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气管支气管炎和肺炎的临床和病原学特点,为临床更好地防治呼吸机相关的院内感染提供帮助。【方法】分析92例机械通气〉48h老年患者的资料,依据临床症状、X线胸片和下呼吸道分泌物的细菌培养结果,将符合标准的研究对象分成38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组和32例呼吸机相关性气管-支气管感染(VAD组。分析两组发生率、病原学和预后差异。【结果】VAP、VAT发生率分别为41.3%和34.8%,13例VAT(40.6%)继发VAP。对比VAT组,VAP组机械通气2周前使用抗生素、COPD患者的比率显著增高,感染发生潍后,病死率高,机械通气时间、ICU时间延长,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VAP组前四位致病菌是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鲍曼不动杆菌、真菌。VAT组是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氏杆菌、鲍曼不动杆菌。分离的G-菌株70%为多重耐药菌株,亚胺培南耐药率最低。【结论】VAT的早期发现和控制,有利于防止VAP发生,并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2.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是机械通气患者比较常见的、严重的并发症。国外报道,VAP发生率为9%~70%,病死率达50%~69%;国内调查发现,VAP发生率为43.1%,病死率为51.6%。笔者就2003—2008年我科的有创机械通气患者52例护理中发现有21例患者发生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对其感染的高危因素及护理干预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对该院1997年11月~2002年6月收治的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为39.4%,123例VAP患者中痰中细菌检出率为93.5%,其中革兰阳性(G^ )菌17.2%,革兰阴性(G^-)菌72.0%,霉菌10.7%;病死率为26.0%。认为VAP是机械通气患者病死率增加的一个重要原因,定期更换呼吸机管道、持续性声门下分泌物引流、尽量不使用抗酸剂以及胃肠促动力药物应用可预防VAP的发生。选择合理抗生素、争取早日脱机,避免多重耐药菌株生长是减少VAP病死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机械通气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抢救、治疗中,机械通气的治疗、护理也日益引起重视,而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发生率仍占较高的比例,是危重新生儿死亡和对呼吸机依赖的主要原因之一。据有关资料报道,其发生率为21%~77%,病死率为20%~71%,我科自2005年1月至2006年10月使用呼吸机机械通气共34例,其中7例发生VAP,发生率为20.85%;一周以上使用呼吸机6例,其中3例发生VAP,发生率为50%。我科不断总结经验,加强理论学习,改进了机械通气的护理,对预防VAP的发生有了一些经验,近期,我科收治新生儿呼吸窘迫征一例,持续使用呼吸机36天。现就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气管切开时机对机械通气患者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ICU2006年4月~2009年6月121例机械通气患者,按气管切开时间分为早切组(≤7d)和晚切组(〉7d),比较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和死亡率。结果121例机械通气患者中,早切组54例,晚切组67例。两组机械通气时间分别为(6.2±4.6)d和(8.44±.4)d(P〈0.05),人住ICU时间分别为(12.1±5.1)d和(14.4±6.9)d(P〈0.05),VAP发生率分别为20.4%和38.8%(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死亡率为24.1%和29.9%(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气管切开可缩短患者机械通气和人住ICU时间,降低VAP发生率,但对患者死亡率无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干预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的影响。方法:将2011年1月至12月收治ICU的166名机械通气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采取抬高床头、加强气道护理、重视胃肠营养、加强呼吸机管道的管理、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等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VAP的发生率及机械通气时间。结果:干预组发生VAP的发生率为12.9%,对照组发生VAP为45.6%,干预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机械通气时间:干预组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实施集束化护理化干预,有助于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降低VAP发生率。我院ICU对机械通气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获得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7.
管莉  樊丽锋 《大家健康》2014,(7):103-104
目的:探讨和分析干预组合对重症医学科呼吸相关肺炎发病率的影响及价值。方法:选取于2012年12月-2013年12月在我院ICU(重症医学科)使用呼吸机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上述患者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方法进行干预,观察组在采取常规方法干预的前提下采取组合干预,观察和分析两组患者VAP(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48例患者监测557个住院日,呼吸机使用147个机械日,呼吸机使用率为26.39%;对照组48例患者监测566个住院日,呼吸机使用155个机械日,呼吸机使用率为27.39%;两组间该指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对照组46例患者共监测147个机械通气使用日中,有11例发生VAP,该组VAP平均发病率为74.83例/1000个机械通气日;观察组48例患者,155个机械通气使用日中,有4例发生VAP,该组VAP平均发病率为25.51例/1000个机械通气日,两组该指标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观察组ICU护士手卫生依从性明显好于对照组护士。结论:对ICU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干预组合措施,不仅有助于提升护士的护理服务质量,且对降低ICU内患者发生VAP的几率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机械通气患者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临床相关因素和细菌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48例发病时间和病原学特点。结果 ICU重症患者机械通气1≥48h 112例,并发VAP48例,发病率为42.8%。重症患者并发VAP时病死率35.4%。VAP机械通气平均发生在(5.3±2.5)d。与机械通气时间、意识障碍相关;VAP致病菌以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为主,占81.8%,药敏试验显示对多种常用抗生素耐药。结论 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病死率高,尽可能缩短呼吸机使用时间、合理使用抗生素、严格无菌操作,有利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控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血清降钙素原(PCT)测定对机械通气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诊断价值。方法:将2011年6月1日-2012年6月1日连续收住我科机械通气(MV)超过48h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排除存在既往感染或肺外器官感染的患者。当临床怀疑VAP时,患者入选,当日测定血清PCT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记录人选24h内最高体温和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以及患者预后。结果:50例入选患者中,依据病原学标本,确诊VAP23例,未确诊27例。确诊VAP组患者血清PCT[1.87(o.91,13.82)ng/ml]、CRP[(16.54±6.86)mg/L]水平及最高体温[(39.O±1.1)℃]明显高于未确诊VAP组[O.25(O.10,0.49)ng/ml,(12.87土4.40)mg/L,(37.9士1.4)℃]。所有炎症指标中,PCT的敏感性(〉90%)、特异性(〉70%)和诊断正确率(〉80%)最高。结论:与传统炎症指标相比,PCT测定更有助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机械通气相关肺炎(VAP)的危险因素。方法对160例入住RICU行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64例发生VAP患者作为观察组,96例未发生VAP患者作为对照组。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对发生VAP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机械通气时间大于4d(AOR,3.095;95%C1.1.076~8.907;P=0.032)、经鼻气管插管(AOR,4.505;95%CI,1.386~14.644;P=0.009)、APACHE1评分大于2j(AOR,6.689;95%CI,2.097~21.336;P=0.001)、应用H2受体拮抗剂(AOR,5.000;95%CI,1.408~17.759;P=0.008)及仰卧位(AOR,3.365;95%CI,1.009~8.907;P=0.032)是引起VAP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尽量避免经鼻气管插管、合理使用抗应激性溃疡药物和避免仰卧位是防止VAP发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