及足过度外翻等,股四头肌失衡和臀肌功能异常等下肢肌肉功能异常同样在髌股疼痛综合征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目前存在多种治疗方式,股四头肌锻炼和臀外展肌锻炼目的在于改善髌骨动态稳定性;肌效贴和髌支具主要通过改善髌骨轨迹,减轻髌股关节面间的压力;足矫形垫主要用于伴有足外翻的患者;在保守治疗无效后,可考虑进行膝关节镜下松解髌骨外侧支持带术。由于髌股疼痛综合征为多种病因综合作用而致病,同时采用多种治疗方式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内侧髌股韧带紧缩并外侧髌韧带松解治疗髌股关节疼痛综合征的手术疗效。方法:将100例髌股关节疼痛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男35例,女65例;年龄50-70岁,平均63岁。手术均在关节镜下进行,治疗组采用内侧髌股韧带紧缩、外侧髌韧带松解术式;对照组采用临床广泛使用单一外侧髌韧带松解手术。结果:随访平均13个月,采用HSS(hospitalforspecialsurgery)慢性疾病及关节炎评估系统评价疗效,治疗组平均积分(73.52±11.17)分;对照组平均积分(65.50±13.70)分(P〈O.05)。结论:内侧髌股韧带紧缩并外侧髌韧带松解治疗髌股关节疼痛综合征临床疗效满意。与外侧髌韧带松解术式相比,更能纠正髌股关节的病理运动轨迹,使髌股关节内外侧间隙平衡更为容易,对髌前疼痛的缓解更有效,术后无关节内血肿、髌骨坏死和髌骨脱位等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7.
髌股疼痛综合征是膝关节疼痛中最常见诊断之一,常见于青春期和成年期活动量较大患者。髌股疼痛是由各种解剖,生物力学,心理,社会和行为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产生,如髌骨位置异常、双下肢生物力学不良、髋关节运动学改变、股四头肌失衡、髌股内侧支持带损伤、髂胫束过紧等。目前以保守治疗为主,保守治疗方法包括运动疗法、髌骨扎贴、髌骨支具、足矫形垫等,保守治疗失败之后,可以考虑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8.
髌股关节疾病的非手术治疗与关节镜手术治疗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索治疗髌股关节疾病的有效微创方法。方法 对296例髌股关节疾病患者,严格按照Merchant分型进行分类后,随机分为两组。一组采用非手术治疗;另一组根据具体情况,分别施行不同的关节镜手术;术后随访两组膝关节的功能恢复情况,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术后随访时间3~28个月,平均18.6个月。膝关节术后功能恢复程度参考HSS膝关节评分标准进行评定。非手术治疗组平均优良率为56.0%;而关节镜组平均优良率达91.7%。各组不同治疗后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膝关节镜手术治疗髌股关节疾病,具有微创、高效的特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6,(13):1223-1227
[目的]探讨膝关节外侧支持带松解前后髌骨轨迹的变化,寻找外侧支持带松解术后部分病例效果不佳的原因。[方法]临床采集符合纳入标准的92例(138膝)样本,松解前后分别行10°、20°、30°和40°屈膝位髌股关节CT扫描,测量髌股适合角,髌骨外移角和股骨远端内侧扭转角,比较松解前后髌骨轨迹的变化。[结果]通过测量髌股适合角,髌骨外移角发现髌骨轨迹29膝松解后无改善,109膝明显改善。109膝的股骨远端内侧扭转角均9°,29膝的股骨远端内侧扭转角均9°。说明股骨远端内侧扭转角可能是影响外侧支持带松解后髌骨轨迹的一个重要因素。[结论]外侧支持带松解术是治疗髌股关节紊乱症非常有效的手术,但是术后部分病例效果并不理想,尤其是长期随访效果,其中原因并不明了,通过实验发现术后髌骨轨迹未发生改变可能是主要的原因,而股骨远端扭转可能是影响髌骨轨迹恢复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病理件髌内侧滑膜皱襞中神经解剖结构变化.证实表达P物质的神经纤维分布增多足病理性髌内侧滑膜皱襞引起髌股关节痛的结构基础.方法 通过膝关节镜获取滑膜皱襞标本,采用免疫组化半定量分析方法观察P物质在膝关节髌内侧滑膜皱襞中的分布规律、变化趋势,比较空白对照组(无症状的滑膜皱襞)、阳性对照组(有症状的滑膜皱襞合并其他损伤)、实验组(有症状的滑膜皱襞)共51例患者髌内侧滑膜皱襞中表达P物质的神经纤维分布密度.结果 空白对照组髌上滑膜皱襞P物质染色阳性神经纤维密度为(24.60±26.17)根/cm2;阳性对照组为(117.36±73.62)根/cm2,实验组为(59.06±44.06)根/cm2.实验组髌内侧滑膜皱襞P物质染色阳性神经纤维密度为(255.44±87.91)根/cm2,阳性对照组为(268.00±71.60)根/cm2,空白对照组为(23.23±18.41)根/cm2.髌内侧滑膜皱襞神经纤维密度高于髌上滑膜皱襞.实验组与阳性对照组髌内侧滑膜皱襞中P物质染色阳性神经纤维密度均高于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组高于实验组.P物质神经纤维分布密度与VAS疼痛评分呈正相关.结论 病理性髌内侧滑膜皱襞中表达P物质的神经纤维分布密度与患者疼痛程度呈正相关.病理性髌内侧滑膜铍襞中表达P物质的伤害性疼痛感觉神经纤维是疼痛发生的重要神经病理学基础,是髌内侧滑膜皱襞综合征发病机制中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